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体本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关系,岩土,应力,生土,模型,泥炭,多项式。
土体本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冯胜洋,魏丽敏,李向阳,蒋复量,叶勇军[1](2018)在《基于进化多项式回归方法的土体本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化多项式回归方法是近几年来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种新颖的数据挖掘方法。本文在土样固结排水试验数据的基础上,首次使用该方法建立了土体本构关系。采用上海嘉定区某地软土的固结排水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本构关系能够更精确地描述土体的应力-应变特性,其预测精度比修正剑桥模型高19.6%~57.7%。另外,本文还用切线刚度法,对基于进化多项式回归方法的土体本构关系进行了ABAQUS二次开发,对软土固结排水试验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董彤,郑颖人,刘元雪,阿比尔的[2](2013)在《考虑主应力轴旋转的土体本构关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目前国内外考虑主应力轴旋转的试验研究及本构模型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基于不同的加载条件,从纯主应力轴旋转和耦合主应力轴旋转两个方面,较全面的描述了主应力轴旋转情况下土体的基本变形特性,并对考虑主应力轴旋转的土体变形试验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较为系统地评述了当前较有代表性的考虑主应力轴旋转的土体本构模型(边界面模型、多机构模型、运动硬化模型和广义塑性模型),得出了广义塑性模型更适合用来描述考虑主应力轴旋转的土体变形特性的结论.总结未来考虑主应力轴旋转的土体本构关系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把握主应力轴旋转情况下土体变形的本质特性,建立推理严密、形式简单、适用方便的本构模型,并用来指导工程实践.(本文来源于《应用数学和力学》期刊2013年04期)
茹克亚·阿不地热依木[3](2012)在《改性土体材料本构关系及破坏准则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土”作为生土建筑重要建筑材料而言,土与土墙存在着即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为了描述同类型土坯墙体的宏观结构与土的细,微观结构,构造及其形态上的内在规定性,针对土体材料的抗剪强度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针对黏性土这种用于制作土坯砌块及砌筑土坯砌体的建筑材料进行抗剪强度试验研究,在黏性土中掺和麦秸秆(植物纤维)和细砂,形成改性土体材料。由于生土建筑的改性土体材料几乎在完全干燥状态下承受荷载,因此提出一种接近于土墙结构的干状态土体材料特性,将黏性土与水搅拌、成型、烘干后进行抗剪强度试验。采用常规叁轴压缩试验确定新疆生土建筑黏性土体材料抗剪强度,烘干的方法进行叁轴压缩试验、直剪试验、单向抗压试验,通过试验结果评价新疆生土建筑黏性土体材料的抗剪、抗压性能。为了更好的描述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模拟叁轴压缩试验结果,建立ANSYS有限元数值计算模型,达到试验结果和数值建模相符合的水平。为了确定黏性土和改性土本构关系,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对土的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力学性质进行试验研究,总结归纳彼此间的关系。首先对黏性土体材料进行基本土力学物理试验,确定黏性土料的物理和水理指标(含水率,密度,液限,塑限指标),室内试验主要采用叁轴压缩试验得出黏性土和改性土的抗剪强度,测定(σ_1-σ_3)-ε_1曲线(主应力差-轴向应变关系曲线),根据莫尔-库伦强度理论绘制莫尔包络线,得出黏性土的抗剪强度指标c和ψ。在进行三轴试验过程中,对于黏性土抗剪强度指标出现的变异问题,提出一种黏性土试样组合方法,准确测定黏性土抗剪强度指标值。依据三轴试验结果,采用了邓肯-张(Duncan-Chang)模型进行拟合,在干湿状态下给定了黏性土和改性土的邓肯-张模型双曲线方程及基本弹性参数E_t和ν_t。利用叁轴试验数据结果,确定了弹性参数计算公式中的K,n,R_f,c,ψ和G,F,D等8个邓肯-张模型参数,为新疆生土材料提供参考依据。最后利用ANSYS有限元非线性分析软件建立模型,模拟黏性土体材料叁轴试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果与叁轴试验得出的“鼓胀”现象相吻合,分析了其各别差异及原因并说明了数值分析的可靠性。本研究为新疆生土建筑材料标准的制定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2-05-27)
路韬[4](2012)在《考虑岩土体本构关系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条分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滑坡是一种多发性的地质灾害,与地震、火山一样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叁大自然灾害。它不仅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对自然环境和资源具有严重的破坏性。因此,滑坡灾害的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是边坡工程中的重要课题。而合理的滑坡防治措施依赖于对滑坡稳定性的正确评价和分析,因此,对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在滑坡防治工程中,极限平衡法占据着主导地位。由于滑坡破坏的发生是渐进的,土体并非沿着滑面同时发生破坏,在分析和计算滑坡稳定性时,只有考虑滑面上各土条抗剪强度的不同程度发挥作用,才能真实地反应滑坡的实际情况。本文在总结研究发展史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岩土体本构理论,考虑滑坡岩土体的本构关系,对不平衡推力法加以改进。根据考虑了岩土体本构关系后的不平衡推力法,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通过算例进行计算验证。验证结果与参考答案误差较小。利用改进的不平衡推力法计算程序,计算分析了唤香坪崩滑体和陈家岭滑坡在各个工况下的稳定性,模拟滑坡从稳定到不稳定的破坏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唤香坪崩滑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坡体在地震作用下稳定性明显降低,将发生失稳。陈家岭滑坡I号滑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降雨作用下稳定性明显降低,削坡治理后滑坡处于稳定状态;II号滑体在库水位上升工况下,水位越高,稳定性越差;库水位下降加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最低,滑坡将发生失稳破坏。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不平衡推力法进行分析滑坡的稳定性是可行的,可以对滑坡的稳定性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能为滑坡治理工作提供合理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期刊2012-05-01)
赵成,阿肯江·托呼提,陈嘉,秦拥军[5](2010)在《改性土体材料单轴受压本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土材料的本构关系是分析生土建筑抗震性能及倒塌机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对生土建筑结构进行数值模拟的前提.通过强度试验确定粗砂及麦秸秆这两种改性材料的最优掺量后,对同尺寸的素土试块及掺和了粗砂和麦秸秆的生土材料试块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得到应力-应变曲线后,用有理式和混凝土规范提出的单轴本构方程分别去拟合实验实测点.建立了改性生土材料单轴本构方程.(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李明明[6](2009)在《岸边土体力学特性及本构关系的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昆明地区城乡建设的飞速发展,岸边土建工程日益增多并趋于复杂化,加之本地区河流纵横,且广泛分布着工程地质性质较差的软土尤其是泥炭土,以致形成了许多以泥炭土为主要土层的岸坡,泥炭土就成为这类岸坡稳定性的最大的隐患。于是关于昆明地区岸坡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泥炭土工程性质这方面,而其工程性质较为复杂,一般的土工试验并不能完整地反映其的完整特性。因此在本课题中引进扁铲侧胀试验,充分利用其可对土体进行方向性测试来深入研究岸坡泥炭土的相关特性。此外还采用叁轴试验进行岸坡泥炭土的本构关系研究。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选取滇池附近船房岸边的某试验场地,对其进行原位测试,包括扁铲侧胀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十字板剪切试验。以扁铲侧胀试验为主,分析研究了泥炭土力学特性(Cu和Es)跟岸边效应的关系。同时拟合出抗剪强度指标Cu与深度H和离岸边距离L的关系式。其次,通过得到的岸边效应对泥炭土抗剪强度的影响的关系式,用FLAC 3D来模拟实际工程,把模拟效果与实际的破坏效果来对比分析,进一步证明了岸边效应的存在及其对泥炭土性质的影响。最后,取泥炭土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包括各种土的物理指标试验和叁轴剪切试验。对叁轴试验成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非线弹性分析,提出昆明地区泥炭土的剪应力—剪应变关系符合K—G的双曲线模型关系,进而得到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的变化关系式。这对于边坡和基坑稳定以及沉降计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09-03-01)
王靖涛,周葆春[7](2008)在《论土体本构关系对应力路径的依赖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进行不同应力路径下黏土和砂土的叁轴压缩试验的基础上,根据塑性体应变与塑性剪应变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在理论上证明,岩土塑性变形对应力路径的依赖性确实是存在的,并且它是塑性体应变与塑性剪应变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应力路径相关性不仅包括压硬性效应,而且还包括剪胀性。3种不同应力路径下黏土和砂土的叁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剪切和体积屈服面随应力路径变化而发生整体转动,同时伴随着应力空间中屈服面尺寸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旋转硬化;对在循环荷载或大应力转折条件下屈服面发生旋转的机制进行分析,阐明这种旋转硬化是应力路径影响的结果,其本质上是塑性体应变与塑性剪应变相互作用的反映。(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8年S1期)
迟世春,相彪[8](2007)在《基于损伤扰动的土体本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邓肯E-B模型无法描述软化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土体的剪胀效应;采用抛物线型体应变曲线的南水模型破坏时的剪胀率趋于定值,与实际土体不符。但南水模型适合描述应力应变峰值点前或最大剪胀率前土体的本构关系,邓肯模型适合描述的应变范围更小。因此,若要进行土工结构渐进破坏的分析计算,则需要建立一个适合于描述直至破坏的更大应变范围的土体本构关系。采用损伤扰动概念,将变形过程中的土体视为“相对完整”的未损伤土体和“完全调整”扰动土体的混合体,其应力应变关系可根据损伤扰动程度,由各自的应力应变关系组合确定。并根据试验提出了确定损伤扰动函数的计算公式。对体应变曲线,则采用抛物线加双曲线的形式加以描述。(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07年02期)
陈学良,金星,陶夏新,康兰池[9](2006)在《土体动力一维非线性本构关系剖析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土体动力一维非线性本构关系是场地及地基动力响应、土工数值分析的关键。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及研究进展,对其分析方法、等幅循环荷载到不规则荷载的扩展及应用规则、试验阻尼比的等效、滞回曲线形状等核心问题进行剖析、评价和探讨,并对各种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讨论,着重介绍了最近研究结果。最后指出未来发展方向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06年06期)
鞠海燕,黄红元,黎剑华,杨伟忠,贺跃光[10](2006)在《岩土体结构性本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现有本构模型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际应用的角度对若干岩土体结构性本构模型的发展、应用范围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着重研究了若干岩土体结构性新理论及与其相对应的结构性模型,结合西部矿业开发中的岩土灾害难题,对土结构性本构关系的发展趋向进行了评述与展望,认为:考虑土体的主要特性,进一步发展准确、实用、能全面反映任何加载条件下土体特征的本构模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来源于《中国钨业》期刊2006年04期)
土体本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目前国内外考虑主应力轴旋转的试验研究及本构模型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基于不同的加载条件,从纯主应力轴旋转和耦合主应力轴旋转两个方面,较全面的描述了主应力轴旋转情况下土体的基本变形特性,并对考虑主应力轴旋转的土体变形试验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较为系统地评述了当前较有代表性的考虑主应力轴旋转的土体本构模型(边界面模型、多机构模型、运动硬化模型和广义塑性模型),得出了广义塑性模型更适合用来描述考虑主应力轴旋转的土体变形特性的结论.总结未来考虑主应力轴旋转的土体本构关系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把握主应力轴旋转情况下土体变形的本质特性,建立推理严密、形式简单、适用方便的本构模型,并用来指导工程实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体本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冯胜洋,魏丽敏,李向阳,蒋复量,叶勇军.基于进化多项式回归方法的土体本构关系[J].应用力学学报.2018
[2].董彤,郑颖人,刘元雪,阿比尔的.考虑主应力轴旋转的土体本构关系研究进展[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3
[3].茹克亚·阿不地热依木.改性土体材料本构关系及破坏准则试验研究[D].新疆大学.2012
[4].路韬.考虑岩土体本构关系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条分法[D].叁峡大学.2012
[5].赵成,阿肯江·托呼提,陈嘉,秦拥军.改性土体材料单轴受压本构关系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6].李明明.岸边土体力学特性及本构关系的分析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
[7].王靖涛,周葆春.论土体本构关系对应力路径的依赖性[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
[8].迟世春,相彪.基于损伤扰动的土体本构关系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7
[9].陈学良,金星,陶夏新,康兰池.土体动力一维非线性本构关系剖析与评价[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
[10].鞠海燕,黄红元,黎剑华,杨伟忠,贺跃光.岩土体结构性本构关系研究[J].中国钨业.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