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与除草剂混用的研究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除草剂混用的研究

江海澜[1]2013年在《除草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互作对棉田龙葵的影响及生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龙葵等杂草一直是困扰棉花等农作物种植的一大问题,以往对龙葵防治均采用单一或复配除草剂进行土壤或茎叶处理。本文通过测定赤霉素、缩节胺与除草剂混用处理对龙葵和棉花的地上部鲜重、株高、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以及抗氧化酶的影响,探索两者混用提高除草效果和对棉花安全的新方法,旨在为防治棉田龙葵提供有效药剂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与除草剂混用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草甘膦、氯氟吡氧乙酸、灭草松和扑草净四种除草剂的防除龙葵效果显着,药后第9d时防效均能达到100%,且对龙葵的生物量抑制率也都在70%以上。苯磺隆对龙葵作用缓慢,第9d时的防效才达到90.72%,叁氟啶磺隆钠盐对杂草龙葵的防效较慢到第9d时才达到88.75%,而苄嘧磺隆和吡嘧磺隆对龙葵防治效果不明显,仅使龙葵叶片局部变色。盆栽试验研究赤霉素与缩节胺分别对草甘膦、扑草净以及叁氟啶磺隆防除龙葵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与草甘膦混用能增大对龙葵生物量抑制率;赤霉素与扑草净组合处理对龙葵鲜重抑制率比扑草净单独使用更大,而缩节胺与扑草净混用能增大对龙葵的株高抑制率;而缩节胺与叁氟啶磺隆混用能增大对龙葵的生物量抑制率。3种除草剂不同剂量与赤霉素、缩节胺混用处理后对龙葵的生物量抑制率不同,赤霉素与除草剂混用能降低龙葵的耐药性、提高药效的可能原因是赤霉素与3种除草剂混用处理能降低龙葵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使龙葵细胞的膜脂过氧化更严重,而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更低。在杂草防治方面潜力巨大。盆栽试验以及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棉花苗期、蕾期以及花蕾期受草甘膦、扑草净以及叁氟啶磺隆胁迫后,与除草剂单剂处理相比赤霉素与草甘膦、扑草净混用处理棉花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POD和CAT活性更低,丙二醛含量和SOD活性均要更高,说明赤霉素与草甘膦、扑草净混用对棉花伤害更大;与叁氟啶磺隆单剂相比赤霉素与叁氟啶磺隆混用可溶性蛋白含量、POD和CAT活性更高,而丙二醛含量更低,说明赤霉素能减少叁氟啶磺隆对棉花的伤害;缩节胺和赤霉素分别与除草剂混用处理对棉花生理生化的作用相反。

彭俊, 宋志龙, 孟新刚, 汪静, 邓晓霞[2]2013年在《除草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混用对藨草生理生化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为筛选防除棉田藨草的理想药剂,用草甘膦等常用除草剂与赤霉素、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两两混用,对藨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药后9 d,赤霉素+欧特0.152 ga·i·/L、芸苔素内酯+欧特0.152 ga·i·/L和乙烯利+叁氟啶磺隆0.01125 ga·i·/L组合与对照相比,藨草叶绿素含量下降;芸苔素内酯+欧特0.152 ga·i·/L和乙烯利+叁氟啶磺隆0.01125 ga·i·/L组合可溶性蛋白含量显着升高;芸苔素内酯+欧特0.152 ga·i·/L组合SOD显着下降,3个组合MDA含量、CAT活性、POD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结论]室内生测试验结果表明除草剂与生长调节剂混用可以增强除草剂药效,在达到少量且合理使用除草剂的同时,降低了藨草的抗药性。

彭俊[3]2013年在《棉花与藨草竞争机制及化除的研究》文中提出藨草Scirpus planiculmis Fr.Schmidt属莎草科藨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耐低温,耐盐碱,喜湿温,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及适生能力强,被称为恶性杂草之一。棉花是新疆主要农业经济支柱之一,其生产规模、种植面积、总产和单产均居全国第一。滴灌的应用为藨草繁衍创造了适宜的生态环境,致使棉田藨草蔓延扩散之势日趋加重。对棉花与藨草竞争机制进行研究,观察不同时期藨草与棉花的表观特征和生理特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择代表性地块,对棉田可应用的除草剂进行田间药效筛选,弄清各单剂防效,根据研究结果,确定混用组合,并进行田间组合筛选,配合室内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最终确定防效较高、对棉花安全的除草剂组合。藨草10-30株/m2密度及以下,棉花株高、主根长呈增加趋势,随藨草密度增加,棉花株高、主根长、鲜重等呈显着下降趋势,叶绿素含量、POD、SOD活性等与对照相比差异显着;5月中旬定植的藨草,对棉花形态、生理生化指标影响较为明显,这一时期由于自然条件及植物生长所需,藨草与棉花竞争激烈,是防治藨草的关键时期。藨草距离棉花0cm、5cm时,棉花株高、主根长、鲜重及干重差异显着。藨草施药后距离棉花0cm时,棉花有轻微药害,生理生化指标差异显着,10cm表现明显;藨草与藨草在0cm时POD活性、5cm时SOD活性、10cmCAT活性时与对照相比差异显着。因此,在棉田中防治藨草,棉花与藨草相距10cm以下及10cm采用人工拔除,10cm以上,用化学方法进行防治。除草剂对藨草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用药后9d,48%灭草松AS2.4g a.i./L及10%草甘膦AS2.67g a.i./L处理与对照相比叶绿素含量显着降低;30%苄嘧磺隆WP和38%欧特WP对藨草可溶性蛋白、MDA含量药后1d影响较大,药后9d与对照无差异或显着低于对照,而10%草甘膦AS和48%灭草松AS随处理后时间增加呈增加趋势。藨草体内活性氧系统POD、CAT及SOD活性明显受到除草剂影响,10%草甘膦AS和48%灭草松AS常量及倍量与对照相比逐渐升高,显着高于对照,而其它处理表现为先升高、后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植物生长调节剂与除草剂混用,9d后,赤霉素+48%灭草松AS2.4g a.i./L、1.2ga.i./L、芸苔素内酯+38%欧特WP0.152g a.i./L、芸苔素内酯+48%灭草松AS2.4g a.i./L、1.2ga.i./L降低了藨草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但MDA含量、CAT活性、POD活性和SOD活性均升高。通过大田小区试验发现,48%灭草松AS、38%欧特WP与赤霉素、芸苔素内酯混用对藨草防治效果较好,10%草甘膦AS与乙烯利混用对藨草的防治效果较好。除草剂对藨草化感作用的影响在中高质量浓度提取液下体现得很明显。随浸提液浓度增加,棉花种子萌发率下降,化感作用增强。化感物质定性分析,不同除草剂对藨草化感物质影响不同。3种土壤处理剂对藨草的防除效果,50%乙草胺EC各处理浓度对藨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在98%以上,48%仲丁灵EC在大田推荐量或高于此浓度,防效高于90%以上。在正交试验中欧特、苄嘧磺隆、草甘膦和灭草松按大田推荐使用量对藨草的防治起主导作用,药后30d处理2(10%草甘膦AS+10%五氟磺草胺EC+10.8%精喹禾灵AS+48%灭草松AS)、处理3(10%草甘膦AS+10%五氟磺草胺EC+10%吡嘧磺隆WP+30%苄嘧磺隆WP)和处理4(10%草甘膦AS+10.8%精喹禾灵AS+30%苄嘧磺隆WP+50%二氯喹啉酸WP+38%欧特WP)的防效均达80%以上。10%草甘膦AS、30%苄嘧磺隆WP、38%欧特WP和48%灭草松AS对藨草虽然防效显着,但对棉花有药害作用,故不宜直接喷施,可定向喷雾,药后45d挖取球茎,经水浸泡20d后发现处理2和处理3地上及地下部分均未萌发,因此选择合适的除草剂浓度及混配组合,为棉田中藨草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对这4种药剂单剂浓度确定,10%草甘膦AS1/4倍及以上浓度、38%欧特WP各浓度、48%灭草松AS1/16倍及以上浓度对藨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重新组合4种除草剂,采用正交,筛选出新的组合,10%草甘膦AS53.4ml+48%灭草松AS5ml+38%欧特WP0.2g+30%苄嘧磺隆WP0.1g和10%草甘膦AS6.67ml+48%灭草松AS5ml+38%欧特WP0.4g+30%苄嘧磺隆WP0.2g。复配除草剂,进行直接喷雾,从藨草防治及棉花安全性考虑,筛选出较好组合,为75%叁氟啶磺隆WP0.015g/L+40%扑草净4g/L。从成本和防治效果来看,75%叁氟啶磺隆WP0.015g./L+扑草净WP4g/L为防治棉田藨草最好组合。

王新全[4]2004年在《植物生长调节剂与除草剂混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旨在探索降低除草剂用量,提高除草效果和对作物安全性的新途径,初步探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2,4-D丁酯、油菜素内酯对大豆田除草剂氟磺胺草醚、精稳杀得的除草活性及其对大豆安全性的影响。 盆栽试验研究了2,4-D丁酯、油菜素内酯对大豆的安全性和对氟磺胺草醚除草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大豆2片复叶期,1.5g a.i./hm~2的2,4-D丁酯对大豆生长有促进作用,但用量超过10.5g a.i./hm~2,随用药量增加药害加重,说明2,4-D丁酯用于大豆苗期的安全用量应在10.5g a.i./hm~2以下。在此剂量范围内随2,4—D丁酯剂量的提高对氟磺胺草醚的增效作用显着提高,而且对大豆生长无明显影响,2,4—D丁酯超过10.5g a.i./hm~2时与氟磺胺草醚混用对大豆生长有抑制作用。(2)油菜素内酯0.009g a.i./hm~2以下对氟磺胺草醚除草效果无明显影响,超过0.03g a.i./hm~2时对氟磺胺草醚防效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0.03g a.i./hm~2的油菜素内酯可明显促进大豆生长,提高大豆的干物质积累,而且可明显缓解氟磺胺草醚对大豆的药害。 田间试验对2,4—D丁酯、油菜素内酯、氟磺胺草醚叁元和2,4—D丁酯、油菜素内酯、氟磺胺草醚、精稳杀得四元混用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4—D丁酯与氟磺胺草醚、精稳杀得混用具有提高除草效果的作用;油菜素内酯与氟磺胺草醚、精稳杀得混用会明显降低除草效果;油菜素内酯与2,4—D丁酯混用表现为加成作用,不影响2,4—D丁酯对除草剂的增效作用。通过对大豆产量模型进行优化分析,确定了两个用于大豆田的最佳配方:(1)氟磺胺草醚(381.0g a.i./hm~2)+2,4-D丁酯(9.12g a.i./hm~2)+油菜素内酯(0.012g a.i./hm~2)。(2)氟磺胺草醚(378.0g a.i./hm~2)+精稳杀得(180.0g a.i./hm~2)+2,4-D丁酯(9.69g a.i./hm~2)+油菜素内酯(0.013g a.i./hm~2)。

朱同生[5]2009年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与2,4-D异辛酯协同对大豆生理代谢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砂培大豆为材料,研究了赤霉素(GA3)和激动素(KT)与2,4-D异辛酯的协同效应对大豆生理代谢的影响。通过对大豆幼苗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累积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光合速率和保护酶系统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探索它们对2,4-D异辛酯的协同作用机理,筛选出与2,4-D异辛酯混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最佳浓度,以达到降低除草剂用量,提高药效和对作物、环境安全性。研究结果如下:1.加施不同浓度(10、50、100)mg·L-1的GA3均对2,4-D异辛酯的药效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以10 mg·L-1的GA3对2,4-D异辛酯的增效显着;数据显示,通过GA3与2,4-D异辛酯混用降低了大豆的叶绿素含量、加快了丙二醛的积累和提高了相对电导率,同时在处理后期胁迫加重,植物体内保护酶系统的活力和平衡受到破坏,保护酶系统SOD、POD和CAT活性下降,使活性氧积累,ROS对可溶性蛋白造成严重损伤,引起可溶性蛋白降解加快,合成受阻;同时启动并加剧膜脂过氧化而造成整体膜损伤,加快了大豆植株衰老死亡,起到了GA3对2,4-D异辛酯的增效作用,通过本研究,可以为2,4-D异辛酯防除双子叶类阔叶杂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以减少2,4-D异辛酯的使用量,降低2,4-D异辛酯对环境的污染和残留。2.不同浓度(10、15、20)mg·L-1KT与2,4-D异辛酯混用能有效地缓解2,4-D异辛酯伤害大豆幼苗,且新芽不会被抑制而能正常的生长,其中以15 mg·L-1 KT效果最为显着。与单剂2,4-D异辛酯处理相比,加施KT能提高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保护酶系统SOD、POD、CAT活性,因而有效地缓解了2,4-D异辛酯对大豆幼苗伤害,但当胁迫超出植株的承受范围,其活性就会下降。实验表明,在大豆幼苗受到2,4-D异辛酯胁迫时,加施KT能诱导产生更多保护性酶,并维持它们的活性,防止和减轻细胞膜系统的破坏,提高植物体对不良环境的抵御能力。

钱兰娟[6]2014年在《炔草酯除草剂对小麦安全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炔草酯是芳氧苯氧基丙酸类的茎叶处理除草剂,含有解毒喹的炔草酯制剂用于防除小麦田禾本科杂草,部分小麦品种上使用炔草酯制剂可出现褪绿黄化药害症状。为了探究药害产生的原因,本文采用平皿法、盆栽法和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12个小麦品种对炔草酯制剂的敏感性,同时测定了宁麦16和淮麦23的抗氧化特性的差异。12个小麦品种对炔草酯制剂的敏感性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对炔草酯的敏感性存在显着差异。平皿法测定结果表明,宁麦16的种根及宁麦14的种芽对炔草酯的敏感性最高,抑制中浓度(IC50)为0.1386mg(a.i.)/L及1.7210mg(a.i.)/L,淮麦26、淮麦28、淮麦23、徐麦27的种根及淮麦23的种芽对其影响较小,IC50为0.7071mg(a.i.)/L-0.9818mg(a.i.)/L及343.5000mg(a.i.)/L,并且小麦的种根对炔草酯比种芽更敏感。盆栽测定法结果表明,宁麦品种药害指数较高,药害症状为退绿斑出现较早,衰老较快,叶片黄化严重且面积大,甚至心叶发白,植株变矮,长势较弱,易倒伏,药剂浓度越高,受害越重;淮麦品种药害指数较低,以退绿药害斑为主,斑块较浅且面积不大,受该药剂影响小。水培法测定结果表明,炔草酯处理后,宁麦16的地上部分生长速率受抑作用最强,与对照相比下降了76.88%-77.07%,宁麦13和扬麦15次之(48.86%-71.88%;54.85%-66.85%);扬麦15根系生长速率下降96.31%-97.18%,淮麦25和徐麦27次之(83.59%-81.00%,89.84%-93.21%);宁麦13的根冠比显着下降16.17%-18.88%,淮麦23和淮麦26次之,而宁麦16和镇麦5表现为根冠比增加,分别上升21.37%-25.55%,3.10%-4.55%。因此,对炔草酯最敏感的小麦品种为宁麦16和宁麦13,中度敏感品种为镇麦5、镇麦168、扬麦15和宁麦14,耐药品种为:淮麦23、徐麦27、淮麦26、淮麦28、淮麦0703和淮麦25。不同播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裸籽播种的小麦药害指数显着高于盖土播种小麦。药后15d,裸籽播种的宁麦16药害指数显着高于盖土播种,升高2.65倍,相同条件下,淮麦23显着上升2.09倍,说明裸播的方式降低了小麦的耐药性,加重了小麦发生的受害程度。与除草剂混用试验结果表明,和单用炔草酯(120mg/L)相比,与7.5%啶磺草胺和3%甲基二磺隆混用处理后可以使宁麦16药害指数显着下降75.52%和68.29%;与精恶唑禾草灵混用使淮麦23药害指数显着升高13倍左右。药后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试验结果表明,与单施炔草酯(240mg/L)相比,4%赤霉酸乳油可以显着降低宁麦16的药害指数,下降36.13%;相同药剂处理淮麦23后,炔草酯后再施0.1%叁十烷醇微乳剂,其药害指数显着降低55.54%。炔草酯与解毒喹不同配比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与未加解毒喹的炔草酯处理相比较,加入不同比例的解毒喹均能使小麦的药害指数显着下降,120mg/L和240mg/L处理宁麦16后,下降36.55%-59.84%和8.81%-42.41%,淮麦23下降13.47%-36.73%和21.81%-51.30%;其中以炔草酯与解毒喹的配比为8:3对小麦的安全性最高,使宁麦16和淮麦23的药害指数分别显着下降42.42%-59.84%和34.02%-58.30%。以宁麦16和淮麦23为材料,测定了炔草酯处理幼苗后小麦叶片MDA和叶绿素含量、SOD、POD、GSTs活性、可溶性糖及GSH的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炔草酯120mg/L处理15d后,宁麦16(敏感型品种)药害最重,MDA含量增加了56.10%,叶绿素含量下降了68.58%, SOD、OD活性分别上升130.75%、123.06%,GSH含量及GSTs活性增加32.58%、23.33%;淮麦23(耐药型品种)叶片中的MDA、叶绿素及可溶性糖含量无显着变化,但SOD和POD活性分别增加了225.96%和62.23%,GSH含量增加46.57%,而GSTs活性没有显着变化。当药剂浓度为240mg/L时,淮麦23叶片中的GSTs活性提高了41.11%,增幅高于宁麦16。说明耐药型品种可能通过较高抗氧化能力减轻除草剂的胁迫伤害。因此,敏感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对炔草酯在抗氧化特性上是有显着差异的。

崔东亮, 马宏娟, 王正航, 卢政茂, 林长福[7]2015年在《植物生长调节剂与除草剂混用对玉米的安全性及对除草剂药效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与除草剂混用后对减轻作物药害和提高除草剂药效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室内盆栽的方法,研究芸苔素内酯和胺鲜酯分别与不同除草剂混用后对玉米药害的减轻作用或是生长促进的作用,研究这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除草剂药效的影响。[结果]麦草畏、咪草烟和烯草酮分别与芸苔素内酯和胺鲜酯混用,玉米的药害均有所减轻,在低剂量下对玉米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硝磺草酮和烟嘧磺隆分别与芸苔素内酯和胺鲜酯混用,不仅能提高对杂草的防效,而且能够促进玉米生长。[结论]植物生长调节剂与除草剂混用是减轻作物药害和提高除草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

魏佳峰, 郭玉莲, 王宇, 黄春艳, 张瑞萍[8]2018年在《0.136%赤·吲乙·芸苔WP与水稻田除草剂混用安全增效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明确0.136%赤·吲乙·芸苔WP与水稻田除草剂混用的安全增效性。[方法]以稻花香2号及水稻田稗草为研究材料,进行0.136%赤·吲乙·芸苔WP与5种除草剂混配的12个处理田间小区试验及室内酶的测定。[结果] 0.136%赤·吲乙·芸苔WP+10%双草醚SC或0.136%赤·吲乙·芸苔WP+2.5%五氟磺草胺OD+45%二氯喹啉酸SP混合施用,可以调节作物的生长,增强除草剂对作物的安全性和除草效果。[结论]水稻田推荐使用0.136%赤·吲乙·芸苔WP来保障除草剂的安全增效。

卢政茂, 崔东亮, 马宏娟, 林长福, 杜卓时[9]2017年在《植物生长调节剂与除草剂混用对水稻的安全性及对除草效果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与除草剂混用后对减轻作物药害和提高除草剂药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盆栽的方法,研究芸苔素内酯和胺鲜脂分别与不同除草剂混用后对水稻药害的减轻作用或是生长促进的作用,同时研究这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除草剂药效的影响作用。[结果]二氯喹啉酸与芸苔素内酯混用能够提高对稗草的防效;唑草酮与胺鲜脂混用,不仅可以减轻对水稻的药害,而且对水稻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氯喹啉酸与胺鲜脂混用,稗草的防效降低,对水稻的药害加重;嘧啶肟草醚与芸苔素内酯混用,对水稻的药害加重。[结论]植物生长调节剂与除草剂混用是减轻作物药害和提高除草效果的一个有效途径。

李小艳[10]2012年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锰肥对草甘膦药效的影响》文中指出草甘膦是全球使用范围最广、用量最大的灭生性除草剂,对40多科植物具有除杀作用,现已广泛应用于果园、林地、休闲地和农田杂草的防除,并深受农民喜爱。但是,随着草甘膦的大量反复使用,导致越来越多的杂草对其产生抗药性。与此同时,草甘膦具有施用土壤易板结、干旱等药害作用,致使施用受限。本文着重从化学调控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寻加重草甘膦药效以减少其用量和减缓草甘膦药效以保护作物或后茬作物的合理施用之道。研究结果如下:1.系列浓度梯度的赤霉素(GA3)与草甘膦混合喷施玉米幼苗,能够增强草甘膦的药效作用。GA3(10~50 mg.L-1)与草甘膦混用,比同剂量草甘膦单剂处理玉米幼苗叶色更黄、萎焉更严重,其中浓度为50 mg·L-1的GA3处理对草甘膦增效幅度最大。草甘膦和赤霉素(50 mg·L-1 1GA3)混用喷施后,玉米幼苗的株高、叶片莽草酸、丙二醛(MDA)含量显着增加,地上部鲜质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明显减少。此结果为提高草甘膦药效、减少用量及用药次数、乃至更有效地杀灭耐草甘膦的杂草,提供了一条更加安全和实用的途径。2.系列浓度梯度的水杨酸(SA)和γ-氨基丁酸(GABA)与草甘膦混合喷施玉米幼苗,能够缓解草甘膦的药效作用。SA(5~ 25 mg·L-1)、GABA(100~500mg·L-1)与草甘膦混用,比同剂量草甘膦单剂处理玉米幼苗叶色更绿,黄化和萎焉现象有所缓解,生长状态较为良好,且20mg·L-1和25mg·L-1、400 mg·L-1和500 mg·L-1分别为SA和GABA缓解作用的最佳浓度。草甘膦和水杨酸(20 mg·L-1 SA)、γ-氨基丁酸(400mg·L-1 GABA)混用喷施后,玉米幼苗的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明显增加,叶片莽草酸、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减少。结果表明SA和GABA能增强幼苗抗性,减轻草甘膦的毒害作用,对草甘膦的安全合理利用,保证作物的安全性有重要的意义。3.分析比较多种锰肥(硫酸锰、Pro-Manganese、Super-Manganese、Black Jack-Manganese、糖醇锰)对草甘膦药效的拮抗作用。在锰的质量分数相同的前提下,硫酸锰和草甘膦处理的玉米幼苗叶片大部分呈现绿色,生长状态较为良好,表现出较轻微的药害症状。Black Jack-Manganese与草甘膦混用处理的幼苗药害现象与硫酸锰和草甘膦混合处理基本相同。糖醇锰和草甘膦处理组玉米幼苗大部分叶片黄化,药害现象较为明显。Pro-Manganese、Super-Manganese和草甘膦处理的玉米幼苗药害现象最严重,出现倒伏、黄化、萎焉现象,已经接近死亡。而硫酸锰、Super-Manganese和糖醇锰在杂草上的药效作用与玉米一致。结果表明:这几种锰肥能拮抗草甘膦的药效作用,干扰草甘膦的除草效果,其中以硫酸锰和Black Jack-Manganese的干扰作用最强,糖醇锰次之,Pro-Manganese、Super-Manganese基本不会影响草甘膦的除草效果。本项研究结果为草甘膦和锰肥的混用提供了有益参考,为缓解锰肥拮抗草甘膦药效开拓了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除草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互作对棉田龙葵的影响及生理机制研究[D]. 江海澜. 石河子大学. 2013

[2]. 除草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混用对藨草生理生化的影响[J]. 彭俊, 宋志龙, 孟新刚, 汪静, 邓晓霞. 农药. 2013

[3]. 棉花与藨草竞争机制及化除的研究[D]. 彭俊. 石河子大学. 2013

[4].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除草剂混用的研究[D]. 王新全. 东北农业大学. 2004

[5].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与2,4-D异辛酯协同对大豆生理代谢的影响[D]. 朱同生. 南京农业大学. 2009

[6]. 炔草酯除草剂对小麦安全性的研究[D]. 钱兰娟. 扬州大学. 2014

[7].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除草剂混用对玉米的安全性及对除草剂药效的影响[J]. 崔东亮, 马宏娟, 王正航, 卢政茂, 林长福. 农药. 2015

[8]. 0.136%赤·吲乙·芸苔WP与水稻田除草剂混用安全增效性研究[J]. 魏佳峰, 郭玉莲, 王宇, 黄春艳, 张瑞萍. 农药. 2018

[9].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除草剂混用对水稻的安全性及对除草效果的影响[J]. 卢政茂, 崔东亮, 马宏娟, 林长福, 杜卓时. 农药. 2017

[10]. 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锰肥对草甘膦药效的影响[D]. 李小艳. 南京农业大学. 2012

标签:;  ;  ;  ;  ;  ;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除草剂混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