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楚怀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屈原,楚国,离骚,秦国,史记,合纵连横,丧葬。
楚怀王论文文献综述
郑志强[1](2018)在《楚怀王走进末路新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楚辞学界,自东汉王逸至今存在一种共识:楚怀王叁十年,楚国宫廷朝议怀王是否应该入秦参加"武关会盟"时,屈原、上官大夫靳尚均参与了廷议;楚怀王客死于秦的主要原因是外欺于张仪,内惑于郑袖,疏屈原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此种说法不可信,原因在于:屈原于楚怀王二十五年即被罢职并流放汉北,五年之后的"武关之盟"屈原并不在朝廷;而上官大夫靳尚早在怀王十八年即死于暗杀,张仪则于怀王二十年死于魏国。因此,楚怀王叁十年及其末路悲剧与屈原、靳尚、张仪均无直接关系。楚怀王从人生巅峰突然跌入深谷起因于对一桩意外事件的一连串不当处理,他最终出乎意料地被两个亲生儿子遗弃,并在最后的"意外"中被"意外人"所杀。(本文来源于《中原文化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刘鹏,杨怡[2](2017)在《关于楚怀王的几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楚怀王性格的缺陷是楚国转衰的重要原因,也是后人对其持基本否定态度的主要因素。然而,考察怀王与屈原的关系、《诅楚文》中秦人对怀王的抨击、《新书》关于怀王的记载,可以发现,怀王虽然称不上有道明君,但也并非如传统印象中那样昏庸乃至暴虐。怀王悲壮凄惨的人生结局及其所表现出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精神,对楚人反秦斗争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来源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周秉高[3](2017)在《论《离骚》作于楚怀王十六年秋》一文中研究指出《屈原列传》中那段关于《离骚》写作的文字是后人胡乱"窜入"的,与司马迁无关。《太史公自序》所载"屈原放逐着《离骚》"与《报任少卿书》所载"屈原放逐乃着《离骚》"才是司马迁的真正观点。《离骚》的内容还证明,作品中所写的当时楚国的君王,也就是诗人要效忠的君王是楚怀王而非楚顷襄王。"屈原放逐着《离骚》"是在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通过对历史文献所载时间的推算,亦可知"屈原放逐着《离骚》"的季节应该是秋天。(本文来源于《职大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大野[4](2016)在《楚怀王有“隐疾”》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一段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楚怀王有狐臭,他选妃时,一个个美女就因受不了他的气味儿而被淘汰。唯独郑袖在怀王屡屡问她可曾闻到什么异味时,巧妙地回答说是一种大王独特的气味,让天下男人臣服、女人仰慕的气味。楚怀王大喜,纳郑袖为后宫宠妃。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事。郑(本文来源于《中华魂》期刊2016年06期)
齐夫[5](2016)在《楚怀王有隐疾》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有这样一个情节,楚怀王有狐臭,他选妃时,一个个美女就因受不了他的气味儿而被淘汰。唯独郑袖在怀王屡屡问她可曾闻到什么异味时,巧妙地回答说是一种大王独特的气味,让天下男人臣服、女人仰慕的(本文来源于《政工学刊》期刊2016年04期)
常怀堂[6](2016)在《屈原追赶楚怀王作《离骚》》一文中研究指出身为楚国贵族的屈原,在他被逐放汉北后,也从不考虑个人的得失,而是更加担心楚国的前途、楚国的兴衰、楚国人民的艰辛与疾苦。他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楚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同楚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生做楚国人,死为楚国鬼。屈原虽落脚在汉北村,但他日夜挂念的是楚怀王的安危。因他已不在怀王身边,不能劝说怀王,害怕怀王听信秦使张仪的谎言与利诱,受秦国的骗,上秦国的当。担心卖国求荣的奸党上官靳尚、令尹(本文来源于《大江文艺(2016第1期 总第160期)》期刊2016-02-28)
骆科强[7](2014)在《楚怀王名字新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楚怀王的名字,在《诅楚文》中叫"熊相",而在《史记》中叫做"熊槐"。郭沫若先生认为,"相"和"槐"分别是楚怀王的名和字。本文赞同此看法,并在梳理夏商历史的基础上,提出了"相"、"槐"二字出处的新观点。(本文来源于《武汉文博》期刊2014年01期)
王学军[8](2013)在《楚怀王丧葬礼与屈原《哀郢》题旨甄微》一文中研究指出《哀郢》题旨与《哀郢》篇名是否为屈原自拟有关。从《九章》及其诸篇命名来看,《哀郢》篇名可能为汉人所加,这种情况下"哀郢"的命名应与当时人们眼中的屈原流放经历密切相关,这也是明清之前普遍认可的对《哀郢》题旨的解释。然而这一解释主要基于汉人对屈原之放的认识,与作品本身内容并不完全一致,这为后人重新解释屈原放逐背景提供了充分的阐释空间。出于对汉人解释的补救或反拨,明清之后诸多新说大都细致阐发屈原放逐背景,并与《哀郢》篇名相联系,较之汉人进步明显,但它们由后人视角出发,史料论据多不足,常存在附会理解。若《哀郢》篇名为屈原自拟,从历史背景和文本内容来看,哀郢当与怀王客死归葬联系紧密,取《周礼》"以丧礼哀死亡"之义。《哀郢》以哀郢都怀王之丧葬始,哀自身流放不能返回郢都终,屈原自拟《哀郢》篇名当隐括此义。(本文来源于《船山学刊》期刊2013年04期)
丁千城[9](2013)在《“单细胞人”楚怀王》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元前299年,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外交事件。秦国国君秦昭王邀请楚国国君楚怀王到武关(陕西商南)举行一个小型峰会,就彼此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意见。秦国的邀请函是这么说的,但后来事态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楚怀王一到武关,秦昭王直接扣押了他,并且进一步劫持到秦国首都咸阳,强迫楚怀王割让巫郡(四川巫山)、黔中郡(湖南吉首)。楚怀王此时像条"汉子",愤怒地加以拒绝,秦昭王就永久地扣留了他。"国不可一日无君",楚国只好重新立了一个国君(楚顷襄王)。(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期刊2013年20期)
王景[10](2013)在《楚怀王时期的楚秦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楚怀王在位的叁十年是楚、秦交往的关键时期:第一,楚、秦自春秋时期就开始的十八世同盟关系在怀王时期破裂,楚秦之间爆发了叁次足以影响战国局势的大战,战国主要诸侯国均被卷入了战役;第二,楚、秦两国国势在怀王时期出现极大的转折,楚国开始由盛至衰而秦则逐渐成为凌驾于东方六国之上的强国;第叁,怀王时期的楚秦关系也对秦末掀起的反秦起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仅项氏政权以楚怀王之孙心作为号召六国余裔的象征,司马迁的《楚汉之际月表》也将楚国作为纪年的正统。本文注重研究楚怀王时期的楚秦关系,以求厘清楚秦交往变化对战国局势的影响,主要分为六个章节,按照叁个层次进行论述:第一章和第二章作为论题的背景,对先秦时期楚秦关系进行综合论述。第一章首梳理春秋至战国初楚秦关系的概况;最后分别简述战国初期楚、秦两国的发展状况。第二章重点研究楚怀王继位前的战国局势:认为魏惠王“王道秩序”的失败导致战国秩序发生变化,使楚秦关系出现裂痕。第叁章至第五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将楚怀王在位叁十年分为叁个阶段,每一章对应一个阶段,分析了在合纵连横背景下的楚秦关系。第叁章以楚怀王元年至十二年为合纵连横的第一阶段,以襄陵之役为转折点:襄陵之役前秦意图将楚纳入自己的连横体系中;襄陵之役后,楚国脱离秦国加入合纵,并成为第一任纵长。第四章以楚怀王十叁年至十八年为合纵连横的第二阶段,以楚、齐重新合纵为分界,之前楚、韩、魏叁国合纵意图伐齐,齐、秦相合;之后楚、齐相善,秦则试图斩断楚、齐关系,最终在丹阳之役时形成了秦、韩、魏连横对抗楚、齐、宋合纵的局面。第五章以楚怀王十九年至楚顷襄王二年楚怀王死秦,分别从秦武王、秦昭王两朝论述楚秦关系的变化:在此期间,楚怀王因为楚、秦复合而失去纵长地位,形成了外交内困的局面。第六章是本文的结尾部分,重新分析怀王时期派系斗争问题,并对楚国血缘宗族问题进行了多角度探析。本文探究了派系的组成、主张,并辩证地对“亲秦”“亲齐”的传统观点进行了相应地评论,并分析了派系斗争出现的原因,最后从血缘宗族的角度,探寻怀王时期的昭、景、屈叁姓对于秦汉历史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楚怀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楚怀王性格的缺陷是楚国转衰的重要原因,也是后人对其持基本否定态度的主要因素。然而,考察怀王与屈原的关系、《诅楚文》中秦人对怀王的抨击、《新书》关于怀王的记载,可以发现,怀王虽然称不上有道明君,但也并非如传统印象中那样昏庸乃至暴虐。怀王悲壮凄惨的人生结局及其所表现出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精神,对楚人反秦斗争产生了很大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楚怀王论文参考文献
[1].郑志强.楚怀王走进末路新考[J].中原文化研究.2018
[2].刘鹏,杨怡.关于楚怀王的几个问题[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
[3].周秉高.论《离骚》作于楚怀王十六年秋[J].职大学报.2017
[4].大野.楚怀王有“隐疾”[J].中华魂.2016
[5].齐夫.楚怀王有隐疾[J].政工学刊.2016
[6].常怀堂.屈原追赶楚怀王作《离骚》[C].大江文艺(2016第1期总第160期).2016
[7].骆科强.楚怀王名字新解[J].武汉文博.2014
[8].王学军.楚怀王丧葬礼与屈原《哀郢》题旨甄微[J].船山学刊.2013
[9].丁千城.“单细胞人”楚怀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
[10].王景.楚怀王时期的楚秦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