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矩形孔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矩形,应力,孔口,射流,钢筋混凝土,蜂窝,底孔。
矩形孔口论文文献综述
李家柱,叶望青,钟秤平,陈剑,刘策[1](2019)在《矩形法兰孔孔口模态辐射阻抗的计算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半空间矩形法兰孔孔口模态辐射阻抗计算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模态辐射阻抗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通过坐标变换将四重积分转换为二重积分并消除奇异积分,且将这一系列过程通过MATLAB内置函数直接实现,显着降低了模态辐射阻抗计算的复杂程度。通过对比与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得到了自模态辐射阻抗随模态阶次增加峰值逐渐往高频移动且呈减小趋势、互模态辐射阻抗相比于自模态辐射阻抗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性质。(本文来源于《应用声学》期刊2019年02期)
杨静安,春光魁[2](2016)在《矩形导流底孔孔口结构型式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导流底孔广泛应用于混凝土坝中,大坝上开口对坝体局部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如何保证导流底孔的结构安全运行,是导流底孔设计需考虑的重要因素。文章对矩形孔口跨中与跨缝2种结构布置型式展开研究,对其受力状态、变形特性、配筋方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到了2种结构型式的显着差异,为今后导流底孔的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北水电》期刊2016年04期)
贾连光,杨建华,刘永方[3](2015)在《矩形孔口蜂窝组合梁抗剪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开孔率为变量,分别对4根腹板开矩形孔口的蜂窝梁和蜂窝组合梁进行了抗剪试验。对比分析了两者的抗剪破坏特征,承载力及剪力-位移曲线。给出考虑楼板组合作用后蜂窝梁抗剪承载力的提高结果。结合修正后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对比研究不同开孔率、翼缘尺寸对矩形孔口蜂窝梁和蜂窝组合梁抗剪承载力的影响。对不同混凝土楼板尺寸影响下的矩形孔口蜂窝组合梁进行抗剪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开孔率对矩形孔口蜂窝组合梁和蜂窝梁抗剪承载力影响较大;翼缘厚度对开孔率较小的矩形孔口蜂窝梁抗剪承载力有一定提高,对蜂窝组合梁影响较小。蜂窝组合梁中混凝土楼板提供主要抗剪贡献,能大幅提高矩形孔口蜂窝梁抗剪承载力,且有效防止矩形孔口处剪切变形。最后,给出了矩形孔口蜂窝组合梁抗剪承载力简化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建筑钢结构进展》期刊2015年05期)
王申芳[4](2007)在《存在密度差的环境流体中矩形孔口热射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火、核电厂的热废水通常以浮射流的方式排入环境受纳水体。为预测火、核电厂冷却水温排放在环境受纳水域中的掺混扩散规律,研究热污染的影响范围,通常采用物理模型或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排放口附近水域的流场和温度场分布规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采用粒子图像测速(PIV)系统,运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存在密度差的环境流体中矩形孔口热射流近区的水力特性。 模型试验研究中,采用PIV系统对排水口近区的速度场进行了量测,并详细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流速场分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计算中,利用κ-ε紊流模型建立了浮射流的数值模型——重组化群κ-ε(RNGκ-ε)紊流模型,并用有限体积法和SIMPLE法进行模型方程的求解。采用该模型对与试验工况相同的复杂叁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采用该模型模拟计算了相应的温度场分布,并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 本文所采用的RNGκ-ε紊流模型能够比较精确地模拟存在密度差的环境流体中矩形孔口热射流的水流状况,对研究电厂温排水注入近海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并能为冷却水工程提供理论分析依据。(本文来源于《河海大学》期刊2007-03-01)
王改先[5](2005)在《混凝土坝内矩形孔口应力试验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工程实际,对泄水孔进行了有限元法的分析计算,光弹性试验和大比例尺原材料结构模型试验。说明无论在何种应力场中,其孔口应力分布的复杂性。(本文来源于《西北水力发电》期刊2005年02期)
方神光[6](2002)在《多矩形孔口紊动热水浮射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孔和多孔扩散器是环境工程中用来进行污水排放的主要设备,考虑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对它们的设计离不开对它们在环境受纳水体中所形成的流场分布的掌握和了解,对这一比较笼统性的问题,本文有针对性的研究了在某一较宽较深河段中使用单孔和多孔扩散器进行热污水排放时的流场和温度场,得到了许多有益的规律和启示,为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本文分为六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分述如下: 第一章主要从各方面回顾和评述了射流理论,并对目前所使用到的各种紊流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为本文模型的建立和完善打下了基础; 第二章简述了产生热污染的原因,并就热水污染的危害和防治进行了阐述。在本文第一章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比较各模型的优缺点,结合实际条件,建立了合适的热废水射流的数学模型,并列举了几种通用的控制离散方法; 第叁章则是根据数值计算的步骤,先选定某一计算区域并进行离散,然后推导了计算空间上的离散方程。方程求解采用交替方向线性迭代法(ADI),用SIMPLEC算法处理速度与压力、温度的耦合。并借用已有的相关计算机程序和软件,结合此处实际情况经过改造进行了计算。 第四章根据作者的设想,对处于横流中的单孔热水浮射流的射流角度进行了探讨,分别计算了射流与来流的夹角不同时所造成的环境水体中的有害温升的分布区域的大小以及其在上下游和横向的影响距离,综合分析出了其对周围环境水体的影响最小时的某一射流角度,并认为此射流角度对实际环境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五章对多孔热水浮射流中对流态具有重要影响的流速比和孔间间距进行了探讨,分别计算了不同流速比情况下的不同孔间间距的流速分布和温度分布,得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射流规律和结论,同样这些规律和结论可作为环境工程工作者的参考与使用。 第六章对本文所做的所有工作和成果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并对下一步的深入工作做了展望。(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02-01-01)
陈进,黄薇,丁茜[7](2000)在《大坝矩形孔口应力状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坝孔口混凝土中的钢筋只有在混凝土开裂后才真正起作用。为使钢筋布置更为有效 ,需找出孔口开裂后拉应力分布规律。用线弹性计算的拉应力区 ,在坝体自重作用时出现在孔顶中部 ;在内水压力作用时出现在角缘 ;两者迭加后 ,最大应力出现在角缘附近。而非线性计算中 ,钢筋应力明显较大 ,最大应力只出现在裂缝处。分析认为 ,坝体自重是引起拉应力的主要因素 ,内水压力和温降主要引起角缘附近的拉应力 ,而且会加剧应力集中。非线性有限元计算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孔口受力特性 ,使配筋设计更为合理、有效 ,但在混凝土本构关系、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关系和裂缝宽度的模拟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期刊2000年12期)
赵瑜,史庆德,崔艳玲[8](1999)在《钢筋混凝土矩形孔口结构配筋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某水电站矩形孔口泄水道的原材料模型试验,讨论了集中和分散配筋方式对钢筋混凝土矩形孔口结构在内外压力作用下受力性能的影响,为此类结构的合理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期刊1999年03期)
李文平,郭子中[9](1991)在《非量测用135摄影机在矩形孔口射流水舌测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考虑到应用摄影测量方法于高速水流测量中的各种优越性,从一般水力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一台非量测用摄影机,对通过一个矩形孔口射出的水流水舌轮廓进行了测量。其结果证明用此方法即可得到较好的结果,又可弥补过去所采用接触测量方法的许多不足。是一种值得进一步在水流测量领域研究并推广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期刊1991年02期)
杨宗孟[10](1990)在《方形、矩形、叁角形、梯形孔口问题的统一复变函数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文献[1][2]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适用于方形、矩形、叁角形和梯形等孔口问题的统一的复变函数解答,该解答具有应用范围广泛而又普遍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1990年02期)
矩形孔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导流底孔广泛应用于混凝土坝中,大坝上开口对坝体局部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如何保证导流底孔的结构安全运行,是导流底孔设计需考虑的重要因素。文章对矩形孔口跨中与跨缝2种结构布置型式展开研究,对其受力状态、变形特性、配筋方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到了2种结构型式的显着差异,为今后导流底孔的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矩形孔口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家柱,叶望青,钟秤平,陈剑,刘策.矩形法兰孔孔口模态辐射阻抗的计算与分析[J].应用声学.2019
[2].杨静安,春光魁.矩形导流底孔孔口结构型式分析研究[J].西北水电.2016
[3].贾连光,杨建华,刘永方.矩形孔口蜂窝组合梁抗剪性能研究[J].建筑钢结构进展.2015
[4].王申芳.存在密度差的环境流体中矩形孔口热射流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7
[5].王改先.混凝土坝内矩形孔口应力试验与分析[J].西北水力发电.2005
[6].方神光.多矩形孔口紊动热水浮射流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
[7].陈进,黄薇,丁茜.大坝矩形孔口应力状态分析[J].水力发电.2000
[8].赵瑜,史庆德,崔艳玲.钢筋混凝土矩形孔口结构配筋的试验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99
[9].李文平,郭子中.非量测用135摄影机在矩形孔口射流水舌测量中的应用[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1
[10].杨宗孟.方形、矩形、叁角形、梯形孔口问题的统一复变函数解[J].工程力学.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