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放型经济及其经济开放度研究

中国开放型经济及其经济开放度研究

刘刚[1]2016年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西部对外开放路径选择》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作为当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发展开放型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近年来,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放战略的背景下,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贸易额、FDI存量有了显着提升。但是,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仍相对落后,与东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对外开放地理格局的重要变化,其依托西部地区的发展战略对我国广袤的内陆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意义重大。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一带一路战略与西部开放型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在此背景之下,首先对开放型经济理论和“一带一路”战略理论进行梳理,总结学术界对该问题研究的理论成果,作为本文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和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接下来本文通过贸易依存度、FDI等指标对比分析东西部开放型经济发展差距,并结合当前学术界的理论研究分析东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差距的成因。在总结了“一带一路”战略与西部开放型经济发展关系的之后,本文进一步阐述了“一带一路”战略给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并从西部地区的角度出发,分析西部地区利用“一带一路”战略的困难和挑战。最后本文以贵州为例,对贵州利用“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提出政策建议。本文认为,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政策效率等因素制约贵州开放型经济发展。为了更好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贵州应全面提升叁大产业,加快产业融合步伐,构建内陆开放示范区,打造国家级重要的产业基地,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培育外贸主体,充分发挥开放平台和通道作用,加强对外经贸合作,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强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营造良好的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一带一路”物流大通道。

应健[2]2003年在《中国开放型经济及其经济开放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开放型经济和经济开放度问题。在我国加入世贸的情况下,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又使开放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东南亚经济危机以来,外向型经济是否适合中国的开放需要,这一系列问题使得中国开放型经济研究成为理论界和政府关注的重大课题。本论文研究从中国开放的实践出发,紧紧抓住建立新开放战略的现实需要,以各种视角对中国建立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进行探讨。主要结论如下:(1) 开放实践的两大特征是政策性开放和倾斜式的开放。(2) 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不适合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战略需要,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升级。(3)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建设。(4) 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是入世下的直接产物。(5) 开放型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具体表现为:制度型开放、平衡式开放、经济开放度高。(6) 构建适合开放型经济的度量我国经济开放度的综合指标体系,主要分为过程经济开放度指标和结果经济开放度指标(7) 我国的商品贸易开放度比较高,服务贸易开放度,从过程上考察,高于发展中国家水平,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服务贸易的壁垒比较高,从承诺的广度和深度来看,服务贸易开放度依然比较有限;从结果上看,服务贸易开放度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8) 建设中国开放型经济战略政策建议:制度建设战略、平衡开放战略(包括开放市场多元化战略、服务贸易大开放战略、走出去战略)、以及以安全为主的金融开放战略。

于玲[3]2010年在《皖江城市带开放型经济测度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对外开放政策,90年代后,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外贸强度不断加强,对外交流越发频繁。安徽省地处内陆、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承东启西,是长叁角伸向内陆的前沿地带,也是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阶梯。只有提高安徽省的经济开放度,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才能加快发展,迅速崛起。根据增长极理论,一个区域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不可能是同时同步的,应该以先发展带动后发展。皖江城市带不但涵盖了安徽省内较发达城市,而且沿长江分布,紧邻武汉城市圈,是安徽快速崛起的着力点,2010年政府又以文件的形式确立皖江城市带为承接产叁角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开放型经济的研究对安徽、中部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大多数学者都从整体出发,很少从某省内一个重要经济区域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因此,本文立足皖江城市带来研究开放型经济,不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在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皖江城市带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随后对开放型经济的概念加以界定,并从现实发展的需要出发,立足皖江城市带的实际情况,遵循科学、一致、可行性等原则,设定了一套比较全面的开放型经济衡量指标体系。在第叁章,笔者分别从外贸开放度、外资开放度、旅游开放度、综合开放度及经济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等方面对皖江城市带11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具体分析,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作为一个整体获得了较大的发展,高于安徽省的平均水平。但内部九市的开放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其中合肥、马鞍山、芜湖和铜陵四市均高于安徽省平均水平,其他五市发展非常缓慢。为了更详尽地反映皖江城市带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现状,作者在第四部分将其与中部地区的其他城市圈(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长叁角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就外贸开放度、外资开放度、以及综合开放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的综合开放水平高于中部其他城市圈,但远低于长叁角和全国平均水平,不过其增长势头较强。在综合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皖江城市带开放型经济的贡献度高于武汉城市圈、长叁角、全国平均水平,略低于中原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其滞后叁年的经济影响度也同样如此。此外,作者借助于S型增长模型对各主要经济区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的经济开放度仍处于第一阶段,滞后于其他地区。然后对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总结,指出皖江城市带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内部差距大、整体开放水平不高、出口商品档次低等,并对问题原因进行了分析归纳。最后结合皖江城市带开放型经济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提出应该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加大引资用资力度、加强改善旅游环境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并就发展观念、科学规划、交通设施、科研实力等方面给出了综合对策。在本文的最后,作者进行了相应的总结。

殷阿娜[4]2014年在《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评估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已有35年,从沿海开放到内陆开放,从货物贸易领域开放到服务贸易领域开放,从国外资本“引进来”战略到国内资本“走出去”战略,中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由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变,带动了中国经济的“腾飞”。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失衡加剧,世界经济低迷成为新常态,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国内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生产成本上升,资源短缺与环境责任问题日益突出,等等。中国开放型经济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并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中国开放型经济深化改革大背景下,众多学者开始对中国开放型经济30余年的发展进行全面性、历史性的深入审读和研究,以期通过深入分析和查找问题来为中国开放型经济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发展对策。本论文正是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以及国际分工等理论,在深入分析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历史演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基础上,通过构建中国开放型经济绩效评估综合指标体系对中国开放型经济30余年发展绩效进行评价,以期通过绩效评估查找发展问题,继而在深入分析当前中国开放型经济面临的内外部条件基础上,为提高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绩效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为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规划、对策导向起到参考依据和政策建议的作用。本论文共分为七章,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对开放型经济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论文研究的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梳理和分析了指导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基础理论,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国际分工理论、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第叁章从历史的脉络全面梳理了中国开放型经济3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史是一部改革创新史,伴随着一系列政策与制度的创新和变迁,因此,从历史发展的制度变迁角度梳理了中国开放型经济30余年的发展史,将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史划分为五个阶段:中国开放型经济政策的探索阶段(1978-1991)、中国开放型经济规范化制度形成阶段(1992-2001)、中国开放型经济制度国际化完善阶段(2002-2006)、中国开放型经济制度深化阶段(2007-2012)、中国开放型经济制度进一步深化创新阶段(2013-),分别从主要内容、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叁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第四章构建了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综合指标体系。论文研究认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内涵是动态发展的,其基本特征是:①开放型经济是与封闭型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两者之间有质的差别;②在开放型经济中,商品、资本、劳务、技术等要素可以较自由跨界流动,其流动性呈现不断增强,最终趋于和直至达到完全无限制;③参与国际分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优化资源,生产效率不断提高;④政府基本按照市场经济的机制和规则进行管理活动,政府职能和市场机制不断协调。论文从开放型经济的内涵出发,基于开放型经济的广义角度,遵循全面性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动态性与稳定性相结合、整体性与独立性相结合、一般性与可比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包含经济发展效益、社会发展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叁个层面,下设共37个具体指标。第五章对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进行了实证评估。根据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论文选取研究区间为1985-2012年,采集37项指标共28年的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进行了评估,结果得出: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已形成了明显的倒U型曲线特征,2006年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得分最高,2007年后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呈现出了不稳定的下降趋势特征,年同比下降速度在2007年、2008年和2011年均高达28%以上,2012年下降速度有所减缓,为3.7%,总体形势不容乐观。根据绩效评估指标数据特征,本章对近年来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下降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外贸与外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力下降,服务贸易发展落后、国际竞争力低,技术自主创新效益有所下降,劳动力就业弹性下降、就业压力提升,资源与环境压力增大等。第六章对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条件进行了分析。深入分析和了解了中国开放型经济目前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和风险、内部优势和劣势,以期为中国开放型经济绩效提高的发展对策研究提供分析基础。第七章对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提高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从改革与创新管理体制、深入健全法律制度、加速推进政策创新、深入拓展对外合作、创新资源与环境发展战略五个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李洪涛[5]2014年在《对外开放度:开放型经济建设的风向标》文中研究说明一、中国开放型经济建设的成效及深层次问题(一)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内涵学界对开放型经济的理解不尽相同,没有统一的定义。本文认为开放型经济是一国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融入世界经济,实行对内和对外双向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市场和两种资源,在全球进行有效资源配置,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经济。国内学者对开放型经济也有着充分的探讨和研究,认识逐渐深入和立体。早期学者主要从中国经济

曾微[6]2012年在《重庆外向型经济开放度研究》文中提出重庆市作为西部的内陆城市,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西部重要增长极,在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战略的指导下,地处祖国西南的重庆市开放型经济效应逐渐显现。从外贸角度看,重庆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97年的139.1亿增加到2010年的841.2亿,增加了6倍之多,平均增长率为14.8%,其中进口额从1997年的74.5亿增加到2010年的334.3亿,年均增长率为12.2%,出口额从1997年的64.7亿增加到2010年的507亿,年均增长率高达17.2%;从外资角度看,重庆外商直接投资从1997年的31.9亿增加到2010年的429.5亿,增加了13倍之多,其年均增长率高达22.1%。研究从重庆市内陆开放型经济现状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套完整的衡量内陆开放型经济的综合指标体系,构建评估模型,通过与周边六省以及全国的比较,评价其经济开放度,并以分析的结果为依据,审视重庆市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优劣势,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各级领导在宏观决策时提供科学的依据,也为社会各界研究重庆市内陆开放型经济提供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围绕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这条主线,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章节的内容。第1章是绪论部分,在这部分中,笔者用问题提出的方式来切入选题方向,并说明了选题依据与选题意义,随后,笔者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方法,以及所依据的数据来源和主要研究内容。最后,指出了这篇文章存在的创新以及不足之处。第2章为内陆开放型经济的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部分。在这部分,笔者详细梳理了中外有关该命题的研究成果。首先对内陆开放型经济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接着,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开放型经济理论的文献,试图在方法与结论方面寻求到某种平衡,对后续研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第3章是对重庆内陆经济开放特性的描述。文章从贸易开放、投资开放、生产开放和旅游开放四个方面对重庆开放经济特征进行描述,并与全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第4章是实证部分。将重庆的内陆开放经济水平与其周边的六个省份以及全国的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在该部分,笔者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及可比性等原则,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考虑到影响各省份经济开放度的因素和数据的可获得性,从评价对外开放程度的角度来构建重庆市内陆开放度的指标体系。随后依据建立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重庆与周边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及陕西等六个内陆省份开放型经济作比较,随后将重庆与全国的开放水平做比较,得出结论。第5章为结论、政策建议与进一步研究的展望部分。该部分总结了本文实证分析得出的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助于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更好的发展,并在最后提出了进行下一步研究的展望。

王晓亮[7]2013年在《江苏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文中提出开放型经济为江苏经济的迅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江苏以数量取胜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难以持续,提升江苏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迫在眉睫。本文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应用于开放型经济,从开放型经济系统自身可持续、功能可持续和环境可持续叁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结合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遵循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构建了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8个,叁级指标36个。运用改进的熵值法,测度了2004-2010年江苏省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及2010年江苏省内十叁个市和江苏及与之进行比较的六省市的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系统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呈上升趋势,功能可持续指数和环境可持续指数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发展状态。(2)省内各市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排名为: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南通、镇江、扬州、泰州、连云港、盐城、徐州、淮安和宿迁。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是:省内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明显、开放型经济发展与环境不协调。(3)江苏及与之进行比较的六省市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和山东。江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平较低导致功能可持续水平较低。环境承载力水平较低,导致环境可持续能力一般。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江苏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升的对策建议。

郑艳[8]2015年在《贸易结构与开放型经济水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前全球价值链分工深化和国际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一国的贸易结构与开放型经济水平关联更加密切,本文对贸易结构与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的相关性和互动机制进行研究。本文基于Mazumdar的理论,选取了68个经济体2000-2012年的样本数据,测算了基于BEC国际贸易分类的贸易结构和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开放型经济水平,通过截面数据回归,结果显示:开放型经济水平与资本品贸易呈正相关关系,而与中间品贸易的关系则因国家发展程度的变化而异。鉴于贸易结构与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确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本文选取比较优势、规模经济、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分工为两者的四大互动机制,并选取OECD国家作为样本国,对其进行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比较优势、规模经济、技术创新叁大互动机制都对开放型经济水平有着显着的正影响,而由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深入发展带来制造业增加值率的明显下降,产业链分工的影响机制则因产业而异。最后,本文立足中国实际,以VAR模型分析了中国贸易结构与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的贸易结构与开放型经济水平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即开放型经济显着影响了中国的贸易结构,反之则不然。因此,中国应合理放宽贸易和金融领域的政策管制,重视贸易和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通过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激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通过中间品进口克服国内资源和要素的瓶颈,突破经济发展的供给约束,提升中国资本品贸易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升。

张颖[9]2009年在《桐乡市经济对外开放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我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开放环境。桐乡地处中国最具活力的长叁角,居上海、杭州、苏州金叁角中心,区域位置十分优越。但是开放型经济起步较晚,经济对外开放度相对于区位优势均等的周边地区偏低,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开放程度不够。从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来看,桐乡只有完善开放型经济,利用自身优势,结合自身实际,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市之路,才能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中等发达城市水平。桐乡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开放型经济的内容、战略、开放的大环境等,研究桐乡开放型经济是当前桐乡理论界和政府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开放型经济的历史出发,回顾了我国开放型经济的背景、基本内容以及开放度的测算指标。接下来对桐乡开放型经济的现状分外贸、外资、外经叁大部分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构建起一个评价桐乡经济开放度的指标体系,再运用指标体系总结出了构成桐乡开放型经济的“叁驾马车”——外贸、外资、外经的特点、开放度及开放型经济中存在的问题。经过系统分析后,在文章的最后部分针对开放型经济存在的问题,从外贸、外资、外经叁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开放型经济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阐述了开放型经济的概念特征及经济开放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二章,梳理桐乡开放型经济提出的背景、意义,并系统分析了桐乡外贸、外资和外经发展的现状;第叁章,利用构筑的桐乡开放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对桐乡的经济对外开放度作出分析与结论,。同时通过桐乡与嘉兴其他县市的经济开放度比较找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不足;第四章,针对前面的系统分析与论证,对桐乡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出了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与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等对策和建议。最后,对全文内容进行总括,并提出了一些反思。

孙成东[10]2011年在《重庆市经济开放度的测度与对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改革开放的30几年中,中国的经济形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结构朝向多元化发展,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提速,以省域为单位的经济体积极实施开放型经济建设,通过商业贸易、投资、信息交流等方式,在国内与国际的活跃程度迅速提升,在经济舞台上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省域经济的开放度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方向的把握显得至关重要。重庆市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成为中国最活跃的省域经济单位之一,无论是政治影响还是经济地位在全国都是举足轻重的,近年来其经济的突飞猛进及创新的发展模式使其开放度迅速提升,国际国内影响力不断加大,胡锦涛总书记的“314”讲话,更是给重庆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重庆市的开放度进行研究,找出合理提升开放度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写作背景和框架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则对论文写作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第叁部分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梳理和对省域经济特性分析,针对省域经济单位构建了一套全面测度开放度的指标体系;第四部分运用重庆市2001-2009年数据进行了开放度实证分析,以发现其开放度的发展变化情况;第五部分则将重庆市与样本省份进行开放度的横向比较分析,对重庆的开放度水平进行合理地位;第六部分则在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度指标对重庆市合理提升开放度提出政策建议;第七部分为本文的结论部分。

参考文献:

[1].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西部对外开放路径选择[D]. 刘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6

[2]. 中国开放型经济及其经济开放度研究[D]. 应健. 重庆大学. 2003

[3]. 皖江城市带开放型经济测度与发展对策研究[D]. 于玲. 安徽大学. 2010

[4]. 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评估及对策研究[D]. 殷阿娜. 辽宁大学. 2014

[5]. 对外开放度:开放型经济建设的风向标[J]. 李洪涛. 国际经济合作. 2014

[6]. 重庆外向型经济开放度研究[D]. 曾微. 重庆工商大学. 2012

[7]. 江苏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D]. 王晓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3

[8]. 贸易结构与开放型经济水平研究[D]. 郑艳. 浙江工业大学. 2015

[9]. 桐乡市经济对外开放度研究[D]. 张颖. 上海交通大学. 2009

[10]. 重庆市经济开放度的测度与对策分析[D]. 孙成东. 重庆大学. 2011

标签:;  ;  ;  ;  ;  ;  ;  ;  ;  ;  

中国开放型经济及其经济开放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