肠造口并发症防治研究

肠造口并发症防治研究

(岳阳市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湖南岳阳414000)

摘要:目的观察肠造口病人并发症的防治效果。方法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57名入院住院的肠造口患者被选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出现肠造口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组57例患者中,50例手术效果满意,未引发并发症;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2.3%,包括造口肠管坏死1例,造口狭窄3例,造口旁疝2例,造口回缩1例。结论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外科技术,提高外科医生的造口技术,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肠造口;临床并发症护理;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complicationsinenterostomypatients.Methods:inJanuary2015~2015yearinDecember,57werehospitalizedpatients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object,theclinicaldatawereretrospectivelystudied,analysisofthecausesofpatientswithintestinalstomacomplications,andproposeeffectivepreventivemeasures.Results:amongthe57cases,50casesofsurgicalresultsweresatisfactory,withoutcomplications;7casesof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thecomplicationratewas12.3%,including1casesofintestinalstomanecrosis,3casesofstomastenosis,2casesofparastomalhernia,stomaretractionin1cases.Conclusion:themaininfluencingfactorsofcolostomycomplicationsaresurgicaltechniques,andimprovingostomyskillscansignificantlyreducetheincidenceofcomplications.

[Keywords]colostomy;clinicalcomplication;nursing;effect

肠造口是临床常见的术式,主要改变患者的原有排便的方式,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1],我院为提高肠造口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特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进行肠造口的患者5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其防治措施,现整理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时间为2015年1月——2015年12月,所研究的患者为57例,所有患者均为肠造口患者,其中男28例,女29例;年龄21~87岁,平均(54.8±10.3)岁。行保肛手术35例,Miles'术12例,Hantmann术5例,剖腹探查加单纯乙状结肠造口3例,剖腹探查加单纯横结肠造口2例。择期手术41例,急诊手术16例。永久性造口18例,暂时性造口39例。经腹膜外隧道造口51例,经腹膜造口6例。

1.2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姓名、年龄、病情、病史等;统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相应的防治措施。

2结果

本组57例患者中,50例手术效果满意,未引发并发症。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2.3%,包括造口肠管坏死1例,坏死发生于皮下1cm内,经坏死组织处理、局部换药后愈合,但处理后出现造口凹陷;造口狭窄3例,1例每日进行手指扩张,造口狭窄慢慢好转,2例再行手术,切除狭窄处造口结肠,自原腔穴处提出结肠,重新造口;造口旁疝2例,1例行造口旁疝修补,1例切除过长结肠,自原造口处重新造口;造口回缩1例。

3讨论

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本研究组57例患者中有7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2.3%,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造口肠管坏死

造口肠管坏死分为部分坏死与全部坏死,拉出的结肠断端部分发紫则视为部位坏死,经临床治疗与观察,一般不会对造口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对于造口肠管全部坏死的患者而言,则常需要重新处理。分析造口肠管坏死的原因,主要和处理血管时将供应结肠断端的血管误切了,分离太多,导致断端血供不足,进而出现肠管缺血、坏死;腹部造口太小、太紧,肠管受阻,血供缺乏导致坏死。预防措施:小心处理血管,避免过多分离供氧结肠断端的血管。处理方法结肠断端全部坏死,应重新开腹处理,扩大腹部造口洞,确保可容纳3指,同时切除并游离坏死肠管,重新自造口洞拉出结肠并固定。本组出现造口肠管坏死1例,坏死发生于皮下1cm内,经坏死组织处理、局部换药后愈合,但处理后出现造口凹陷。

(2)造口狭窄

该情况的临床主要表现是为造口部位的口径出现缩小的情况,并且很难看见黏膜,患者会出现排便困难、腹痛等症状。造口狭窄主要是因为结肠拉出后未做好固定工作,结肠游离不足,导致结肠逐渐回缩于腹壁层内,而未全部回缩至腹腔,皮肤因此收缩,进而出现造口狭窄。术后未及时扩肛也是引发造口狭窄的主要因素。预防措施:于左下腹脐、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点,提起并剪掉皮肤,此口大小以2.5cm为宜。处理方法只切开狭窄的皮肤造口难以解决狭窄问题,应再次开腹,分离结肠断端,再度修剪腹壁造口,拉出并固定结肠断端,可一次性开放或钳夹断端3~4d已出现粘连固定后再放开。造口狭窄的发生率较高,本组共有3例,1例每日进行手指扩张,造口狭窄慢慢好转,2例再行手术,切除狭窄处造口结肠,自原腔穴处提出结肠,重新造口。

(3)造口旁疝

造口旁疝多发于造口周边薄弱处,主要表现为小肠、大网膜脱出,平卧位或用手轻轻操作能将造口旁的腹内容物送回,但腹压变大时又会复发。造口旁疝会导致造口的肠管受压,进而引发排便障碍,钱顿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导致造口旁疝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腹部造口洞太大、太宽,造口松弛所致。结肠拉出后未将结肠浆肌层缝合并固定于腹膜上以及腹压变化,也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伴有咳嗽、便秘、排便障碍的患者,出现造口旁疝的发生率明显升高。预防措施:切皮时顺道剪掉部分腹外斜肌腱膜,用血管钳钝性分离腹内斜肌、腹横肌达腹膜,钝性穿破或将剪开腹膜,术者一手置于腹壁切口处,一手置于腹腔,手指深入钝性分离,刚好容纳3指即可。处理方法重新开腹手术进行纠正,尽量不动造口,开腹后将疝入造口旁的内容物拉回腹腔,认真分离粘连,避免损伤肠管,分离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疝环较小时,自腹腔内缝合修补便可,疝环较大时则用巴德补片修补。本组有2例患者出现造口旁疝,1例行造口旁疝修补,1例切除过长结肠,自原造口处重新造口。

(4)造口回缩

造口回缩是指结肠缩回腹腔,主要因结肠拉出后固定不佳所致。造瘘段肠管太小也是其影响因素。预防措施:拉出乙状结肠断端使其高于皮肤3cm,再把结肠浆肌层和腹腔腹膜缝合,确保固定效果,可预防回缩。处理方法重新开腹寻找结肠断端并将其拉出,固定好后开放断端,结肠断端和皮肤缝合。本组1例出现造口回缩。

肠造口术后,患者需要长期的佩戴造口袋,而造口袋的主要功能是承装患者的排泄物,与此同时对患者的造口周围的皮肤进行保护左右,防止出现污染的情况,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相关专业人员及早的发现、及早的预防,可以对并发症做相应的处理,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减低患者的痛苦,缓解其心理压力,同时护理人员也应提高自身的管理,明确操作流程,提高自我的保护能力[6]。

本次研究结果说明,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外科技术,提高外科医生的造口技术,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曹博威.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和横结肠造口相关并发症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

[2]赵顺,苏萍,李爽.结肠造口并发症类型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5(5):78-79.

[3]陈自强,唐坚.肠造口回纳术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J].浙江临床医学,2015,51(3):456-457.

[4]彭献景.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22(34):00269-00269.

[5]刘新文,刘晓文,甘红霞,等.自制帽式引流袋在预防小儿肠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9):1127-1129.

[6]黄榕康,何丹丹,赵洁,等.直肠癌保留括约肌术后预防性回肠造口回纳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6(11):1335-1338.

标签:;  ;  ;  

肠造口并发症防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