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疫苗论文-刘静,刘美宁,赵增良

联合疫苗论文-刘静,刘美宁,赵增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联合疫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疫苗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儿童

联合疫苗论文文献综述

刘静,刘美宁,赵增良[1](2019)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接种的不良反应。方法观察2012—2017年渭城区DTaP接种人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不同年龄、月份及性别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012—2017年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6年时间内共接种剂次69 509次,出现112例一般反应及52例异常反应,合计164例不良反应。<2岁、7~9月是DTaP接种不良反应高发的人群及季节(P<0.05),不良反应占比分别56.10酃、51.22酃;而不同性别人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渭城区DTaP接种不良反应近年有增高趋势,<2岁、7~9月是疫苗接种不良反应高发群体及时间,应引起重视并做好应对措施。(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29期)

邵杰,高晨燕,杨焕[2](2019)在《基础免疫用组分百日咳联合疫苗临床评价的考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对联合疫苗的需求增加,组分百日咳疫苗成为近年来预防用疫苗研发的热点,但此类疫苗在抗原配比与含量、抗体检测方法与阳性标准、临床试验设计与实施等方面存在共性问题,制约了组分百日咳疫苗临床开发的进程。本文在充分调研国内外百日咳疫苗研发现状和国内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对基础免疫用组分百日咳联合疫苗临床评价的几点考虑,为中国组分百日咳联合疫苗的研发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疫苗和免疫》期刊2019年05期)

王翠玲,吕海英,王曼[3](2019)在《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对<5岁儿童百日咳保护效果的病例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对<5岁儿童百日咳的保护效果(VE)。方法采用1:3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病例为中山市2018年1月1日-2019年5月20日报告的4月龄-4岁百日咳病例,选择与病例同社区、出生日期和性别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收集研究对象的DTaP免疫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TaP的VE。结果本研究纳入病例126名、对照378名。4-11月龄儿童接种1剂、2剂、3剂DTaP的VE分别为42%(95%CI:-26%-73%)、88%(95%CI:59%-96%)和95%(95%CI:77%-99%),1-4岁儿童接种1剂、2剂、3剂、4剂DTaP的VE分别为60%(95%CI:-60%-90%)、89%(95%CI:53%-97%)、86%(95%CI:63%-94%)和77%(95%CI:7%-94%)。1-4岁儿童接种4剂DTaP后1-11个月、12-35个月、36-41个月的VE分别为83%(95%CI:29%-96%)、76%(95%CI:32%-91%)和64%(95%CI:-46%-91%)。结论 DTaP预防<5岁儿童百日咳的VE随着接种剂次的增加而增强,随接种后时间的延长而衰减。(本文来源于《中国疫苗和免疫》期刊2019年05期)

郭舒杨,郭胜楠,白玉[4](2019)在《破伤风类毒素、降低抗原含量的白喉毒素和无细胞百日咳联合疫苗的临床研究及其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百白破联合疫苗的应用对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地普遍出现"百日咳重现"现象,百日咳发病率逐年升高,而成年人感染百日咳并传染婴幼儿成为重要的传播方式。WHO建议成年人接种破伤风类毒素、降低抗原含量的白喉毒素和无细胞百日咳联合疫苗(tetanus toxoid,reduced diphtheria toxoid,and acellular pertussis,Tdap)以预防百日咳。本文对部分Tdap的临床研究及其应用情况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白尧勇,罗淑信,蒲锋,黄兴勉,陈惠珍[5](2019)在《一起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偶合菌痢暴发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一起群体性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偶合细菌性痢疾暴发事件,总结处置经验。方法采用现况调查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接种场所、就诊医院及相关人员进行调查,采集标本检测、收集资料、汇总分析,参考AEFI因果关系评定原则进行诊断等。结果发病64人,罹患率16.75%,疫情波及2所小学、1所幼儿园,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为主,发病曲线为同源暴发;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有资质,疫苗进货渠道正规,有批签发合格证,属省、市、县逐级下发,储存、运输和接种过程均符合要求;接种途径正确、操作规范,接种登记信息完整;同批次疫苗在其他地方接种未出现异常反应,病例对照研究喝生水是危险因素;病人粪便标本检出宋内氏痢疾杆菌,按肠道传染病处置后,疫情很快平息。结论诊断结论为预防接种偶合症,与接种疫苗无关;偶合症是疑似预防接种异常的常见类型,及时报告、快速调查、风险处置、采集有临床意义的标本进行检测,是处置与疫苗接种相关事件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中国热带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任凤兰,李向群,郑海发[6](2019)在《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与包材相容性研究中抗氧剂264迁移量的安全性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监管部门为确保疫苗质量,出台了批签发制度,同时增加了流通过程的温度实时监控和全过程的电子监管等环节。随着药包材、药用辅料与药品关联审评政策的逐步实施,对药包材变更进行相容性研究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市售疫苗直接接触的包材主要有西林瓶、胶塞、预灌封注射器,材质主要(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崔富强[7](2019)在《中国儿童用联合疫苗免疫策略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7年起,中国开始扩大国家免疫规划(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 NIP)范围,疫苗种类由原来的6种扩大到14种,预防的传染病由7种增加至15种,这是中国免疫规划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随着已经上市或将要上市的"新疫苗"越来越多,绝大多数针对婴幼儿和儿童的疫苗为儿童预防疾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增加了儿童接种疫苗的剂次。儿童要完成全部免疫接种,在2岁之前需要接种疫苗20余剂次,如果再选择一些"新疫苗"来预防NIP之外的其他疾病,则需要接种更多剂次。接种针次过多,不但增加了为完成接种所需的服务和社会成本,还增加了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风险。联合疫苗可以减少接种剂次,提高接种率,其应用在国外已成为主流。目前国外联合最多的是能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乙型肝炎(乙肝)及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感染这6种疾病的六联疫苗,而国内目前只有五联疫苗在上市使用。新型联合疫苗(如含乙肝疫苗的联合疫苗)在中国上市使用可能会遇到其包含的单苗成分与NIP中单苗程序不一致的问题。是否允许联合疫苗在接种程序上有一定的灵活度,未来含乙肝疫苗的联合疫苗是否可以在中国使用,国内外有何借鉴经验,尚需深入讨论。笔者结合2018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免疫研讨会"专家们的意见,对联合疫苗的使用从不同角度提出思考,为今后联合疫苗的研发上市及未来应用策略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病毒病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梁疆莉,马艳,顾琴,高娜,孙明波[8](2019)在《分子排阻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组分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的纯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组分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纯度分析的分子排阻高效液相色谱(SE-HPLC)方法,用于疫苗生产过程的质量检测指标。方法建立SE-HPLC法检测DTaP中破伤风类毒素(TT)、白喉类毒素(DT)、百日咳毒素(PT)、百日咳丝状血凝素(FHA)、百日咳黏附素(PRN)五种组分纯化液和TT脱毒液纯度的方法,同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对各组分纯度进行对比检测和分析。结果选TSK-GEL G4000PWXL色谱柱,DTaP组分的SE-HPLC法纯度检测和分析显示,PT、FHA、PRN、DT纯化液的平均纯度分别为98.46%、91.88%、94.16%、90.11%;TT纯化液二聚体、单体的含量分别占74.50%、25.50%,TT脱毒液二聚体、单体的含量分别占57.22%、42.78%。上述结果与SDS-PAGE法的检测和分析结果相似。结论 SE-HPLC法可以用于DTaP五种纯化液的纯度分析,其与SDS-PAGE法都可以对DTaP生产过程中的纯度指标进行监控。(本文来源于《中国疫苗和免疫》期刊2019年03期)

程亚慧[9](2019)在《预防肠道感染病的联合疫苗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目前常规免疫接种程序的新候选疫苗最好能作为联合疫苗。志贺菌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联合疫苗可以极大地造福于疾病流行区的儿童。新的候选疫苗越来越能满足这些要求,但它们有许多与提呈、配方和调节方法有关的策略问题。在2016年志贺菌和ETEC疫苗(VASE)会议上,"预防肠道感染病的联合疫苗策略"专题会探讨研究了这些抗肠道病原体疫苗。(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期刊2019年02期)

蔡承业,孙爱武,郑徽[10](2019)在《甲型乙型肝炎联合疫苗临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甲型乙型肝炎联合疫苗(Hepatitis A and hepatitis B combined vaccine,HepAB)免疫接种可减少接种剂次和管理成本,增加接种依从性,对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具有双重保护效果。本文综述了国内外HepAB临床研究进展,证实了HepAB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疫苗和免疫》期刊2019年02期)

联合疫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中国对联合疫苗的需求增加,组分百日咳疫苗成为近年来预防用疫苗研发的热点,但此类疫苗在抗原配比与含量、抗体检测方法与阳性标准、临床试验设计与实施等方面存在共性问题,制约了组分百日咳疫苗临床开发的进程。本文在充分调研国内外百日咳疫苗研发现状和国内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对基础免疫用组分百日咳联合疫苗临床评价的几点考虑,为中国组分百日咳联合疫苗的研发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联合疫苗论文参考文献

[1].刘静,刘美宁,赵增良.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2].邵杰,高晨燕,杨焕.基础免疫用组分百日咳联合疫苗临床评价的考虑[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9

[3].王翠玲,吕海英,王曼.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对<5岁儿童百日咳保护效果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9

[4].郭舒杨,郭胜楠,白玉.破伤风类毒素、降低抗原含量的白喉毒素和无细胞百日咳联合疫苗的临床研究及其应用进展[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9

[5].白尧勇,罗淑信,蒲锋,黄兴勉,陈惠珍.一起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偶合菌痢暴发的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19

[6].任凤兰,李向群,郑海发.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与包材相容性研究中抗氧剂264迁移量的安全性评估[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9

[7].崔富强.中国儿童用联合疫苗免疫策略的探讨[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9

[8].梁疆莉,马艳,顾琴,高娜,孙明波.分子排阻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组分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的纯度[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9

[9].程亚慧.预防肠道感染病的联合疫苗策略[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9

[10].蔡承业,孙爱武,郑徽.甲型乙型肝炎联合疫苗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9

标签:;  ;  ;  

联合疫苗论文-刘静,刘美宁,赵增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