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构机床论文_黄慕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重构机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重构,机床,动力学,误差,静力学,运动学,特征。

可重构机床论文文献综述

黄慕华[1](2019)在《新型可重构机构式并联机床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可重构机构式并联机床是以新型六自由度可重构并联机构为基础构成的并联机床,具有6个自由度,定平台和动平台之间只有叁条支链,这大大减少了支链之间的干涉。相比较于传统2的串联机床和一般的并联机床,新型可重构机构式并联机床除了具有良好承载能力,良好的刚度外,其工作空间相对而言更大,动态性能更好,灵活度高,适应性更强。新型可重构机构式并联机床具有可重构的特点,其并联平台的叁条支链均可实现移动副和转动副之间的灵活转换,从而实现各种构型,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本文以新型可重构机构式并联机床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首先以新型六自由度可重构并联机构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新型可重构机构式并联机床,该并联机床具有3-UPS、2-UPS-URS、2-URS-UPS和3-URS四个构型,本文运用D-H参数法对并联机床进行了运动学反解分析,得到了该并联机床的位置反解方程,并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为后面进行工作空间分析和动力学分析奠定基础。然后在运动学反解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并联机床的各个约束条件,运用极坐标搜索法对新型可重构机构式并联机床进行各个构型下的工作空间的对比分析,为该并联机床能够实现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其次还运用矢量法对新型可重构机构式并联机床进行了速度和加速度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并联机床进行了动力学分析,运用拉格朗日方程法构建了该并联机床的动力学方程,并进行了动力学数值仿真分析,为对该并联机床做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最后对新型可重构机构式并联机床进行动力学虚拟仿真分析,将虚拟仿真分析与数值仿真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对动力学数值分析进行了求证。(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黄浩,黄筱调,于春建,丁爽[2](2019)在《可重构叁轴机床几何误差敏感性变化规律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机床的几何误差敏感源辨识是对机床精准设计的一项重要挑战,特别是其运动轴间的位姿关系在机床重构后会改变,如何快速地鉴别机床重构后的空间误差敏感项对后续加工有较大影响。本文以可重构叁轴机床为研究对象,采用齐次坐标变换矩阵方法,提出了基于模块化误差矩阵的综合空间误差模型快速重建方法。运用矩阵微分求得各几何误差的敏感性系数,分析不同的叁轴机床结构与敏感误差源变化规律的映射关系,对不同配置的机床进行敏感性规律验证。结果表明:机床在不同的重构配置下均符合该变化规律,有利于可重构机床的设计和加工精度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唐胜菊,冯立,杨杰[3](2017)在《基于知识工程的可重构数控机床模块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工程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工程的可重构数控机床模块化快速设计方法,将知识库、专家系统、模块化设计理念与可重构思想相结合,实现机床设计知识的重用与共享。这一方法可有效缩短数控机床的开发周期,增强机床产品的柔性与重构性,满足个性化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本文来源于《装备机械》期刊2017年04期)

江来臻[4](2017)在《集成制造工艺的可重构机床配置与优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重构机床(Reconfigurable Machine Tools,RMT)是一种符合制造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新型机床。目前国内外大多研究者都将RMT结构配置和制造工艺优化看作两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内容,然而二者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制造工艺与RMT配置的协同优化,有利于获得低投入高产出的制造系统。因此,本课题对集成制造工艺的RMT配置优化问题展开研究,以获得可行的解决方法。(1)在分析RMT特性的基础上,阐述了集成制造工艺的RMT配置优化问题的研究思想,构建了问题的四层研究体系结构,系统地分析了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关键问题,确定了解决相关问题的技术路线。(2)分析零件加工特征的类型,对加工特征成型方式进行了形式化描述,在此基础上定义了特征加工单元,并建立零件特征加工工艺信息模型,构建特征加工单元间的工艺约束;进一步对零件工艺路线规划问题进行建模,设计遗传算法实现了问题的求解,辅以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3)依据功能结构将RMT机械系统划分为子模块,再根据子模块间的关联特性构建功能部件群,并利用多色集合理论建立功能部件群模型;应用该模型提出了工序到RMT配置方案的映射方法,并结合实例予以论证。(4)从工序和工艺路线两个层面出发,对RMT配置方案进行局部优化和全局优化。以降低RMT成本、模块数、功能冗余度为目标,采用简单线性加权法对工序可行RMT配置方案解集综合评估,再排序择优,实现了局部优化;以降低零件RMT机群的成本、模块数、功能冗余度为目标,结合理想点法和遗传算法对零件RMT机群可行配置方案解集进行优选,实现了全局优化;分别以实例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7-06-30)

胡浪,洪荣晶,于春建,丁爽[5](2017)在《齿轮加工机床的可重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齿轮加工机床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市场上复杂多样齿轮产品加工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应多样性齿轮加工需求的可重构机床,并从多方面对齿轮加工机床的可重构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齿轮成形原理和常用齿轮产品加工工艺进行运动分析,根据FPBS模型分解理论将齿轮加工的功能需求映射到机床机械结构;结合机床结构设计的经验和规律,对齿轮加工机床的模块设计、结构配置、重构配置方案进行研究。采用Solid Works软件实现一款齿轮加工可重构机床虚拟样机的设计,并通过评价体系对重构方案进行重构效率评价。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齿轮加工机床满足可重构工艺特性,且可重构率较高,配置结构设计合理,满足齿轮的单机多样化加工需求。(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7年01期)

江来臻,刘永,杨明顺,高新勤,李言[6](2016)在《基于特征成型方式的可重构机床配置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可重构机床作为可重构制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未来机械制造业大批量定制化生产的核心技术之一,可重构机床结构的有效配置是准确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关键。故以可重构机床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零件特征成型方式的可重构机床结构配置优化方法。根据零件特征及其成型方式,分别从刀具和工件侧进行机床模块关联,实现机床功能部件群的构建;利用多色集合理论建立特征成型元素与可重构机床功能部件的映射关系模型,通过搜索该模型的围道布尔矩阵,获得可行的可重构机床配置方案;设计以可重构机床模块数、成本、功能冗余度为综合评价指标的配置方案优化方法,并以实例验证其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制造业自动化》期刊2016年11期)

王国新,黄思翰,阎艳,杜景军[7](2016)在《考虑机床闲置和工件绕路的可重构制造系统工件族构建相似性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可重构制造系统(Reconfigurable manufacturing system,RMS)需要兼顾柔性和效率问题,提出考虑机床闲置和工件绕路因素的RMS工件族构建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取不同工件工艺路线之间的最长公共子序列,然后以最长公共子序列为基础,考虑机床闲置和工件绕路因素将非最长公共子序列的工序合并到最长公共子序列中,形成最短混合工艺路线,通过分析最长公共子序列、最短混合工艺路线与工件相似性之间的线性关系,建立工件相似性系数求解算法,以此作为工件聚类成族的基础。最后,将该方法与已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21期)

程鹏,吕常魁[8](2016)在《微型可重构数控机床本体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向数控机床微型化、可重构等应用需求,研制了两组合模式(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微型数控机床。兼顾组合的柔性、精度、易操作性及机床功能等因素,将机床分解为主轴、工作台、床身、立柱等基本模块进行设计,解决了组合过程中的装配、调节误差等问题。机床配置EAMA-3000i型车铣通用数控系统,目前已实现产品化。应用结果表明,该机床重构简便,设备运行稳定可靠,加工范围、精度完全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6年02期)

林玲玉[9](2016)在《可重构机床结构模块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制造业正面临着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客户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的制造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生产和新的加工需求,这使得可重构制造系统(Reconfigurable Manufacturing system,RMS)成为21世纪的制造业研究热点。可重构机床(Reconfigurable Machine Tools,RMT)是RMS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关键技术设备之一,是针对特征族零部件而设计的新一代机床。结构设计是可重构机床整机设计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合理的机床结构布局能够实现预先规划的运动功能。本文以实现RMT结构的快速设计为目的,研究了RMT的拓扑结构及模块的生成方法,建立了一套RMT结构模块化设计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运用理想解将机床的发展过程进行理想化分析。把机床发展的初始状态、当前状态、理想化状态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分析其有益功能及有害功能并将它们转化为39个通用工程参数,运用冲突矩阵加以求解,得出原理解及其进化路线。2、基于图论的RMT结构设计。运用技术进化理论分析加工特征的进化趋势,根据零件族的加工特征,来分析加工特征所对应的加工方法及RMT所需要的功能,构建合理的RMT结构布局,利用机械创新设计理论中的图论相关知识来简化的确定RMT的结构配置,以快速、简捷地表达出RMT各零部件之间的拓扑关系和执行顺序,最后按照零件族的加工需求快速生成一系列的RMT结构配置方案。3、RMT结构模块化设计。RMT结构的实现需要借助不同模块之间的相互变换组合来实现。本文按照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进行模块的创建,RMT结构的模块化设计按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创建过程为结构单元模块—零部件模块—功能模块—产品的设计步骤来进行,此设计方法创建模块的过程更加灵活。4、工程实例。将RMT的结构设计及其模块化设计方法与实例相结合,以数控车床横向进给减速箱体零件为研究对象,应用所建立的设计模型和方法相结合对该零件族进行设计分析,构建出适应该零件族工序变化的RMT配置及重构配置。(本文来源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期刊2016-01-01)

李一全,姜倩,许金凯,梁冲[10](2015)在《可重构机床新型接口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该设计以可重构车铣微加工系统为背景,根据可重构车铣微加工系统的概念及特点,对机械模块接口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创新设计;基于可重构车铣微加工机床的重构要求,设计出了两种分别应用于机床中主轴模块和工作台模块的新型接口,接口可以实现机床车铣功能快速互换;并根据实际加工中该机床的受力情况,分别对接口接入到机床主运动系统和工作台时,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对接口的性能进行了评价,为以后模块接口在可重构微加工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期刊2015年12期)

可重构机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机床的几何误差敏感源辨识是对机床精准设计的一项重要挑战,特别是其运动轴间的位姿关系在机床重构后会改变,如何快速地鉴别机床重构后的空间误差敏感项对后续加工有较大影响。本文以可重构叁轴机床为研究对象,采用齐次坐标变换矩阵方法,提出了基于模块化误差矩阵的综合空间误差模型快速重建方法。运用矩阵微分求得各几何误差的敏感性系数,分析不同的叁轴机床结构与敏感误差源变化规律的映射关系,对不同配置的机床进行敏感性规律验证。结果表明:机床在不同的重构配置下均符合该变化规律,有利于可重构机床的设计和加工精度的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重构机床论文参考文献

[1].黄慕华.新型可重构机构式并联机床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D].广西大学.2019

[2].黄浩,黄筱调,于春建,丁爽.可重构叁轴机床几何误差敏感性变化规律预测[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唐胜菊,冯立,杨杰.基于知识工程的可重构数控机床模块化设计研究[J].装备机械.2017

[4].江来臻.集成制造工艺的可重构机床配置与优化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

[5].胡浪,洪荣晶,于春建,丁爽.齿轮加工机床的可重构特性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7

[6].江来臻,刘永,杨明顺,高新勤,李言.基于特征成型方式的可重构机床配置优化方法[J].制造业自动化.2016

[7].王国新,黄思翰,阎艳,杜景军.考虑机床闲置和工件绕路的可重构制造系统工件族构建相似性算法[J].机械工程学报.2016

[8].程鹏,吕常魁.微型可重构数控机床本体研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6

[9].林玲玉.可重构机床结构模块化设计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6

[10].李一全,姜倩,许金凯,梁冲.可重构机床新型接口设计[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5

论文知识图

可重构机床整个寿命周期的最优配...可重构机床使能技术及相关问题、...可重构机床配置方案图可重构机床定义的内涵可重构机床功能需求简单例子9概念功能模块的形成过程3可重构机

标签:;  ;  ;  ;  ;  ;  ;  

可重构机床论文_黄慕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