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理论论文_赵越鸿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口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口,马尔萨斯,理论,马克思主义,政策,少子,马克思。

人口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赵越鸿[1](2019)在《基于人口理论对于黑龙江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对于各类人才的引进与吸收,既是出于对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也符合一个国家和地区长远发展的利益。本文从黑龙江省人口及人才流失角度出发分析其背后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建立黑龙江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需要思考的几点问题,并就黑龙江省人才体制机制建立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19年18期)

王雪超[2](2019)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视角下中国人口生育政策演变研究(1949-2018年)》一文中研究指出追求人类解放,实现人类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也是社会的总体目标。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问题一直是我国这个人口大国中的一个大问题,其外延宽泛、内涵丰富。人口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在其根本上更是涉及到社会发展的问题。人们的生活福祉以及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人口问题的有效解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口思想同前人比起来是崭新的、科学的,其理论贯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虽没有像《资本论》一样进行集中的表述,但是却带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价值。本文研究主要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人口理论,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人口质量理论、人口城市化理论等主要内容。通过对建国后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梳理,概括和总结出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主要经验。进而提出人口生育政策制定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为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制定献言献策。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绪论部分,主要陈述选题目的与意义、梳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点名研究方法、思路以及研究的创新点;厘清马克思、恩格斯的人口理论。主要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人口理论产生背景及其主要内容进行阐述;梳理我国人口生育政策演变的基本历程。将建国后的人口生育政策划分为:1949年-1958年关于节育政策的反复阶段;1958-1978年全面计划生育政策的酝酿阶段;1978-2018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推开及调整阶段;以马克思、恩格斯人口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建国以来我国生育政策的演变,进而总结出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主要经验;对我国未来制定人口生育政策进行深入的思考,进一步概括我国制定人口生育政策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邓晓月[3](2019)在《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与马克思人口理论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问题既是社会经济问题,也是发展问题。能否解决好人口问题,直接关系到各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全民素质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马尔萨斯和马克思作为着名的经济学家,都有重要的人口思想。马尔萨斯人口思想主要集中在其代表着作《人口原理》一书中,“两个公理”、“两个级数”、“两种抑制”、“叁个命题”、“一个适度”、“四点结论”构成其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尔萨斯看到了人口生产与生活资料生产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人口的增长要适度,要与生活资料的增长保持恰当比例。马克思的人口理论主要包括“两种生产”理论和相对过剩人口理论。马克思立足唯物史观,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揭示和把握人的本质和人口问题,认为社会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再生产,而且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即种的繁衍。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不只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包含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应保持协调比例关系。资本主义条件下人口和物质资料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关系,更包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在梳理两位学者人口思想的基础上,将马尔萨斯和马克思的人口理论从写作背景、政治立场、研究方法、主要观点、政策主张、后世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在对比过程中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和精髓。马尔萨斯和马克思都分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过剩人口问题,都指出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发展中两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并提出人口和物质资料之间要协调发展。但一个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和庸俗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代表,一个作为被压迫被剥削劳苦大众的伟大导师,其阶级立场、世界观和方法论根本不同,必然导致其理论观点、政策主张等会有很大不同甚至根本不同。通过比较研究马尔萨斯和马克思的人口理论发现,二者人口思想中所蕴含的合理内核对我国人口发展具有重要启示。第一,保持适度人口规模,做好人口数量方面的统计和动态监测工作,时刻警惕人口过快增长给经济、资源、环境等造成的巨大压力。第二,当今条件下,人口要与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特别是要保持人口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生产方式在不断变化,人口战略和政策也要随着发生变化,解决好当前面临的各种人口问题,如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人口红利”出现弱化趋势、就业形势严峻等。第叁,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失业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供求关系失衡的必然产物,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失业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解决就业难题,关乎民生之本。(本文来源于《天津商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周思斌[4](2019)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稳就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基于马克思的相对剩余人口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我国的经济结构面临着深刻而重大的变革,在变革中带来了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带就业问题的双重迭加,本文根据马克思的相对剩余人口理论,揭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稳就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最后给出稳就业的具体建议措施。(本文来源于《广西质量监督导报》期刊2019年03期)

任慧玲[5](2019)在《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比较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时隔5年相继问世,二人的思想在人口增长过快超过生活资料的供给、人口控制和调剂之策等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洪亮吉的人口思想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而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却成为经济学的经典之作,200多年来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许多政府以此为指导制定人口控制的政策,人口学也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起来。文章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两者在人口论方面的思想及理论加以比较阐述,以期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本文来源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期刊2019年01期)

刘庆[6](2019)在《以发展的视域认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理论》为学者进行人口研究提出了新的视角,运用发展的视角深入认识人口变化规律,结合当代社会实际,通过对《人口理论》的一些观点的新思考,从人口发展规律、人类文明、人类人口制度等方面认识人口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9年02期)

张丽萍,王广州[7](2019)在《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问题研究——基于稳定人口理论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稳定人口理论,利用人口普查数据,探讨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问题。研究发现,与汉族基准人口比例快速下降到1.0以下不同,少数民族基准人口比例目前仍在1.0以上。不同民族基准人口比例的差距扩大,离散程度大大增加。尽管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总体类型仍属于增长型,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变动与汉族人口的差距大体为10年左右。百万以上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类型转变为稳定型或衰减型的已有6个;虽然少数民族人口惯性比汉族人口大很多,而且与汉族人口惯性持续下降不同,但个别少数民族人口惯性在下降过程中出现波动。从人口年龄结构性问题来看,汉族、朝鲜族和满族将面临人口快速衰减问题的挑战;其他民族已经开始进入人口转变过程,处于人口转变不同阶段的少数民族人口将会走上汉族等超低生育率人口的道路。(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刘启珍,严梅福[8](2018)在《重温邓小平的人口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邓小平人口理论指导下制定的计划生育政策,特别是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实际上农村是一孩半)的严格计划生育政策,40多年来对社会经济、人民福祉、国力强盛、中华民族发展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一些预计中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加剧,劳动力日趋紧张等后果没有被正确理解,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社会焦虑情绪的发生,因此有必要重新学习邓小平的人口理论,深刻理解上个世纪人口政策制定时的人口困境、现实和理论依据。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我国当前实施的"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是基于现实国情所作出的正确决策。(本文来源于《决策与信息》期刊2018年12期)

王雪超,陈虹[9](2018)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外延宽泛、影响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指导下创建具有我国特色的人口理论体系,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制定和完善生育政策的理论基础,明晰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当代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中国化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当代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对我国民众生育思想产生深刻影响、是我国制定与国情相符的生育政策的理论基础、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8年11期)

董文玲[10](2018)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及其当代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以产业革命为背景,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人口失衡等问题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是吸收和借鉴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相关人口思想,并批判了马尔萨斯的资本主义的人口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他们的人口思想渗透在各个时期的不同着作之中,其中《资本论》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形成的标志。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内容涉及众多,其中对我国有借鉴和启示作用的是:“两种生产”思想、人口发展与社会生产方式相互作用的思想,以及人口再生产和人口质量思想。这些思想对我国如何使人口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相适应、如何提高我国人口质量和人口增长如何要与自然承载力相适应等问题有重大的启示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期刊2018-06-15)

人口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追求人类解放,实现人类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也是社会的总体目标。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问题一直是我国这个人口大国中的一个大问题,其外延宽泛、内涵丰富。人口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在其根本上更是涉及到社会发展的问题。人们的生活福祉以及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人口问题的有效解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口思想同前人比起来是崭新的、科学的,其理论贯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虽没有像《资本论》一样进行集中的表述,但是却带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价值。本文研究主要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人口理论,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人口质量理论、人口城市化理论等主要内容。通过对建国后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梳理,概括和总结出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主要经验。进而提出人口生育政策制定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为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制定献言献策。文章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绪论部分,主要陈述选题目的与意义、梳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点名研究方法、思路以及研究的创新点;厘清马克思、恩格斯的人口理论。主要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人口理论产生背景及其主要内容进行阐述;梳理我国人口生育政策演变的基本历程。将建国后的人口生育政策划分为:1949年-1958年关于节育政策的反复阶段;1958-1978年全面计划生育政策的酝酿阶段;1978-2018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推开及调整阶段;以马克思、恩格斯人口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建国以来我国生育政策的演变,进而总结出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主要经验;对我国未来制定人口生育政策进行深入的思考,进一步概括我国制定人口生育政策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口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赵越鸿.基于人口理论对于黑龙江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9

[2].王雪超.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视角下中国人口生育政策演变研究(1949-2018年)[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9

[3].邓晓月.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与马克思人口理论对比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9

[4].周思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稳就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基于马克思的相对剩余人口理论[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

[5].任慧玲.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比较及启示[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9

[6].刘庆.以发展的视域认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J].学理论.2019

[7].张丽萍,王广州.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年龄结构问题研究——基于稳定人口理论的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9

[8].刘启珍,严梅福.重温邓小平的人口理论[J].决策与信息.2018

[9].王雪超,陈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学理论.2018

[10].董文玲.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8

论文知识图

本文研究框架图克里斯塔勒叁原则下的中心地空间模...涂子麟中数据来源于仇军博十《中国体育人专文在实践中寻找解决中国人口问题之路世界经济中的人口增长和人均收入马尔...

标签:;  ;  ;  ;  ;  ;  ;  

人口理论论文_赵越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