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过继性免疫治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免疫,细胞,树突,抗原,恶性肿瘤,疗效,肿瘤。
过继性免疫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达春和,刘丽君,王艳,付小文,边雨田[1](2019)在《苦参碱注射液联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苦参碱联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甘肃省白银地区各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肺癌患者39例,随机分为苦参碱组、CIK组、苦参碱+CIK组,每组患者13例,分别给予单纯苦参碱注射液治疗、单纯CIK细胞治疗、苦参碱注射液联合CIK细胞治疗。治疗3个月后,检测比较叁组患者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抗原199(CA199)水平;比较治疗过程中叁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伴随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叁组患者的AFP、CEA、CA199水平表现为苦参碱+CIK组<CIK组<苦参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苦参碱+CIK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伴随症状的发生率均显着低于苦参碱组和CIK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注射液联合CIK细胞治疗中晚期肺癌患者,能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不良反应轻微,比较适用于无法耐受化疗的肿瘤患者。(本文来源于《内科》期刊2019年04期)
王春键,贾晋松,江浩[2](2019)在《NK细胞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过继性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及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杀伤(NK)细胞为体内固有免疫细胞,无需抗原致敏即可直接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等。随着对NK细胞抗肿瘤机制深入认识、NK细胞扩增方法优化等方面的进展,以NK细胞为基础的血液肿瘤过继免疗法越来受到关注,尤其异体N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疗效显着。随着精准医学发展、NK细胞抗肿瘤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逐步开展,相信不久的将来更为有效的异体N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方案会使更多的AML患者获益。本文就NK细胞生物学特点、细胞的制备方法、在非移植背景下AML中的临床应用及在AML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王村,温珍平,梁俊青[3](2019)在《DC-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联合XELOX方案化疗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XELOX)方案化疗对进展期结直肠癌(CRC)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4例进展期CR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行DC-CIK联合化疗,对照组行化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242(CA242)、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性T(NK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CD4~+、CD3~+、CD8~+]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评价患者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缓解率(RR)为61.54%(32/52),疾病控制率(DCR)为75.00%(39/52),分别高于对照组的40.38%(21/52)和55.77%(29/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E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2、IFN-γ、TNF-α、CD4~+、CD3~+、CD8~+及NKT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C患者行DC-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联合XELOX方案化疗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弥补单纯化疗所造成的免疫抑制,为安全有效的疗法。(本文来源于《癌症进展》期刊2019年08期)
刘海波,宁静,刘华胜,贺鹏程,段晓丽[4](2019)在《多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观察DC、CIK、γδT、CD3AK及NK细胞多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对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62例次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多细胞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体外培养扩增DC、CIK、γδT、CD3AK及NK细胞,采用FCM法检测各细胞表型,并按计划序贯回输给患者进行治疗。结果:69例(43%)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尤其是精神、食欲及睡眠质量改善最为明显,安全性分析显示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占15%,28例完成3疗程免疫治疗患者瘤体变化为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 2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 16例,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64%。结论:DC、CIK、γδT、CD3AK及N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对晚期恶性肿瘤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叶学帅[5](2019)在《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特异性杀伤膀胱癌细胞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化疗、放疗,但由于恶性肿瘤的进展迅速,易复发,患者本身状况不能耐受等因素而限制了这些常规治疗方式的应用。面对低治愈率,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迫切需要新型的治疗方式来对当前的肿瘤治疗方式进行补充。近年来过继免疫细胞疗法(adoptive cellular immunotherapy,ACI)成为免疫治疗抗肿瘤研究的热点。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使用树突状细胞制备肿瘤疫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以及通过T细胞受体或嵌合抗原受体对T细胞进行基因改良,使T细胞能够靶向并杀伤肿瘤细胞。DC细胞具有抗原提呈和共刺激能力,能够主动诱导体内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并且具有“免疫记忆”功能。因此基于DC细胞制备的DC疫苗或CTL具有强大的抗肿瘤能力。CAR T仅通过其表面表达的单链抗体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的表面抗原,而无须经过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提呈抗原信息,从而具有非MHC限制性。在特异性识别抗原后,CAR可以将抗原信号由胞外传递至胞内的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从而启动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来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为了增强经过基因修饰的T细胞的增殖及活化能力,研究者在胞内引入了共刺激因子。根据共刺激因子的数量将CAR分为第一、二、叁代。目前已有数百项针对不同肿瘤的CAR T疗法进入临床试验,靶向CD19的Kymriah和Yescarta已获批上市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是在前列腺癌、膀胱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中高表达的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已有大量以PSCA为靶点的针对前列腺癌、胰腺癌的CAR T临床前及临床实验研究正在进行,部分已获得良好疗效。由此可见PSCA抗原在靶向实体瘤的肿瘤免疫治疗中可能成为理想的靶标,但其应用于膀胱癌的治疗当中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第叁代嵌合抗原受体PSCAscFv-CD28-CD137-CD3ζ制备的CAR T,不同于目前大多数研究者使用慢病毒,腺病毒等病毒载体对T细胞进行转染的方法,我们通过电穿孔将含有PSCA-CAR的mcDNA载体质粒成功转入了T细胞,使其表达PSCA-CAR,从而使T细胞实现MHC非限制性特异性识别并杀伤PSCA表达阳性的靶细胞的功能。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节省时间,成本低廉,临床安全性高的优点。本研究在简化传统的细胞培养步骤、缩短培养周期的同时,实现了高效能DC疫苗及CTL的制备,并与PSCA靶向CAR-T的杀伤效率进行了对比和验证研究,为今后针对实体肿瘤膀胱癌的治疗型DC疫苗、CTL、以及PSCA-CAR T等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第一部分PSCA-CAR T和膀胱癌特异性CTL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实验研究目的:制备靶向PSCA的第叁代PSCAscFv-CD28-CD137-CD3ζCAR T和膀胱癌特异性CTL细胞制剂,并探究其在体外抗肿瘤能力。方法:密度梯度离心获取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培养获取DC及T细胞,使用肿瘤细胞裂解物负载DC制备DC疫苗及肿瘤特异性CTL细胞制剂;通过电穿孔将含有PSCA-CAR的mcDNA转导入T细胞,制备PSCA-CAR T细胞制剂;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后GFP+细胞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测定CAR在T淋巴细胞表面的表达效率、PSCA在膀胱癌细胞株RT4及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表面的表达情况;CCK-8比色法测定CTL、CAR T对RT4和PC-3M肿瘤细胞的杀伤效率;ELISA法检测CTL、CAR T与肿瘤细胞共培养上清中IL-2和IFN-γ的浓度。结果:1.成功制备膀胱癌细胞株RT4特异性DC疫苗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2.电穿孔导入微环DNA转染T细胞,成功制备PSCAscFv-CD28-CD137-CD3ζCAR T,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表达率为47.9%。3.膀胱癌特异性CTL和PSCA-CAR T均对PSCA阳性表达的RT4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且PSCA-CAR T杀伤效果优于CTL和普通T细胞。对于PSCA阴性表达的PC-3M细胞,PSCA-CAR T、CTL、普通T细胞的杀伤效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4.膀胱癌特异性CTL和PSCA-CAR T均可在PSCA阳性表达的RT4细胞刺激下分泌大量的IL-2和IFN-γ且PSCA-CAR T分泌量大于CTL和普通T细胞。对于PSCA阴性表达的PC-3M细胞,PSCA-CAR T、普通T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小结:使用微环DNA成功制备的CAR T和使用负载肿瘤裂解物的DC细胞致敏的CTL在体外能够特异性杀伤PSCA阳性表达的肿瘤细胞。第二部分PSCA-CAR T和膀胱癌特异性CTL在荷瘤小鼠体内抗肿瘤实验研究目的:研究PSCA CAR T和CTL在荷瘤小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利用PSCA+膀胱癌细胞株RT4构建NOD-SCID小鼠膀胱癌肿瘤模型;成瘤后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观察CTL、CAR T在小鼠体内的抑瘤作用;处死小鼠后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处理肿瘤组织,检测其中的PSCA抗原的表达和人CD3~+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1.成功使用膀胱癌肿瘤细胞株RT4构建NOD/SCID荷瘤鼠模型;2.CTL和CAR T均能够在小鼠体内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且CAR T治疗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CTL治疗组和对照组;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内高表达PSCA抗原,CAR T治疗组和CTL治疗组均可见CD3高表达。小结:使用微环DNA成功制备的CAR T和使用负载肿瘤裂解物的DC细胞致敏的CTL在荷瘤小鼠体内表现出强大的抗肿瘤能力。结论:1.通过电穿孔可以将含有编码CAR的基因序列的微环DNA载体转导到T细胞内并实现高效率的CAR表达。2.利用膀胱癌肿瘤细胞裂解物能够制备出膀胱癌特异性CTL。3.PSCA-CAR T和CTL在体外能够呈现出抗原依赖性激活和特异性杀伤,共培养上清中检测到明显升高的IL-2和IFN-γ;4.CTL和CAR T均能定向归巢到PSCA阳性的肿瘤组织内,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钱俊杰[6](2018)在《纳秒脉冲过继免疫治疗肝细胞癌》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作为一种新兴的肝癌局部治疗方法,纳秒脉冲相对于以射频消融为代表的传统热力学消融方法,在诸多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然而,另一方面,它是否具有显着的提升机体抗肿瘤免疫的作用,这一方面仍不清楚。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纳秒脉冲在治疗肝癌的过程中是否可以明显活化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及其与抗PD-L1治疗联合过继免疫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 :构造C57小鼠原位Hep1-6肝癌模型,纳秒脉冲消融肿瘤,1周后取脾脏,外周血分离CD8细胞。1.FCM检测TNF-α~+IFN~+CD8细胞比例,IHC检测残余肿瘤灶浸润CD8的数量,GPC3特异性MHC Tetramer分离GPC3特异性的CD3~+CD8~+CTL,体外与Hep1-6肝癌细胞共同孵育,LDH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其杀伤活性。2.FCM,IHC检测残余肿瘤细胞表面PD-L1表达量变化,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血清及纳秒脉冲处理过的肝癌细胞悬液上清IFN-γ。3.将分离得到的GPC3特异性的CD3~+CD8~+CTL与抗PD-L1抗体自尾静脉注入荷瘤小鼠体内,小鼠肿瘤体积是否缩小,IHC检测ki67阳性率是否降低。结果:纳秒脉冲消融肝癌组织后,小鼠脾脏、外周血TNF-α~+IFN~+CD8明显升高,GPC3特异性的CD3~+CD8~+CTL杀伤活性增强,残余肿瘤细胞表面PD-L1表达量升高,小鼠外周血血清及纳秒脉冲处理过的肝癌细胞悬液上清IFN-γ升高,相对对照组与单一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缩小,ki67阳性率降低。结论 :纳秒脉冲消融肝癌组织的同时可提升小鼠的抗肿瘤适应性免疫力,但也会通过凋亡过程中的肝癌细胞释放IFN入血引发残余肿瘤细胞上调PD-LI表达。联合纳秒脉冲过继免疫与抗PD-L1治疗可有效降低荷瘤小鼠的肿瘤负荷及肿瘤细胞增殖率。(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期刊2018-11-07)
刘会敏,林睿,宋岩,刘文天[7](2018)在《过继性免疫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自身免疫紊乱导致的慢性炎症性肝疾病,它以其独特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欧洲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AIH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有限.AIH的免疫治疗在最近几年得到广泛研究,特别是在过继性免疫治疗方面不断创新.本文对AIH过继性免疫治疗中采用的不同免疫细胞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进行总结,为以后AIH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期刊2018年24期)
梁娇[8](2018)在《自身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探讨自身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过继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所收治的45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离患者自身单个核细胞,以细胞因子诱导激活,使其大量增殖,制备CIK细胞,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相应治疗效果。结果 5例患者为完全缓解(CR),15例患者为部分缓解(PR),10例患者好转(MR),10例患者病情稳定(SD),6例患者为进展(PD),疾病治疗的总控制率为86.67%,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在治疗期间除3例患者有发热症状外,其余病例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身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过继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及提升患者自身免疫力,且不良反应较小,因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8年22期)
安洁[9](2018)在《分子影像技术监测N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肝癌的作用效果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及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全球性的严峻公共卫生问题,迄今尚未发现有效手段来解决肝癌防治这一世界性难题。机体免疫状态与HCC病程进展密切相关,因此,加强HCC的基础研究,特别是免疫学研究,是当前HCC防治中的重要命题。作为机体重要的天然免疫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 cells)对抵御肝脏恶性转化细胞的侵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限制,也不需要预先抗原接触或显示任何记忆反应。它活化后经其天然细胞毒性和产生高水平细胞因子来发挥抗肿瘤效应,并调节T、B淋巴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功能以调控机体免疫应答。因此,以NK细胞为基础的过继免疫治疗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已成为肿瘤生物治疗发展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对改善肿瘤患者生命质量和延长生存有效期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临床实践证实,N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HCC患者已取得初步疗效,是提升HCC治疗效果的重要突破点之一。其中,NK细胞过继输注后能否有效迁徙富集于肿瘤病灶区并发挥杀伤功能是影响其治疗效果的关键。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充分发挥活体生物发光成像(Bioluminescence imaging,BLI)在免疫细胞及肿瘤细胞标记方面的优势,建立NK细胞及肝癌细胞体内分子影像监测技术,展开NK细胞过继输注后分布迁徙和归巢增殖等生物学活性的系统研究,分析N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肝癌的疗效,并通过水动力高压转染(Hydrodynamics-based transfection)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 Ligand,Flt-3 Ligand,FL)调控肝脏组织中趋化因子配体的表达,以诱导其向肝脏组织的迁移并发挥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本课题的开展将为HCC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对辅助HCC治疗的临床决策及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及成果: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Fluc~+NK细胞体内扩增及示踪技术平台的建立过继输注的NK细胞在体内发挥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免疫细胞能否到达靶器官,实现与肿瘤细胞的直接接触,从而有效活化并杀伤靶细胞。了解过继输注的NK细胞在活体内的分布迁徙规律对其发挥免疫调节、杀伤靶细胞的作用来说非常重要。虽然N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已取得了可喜进展,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生物标记,阻碍了对NK细胞在体内存活、增殖及迁移的实时动态监测。鉴于NK细胞转染难度较大,本研究引入组成性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Fluc)的C57BL/6J转基因小鼠为供者NK细胞来源。获得足够的细胞数量是实施N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的首要环节,目前已发展多种NK细胞扩增技术。已知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免疫调节剂均可刺激NK细胞扩增,但现有扩增方案都需要体外长期激活及大规模培养,费用昂贵。为了更为经济、简单、有效的获得大量小鼠NK细胞,本研究拟采用水动力高压转染技术向小鼠注射FL表达质粒以达到体内扩增NK细胞的目的。FL作为一种关键的早期造血生长因子,通过与造血干细胞表面Fms样酪氨酸激酶3(Fms-like tyrosine kinase 3,Flt3)结合,进而刺激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s)、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NK细胞在体内的增殖、分化和成熟。为探究水动力高压转染FL表达质粒能否扩增小鼠脾脏NK细胞,以及是否会对其活性和表型产生影响,于注射后1 w对不同转染次数下的小鼠行解剖取脾观察,结果显示连续两次水动力高压转染FL表达质粒后,小鼠脾脏明显增大、颜色加深。对其研磨制成脾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对脾NK细胞数量、比例、活性及表型变化情况的检测结果显示,与水动力高压转染空载体(Vector)相比,连续两次FL处理可使小鼠脾淋巴细胞总数增加(6.02±1.15)倍,NK细胞亚群比例增加(2.07±0.39)倍,NK细胞亚群绝对数量增加(12.49±2.39)倍,扩增效果显着。与此同时,FL处理后小鼠脾淋巴细胞的细胞活性标志物CD69表达、NK细胞亚群的表面特异性标志物Fas Ligand、NKG2D和NKp46荧光强度的表达均无明显变化。上述指标说明,FL在肝细胞内的表达能够扩增小鼠脾NK细胞的数量及比例,但并不影响其活性及表型的变化,满足实验需求。基于抗原抗体反应高度特异性的优点,联合应用偶联大鼠抗小鼠CD5(Ly-1)MicroBeads和EasySep~TMM Mouse NK Cell Isolation Kit的优化免疫微磁珠分选(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技术,从扩增后的供者小鼠脾脏分离出大量、纯度可达(83.81±0.92)%的NK细胞。将分离出的带有Fluc标记的供者NK细胞过继输注到受者小鼠体内,通过BLI建立NK细胞的体内分子影像监测技术平台。结果显示,Fluc~+NK细胞过继输注后其荧光信号可在受者小鼠体内持续~16 d;整体呈现逐渐增强,至8 d全身分布最广、信号最强,后又逐渐下降的抛物线趋势。对其器官及淋巴结的解剖分析结果同上,且高峰时期可在小鼠肺、脾、肝和颈部、腋窝、坐骨淋巴结等部位监测到较为明显的Fluc~+NK细胞荧光信号。该部分通过对Fluc标记的NK细胞体内示踪技术平台的建立,为后续N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二.FL促进过继输注的NK细胞向肝脏迁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如何诱导治疗性NK细胞有效迁移至肿瘤病灶区并发挥杀伤功能是提高其过继免疫治疗效果的关键,同时哪些因素会影响其有效迁移入病灶区的问题仍缺乏深入研究。研究证实,NK细胞的迁徙能力受趋化因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FL在体内外均能够调控趋化因子配体的表达。因此,本研究假设:FL在肝脏的高效表达能调控肝内趋化因子配体的表达,并促进NK细胞向肝脏迁徙。为验证该假设,首先从小鼠尾静脉快速(5~8 s内)注射大量含有FL表达质粒的生理盐水,从而实现目的基因在小鼠肝脏长期且高效的表达。对转染24 h后小鼠器官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分析可知,水动力高压转染可使小鼠肝大量表达FL目的质粒,其转染效率高达40%,而肺、脾则少量表达,肾几乎不表达。为明确FL在肝细胞内的表达对小鼠肝脏NK细胞的影响,于小鼠转染FL表达质粒24 h后解剖取肝,研磨制成细胞悬液后应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分离方法对肝淋巴细胞进行分离,FCM对肝NK细胞数量、比例、活性及表型变化情况的检测结果显示,FL处理后小鼠NK细胞CD69表达阳性细胞和Fas Ligand、NKG2D表型阳性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Medi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显着增强,且增强倍数分别为(1.26±0.03)、(1.60±0.23)和(1.52±0.11)倍。上述指标说明,FL在肝细胞内的表达并不会对小鼠肝NK细胞的数量及比例产生影响,但却能明显提高其CD69表达阳性细胞和Fas Ligand、NKG2D表型阳性细胞的MFI,提示FL有增强NK细胞杀伤能力的潜在可能。随后,通过BLI监测FL肝脏表达对NK细胞体内迁徙的影响。结果显示,FL处理能在NK细胞过继输注后的24 h内显着促进其向肝脏的迁移,且该促进作用在12~14 h最为显着,解剖器官成像可知小鼠肝、肺荧光信号显着增强。为解释这一现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对水动力高压转染FL表达质粒后肝脏组织趋化因子配体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CCL7和CXCL10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免疫组化结果也对该q-PCR结果进行了验证。因此,在FL促进NK细胞向肝脏迁移的过程中,肝脏组织中趋化因子配体CCL7、CXCL10与其相应NK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在NK细胞向肝脏的趋化募集中发挥重要作用。叁、分子影像技术监测N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肝癌的作用效果建立合适的HCC模型是开展N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的基础。肝脏原位肿瘤模型是研究肝癌细胞生长、转移及免疫治疗效果的重要工具。为实时监测肝癌细胞在体内的存活、生长、分布、迁移情况,本研究利用pCMV-Luciferase-ACGFP慢病毒感染、嘌呤霉素加压筛选的方式稳筛出具有生物发光活性的ACGFP-Luc-Hepa 1-6细胞系,成像系统体外检测其细胞数量与光通量值之间存在显着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2=0.971。Matrigel基质胶中含有的高浓度蛋白对小鼠原位HCC模型的建立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研究采用1/2比例的Matrigel/DMEM混合液结合优化的肝脏直接注射法技术建立Fluc标记的肝癌细胞原位肿瘤小鼠模型。结果显示,小鼠接种肝区荧光信号于接种一周后显着增强,并随时间推移呈现快速递增趋势。解剖成瘤小鼠HCC组织行病理学检测可知,HCC标本较正常肝组织体积扩大3~4倍,肿瘤位于肝叶上,有包膜或包膜不完整;形态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质地较硬,呈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改变,以浸润生长为主;肿瘤表面红白相间,外周有增粗明显的血管,肿瘤直径>1 cm时中心可见干酪样坏死。HE染色结果可见肿瘤细胞胞浆疏松、排列不规则,间质内肿瘤血管丰富,细胞核深染、核质比例失调,异型性显着,呈团块状分布。上述结果证实了小鼠原位HCC模型的成功建立,且该模型的成瘤率在90%以上,能够满足实验所需。基于前期的NK细胞分离纯化技术及可视化肝脏原位肿瘤模型,充分发挥BLI在肝癌细胞标记方面的优势,随后展开N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HCC作用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NK细胞过继输注能有效减缓小鼠HCC的生长速度,使肿瘤病灶缩小甚至消退,并延长肿瘤小鼠的存活率及存活时间。在N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HCC的实验进程中,肿瘤病灶区的NK细胞数量及活性是影响其治疗效果的两大关键因素。上述研究证实,FL能扩增NK细胞,促进过继输注的NK细胞向肝脏迁移,并增强肝脏NK细胞活性,提示FL有可能会促进N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HCC的作用效果。为验证上述设想,将小鼠原位HCC模型水动力高压转染FL,并过继输注NK细胞后,分析FL对NK细胞杀伤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FL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能够促进NK细胞过继输注后对HCC的杀伤效果,有利于肿瘤病灶的消退和癌变组织的恢复,这一发现对N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HCC实体肿瘤的进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结论及意义:基于免疫细胞和肝癌细胞的体内成像示踪技术,展开NK细胞过继输注后分布迁徙和归巢增殖等生物学活性的系统研究,建立Fluc标记的肝癌细胞原位肿瘤模型平台,分析N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HCC的疗效。此外,通过水动力高压转染FL表达质粒扩增NK细胞数量,同时上调肝脏组织中趋化因子配体的表达水平诱导NK细胞向肝脏的迁移,促进NK细胞过继输注后对HCC的杀伤效果,本研究为HCC的控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为N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HCC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马艳品,郭佳,闾军[10](2018)在《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的过继细胞免疫治疗(adoptive cell therapy,ACT)是通过输入在体外扩增的经加工处理的免疫细胞促进宿主抗肿瘤免疫,发挥直接的抗肿瘤作用,从而治疗晚期难治性肿瘤的一种生物学方法。目前有3种方法应用T细胞进行肿瘤过继治疗:(1)从患者肿瘤组织标本中获得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2)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改造(本文来源于《北京医学》期刊2018年04期)
过继性免疫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然杀伤(NK)细胞为体内固有免疫细胞,无需抗原致敏即可直接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等。随着对NK细胞抗肿瘤机制深入认识、NK细胞扩增方法优化等方面的进展,以NK细胞为基础的血液肿瘤过继免疗法越来受到关注,尤其异体N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疗效显着。随着精准医学发展、NK细胞抗肿瘤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逐步开展,相信不久的将来更为有效的异体N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方案会使更多的AML患者获益。本文就NK细胞生物学特点、细胞的制备方法、在非移植背景下AML中的临床应用及在AML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过继性免疫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1].达春和,刘丽君,王艳,付小文,边雨田.苦参碱注射液联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对中晚期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J].内科.2019
[2].王春键,贾晋松,江浩.NK细胞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过继性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及其进展[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9
[3].王村,温珍平,梁俊青.DC-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联合XELOX方案化疗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分析[J].癌症进展.2019
[4].刘海波,宁静,刘华胜,贺鹏程,段晓丽.多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9
[5].叶学帅.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特异性杀伤膀胱癌细胞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9
[6].钱俊杰.纳秒脉冲过继免疫治疗肝细胞癌[C].第十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2018
[7].刘会敏,林睿,宋岩,刘文天.过继性免疫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8
[8].梁娇.自身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
[9].安洁.分子影像技术监测N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肝癌的作用效果及其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8
[10].马艳品,郭佳,闾军.T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J].北京医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