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叶蜡梅论文_孙启

导读:本文包含了亮叶蜡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转基因,斑马,浙江,昆虫,生物学,抗炎,条件。

亮叶蜡梅论文文献综述

孙启[1](2017)在《亮叶蜡梅叶活性成分鉴定及抗炎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南方地区,亮叶蜡梅(蜡梅科植物)的叶普遍被用于制作传统凉茶,并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亮叶蜡梅叶及其制品具有解表祛风,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防治感冒和流行性感冒,还具有抗炎、减肥等的潜在功能。本文对亮叶蜡梅叶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成分及抗炎功能进行了 一系列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建立了精确测定亮叶蜡梅叶提取物中四种特征性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确定了特征性成分标准品的最佳检测波长。优化了洗脱液的洗脱梯度以使提取物中的化合物分离度更高。利用标准品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并绘制了四种标准品的标准曲线。(2)亮叶蜡梅叶活性物质提取工艺的优化。利用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乙醇溶液提取得到的提取物对5-脂氧合酶的抑制作用。100%乙醇提取物对5-脂氧合酶活性的抑制力最强,抑制率19.07%。利用得到的标准曲线,使用正交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化合物得率的影响。结合炎症相关酶的抑制试验、正交实验和主成分分析来探究亮叶蜡梅叶中特征性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的改善和优化,确定了相对最优的提取工艺,即100%乙醇、40℃C提取温度和1:20料液比。(3)亮叶蜡梅叶提取物的成分鉴定。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结合叁重四级杆飞行时间高分辨率二级质谱对叶提取物的活性成分进行了鉴定。共鉴定出化合物47种,其中包括4种有机酸、7种酚酸类化合物、22种黄酮类化合物、4种香豆素类化合物、4种脂肪酸类化合物和6种其他化合物。其中槲皮素和山奈酚及其衍生物数量较多,分别有7种和8种。鉴定出的化合物中离子丰度最高的化合物为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4)特征性化合物含量测定方法的验证。利用提取物、标准品和高效液相色谱对测定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实验仪器精密度良好,平行试验的结果受到的影响较小;稳定性良好,样品在21 h之内上样均不会对数据产生较大影响;重复性良好;回收率良好。说明利用该方法测定特征性化合物的含量可以得到稳定可靠的结果。(5)提取物活性成分的测定。利用标准曲线和已确定的方法测定提取物中四种特征性化合物的含量。亮叶蜡梅叶提取物中东莨菪素、槲皮素、山奈酚、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的含量分别为0.0825、0.0365、0.0438、5.0366 mg/g叶干重。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的总黄酮含量,含量为60.73 mg/g叶干重(芦丁当量)。(6)亮叶蜡梅叶提取物的抗炎活性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提取物对于LPS诱导的斑马鱼体内的促炎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量进行测定,提取物对IL-1β的表达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可以显着降低TNF-α,IL-6的mRNA表达。利用转基因斑马鱼和荧光体式显微镜观察提取物对LPS诱导下的斑马鱼体内炎症细胞(巨噬细胞和中心粒细胞)的迁移情况的影响。亮叶蜡梅叶提取物没有表现出对巨噬细胞迁移的显着影响,但强烈地抑制了斑马鱼体内中性粒细胞的迁移。亮叶蜡梅叶提取物可以作为具有抗炎特性的天然产物的来源,其可以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和抑制嗜中性粒细胞的募集表现调节作用。亮叶蜡梅叶具有潜在的开发前景。(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9-10)

周明芹,阮锐,陈龙清[2](2011)在《亮叶蜡梅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和优化亮叶蜡梅(Chi monanthus nitens Oliv.)的ISSR反应体系,对模板DNA的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等影响因子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在25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40 ng模板DNA、1 UTaq酶、0.2 mmol/L dNTP、0.3μmol/L引物、1.5 mmol/L Mg2+、2.5μL 10×buffer的扩增效果最好。利用该优化的反应体系,筛选出了12条稳定性强、清晰度高、多态性高的ISSR引物,并对筛选出的12条引物在不同退火温度(51~56℃)下的扩增效果进行了比较,从而确定了每个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周莉花,郝日明,吴建忠,毛志滨[3](2003)在《亮叶蜡梅的传粉生物学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南京地区引种处于半自然状态的亮叶蜡梅进行了花期物候、访问昆虫种类、访问行为及访花频率等进行观察,同时对其花粉活力、柱头可受期、花粉胚珠比(P/O)及繁育系统进行了检测。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亮叶蜡梅为虫媒植物,甲虫类是其主要的访问昆虫;其P/O比值属于兼性异交类型;在静风天气条件下,风媒传粉作用可以忽略。(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03年06期)

张若蕙[4](1983)在《关于亮叶蜡梅和西南蜡梅的分类问题—兼与李秉滔同志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东省植物学会、广东省植物生理学会1982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刊登了李秉滔同志写的"论亮叶蜡梅和西南蜡梅分类学关系"一文,继之《中国植物学会50周年年会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中又予刊登。很遗憾的是该文既无插图又无照片。我们不同意论文的观点。理由是:1、"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李秉滔同志对亮叶蜡梅(山蜡梅)Chimonanthusnitens Oliv。和西南蜡梅 Chimonanthus campanulatus R.H.Chang et C.S.Ding(本文来源于《浙江林学院科技通讯》期刊1983年02期)

亮叶蜡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建立和优化亮叶蜡梅(Chi monanthus nitens Oliv.)的ISSR反应体系,对模板DNA的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等影响因子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在25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40 ng模板DNA、1 UTaq酶、0.2 mmol/L dNTP、0.3μmol/L引物、1.5 mmol/L Mg2+、2.5μL 10×buffer的扩增效果最好。利用该优化的反应体系,筛选出了12条稳定性强、清晰度高、多态性高的ISSR引物,并对筛选出的12条引物在不同退火温度(51~56℃)下的扩增效果进行了比较,从而确定了每个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亮叶蜡梅论文参考文献

[1].孙启.亮叶蜡梅叶活性成分鉴定及抗炎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7

[2].周明芹,阮锐,陈龙清.亮叶蜡梅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1

[3].周莉花,郝日明,吴建忠,毛志滨.亮叶蜡梅的传粉生物学初步研究[J].园艺学报.2003

[4].张若蕙.关于亮叶蜡梅和西南蜡梅的分类问题—兼与李秉滔同志商榷[J].浙江林学院科技通讯.1983

论文知识图

亮叶蜡梅平均芽长和芽宽随时间的...引物ISR7对浙江龙泉居群(ZJLQ)部分样...反应体系的电泳图谱科研开发与管理获2003年度河南石油勘探局暨...科研开发与管理获2003年度河南石油勘探局暨...科研开发与管理获2003年度河南石油勘探局暨...

标签:;  ;  ;  ;  ;  ;  ;  

亮叶蜡梅论文_孙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