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比热论文_郭秀珍,赵新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子比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比热,超导体,超导,氧化物,双螺旋,矩阵,粒子。

电子比热论文文献综述

郭秀珍,赵新军[1](2015)在《DNA双螺旋链的电子的自旋波与比热》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Jordan-Wigner变换和格林函数方法,计算了DNA双螺旋结构中两链上的电子的自旋波、内能及比热,讨论了不同的耦合常数对DNA双螺旋结构比热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陈晔[2](2015)在《极端条件下的电阻和比热测量及其在强关联电子材料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强关联电子体系中,压力和磁场是研究超导与磁性、电荷密度波和结构相变相互作用的重要调控参量,对揭示非常规超导机理、建立普适的量子相变理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低温、高压、强磁场等综合极端条件下的物性测量则是澄清这些物理问题的基础。本论文内容涉及极端条件下实验方法的发展及其在强关联电子体系中的应用,具体包括:(1)发展了极低温条件下的电阻和比热测量,包括交流法和直流法电阻测量以及热弛豫法、双斜率法以及交流量热法的比热测量,并将交流电阻和交流比热测量方法推广到高压、强磁场等极端条件,促进了对强关联电子体系物理性质的研究和理解。(2) CeIrIn5可能位于反铁磁量子临界点附近,Ir/Cd掺杂可增强该体系的磁性,诱导长程磁有序,从而偏离量子临界点。通过研究了Cd掺杂的CeIrIn5在外加压力和磁场下的低温电阻和比热的测量,我们发现外加压力逐渐抑制反铁磁长程序,并导致超导在低温突然出现。通过对正常态电阻行为的分析并结合CeIrIn5的压力-温度相图,我们发现Cd掺杂的CeIrIn体系在压力下可能不存在通常的反铁磁量子临界点。这表明了在常压下Cd杂质周围由于冻结反铁磁涨落而形成自旋液滴,其尺寸可比拟Cd原子的间距时形成了长程反铁磁序。该实验现象为理解CeIrIn5的超导起源提供了重要实验证据。(3) Ce2PdIn8与CeIrIn5等Ce-115化合物同属于重费米子家族CenMmIn3n+2m。为了研究该材料的超导序参量对称性,我们测量了Ce2PdIn8在低温的转角比热,发现该材料呈现出较弱的二重对称性。我们分析了该实验结果产生的可能原因。(4) EuBiS2F是最近发现的一类新型层状超导材料。随着温度下降,该化合物在270K附近经历一个电荷密度波类型的相变,并在0.3K发生超导转变。通过压力下的电阻和X射线衍射谱测量,我们发现EuBiS2F的超导转变温度在1.5GPa左右剧增,并伴随着结构相变以及高温电荷密度波的消失。这些实验结果表明,EuBiS2F以及类似的BiS2超导中存在两类不同的超导相,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晶体结构。(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4-20)

王文清,沈新春,吴季兰,申国华,赵洪凯[3](2012)在《比热和直流磁化率研究D-和L-丙氨酸分子在单晶中的电子自旋翻转相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D-和L-丙氨酸在~270K的相变机理,对其单晶,粉末及Sigma原料,利用PyrisDimond微分扫描量热仪进行比热测定。D-和L-丙氨酸的比热以蓝宝石校正,利用叁线法并与手册的标准Cp值比较。在单晶中,实验观察到吸热相变峰及热晗分别(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08-01)

王文清,沈新春,吴季兰,龚,申国华[4](2012)在《比热和直流磁化率证明N~+H…O~-氢键的电子自旋翻转在D-和L-丙氨酸单晶中的不对称相变(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D-和L-丙氨酸在约270K相变的分岐和机理,对其单晶、多晶粉末及原料利用微分扫描量热仪测定比热.用叁线法以蓝宝石作校正,并与手册的D-和L-丙氨酸标准比热值比较.在单晶中,实验观察到吸热相变峰最高处时的温度及热焓为:D-丙氨酸,Tc=272.02K,△H=1.87J·mol-1;L-丙氨酸,Tc=271.85K,△H=1.46J·mol-1;热焓差为0.41J·mol-1.参比晶体D-缬氨酸,Tc=273.59K,△H=1.75J·mol-1;L-缬氨酸,Tc=273.76K,△H=1.57J·mol-1;热焓差为0.18J·mol-1.实验发现已测量过的单晶磨成多晶粉末后再测,相变峰消失.说明相变与晶格有关.变温中子衍射排除了D→L的构型相变,但发现N+H…O-氢键沿D-和L-丙氨酸单晶的c轴反向变化.变温偏振拉曼散射反映相变机制与N+H…O-中电子的轨道磁偶极矩相关,观察到偏振光的不对称散射.在外加磁场强度H为+1T和-1T下,变温测定D-和L-丙氨酸晶体的直流磁化率,证明在270K有电子自旋翻转的相变.电子自旋的向上或向下,取决于晶格中NH+3的扭曲振动及N+H…O-氢键沿晶体c轴的方向.由于自旋的定轴性,可以解释单晶和多晶粉末比热结果的分岐.(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牟刚,罗会仟,闻海虎[5](2010)在《利用比热手段证明氧化物超导体正常态有电子库珀对存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简单介绍了氧化物超导体机理问题研究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即超导与赝能隙关系的最新进展状态.介绍了利用高精度比热测量所发现的在欠掺杂样品的正常态有电子配对存在的证据,指出超导凝聚过程是非BCS型.比热数据显示,在重过掺区域,超导转变温度附近的比热跳变非常之陡,超导凝聚所造成的熵变满足守恒规律.然后到欠掺杂区,这个比热跳变变得很矮,而且在正常态仍然测量到一个与磁场相关的比热部分,表现在比热系数有一个很长的尾巴拖到高温区.计算到Tc附近的超导熵不满足守恒律,但是积分到高温后,即考虑到尾巴部分后,熵就接近守恒.这说明,在欠掺杂超导体的正常态已经有电子配对,但是没有建立起宏观超导相干态.氧化物超导体中的超导凝聚过程不是BCS型的.(本文来源于《物理》期刊2010年08期)

闻海虎[6](2009)在《欠掺杂氧化物超导体的比热测量发现正常态有电子配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制备出系列掺杂的高质量氧化物超导体单晶Bi2Sr2-xLaxCuO6的基础上,开展了系统的比热测量工作,发现欠掺杂的高温超导体的比热跳变高度很矮,远远低于BCS理论预言的值,而且越到欠掺杂,比热跳变高度越矮。有趣的是,在转变温度以上很高的温区仍然有一个长长的尾巴,所计算的熵在超导转变温度处不守恒。此外,当把超导转变以上的部分均考虑在内时,熵会自动守恒。联想到从过掺杂到欠掺杂的连续过渡规律,可以认定,欠掺杂的样品在远远高于超导转变温度的区域已经存在电子库珀对。(本文来源于《中国基础科学》期刊2009年06期)

白忠,王智河,李配军,聂阳,邱里[7](2005)在《熔融织构Y_(0.8)Ca_(0.2)Ba_2Cu_3O_y的电子比热》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热驰豫方法在0到9T范围内测量了熔融织构Y0.8Ca0.2Ba2Cu3Oy的比热.零场下,2~180K的比热结果可以用Einstein模型来描述.通过4-Einstein峰拟合声子谱的方法,我们分别处理了不同磁场下超导转变附近的比热,获得了晶格比热和不同磁场下的电子比热,并将实验结果与London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London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出我们的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低温物理学报》期刊2005年S1期)

卢孟春,程南璞[8](2005)在《超导金属小粒子的电子比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随机矩阵理论中能级统计的方法,考虑能级分布和能级关联的影响,给出适合于金属小粒子的自恰方程,并详细数值计算了无外场作用时超导金属小粒子s=0及s=1/2两个自旋态能隙参量和临界转变温度随金属小粒子粒径的变化规律,以及在不同粒径时的电子比热。并在自旋s=0时理论结果得到了实验上观察到的超导增强效应。(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1期)

姚勇,李凤,施振刚,陈志谦[9](2004)在《纳米量级超导粒子电子比热中的量子尺寸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了奇/偶电子数分布,从配分函数出发,用静态路径近似(SPA)方法和BCS方法计算了随机矩阵理论中高斯正交系综(GOE)所对应的电子能级分布对超导纳米粒子的电子比热的影响,得到了弱自旋-轨道耦合和弱磁场中和奇/偶电子数分布下的电子比热,并做了简单分析.经过计算和分析,发现粒子尺寸和奇/偶电子数对电子比热和转变温度有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5期)

李翠莲,马红儒[10](2004)在《准晶体的电子比热(英)》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了10次准晶体Al-Cu-Co;;Al-Cu-Li和二十面体准晶Al-Mn-Si在0~1180K温度范围的电子比热;;发现这些准晶体的电子比热随温度增加近似线性地增加;;但其比热曲线的陡度随费米能级附近的态密度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当电子态密度在费米能级附近的值较大时;;电子比热曲线的斜率较大.如:10次准晶Al-Cu-Co;;当温度到达1000K时;;电子比热为0.2209kB/atom;;很明显;;此时电子比热不能忽略;;讨论了这些准晶体中电子的化学势与温度的关系;;发现其化学势随温度增加而增加;;这一点准晶体与晶体材料完全不同.(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电子比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强关联电子体系中,压力和磁场是研究超导与磁性、电荷密度波和结构相变相互作用的重要调控参量,对揭示非常规超导机理、建立普适的量子相变理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低温、高压、强磁场等综合极端条件下的物性测量则是澄清这些物理问题的基础。本论文内容涉及极端条件下实验方法的发展及其在强关联电子体系中的应用,具体包括:(1)发展了极低温条件下的电阻和比热测量,包括交流法和直流法电阻测量以及热弛豫法、双斜率法以及交流量热法的比热测量,并将交流电阻和交流比热测量方法推广到高压、强磁场等极端条件,促进了对强关联电子体系物理性质的研究和理解。(2) CeIrIn5可能位于反铁磁量子临界点附近,Ir/Cd掺杂可增强该体系的磁性,诱导长程磁有序,从而偏离量子临界点。通过研究了Cd掺杂的CeIrIn5在外加压力和磁场下的低温电阻和比热的测量,我们发现外加压力逐渐抑制反铁磁长程序,并导致超导在低温突然出现。通过对正常态电阻行为的分析并结合CeIrIn5的压力-温度相图,我们发现Cd掺杂的CeIrIn体系在压力下可能不存在通常的反铁磁量子临界点。这表明了在常压下Cd杂质周围由于冻结反铁磁涨落而形成自旋液滴,其尺寸可比拟Cd原子的间距时形成了长程反铁磁序。该实验现象为理解CeIrIn5的超导起源提供了重要实验证据。(3) Ce2PdIn8与CeIrIn5等Ce-115化合物同属于重费米子家族CenMmIn3n+2m。为了研究该材料的超导序参量对称性,我们测量了Ce2PdIn8在低温的转角比热,发现该材料呈现出较弱的二重对称性。我们分析了该实验结果产生的可能原因。(4) EuBiS2F是最近发现的一类新型层状超导材料。随着温度下降,该化合物在270K附近经历一个电荷密度波类型的相变,并在0.3K发生超导转变。通过压力下的电阻和X射线衍射谱测量,我们发现EuBiS2F的超导转变温度在1.5GPa左右剧增,并伴随着结构相变以及高温电荷密度波的消失。这些实验结果表明,EuBiS2F以及类似的BiS2超导中存在两类不同的超导相,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晶体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子比热论文参考文献

[1].郭秀珍,赵新军.DNA双螺旋链的电子的自旋波与比热[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2].陈晔.极端条件下的电阻和比热测量及其在强关联电子材料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5

[3].王文清,沈新春,吴季兰,申国华,赵洪凯.比热和直流磁化率研究D-和L-丙氨酸分子在单晶中的电子自旋翻转相变[C].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4].王文清,沈新春,吴季兰,龚,申国华.比热和直流磁化率证明N~+H…O~-氢键的电子自旋翻转在D-和L-丙氨酸单晶中的不对称相变(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2

[5].牟刚,罗会仟,闻海虎.利用比热手段证明氧化物超导体正常态有电子库珀对存在[J].物理.2010

[6].闻海虎.欠掺杂氧化物超导体的比热测量发现正常态有电子配对[J].中国基础科学.2009

[7].白忠,王智河,李配军,聂阳,邱里.熔融织构Y_(0.8)Ca_(0.2)Ba_2Cu_3O_y的电子比热[J].低温物理学报.2005

[8].卢孟春,程南璞.超导金属小粒子的电子比热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9].姚勇,李凤,施振刚,陈志谦.纳米量级超导粒子电子比热中的量子尺寸效应[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10].李翠莲,马红儒.准晶体的电子比热(英)[J].兰州大学学报.2004

论文知识图

稀土镁金属间化合物MgRE(RE=Y,Dy,Pr...低温下金属间化合物(a)MgY,(b)M...在不同分布情况下电子比热与温度...低温时等能级和其他各种分布情况下电大块金属玻璃Zr46.75Ti8.25Cu7.5Ni10...电子比热除以温度Cel/T随温度T的...

标签:;  ;  ;  ;  ;  ;  ;  

电子比热论文_郭秀珍,赵新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