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损伤性产前诊断论文_赵欣,周昌菊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损伤性产前诊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产前诊断,损伤,胎儿,细胞,遗传病,红细胞,孕妇。

非损伤性产前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赵欣,周昌菊[1](2008)在《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在非损伤性产前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高,遗传咨询中要求做产前诊断者越来越多。目前,对遗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有数种方法。常规使用有:羊膜腔穿刺、绒毛细胞吸取术、胎儿脐带血穿刺等。这些方法诊断的准确性很高,但均属有创性操作,对孕妇和胎儿均有一定的风险,故主要用在怀疑孕育有染色体异常胎儿和高龄孕妇中。而无创操作就超声波而言,只能发现明显畸形(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08年10期)

唐爱兰,张学,刘国仰[2](2004)在《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有核红细胞在非损伤性产前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分离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细胞的方法来进行非损伤性产前诊断。本文对用于非损伤性产前诊断的最佳候选细胞-胎儿有核红细胞的特点、分离方法、培养、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期刊2004年02期)

覃建庆,马洪星,汪晶冰,宋一丽,王成英[3](2003)在《应用两种方法进行无损伤性产前诊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分析二者有无明显差异。方法从孕妇外周血分离血浆和胎儿有核红细胞(Nucleated red blood cells,NRBCs),应用套式PCR特异性扩增DYS1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结果 30例受检者中,共有男要18例,血浆组检出率为88.9%(16/18);有核红细胞组检出率为66.7%(12/18)。(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通讯》期刊2003年12期)

马晓丽,孙海基[4](2003)在《非损伤性PCR-ELISA定量法产前诊断唐氏综合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非损伤性PCR -ELISA定量法产前诊断在预防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0 0例孕 14~ 17w来我院进行孕期保健的孕妇 ,利用快速一步法半定量金标法进行产前筛查。富集阳性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 ,并提取其DNA进行Down′sPFKL、PFKM特异性引物扩增、PCR -ELISA定量诊断。结果 筛查出 1例阳性孕妇 ,非损伤性PCR -ELISA定量法进一步诊断此孕妇为阳性。结论 非损伤性PCR -ELISA定量法 ,将使唐氏综合征的防治成为可能。(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03年04期)

马晓丽,陈安军,黄海士[5](2001)在《非损伤性定量法产前诊断唐氏综合征(Down's)》一文中研究指出唐氏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智力障碍,又称“先天性痴呆”、“先天愚型”。是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所致的临床常见的常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我国每年大约有26600个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该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多一条21号染色体,又称21-叁体综合征。患者具有严重的智能障碍,并伴有其它严重的多发畸形,因此成为影响我国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传统的产前诊断方法主(本文来源于《山东免疫学会、山东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01-12-01)

杨丹[6](2000)在《孕早期叁倍体的非损伤性产前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胚胎非整倍体产前诊断取材方法为吸取绒毛和羊膜穿刺术,两种方法有导致胚胎丢失的危险性,羊膜穿刺术还存在诊断时间相对太晚的缺点。荷兰妇女生育年龄为36岁或更大,产前诊断的研究是寻找一种非损(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期刊2000年01期)

蔡胜和,刘国仰,袁丽芳,丁立,郎铁明[7](1999)在《应用孕妇外周血中单个胎儿有核红细胞非损伤性产前诊断苯酮尿症》一文中研究指出1目的建立从孕妇外周血中分离胎儿细胞进行遗传病非损伤性产前基因诊断的新策略。2方法孕妇外周血,经叁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有核红细胞用联结抗CD71单抗的微磁珠进行磁性激活的细胞分离(MACS)方法富集CD71+细胞,经免疫组化染色,用显微操作仪控制的玻璃针挑(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9年S3期)

邬晋芳,叶国玲,蔡小宁,刘琪,赵晓岚[8](1999)在《无损伤性产前诊断性连锁遗传病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密度梯度离心富集母血中胎儿细胞,并结合套式PCR检测胎儿SRY基因,对2例有性连锁遗传病家族史的孕妇进行产前胎儿性别鉴定。结果2例孕妇外周血富集后均扩增出254bp特异性片断,所得结果与相应绒毛组织DNA结果吻合,且产前诊断时间在孕早期。提示本方法可对性连锁遗传病进行无损伤性早期产前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优育》期刊1999年02期)

邓东锐[9](1999)在《多胎妊娠非损伤性和损伤性产前诊断的特殊观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双胎妊娠围产期死亡率和发病率分别是单胎妊娠6倍及2倍。主要与双胎发生过程本身有关,也可(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期刊1999年02期)

牛秀敏[10](1993)在《检出母亲血样本中的胎儿有核细胞:一种非损伤性的产前诊断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的引进,对用非损伤性方法检测母亲外周血中胎儿的有核细胞作遗传病的产前诊断进行了尝试。可识别和分离的胎儿有核细胞有合体滋养层细胞成份,淋巴细胞和有核红细胞叁种。用形态学或单克隆抗体(McAbs)和流动血细胞计数(flow cytometry)已能识别母亲外周血样本中少数这些细胞。有时因母体细胞表面吸收了胎儿的抗原可使试验污染。当已知孕母为男胎的3例被拣选的类滋养层的细胞(TLC)样本,用Y序列的(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期刊1993年01期)

非损伤性产前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分离孕妇外周血中胎儿细胞的方法来进行非损伤性产前诊断。本文对用于非损伤性产前诊断的最佳候选细胞-胎儿有核红细胞的特点、分离方法、培养、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损伤性产前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1].赵欣,周昌菊.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在非损伤性产前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08

[2].唐爱兰,张学,刘国仰.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有核红细胞在非损伤性产前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4

[3].覃建庆,马洪星,汪晶冰,宋一丽,王成英.应用两种方法进行无损伤性产前诊断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3

[4].马晓丽,孙海基.非损伤性PCR-ELISA定量法产前诊断唐氏综合征[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

[5].马晓丽,陈安军,黄海士.非损伤性定量法产前诊断唐氏综合征(Down's)[C].山东免疫学会、山东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1

[6].杨丹.孕早期叁倍体的非损伤性产前诊断[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2000

[7].蔡胜和,刘国仰,袁丽芳,丁立,郎铁明.应用孕妇外周血中单个胎儿有核红细胞非损伤性产前诊断苯酮尿症[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8].邬晋芳,叶国玲,蔡小宁,刘琪,赵晓岚.无损伤性产前诊断性连锁遗传病初探[J].中国优生优育.1999

[9].邓东锐.多胎妊娠非损伤性和损伤性产前诊断的特殊观点[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9

[10].牛秀敏.检出母亲血样本中的胎儿有核细胞:一种非损伤性的产前诊断方法[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1993

论文知识图

孕妇血浆胎儿SRY及绒毛、羊水、脐血电...套式PCR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图

标签:;  ;  ;  ;  ;  ;  ;  

非损伤性产前诊断论文_赵欣,周昌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