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涉外税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税法,税收,纳税人,发展方向,国际,晚清,开放性。
涉外税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畅[1](2012)在《以涉外税法视角研究我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经济不断一体化的今天,我国政府提出我国企业实行“走出去”1的战略发展要求。我国企业也纷纷响应这一号召,不断加入到境外投资活动中来,其中当前我国企业最重要的境外投资形式之一便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象---境外直接投资行为。因此我国企业当前必须认识到我国境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要想有长足的进步并且能够有效的盈利,其发展不仅需要我国完善税法制度的支持,更需要这些企业对我国税法制度以及国际税法体系有较为深入的了解。鉴于以上,本文将从税法视角研究我国企业的境外直接投资行为,研究思路主要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叁大板块。第一章首先对本文研究之客体---境外直接投资的概念进行界定,以及选取该客体作为研究对象之理由,以及我国企业参与境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有何裨益。其次,本文试图从税法学角度重新解析境外直接投资之特征,本文认为正是由于其税法学特征不同于其他投资方式,因而决定了境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所涉及的税法问题更为特殊,这也是本文研究之起点。第二章结合第一章中对境外直接投资概念之界定和税法学特征之分析,进一步引入与境外直接投资活动最为密切相关的税法体系,即本文所定义的“涉外税法体系”。本文从法学研究务实主义出发,结合本文所要解决我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活动中所有可能遇到的税法问题,对“涉外税法”这一概念之本质和外延进行了适当的扩张,紧接着在以上扩展的基础上,本文对境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税收管辖权之冲突产生的影响加以分析。第叁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研究的落脚点---如何解决我国企业在境外直接投资活动遇到的税法问题。其中第叁章从我国立法角度出发分析了最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对我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活动产生的影响,并主要分析了其缺陷和不完善之处,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肯的立法建议。第四章从我国参与境外直接投资的企业自身出发,提出和分析了税务筹划这一国际通用的合法避税手段,着重就我国企业在境外直接投资活动中采取税务筹划的可行性,对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手段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2-04-16)
陈育华[2](2007)在《“涉外税法”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认为"涉外税法"是专门调整涉外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本身包括税收程序法,属于国际法的范畴,并且应当是国际税法的组成部分。但"涉外税法"作为一个历史的阶段性产物已经开始走向消亡,已没有必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也不宜再出现"涉外税法"的提法。(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07年09期)
吕铁贞[3](2006)在《晚清涉外税法中偷漏税的预防与惩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时期,很多中外税则都涉及到预防和惩治外商偷漏税的条款,详密规定了防范措施,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可是,由于内外各种因素交互作用,实效性很差,惩治外商偷漏税的规定多成具文。(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06年06期)
岳树梅[4](2006)在《中国的涉外税法与国际惯例及WTO规则的冲突与协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涉外税法与国际税收惯例及WTO的规则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存在许多冲突,特别是在涉外所得税与关税方面,对于税收管辖权、税收优惠、防范国际避税、国际税收协定等方面的规定。分析涉外税法与国际税收惯例、WTO的一些规则及相互冲突等问题,并对中国涉外税法及适用进行相应的一些改革,这对于达到与国际税收惯例及WTO规则的协调很有必要。(本文来源于《商业研究》期刊2006年13期)
李刚,陈光仪[5](2005)在《论WTO规则下中国涉外税法的发展方向——以对涉外税法的再认识为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目次引言一、对涉外税法调整对象的再认识二、对涉外税法的地位与体系的再认识叁、WTO规则下中国涉外税法的变化四、WTO规则下中国涉外税法的发展方向结语根据我们所掌握的资料,仅从时间上看,新中国最早一本税法学着作应为刘隆亨先生编着、由时事出版社1985年4月出版的《国际税法》。有意思的是,该书的第一编即为"我国涉外税收法律制度",也不知是因缘巧合,还是命中注定,涉外税法竟然成了新中国税法学系统研究之始。以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叁中全会和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等历史(本文来源于《财税法论丛(第8卷)》期刊2005-05-13)
李刚[6](2004)在《对中国涉外税法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涉外税收实体法体系只包括涉外企业所得税法和关税法两个单行税法,我国加入WTO后,根据其规则和我国即将进行的税收立法变动,我国涉外税法今后将向"逐步消亡"的方向发展。(本文来源于《涉外税务》期刊2004年11期)
梁文章[7](2004)在《我国涉外税法在技术引进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同世界上多数国家一样,中国涉外税法实行纳税人所得来源地和居住地相结合的管辖权原则。在实践中发生的税收管辖权冲突和重复征税问题,中国采取单边抵免的方法和与其他国家缔结双边税收协定划分彼此税收管辖权等方法。因为,一个主权国家是按照属人原则和属地原则行使其管辖(本文来源于《商业时代》期刊2004年23期)
黎江虹[8](2004)在《全球化视角下的税法研究——兼对涉外税法提法的质疑》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问题的提出税法是与商品经济与商品交换联系得最为紧密的法律部门之一。经济体制的变迁、经济政策的导向都会在税法中留下痕迹。因此,税法是一门具有稳定性又在执行过程中具有相对灵活性的法律,这一表述恰如其分地提炼出了税法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税法在理论研究及实践层面上呈现出非常明显的阶段性递进:既从封闭构建到借鉴开放、从加强立法到深度改革。其中最具符号意义的事件是1950年新税制的建立、20世纪80年代初期及中期的税收立法高峰、1994年的税制改革和中国加入WTO后的税收法规清理及衔接。在(本文来源于《经济法论丛》期刊2004年00期)
徐勇[9](2003)在《WTO与中国涉外税法制度之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制得到了不断完善,但是加入WTO后,外资税制开始逐显弊端。其主要表现在:一是税收立法规范化、系统化的程度较低,忽视立法程序,越权修改、补充法律和法规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税收优惠对内外资企业不一致,造成内资企业的实际税负重于外资企业,使其与外资企业竞争难以在同一起跑线上。外资企业在我国享受着"超国民待遇"。(本文来源于《财政监督》期刊2003年05期)
宋丽,刘剑文[10](2001)在《加入WTO与完善我国涉外税法的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加入 WTO已是大势所趋。 WTO是以市场经济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其倡导的贸易自由化、非歧视、公平贸易等原则必将对我国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造成冲击,从而促进经济、法律等社会各方面的调整。在此,笔者欲就加入 WTO与我国涉外税(本文来源于《涉外税务》期刊2001年03期)
涉外税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认为"涉外税法"是专门调整涉外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本身包括税收程序法,属于国际法的范畴,并且应当是国际税法的组成部分。但"涉外税法"作为一个历史的阶段性产物已经开始走向消亡,已没有必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也不宜再出现"涉外税法"的提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涉外税法论文参考文献
[1].王畅.以涉外税法视角研究我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D].复旦大学.2012
[2].陈育华.“涉外税法”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7
[3].吕铁贞.晚清涉外税法中偷漏税的预防与惩治[J].中州学刊.2006
[4].岳树梅.中国的涉外税法与国际惯例及WTO规则的冲突与协调[J].商业研究.2006
[5].李刚,陈光仪.论WTO规则下中国涉外税法的发展方向——以对涉外税法的再认识为基础[C].财税法论丛(第8卷).2005
[6].李刚.对中国涉外税法的再认识[J].涉外税务.2004
[7].梁文章.我国涉外税法在技术引进中的应用[J].商业时代.2004
[8].黎江虹.全球化视角下的税法研究——兼对涉外税法提法的质疑[J].经济法论丛.2004
[9].徐勇.WTO与中国涉外税法制度之改革[J].财政监督.2003
[10].宋丽,刘剑文.加入WTO与完善我国涉外税法的理论分析[J].涉外税务.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