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语用论文-黄洪波

社交语用论文-黄洪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交语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交媒体,新闻标题,新闻真实性

社交语用论文文献综述

黄洪波[1](2019)在《社交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标题语用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升级,社交媒体的兴起,使新闻资讯的传播呈现出新的特征。研讨社交媒体生态如何倒逼新闻标题生产方式的变革,能够发现新闻标题核心功能和语用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新闻知识》期刊2019年08期)

冯嘉仪[2](2019)在《人际关系语用学视野下大学生网络社交语言使用情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和现实生活的语言系统相比,微信的语言系统具有非即时性以及相对随意性。本研究通过一项对大学生微信社交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运用人际语用学中的与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分析探讨网络社交语言对礼貌效果的影响。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常用应答词、自嘲词、委婉语等语言策略实现礼貌社交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0期)

储成丽[3](2019)在《试探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社交活动中的语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流行语的大量涌现对大学生社交活动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与影响。这一现象既反映了汉语的发展现状,也体现出大学生们对待汉语的普遍态度。本文将从来源与构成、语用成因等角度试探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社交活动中的语用价值,并进一步从语用学角度思考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规范使用汉语言。(本文来源于《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丙翠[4](2019)在《中俄社交中“人称指示语”使用情况的语用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交指示语是传递社交信息和达到语用效果的手段。本文试从语用学角度浅析中俄社交中人称指示语的使用情况,分析中俄社交中人称指示语在实际交际中的语用功能,以使交际顺利流畅进行,达到预期交际效果。(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07期)

陶钦仪[5](2019)在《语用学视角下的网络社交语言》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交中,交际主体为了使交际活动顺利进行,通常会遵守语言交际的原则。网络社交是网络时代社会发展的一大特点,随着它的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交语言体系。文章旨在以语用学角度分析网络社交语言的特点及其创新的交际原则。(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03期)

赵丹,冯皓[6](2018)在《二语课堂中的跨文化社交语用失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二语教学的课堂中,二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也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避免语用失误的产生,推动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开展。(本文来源于《广东蚕业》期刊2018年10期)

陈若梦[7](2017)在《社交网络中的语言语用分析——以女性用品微商营销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在Web3.0众多的社交网络环境下,微信因其方便、快捷等特点,迅速成为了人气最高的网络社交平台。一些个体开始利用微信朋友圈展开营销活动。微商营销语言作为新兴的网络语言,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本文从女性用品微商营销语的相关语料入手,结合语用学指示语和会话含义等理论,分析女性用品微商营销语及其语用特点。(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7年36期)

黎媛[8](2017)在《浅谈英汉社交称谓语的语用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由于历史、文化和社会习惯的差异,两个民族的语言都有着自己的特殊的称谓、系统和使用规则。本文立足于通过对英汉社交称谓的差异研究,联系社会文化语境,透视其中的文化内涵,得出中西方在家庭,社会,尊称,自谦与自贬等称谓语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更深入的运用不同的价值观,社会意识,以及道德传统等文化内涵来解释这一差异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有效地避免交际失误,为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7年25期)

马晨晨[9](2017)在《汉英社交网络敏感引导语的批评语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社交网络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不同领域的学者收集素材的便利平台。然而,随着社交网络影响的逐步加大,与语言使用和信息传播相关的问题也随之凸显,例如一些人发布虚假或低俗的消息来误导读者以促销产品或谋求商业利益,这有时会引发犯罪、纷争、社会恐慌甚至国家动荡。为了响应维护社交网络文明和加强网络用语规范化的现实需要,也为了丰富网络语的语用学研究,本研究者从批评语用学视角对社交网络中重要的网络语言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者选取网络引导语语用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相关文献,定义了敏感引导语,并且发现尽管社交网络语用和网络引导语是研究的热门话题,但是却没有社交网络引导语的批评研究,特别是没有从批评语用学视角进行的对比研究。研究者通过对社交网络语用的细致研究尝试批评敏感引导语问题,同时揭露社交网络环境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和行为动机。本论文回答了在收集的语料样本里"社交网络中涵盖了多少敏感引导语?""社交网络环境中有哪些类型的敏感引导语,涵盖哪些话题?",重点解答了"这些敏感引导语顺应了哪些信念和需求?它们是积极顺应还是消极顺应?""中英社交网络敏感引导语的使用有哪些异同?"等问题,同时解释了中英社交网络引导语异同点产生的原因并为语用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些初步的建议。本文采用了批评语用分析框架,基于敏感话语的定义和收集的语料将敏感引导语分为偏见性引导语、低俗性引导语、情色性引导语、封建迷信性引导语和误导性引导语,并在陈新仁(2013,p53)提出的批评语用分析框架下分析敏感引导语。本文研究者对从微信和推特中收集的敏感引导语的数量、敏感类型、话题分布和顺应的社会心理因素进行认定。基于对中英文语料的分析,研究者对两个语料中敏感引导语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探究了中英社交网络敏感引导语异同背后的原因和诉求。通过研究,本文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微信引导语语料中多数是敏感的,涵盖了所有敏感类型,其中误导性引导语是主要类型。敏感引导语主要涉及广告和促销、休闲娱乐、时事新闻及美文鉴赏几个话题,而谈论校园与教育和日常生活的引导语较少涉及敏感词汇。好奇心理是基本的顺应因素,微信中的引导语还较多地顺应了从众心理和趋利避害心理,还会直接使用敏感词汇或是顺应读者的同情同感心理以及参与心理。2.推特引导语语料中有一半左右是敏感的,其中误导性引导语是主要类型,同时情色性引导语也比较多使用。推特的敏感引导语主要集中在广告和促销这一话题,其他话题较少涉及敏感词汇。推特中的引导语主要顺应了读者的好奇心理,敏感词汇、趋利避害心理,参与心理和从众心理也被频繁顺应,其中敏感引导语特别多地顺应了参与心理。3.通过对比本文发现,微信和推特引导语的使用情况总体上类似,但也有差异。敏感引导语都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误导性引导语都是主要的类型。敏感引导语最多出现在广告和促销类,休闲娱乐类和时政新闻类话题中。校园和教育类及日常生活类话题较少用敏感引导语。在中英文语料中,好奇心理都是主要的顺应因素。对于差异,微信中敏感引导语出现的频率更高,引导语和内容不一致以及几种敏感类型出现在同一条引导语中的情况更加普遍。推特中没有找到低俗性和封建性引导语,但是情色性引导语问题更加突出。校园和教育类话题相关的敏感引导语在推特中比较多,其他话题的在微信中较多。对于顺应因素,微信中更多是直接用敏感词汇来引发读者好奇心,其次顺应趋利避害心理和从众心理,而推特中更多顺应参与心理。4.结果还显示,中国读者可能对低俗的、偏见的、情色的以及封建迷信的词汇感兴趣,而带有偏见和情色色彩的话题更容易吸引西方读者。另外,微信更多体现一种小圈子心态,而有些推特的文章体现了全球化视角。意识形态、文化背景、国家监管和背后的利益集团以及个体差异和目前人们精神空虚的状态可能是造成这些异同点的原因。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可为顺应论的应用、社交网络语的研究以及批评语用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同时通过识别和阐释敏感引导语及其背后动因,本文可能指引读者避免社交网络上消极话语和意识形态的误导,促进语用文明建设,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7-05-27)

张倩[10](2017)在《网络社交用语“在吗”与语用失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社交软件如QQ、微信等越来越受欢迎,成为人们沟通的主要工具。同时,一些常用的社交用语也随之而来。然而,一些用语如"在吗"不仅不符合语言学规则,属于语用失误,也不利于顺利对话。本文从语言学角度探析"在吗"体现的语用失误。希望能给网络用语研究及网络平台沟通提供一些启示。(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7年20期)

社交语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和现实生活的语言系统相比,微信的语言系统具有非即时性以及相对随意性。本研究通过一项对大学生微信社交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运用人际语用学中的与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分析探讨网络社交语言对礼貌效果的影响。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常用应答词、自嘲词、委婉语等语言策略实现礼貌社交的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交语用论文参考文献

[1].黄洪波.社交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标题语用变化[J].新闻知识.2019

[2].冯嘉仪.人际关系语用学视野下大学生网络社交语言使用情况的研究[J].北方文学.2019

[3].储成丽.试探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社交活动中的语用价值[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9

[4].张丙翠.中俄社交中“人称指示语”使用情况的语用浅析[J].农家参谋.2019

[5].陶钦仪.语用学视角下的网络社交语言[J].青年与社会.2019

[6].赵丹,冯皓.二语课堂中的跨文化社交语用失误分析[J].广东蚕业.2018

[7].陈若梦.社交网络中的语言语用分析——以女性用品微商营销语为例[J].北方文学.2017

[8].黎媛.浅谈英汉社交称谓语的语用差异[J].校园英语.2017

[9].马晨晨.汉英社交网络敏感引导语的批评语用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7

[10].张倩.网络社交用语“在吗”与语用失误[J].校园英语.2017

标签:;  ;  ;  

社交语用论文-黄洪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