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东江源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文站网,水文监测改革,站网优化,东江源区
东江源区论文文献综述
曾金凤,陈厚荣,刘玉春,曾阳松[1](2019)在《东江源区水文站网现状分析与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立足水文站网现状及存在问题,依据水文监测改革指导要求,以遵循导则满足水文传统业务要求、以需求为导向拓展水文服务功能、主动作为策应各项护源政策实施、适度超前满足山区源头类水生态研究需要、立足现状优化提升水文站网综合功能5个主要原则,从服务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生态补偿、"河长制"工作、监测地热水与地质变化、降雨径流特性分析、监控稀土矿修复治理、分析果业开发影响、监控水库群泥沙变化、加强落实水资源双控管理、评估水生态系统修复效果10条设计思路对水文站网进行调整、优化、完善、提升。整合后监测站点由94站上升到105站,主要监测要素由9项147处拓展到14项319处。优化后的水文站网监测要素齐全、站网密度大、功能多样,实现了对东江源区水资源各监测要素较为完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变化控制,便于掌握研究其水文特性,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目标水文信息需求。同时,也便于水文部门实行站队结合开展水文巡测,充分发挥了一站多项和单站综合功能,提高了站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江西省"赣、饶、信、抚、修"五河源头区保护监测提供示范。(本文来源于《人民珠江》期刊2019年09期)
曾金凤[2](2019)在《东江源区水生态监测站网规划与需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江源区因是广东、江西等地的重要水源与生态屏障,以及是香港东深供水工程的主要水源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长期对源区水生态的监测与研究成果,针对流域机构和政府部门关注的供水安全、生态补偿、"河长制"实施、废弃矿山整治修复、区域经济建设以及山区源头水生态科学研究等10方面的需求,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站网基础,从水生态监测基本站网建设、专项分析实验站网建设2方面对源区水生态监测站网的调整、布局与规划进行了研究。新的站网监测要素相对齐全,密度大,功能多样,基本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01期)
廖日红,刘国平[3](2018)在《东江源区湿地生态系统综合评价及修复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东江源区(寻乌段)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为制定合理的湿地生态修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按湿地功能区水质监测结果评价,水质达标的有7个(70%),不达标的有3个(30%)。按湿地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评价,主要水库水质达标的有2个(40%),不达标的有3个(60%)。寻乌县城区河段生活污水入河量278万t/a,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污染负荷分别为333. 7 t/a、54. 9 t/a,城区居民的生活排污是影响湿地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源。最后,对东江源区的湿地生态环境退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立社区共管共建流域保护机制的可行性,使东江源区上下游形成湿地资源保护和生态旅游发展的长效模式。(本文来源于《江西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曾金凤[4](2018)在《东江源区智慧水文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日益复杂的东江源区水资源综合管理需求,积极跟踪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3S等关键技术和信息共享平台,提出了"智慧水文"的建设构想。依托先进的智能化传感器设备、新一代网络传输技术及水文模型,初步设计了高密度的站网体系、动态的感知体系、智联的大数据体系、智慧的决策支撑体系、智能的综合应用体系,提出建设好东江源区智慧水文的意见建议。为实现"保东江源一方净土,富东江源一方百姓,送粤港两地一江清水"的政务目标提供技术支撑,为实现赣州水文"以水文的信息化带动水文的现代化"发展目标进行有益的探索。(本文来源于《人民珠江》期刊2018年03期)
曾金凤[5](2017)在《东江源区地表水质演变特征与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东江源区1975-2016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均值型污染指数法、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等方法分析评价了其水质特征,典型水功能区水质及特征污染物氨氮演变情况。并结台源区的优势产业、主要排污口分布,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水质水量联合评价及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影响,辨识了东江源区水质问题及成因,为落实东江源区生态补偿、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典型试点工作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最严格水资源达标考核及"河长制"的实施、苏区振兴等相关政策的落实提供依据与参考。(本文来源于《2017第九届河湖治理与水生态文明发展论坛论文集》期刊2017-04-08)
李志萌,喻中文[6](2015)在《保护区生态系统功能及其产品开发利用——以江西东江源区水资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江源是香港和珠江叁角洲地区的重要水源,源区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直接关系到流域的水质、水量及生态系统安全,其核心是提高源区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增强其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实现源区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本文从东江源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出发,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服务价值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鄱阳湖学刊》期刊2015年06期)
[7](2015)在《清清东江水 深深环保情 广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支持东江源区环保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环境》期刊2015年11期)
黄晓平,郭华平[8](2015)在《一腔深情护绿水》一文中研究指出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江碧水向东流。这是对时下东江源区最真实的写照。近日,走进定南,随处可见定南人全力保生态、深情护绿水的身影。 生态红线,严防排污保生态 “养了几年猪,赚了一些钱,但没想到给河流造成了水体污染,也对群(本文来源于《赣南日报》期刊2015-08-19)
曾金凤[9](2015)在《东江源区氨氮指标浓度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东江源区寻乌水、定南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和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东江源区氨氮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典型水功能区浓度类别进行分析,探讨东江源氨氮时空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基于源区的优势产业、主要排污口分布,采用水质水量联合评价及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影响氨氮时空分布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结果表明:1从时间变化看,年际氨氮浓度上升趋势水质站数大于下降趋势站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内汛期浓度低于非汛期。2从空间变化看,东江源空间分布特征为北部源头氨氮浓度低,中部寻乌县城氨氮浓度较高,东部寻乌水中下游及西南部定南县城附近水体氨氮浓度大;3东江源区氨氮浓度变化是受工矿企业、生活污水与水土流失、产业布局综合影响,与区域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土地利用均有明显相关性,稀土矿业、林果业为氨氮浓度主要污染源,点源污染是目前氨氮浓度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人民珠江》期刊2015年04期)
张青兰[10](2015)在《东江源区流域生态补偿的困境与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是广东和香港地区4000多万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关系着东江流域和珠叁角区域经济发展以及香港的繁荣和稳定。但是源区居民在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保护的同时产生了矛盾。因此,本文尝试对东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研究,分析了补偿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完善东江源去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和对策。(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期刊2015年08期)
东江源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东江源区因是广东、江西等地的重要水源与生态屏障,以及是香港东深供水工程的主要水源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长期对源区水生态的监测与研究成果,针对流域机构和政府部门关注的供水安全、生态补偿、"河长制"实施、废弃矿山整治修复、区域经济建设以及山区源头水生态科学研究等10方面的需求,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站网基础,从水生态监测基本站网建设、专项分析实验站网建设2方面对源区水生态监测站网的调整、布局与规划进行了研究。新的站网监测要素相对齐全,密度大,功能多样,基本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东江源区论文参考文献
[1].曾金凤,陈厚荣,刘玉春,曾阳松.东江源区水文站网现状分析与优化设计[J].人民珠江.2019
[2].曾金凤.东江源区水生态监测站网规划与需求分析[J].人民长江.2019
[3].廖日红,刘国平.东江源区湿地生态系统综合评价及修复策略[J].江西科学.2018
[4].曾金凤.东江源区智慧水文的设计与实现[J].人民珠江.2018
[5].曾金凤.东江源区地表水质演变特征与成因分析[C].2017第九届河湖治理与水生态文明发展论坛论文集.2017
[6].李志萌,喻中文.保护区生态系统功能及其产品开发利用——以江西东江源区水资源为例[J].鄱阳湖学刊.2015
[7]..清清东江水深深环保情广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支持东江源区环保发展[J].环境.2015
[8].黄晓平,郭华平.一腔深情护绿水[N].赣南日报.2015
[9].曾金凤.东江源区氨氮指标浓度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人民珠江.2015
[10].张青兰.东江源区流域生态补偿的困境与出路[J].社科纵横.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