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图象后处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图象,后处理,效应,图象处理,振铃,可视电话,指纹识别。
图象后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陈国煌,黄志鹏[1](2016)在《浅谈多层螺旋CT图象后处理技术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浅谈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所诊治有完整资料的69例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患者的损伤部位,所得原始数据传输到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等叁维重建技术在工作站中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69例骨折患者均行MSCT横断面扫描,后利用叁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对骨折进行分析。在69例中,其中眼眶骨折5例,鼻骨和上颌骨额突骨折12例,下颌骨骨折4例,枢椎骨折2例,肋骨和肋软骨骨折16例,胸腰椎骨折7例,胫骨平台骨折5例,髋关节骨折4例,肘关节骨折5例,足部跗骨骨折3例,掌骨基底部骨折6例;其中肋骨和肋软骨骨折5例,胫骨平台后缘骨折3例,鼻骨和上颌骨额突骨折2例,在X线平片及CT横断面平扫中,不能明确显示,而结合叁维重建后处理的,观察69例骨折均能作出明确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等后处理技术对骨折的诊断有其重要应用价值,它不仅提高了诊断率,也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了重要帮助,这种检查技术也在目前被认为是诊断骨折最重要的辅助技术。(本文来源于《现代医用影像学》期刊2016年06期)
杨碧玉[2](2009)在《一种有效的指纹图象后处理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常见的指纹伪特征点的类型,并提出了一种按顺序分步消除伪特征点的方法,实验表明,用该方法对直接从细化二值图象中提取的特征点进行处理,能有效消除各类伪特征点。(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09年09期)
苏小平[3](2007)在《原子力显微镜AFM.IPC-208B的图象数据分析与后处理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纳米检测和纳米加工的重要工具,原子力显微镜在纳米尺度观察和表征以及纳米加工领域发挥着极度重要的作用。基于隧道电流检测法的原子力显微镜(AFM.IPC-208B型机)所采集到的隧道电流信号,是重建原子力显微镜图象的原始数据,不仅表征着样品的表面形貌和分子结构,而且还隐含着整个显微镜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和处理AFM图象数据对原子力显微镜在纳米科技领域的应用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对重庆大学研制的AFM.IPC- 208B型机进行了整机系统的深入了解,通过探讨实验操作过程中影响AFM成像的重要因素,利用自相关函数以及功率普密度对影响图象数据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对图象后处理及修正的方法和意见。本文提出并应用处理时间序列的方法进行了AFM图象分析,同时建立了一类阻尼谐振子模型解释系统在时域和频域中的特性。以下是本文的主要内容:1.针对原子力显微镜AFM.IPC-208B型机系统,分析了AFM.IPC-208B型机的工作理论基础,给出了其系统组成,其中侧重于探讨实验操作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2.将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引入对图象数据的分析,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时序信号分析方法,包括自相关函数、功率谱密度、相空间重构以及小波变换。并介绍其算法、实现、发展和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3.分别对AFM.IPC-208B正常工作状态下,非正常工作状态下,对维持探针与样品间距的压电瓷端压Z值以及成图的P值的时序信号予以测量;对测量得到的各时序信号采用自相关运算、功率谱密度估计等方法加以分析和特征提取,找出不同状态下的各组数据内含的规律;结合实验中数据的功率谱密度图与自相关函数曲线的特性,建立一类随机力驱动的阻尼谐振子模型,对该模型得自相关曲线与功率谱密度加以拟合,发现与实验结果吻合得较好。4.结合本AFM的成像模式和特点,建立关于驱动样品扫描的压电陶瓷的运动模型,对其引起的扫描范围误差及交叉耦合误差加以分析并提出修正的方法和条件。同时运用满足AFM实时成像要求的小波图像去噪算法对AFM图象进行了后处理和修正,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7-04-01)
朱月香,王君琛,赵丽琴,李华[4](2003)在《CT原始数据在图象后处理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CT原始数据 (Rawdata )是指CT扫描时探测器收到的透过人体后衰减的X线信号经放大与模拟数字转换后所得的数据 ,将原始数据输入CT计算机进行重建处理后即可形成显示数据以显示图象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是大量的CT图象亦即显示数据 ,而原始数据很少用(本文来源于《张家口医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6期)
尹东,奚彩群[5](2002)在《H.263图象后处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可视电话图象后期优化处理的方法,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图象的块效应,使图象的质量有明显的改善。(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02年01期)
孙春娟[6](2001)在《图形渲染软件中图象后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完善,图形渲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图象后处理技术是图形渲染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重要研究价值。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用户对图象格式要求不一样,还可能根据需要对渲染后的图象进行调整;一些巨幅图象要求做到实时浏览、实时缩放。 本课题是建筑科学研究院图形渲染软件项目的一个部分。在提出总体设计框架的基础上,课题针对该项目的需求,深入研究了多种图象格式及其关键技术,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对图象压缩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涵盖了各种格式的不同特点,建立一种公用数据结构完成各种图象格式的转换。 本文还研究了图象后处理中的图象浏览,图象缩放,图象亮度色度调整等算法,并在他人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在占用少量内存的情况下,进行快速浏览、缩放等操作的算法。在此基础上,为建筑科学研究院的软件开发系统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函数库,主要功能为各种常用格式图象文件的读写、调整和缩放,并对大幅图象的浏览操作进行了特别优化。(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1-11-01)
林国辉,祝宇鸿,张晓颖[7](2000)在《去除DCT压缩图象缺陷的后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DCT域内系数量化的压缩算法 ,如MPEG ,JPEG等 ,随着码率的降低 ,量化也越来越粗糙 ,使重建后的图象出现“块效应” ,振铃效应 ,视觉模糊等缺陷 ,本文提出一种混合算法去除这些缺陷来有效地提高主观质量。首先采用自适应边界滤波 ,再将DCT块分为平坦区域和边缘区域 ,并针对二区域的不同特性采用非线性空间移变滤波来去除图象缺陷(本文来源于《长春大学学报》期刊2000年02期)
林国辉,李学明,全子一[8](1999)在《一种对DCT编码图象的后处理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分析了“块效应”的形成原因、表现形式和测量方法,然后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块”边界平均方法并针对“块效应”在图象域的不同位置采用非线性空间移变滤波去除“块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图象图形学报》期刊1999年02期)
郑晓林[9](1994)在《CT图象后处理技术及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述了CT扫描图象后处理技术的几种方法,着重于新近发展的技术,指出图象后处理技术的重要性,对几种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临床应用作了介绍及简单的评价。(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期刊1994年03期)
王秀芬,郭成彬[10](1993)在《C扫描图象后处理的一些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C扫描图象的后处理,包括图象的整体放大、局部放大和失真修正等。软件适用于IBM/PC 各类机及其兼容机的一般配置。软件用 QUICK BASIC 语言编制,有汉字显示的功能。(本文来源于《无损检测》期刊1993年03期)
图象后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分析了常见的指纹伪特征点的类型,并提出了一种按顺序分步消除伪特征点的方法,实验表明,用该方法对直接从细化二值图象中提取的特征点进行处理,能有效消除各类伪特征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图象后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1].陈国煌,黄志鹏.浅谈多层螺旋CT图象后处理技术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
[2].杨碧玉.一种有效的指纹图象后处理算法[J].科技信息.2009
[3].苏小平.原子力显微镜AFM.IPC-208B的图象数据分析与后处理修正[D].重庆大学.2007
[4].朱月香,王君琛,赵丽琴,李华.CT原始数据在图象后处理中的作用[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3
[5].尹东,奚彩群.H.263图象后处理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2
[6].孙春娟.图形渲染软件中图象后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
[7].林国辉,祝宇鸿,张晓颖.去除DCT压缩图象缺陷的后处理[J].长春大学学报.2000
[8].林国辉,李学明,全子一.一种对DCT编码图象的后处理算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1999
[9].郑晓林.CT图象后处理技术及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4
[10].王秀芬,郭成彬.C扫描图象后处理的一些方法[J].无损检测.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