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擂[1]2004年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血液病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LS) 治疗血液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越性。方法 总结腹腔镜脾切除手术方法及手术适应征。结果 腹腔镜脾切除术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血细胞记数逐渐恢复正常,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血液病安全、有效、切实可行,适用于脾体积正常至中度肿大有脾切除指征的血液疾病。
王伟[2]2009年在《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ITP的临床对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和开腹脾切除术(open splenectomy,OS)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两组临床病例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总结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对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作出评价,探讨其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收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997年5月至2008年12月共60例实施脾切除术治疗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2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18例行开腹脾切除术。收集两组病例资料中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比率、术前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比率、术前病例组成(激素无效型/激素依赖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副脾发现率、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恢复饮食的时间、术后应用止痛剂患者的比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随访术后患者总治疗有效率等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LS组和OS组)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均数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腹腔镜脾切除术组和开腹脾切除术组的术前情况: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29.0±9.7)岁和(29.2±9.2)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7,P>0.05);性别组成(男/女)相近,分别为(13/29)和(6/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3,P>0.05);两组术前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病例分别为30%(13/42)和38.9%(7/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1,P>0.05);两组术前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病例分别为23.8%(10/42)和16.7%(3/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2,P>0.051;两组术前血小板数目相近,分别为(43.5±31.1)×10~9/L和(45.3±23.2)×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6,P>0.05);两组病例组成(激素无效型/激素依赖型)分别为(9/33)和(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1,P>0.05)。以上情况说明,两组患者的病例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脾切除术组和开腹脾切除术组的术后情况:LS组42例患者其中有3例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OS组1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亦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分别为(214.5±55.0)min和(119.5±12.8)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45,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1.2±104.1)m1和(289.5±81.0)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7,P<0.05);LS组与OS组术中副脾发现率分别为14.3%(6/42)和11.1%(2/1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1,P>0.05);术后恢复流质饮食的时间分别为(2.0±0.7)天和(3.2±1.2)天,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8,P<0.05);LS组需要口服或静脉注射镇痛剂患者的比例为35.7%(15/42),OS组为72.2%(13/1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47,P<0.05),LS组术后疼痛较OS组轻微;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1±1.3)天和(13.1±3.0)天,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4,P<0.01);腹腔镜脾切除术组住院费用为17508.65±281 1.3,开腹脾脏切除术组住院费用为11124.40±1319.98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6,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LS组为19.1%(8/42),OS组为27.8%(5/1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10,P>0.05);术后随访总治疗有效率LS组为85.7%(36/42),OS组为88.9%(16/1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1,P>0.05)。结论:腹腔镜脾切除组和开腹脾切除术组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相近,而腹腔镜脾切除组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病人术后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对部分ITP患者腹腔镜脾切除术是一种可行、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与开腹脾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不足是手术时间较长,住院费用较高。
李波, 亓玉忠, 刘佳宁, 刘斌, 于文滨[3]2010年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51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应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经内科治疗无效或治疗后复发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42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患者9例。结果:本组51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脾切除术后血液检测指标均明显改善,术后第7天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均值由23×109/L升为618×109/L;HS患者的网织红细胞均值由18%降至2.1%,血红蛋白均值由6.1g/L升至9.8g/L。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对部分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美容效果好、术后患者康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黄法杨[4]2011年在《部分血液病脾切除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部分血液病患者行脾切治疗的作用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并探讨影响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对2004~2010年我院61例因血液病行脾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及对获得随访的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应用SPSS软件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地中海贫血患者脾切除术前、术后与随访血液指标进行对比,并对性别、年龄、病程、术前Plt值、术后1周内Plt峰值、对激素反应、术前是否有合并症等可能预测ITP脾切除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Evans综合症、骨髓纤维化(MF)、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情况进行对比。结果:1.临床疗效:从61例患者术前、术后资料对比及获得的随访情况中得出,ITP患者、随访1年以上的HS患者及地中海贫血患者脾切除的有效率分别为75%、88.89%、100%;脾切除对内科治疗无效的Evans综合症患者效果明显,对MF、淋巴瘤、CLL等恶性血液病患者能纠正脾肿大及脾功能亢进等问题,协助内科诊断及治疗。2.ITP预后的单因素分析:对切脾有效组与切脾无效组中的性别、病程、术前Plt值、术后1周内Plt峰值、对激素反应、术前是否有合并症进行分析,并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比较结果(P<0.05)提示年龄可以成为预测脾切除疗效的因素。年龄越小,疗效可能越好。结论:脾切除对治疗部分血液病疗效显着。年龄可成为ITP患者脾切除术后疗效预测因素,年龄越小,疗效可能越好。
姚英民, 郑鑫, 刘青光[5]2009年在《腹腔镜手术在脾脏外科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在脾脏外科的应用,总结各术式的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0月至2008年6月我们针对不同的脾脏疾病患者实施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中成功实施18例,包括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单纯性脾功能亢进患者因脾周严重粘连而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47.2min,术中平均出血154.4ml,术后腹腔引流量平均707.5ml。发生并发症3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平均住院16.8d。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已经成为血液病、脾脏良性肿瘤、外伤性脾脏破裂等切除脾脏的首选术式,同时可逐渐应用于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谭敏, 迕羲彦, 吴志棉, 渡部宜久, 罔田昌羲[6]2001年在《腹腔镜技术在脾脏切除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 (LS)在治疗与脾脏有关疾病中的应用、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利用腹腔镜技术在CO2 气腹情况下对 43例需行脾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手术 ,并对手术前后患者一般状况的改善、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并发症的出现与否及术后恢复情况等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 43例患者全部采用LS方法完成手术 ,术后无并发症出现 ;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的有效率为 89 3% ;体外B超脾脏长径 >15cm者手术难度明显增加 ,手术时间延长。 结论 只要掌握好脾切除术的手术指征及腹腔镜下的操作技巧 ,LS是脾脏手术的最佳方法之一
李波, 亓玉忠, 刘佳宁, 刘斌[7]2011年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小切口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10月至2009年12月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脾切除术51例(腹腔镜组)和同期开腹脾切除术56例(开腹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住院总费用。结果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费用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脾切除术的近期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王跃东, 李伟, BryanFandrich, 黄金文, 王一红[8]1999年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S)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从1996 年4 月至1999 年7 月,进行了13 例LS,其中12 例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脾功能亢进,1 例为脾囊肿。结果 13 例LS 全部完成,无一例需中转行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2 小时,平均失血380 ml。1 例术后次日需再次腹腔镜探查,清除脾窝积血。平均术后住院6-2 天。结论 LS 安全、有效、切实可行,适用于脾体积正常至中度肿大有脾切除指征的血液疾病或其它脾疾病。
吕永峰[9]2006年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6月以来共实施的35例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29例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例为肝硬化脾亢。结果 33例获得成功。22例采取仰卧位手术时间平均3.5小时,术中出血平均150ml;采取右侧卧位1例病人手术时间为4.0小时,术中出血量为80ml;采取右侧斜卧位10例病人手术时间平均为2.5小时,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00ml;其中1例术后6小时出现腹腔内出血而再次剖腹手术,2例中转开腹。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的特点,其并发症可预防减少到尽可能低的程度,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蒋骅, 冯菊英, 庞曼蕖[10]2011年在《腹腔镜下血液病脾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血液病脾患者在腹腔镜脾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1月-2009年12月40例血液病脾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40例腹腔镜血液病脾切除患者在围手术期精心护理下安全顺利地康复出院。结论: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在治疗血液病脾时具有安全、微创、优效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血液病的临床分析[D]. 董擂. 大连医科大学. 2004
[2]. 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ITP的临床对照分析[D]. 王伟. 山东大学. 2009
[3].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51例报告[J]. 李波, 亓玉忠, 刘佳宁, 刘斌, 于文滨.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0
[4]. 部分血液病脾切除临床疗效分析[D]. 黄法杨. 福建医科大学. 2011
[5]. 腹腔镜手术在脾脏外科的应用[J]. 姚英民, 郑鑫, 刘青光.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9
[6]. 腹腔镜技术在脾脏切除术中的应用[J]. 谭敏, 迕羲彦, 吴志棉, 渡部宜久, 罔田昌羲. 中华外科杂志. 2001
[7]. 腹腔镜辅助小切口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对比研究[J]. 李波, 亓玉忠, 刘佳宁, 刘斌.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
[8]. 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 王跃东, 李伟, BryanFandrich, 黄金文, 王一红.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9
[9]. 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D]. 吕永峰. 浙江大学. 2006
[10]. 腹腔镜下血液病脾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 蒋骅, 冯菊英, 庞曼蕖.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