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氮化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纳米,氮化硅,性能,抗压强度,纺丝,氮化,碳纳米管。
纳米氮化硅论文文献综述
许彦[1](2019)在《碳纳米管-氮化硅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近几年关于碳纳米管和氮化硅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每种方法介绍了相应符合材料制备实例。讨论了各种改性方法的作用原理,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比较。最后对碳纳米管和氮化硅增强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17期)
黄辽[2](2019)在《碳纳米管和氮化硅晶须对Mo_2FeB_2基金属陶瓷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Mo_2FeB_2基金属陶瓷的硬度、耐磨性、耐蚀性以及耐高温性能都比较优异,且与钢铁基体结合性良好,是理想的新型硬质合金,但是,在目前工业生产使用中的Mo_2FeB_2基金属陶瓷材料普遍存在脆性大和韧性低等问题。因此改善Mo_2FeB_2基金属陶瓷的强韧性对于金属陶瓷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制备Mo_2FeB_2基金属陶瓷用原位反应真空液相烧结法,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检测手段研究了镀镍与未镀镍的碳纳米管和氮化硅晶须分别对Mo_2FeB_2基金属陶瓷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研究了化学镀对碳纳米管和氮化硅晶须表面改性镀镍,制备出Ni-CNTs和Ni-Si_3N_4。对制备出的材料进行了SEM和EDS测试,结论表明:在预处理后的碳纳米管和氮化硅晶须表面成功的利用化学镀镍的方法镀上了串珠状的Ni-P复合镀层。其次研究了镀镍与未镀镍碳纳米管添加后对Mo_2FeB_2基金属陶瓷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镀镍碳纳米管添加量为0.5wt%时,力学性能最好,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最大值1228.4 HV0.3、1267.3 MPa和15.9 MPa·m~(1/2)。与添加未镀镍碳纳米管的Mo_2FeB_2基金属陶瓷相比,添加镀镍碳纳米管的综合力学性能更好。对不同Mo_2FeB_2基金属陶瓷的断裂裂纹路径和断口形貌分析,碳纳米管对金属陶瓷的主要的增韧机制有裂纹偏转增韧,桥联增韧,拔出增韧。最后,研究了添加不同含量的镀镍Si_3N_4晶须与未镀镍Si_3N_4晶须对Mo_2FeB_2基金属陶瓷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镀镍Si_3N_4晶须的添加量为0.5wt%时力学性能最好,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最大值1196.8 HV0.3、1212.8MPa和14.58 MPa·m~(1/2)。另一方面,添加镀镍Si_3N_4晶须的Mo_2FeB_2基金属陶瓷各项力学性能,都优于添加未镀镍Si_3N_4晶须的Mo_2FeB_2基金属陶瓷。Si_3N_4晶须作为一种增强相,弥散分布在Mo_2FeB_2基金属陶瓷基体中,起到很好的连接作用,阻止裂纹扩展,通过晶须拔出增韧、裂纹偏转增韧、裂纹桥联增韧等作用机理,提高Mo_2FeB_2基金属陶瓷材料的韧性。(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卢婷[3](2019)在《纳米氮化硅对水泥早强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不同掺量的纳米Si_3N_4与水泥净浆拌合的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来研究纳米Si_3N_4对水泥材料的早强性能影响,并通过SEM和XRD分析对纳米Si_3N_4的早强机理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掺入纳米Si_3N_4时,可明显提高水泥材料的早期强度,特别是1 d的抗压强度。由SEM和XRD分析可知,纳米Si_3N_4可提高水泥材料的致密性,加速水泥的水化进程,促进C-H-S凝胶和钙矾石晶体的形成。当纳米Si_3N_4的掺量为2%时,水泥的早期强度提高得最明显,其中1 d抗压强度比基准组增加了37.2%。(本文来源于《安徽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黄李晓研,魏铭,王钦利,刘晓芳[4](2018)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改性纳米氮化硅粉体的制备工艺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氯乙酰氯在氮化硅(Si_3N_4)表面引入引发基团,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制得表面引发的丙烯酸聚合物改性的氮化硅粉体。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对ATRP法改性的氮化硅粉体进行表征,确定了改性氮化硅粉体的最佳工艺条件;使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测定仪对改性前后氮化硅进行性能测定。结果表明:通过此方法制备出的改性氮化硅粉体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粒径较小、团聚减少,表面接枝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可控。(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8年05期)
董顺[5](2018)在《准一维氮化硅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准一维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形貌和优异的性能,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复合材料增强体、纳米光电子器件及纳米复合材料等。本文针对准一维纳米材料微结构可控与高产率制备的发展趋势,以耐高温、抗氧化的宽禁带半导体准一维Si_3N_4纳米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原材料和制备方法的优选以及工艺参数的调控,实现了准一维Si_3N_4纳米材料的高效制备,开展了准一维Si_3N_4纳米材料性能表征,揭示了准一维Si_3N_4纳米材料性能与微结构之间的本质联系,阐明了准一维Si_3N_4纳米材料的生长机理,初步建立了准一维Si_3N_4纳米材料性能的调控方法,为拓展准一维Si_3N_4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基于文献调研与分析,分别以独立源和混合源为原料,通过制备方法的优选以及工艺参数的优化,实现了超长准一维Si_3N_4纳米材料的高效制备。相对于其他原料而言,分别以独立源石墨、硅和二氧化硅以及混合源聚碳硅烷为主要原料经一定工艺条件处理可在原位和非原位获得较高产率的超长准一维Si_3N_4纳米材料,并通过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和气体流速等工艺参数的调节,实现了对准一维Si_3N_4纳米材料产量和尺寸的调控。其中,在温度区间为1300-1550℃,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准一维Si_3N_4纳米材料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尺寸呈现一直增大的趋势;在保温时间小于4h范围内,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准一维Si_3N_4纳米材料产量和长度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在50-400mL/min范围内,随着气体流速的增大,准一维Si_3N_4纳米材料的产量和长度均呈现一个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基于热力学计算分析与文献调研,将含混合源聚碳硅烷的原料以冷冻注模法预制成叁维连通多孔坯体,经实验优化,成功获得了宏量超长准一维Si_3N_4纳米材料。经多种分析表征手段,发现:无论是以独立源石墨、硅和二氧化硅以及混合源聚碳硅烷为主要原料最终所获得的超长准一维Si_3N_4纳米材料其主要成分都是α-Si_3N_4,长度可达数毫米甚至厘米级,纯度较高,仅含有Si和N两种元素,且生长方向均为[101]方向。但值得注意的是,以独立源石墨、硅和二氧化硅为原料在1500℃所获得的准一维Si_3N_4纳米材料呈带状,而以混合源聚碳硅烷为主要原料在1400℃所获得的准一维Si_3N_4纳米材料呈线状。以冷冻注模法获得的含聚碳硅烷叁维多孔坯体为原料1400℃制备宏量准一维Si_3N_4纳米材料实验中,不仅在多孔坯体四周和瓷方舟四壁有大量准一维Si_3N_4纳米材料生长,在管式炉内壁的衬底石墨纸上同样生长有大量α-Si_3N_4纳米纤维,同时在多孔坯体内部也有大量α-Si_3N_4纳米纤维生长。基于微观形貌表征与分析,发现:以叁相混合粉体为原料1500℃获得的Si_3N_4纳米带在粉体表面以及瓷方舟四壁上的形貌明显不同,在粉体表面的Si_3N_4纳米带一端未发现大液滴,但在瓷方舟四壁获得的Si_3N_4纳米带一端不仅存在大液滴且含有Fe元素,经分析Fe元素应来源于瓷方舟四壁,且在瓷方舟四壁生长的Si_3N_4纳米带中还含有Al元素,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发现Al_2O_3可以调控参与反应中的含Si气体浓度,因此提出粉体表面Si_3N_4纳米带以典型气-固生长机制进行生长,而瓷方舟四壁生长的Si_3N_4纳米带则是Al_2O_3辅助生长的气-液-固机制;以含聚碳硅烷的叁维多孔坯体为原料1400℃获得的宏量Si_3N_4纳米线,在多孔坯体内部还是以典型的气-固机制进行生长,但生长在瓷方舟四壁的宏量Si_3N_4纳米线则是以Al_2O_3辅助的气-液-固机制进行生长;石墨纸基Si_3N_4纳米纤维薄膜的生长过程与获得的宏量Si_3N_4纳米线生长过程相似,但未检测到液滴和Al元素,但石墨纸中的碳质起到了良好的辅助生长作用,因此其主要符合碳辅助气-固生长机制。采用纳米压痕法分别对所获得的Si_3N_4纳米带以及Si_3N_4纳米线分别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发现了两者尺寸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在厚度和宽度分别为80-120nm和260-350nm以及直径为360-960nm范围内两者所获得的最大模量值分别达到了548.6GPa以及526.0GPa;对Si_3N_4纳米带与Si_3N_4纳米线分别进行了光致发光(PL)性能测试,发现了在50-200m L/min范围内流速控制的尺寸大小以及Al掺杂效应而引起的红移现象,且相对而言,Al掺杂效应对PL性能影响更大;对含Si_3N_4纳米纤维的多孔复合陶瓷进行表征和吸波性能测试,发现多孔复合陶瓷的压缩强度与吸波性能均随着聚碳硅烷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同时还发现,裂解气氛对多孔复合陶瓷的吸波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5-01)
李天峰[6](2018)在《氮化硼纳米管增韧氮化硅及其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氮化硅(Si_3N_4)作为一种重要的高温结构陶瓷,由于其杰出的性能如高强度和高硬度,良好的抗氧化性,低摩擦系数,可忽略的蠕变,良好的抗热震性,良好的耐腐蚀性等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Si_3N_4陶瓷的固有脆性严重限定了其应用。自碳纳米管(CNTs)1991年被发现以来,由于具有特有的物理、化学、电子学和力学性能迅速成为材料、化学和物理等领域的研究热点。许多研究成果证明,CNTs是一种具备无限前景的陶瓷材料增强相。氮化硼纳米管(BNNTs)可以想象成卷起来的六方BN层或B和N原子交替地更迭碳纳米管(CNTs)中C原子。BNNTs具有优异的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同时拥有比CNTs更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因此更有望作为高温陶瓷材料的增强相。本文通过热压烧结制备了氮化硅(Si_3N_4)陶瓷,研究了烧结助剂、烧结温度和BNNTs含量对Si_3N_4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Al_2O_3-Gd_2O_3为烧结助剂,可获得致密度较好、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较高的氮化硅陶瓷。在1800℃之前,陶瓷的抗弯强度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1800℃以上,α-Si_3N_4相完全转变为β-Si_3N_4相。通过添加BNNTs,Si_3N_4陶瓷的断裂韧性得到显着提升。当BNNTs含量从0增加到0.8wt.%时,Si_3N_4陶瓷的断裂韧性从7.2增加到10.4MPa.m~(1/2)。然而,过量引入BNNTs会导致Si_3N_4陶瓷断裂韧性的降低。同时,随着BNNTs含量的增加,Si_3N_4陶瓷的相对密度和抗弯强度略有下降,但在1.2wt.%BNNTs时,陶瓷的断裂韧性和抗弯强度仍然分别保持着8.8MPa·m~(1/2)和711MPa的较高水平。另外,BNNTs对Si_3N_4陶瓷的增韧机制也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纳米管的桥联、拔出和裂纹偏转机制。(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8-05-01)
刘雄章[7](2018)在《纳米氮化硅粉体的制备及其显微形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和环境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两大严峻问题,而电动机车具有效率高、噪音低、污染小、操作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农业上,复杂的应用环境和恶劣的工作条件对农用电动机车中的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功率模块提出了大功率、高电压、高电流要求,然而大功率及高温差可能导致IGBT芯片烧坏或产生热震开裂,无法继续服役。因此,要求农用电动机车上IGBT功率模块散热基板材料必须同时具备高热导率、良好的机械强度及优异的抗热震性能。氮化硅(Si_3N_4)陶瓷具有高硬度、高强度、优异的耐热冲击性、良好的抗腐蚀性等,一直作为一种结构陶瓷被广泛研究及应用。近年研究发现,氮化硅(Si_3N_4)陶瓷具有与芯片匹配的热膨胀系数(CTE)和高理论热导率,开始作为电子功能陶瓷被广泛关注,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潜力的大功率电子散热材料。但现有方法制备的氮化硅,其热导率仍远远达不到理论热导率水平,主要是因为氮化硅原料粉体在相组成和形貌上都还不能满足获得高热导率氮化硅陶瓷的要求。研究表明,纳米级、高α相含量氮化硅原料粉体有利于获得高致密度、高热导率氮化硅陶瓷烧结体,因此,寻找制备纳米级、高α相含量氮化硅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氮化硅粉体的制备方法、试验条件对产物相组成及显微形貌的影响,并分析了产物不同显微形貌的生长机理,最后制备出了纳米级、高α相含量的氮化硅粉体,分为叁部分:1)以Si粉为原料、Si_3N_4为稀释剂,采用Si粉直接氮化法制备Si_3N_4,研究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原料/稀释剂质量比对产物中相含量和显微形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产物中α-Si_3N_4、β-Si_3N_4含量同时增加,但温度高于1450℃,由于发生α→β转变,产物中α-Si_3N_4含量降低;同理,随加热时间的增加,产物中α-Si_3N_4含量也随之减少;稀释剂的加入有利于产物中α-Si_3N_4的生成。在形貌上产物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纤维状,下层为块状,随温度、时间增加,Si_3N_4纤维直径增大,稀释剂含量对产物下层的形貌影响不显着。2)在原料Si和稀释剂Si_3N_4中加入NaCl添加剂,利用熔融盐氮化法制备Si_3N_4,研究加热温度、熔融盐NaCl含量对产物中相含量和显微形貌的影响,并分析产物不同形貌的生长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在1250℃-1450℃时,随温度增加,产物中α-Si_3N_4含量有增加的趋势,但温度过高α-Si_3N_4含量会降低;随着NaCl含量的增加,产物中α-Si_3N_4的含量逐渐减少。在形貌上,上层产物包括Si_3N_4纳米带和纳米线,且随着温度升高及NaCl含量增加,Si_3N_4纳米带和纳米线的径向尺寸逐渐变大;下层产物包括块状和短针状的Si_3N_4,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短针状形貌增多,而随NaCl含量的增多,短针状产物减少,产物越致密。分析认为,不同的原料聚集状态最后形成不同形貌的产物,即产物的形貌与原料的聚集状态有关。3)在原料Si粉中添加NaCl和NH_4Cl添加剂,用NH_4Cl辅助氮化法制备Si_3N_4。研究加热温度、NaCl含量、NH_4Cl含量对产物中相含量和形貌的影响,并分析影响机理,同时研究产物中各种形貌的生长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随温度、NaCl含量、NH_4Cl含量的增加,产物中α-Si_3N_4的含量均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温度为1450℃,NaCl为30 wt%,NH_4Cl为3 wt%时,产物中α-Si_3N_4的含量最大达到了96 wt%。产物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产物中包括Si_3N_4纳米线,纳米分叉纤维,且随着盐含量的增加,出现混乱的现象;下层产物中包括短针状、堆迭块状Si_3N_4;随着NaCl的增多,短针状Si_3N_4逐渐增多。硅粉氮化分为叁个阶段,NaCl和NH_4Cl促进了Si粉的汽化,引起陶瓷舟和刚玉管Al_2O_3成分的分解,导致反应气氛中含有微量的O和Al元素,促进形成不同形貌的产物,且上层纤维产物的生长机制有VS、VLS和双生长机制:底部VLS机制和顶部VS机制等。(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刘卫喜[8](2018)在《氮化硅基纳米梁腔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维光子晶体纳米梁腔因其在光传输方向上存在光子禁带的特殊结构,具有腔品质因子高、模式体积小和光-物质相互作用强等优点。这些优点使得纳米梁腔结构非常适合作为传感和光源的核心单元。近红外波段的传感器和光发射器件已经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可见光作为新兴的波段也引起了研究学者们的关注。氮化硅这种宽禁带材料作为未来硅材料的重要替代材料之一,拥有从可见光到中红外的宽光谱透明带,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兼容工艺以及比硅更低的光波导传输损耗等优点,可作为可见光波段光子器件的首选材料。本文在氮化硅平台上实现了基于纳米梁腔的器件用于实现可见光高性能光子器件,包括在可见光区域工作的折射率传感器和光发射器件。本文设计并制作了基于悬空氮化硅基纳米梁腔的可见光胶态量子点光发射器。基于能带理论并借助仿真软件FDTD完成了器件设计并利用电子束曝光、干法刻蚀和湿法腐蚀等半导体加工工艺制备得到工作在630nm波段的悬空氮化硅基纳米梁腔阵列,利用滴注成功将胶态量子点CdSe/ZnS转移至纳米梁腔表面,仿真得到的量子点最大自发辐射增强因子可达5.26。随后,设计并搭建了 一套兼具荧光收集功能和显微成像功能的光学系统,成功利用该系统和调制的连续泵浦蓝光测试得到了纳米梁腔上量子点的自发辐射增强荧光。本文还设计并制作了基于悬空氮化硅基纳米梁腔的可见光折射率传感器。利用有限元法和有限时域差分方法设计了工作于710nm波段的高阶模氮化硅基纳米梁腔,设计得到的纳米梁腔的二阶模式的Q值在大的溶液折射率范围内能保持在1100以上,获得的传感灵敏度为314纳米/折射率单位。电子束曝光、电感耦合反应离子刻蚀和湿法腐蚀等半导体工艺被用来实现悬空的纳米梁腔结构,负胶maN-2403被用来当做刻蚀掩膜,有效地解决正胶作掩膜时纵深比不足和不耐刻蚀的问题,实现了利用高分辨率的负胶制作精细的纳米梁腔结构。制备完毕的器件被置于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测得Q值和灵敏度随包层折射率的变化关系,拟合后的曲线表明其灵敏度值达321纳米/折射率单位。这一结果达到同类基于谐振腔的可见光折射率传感器中的最高值。(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4-13)
陈洋[9](2018)在《碳化硅和氮化硅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SiC、Si3N4纳米纤维不仅具有材料本身的高强度、耐腐蚀性、耐高温、抗氧化等优异性能,同时结合了一维纳米材料独特的几何结构和特殊性能,因而在基础研究以及纳米器件、纳米复合材料、能源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以SiO2及PAN作为原料,来制备SiC、Si3N4纳米纤维,并对产物的组成、结构、生长机理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借助气流纺丝法制备连续叁维卷曲SiO2/PAN杂化纳米纤维,并进行预氧化处理。得到的预氧化SiO2/PAN杂化纳米纤维具有大的长径比、高比表面积、良好的分散性及稳定纤维结构等特点,为高温下Si基纳米纤维的生长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预氧化SiO2/PAN杂化纳米纤维在Ar气氛下,经过700℃、1400℃高温碳化及碳热自组装得到以PAN基碳纳米纤维为支撑体的SiC/SiO2-C复合纳米纤维毡,其中碳纳米纤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撑作用。预氧化Si02/PAN杂化纳米纤维在N2气氛1400℃高温下,纤维中的Si02与碳化后的PAN基的碳在N2的氮化作用下得到大量白色Si3N4/SiO2核壳纳米纤维。通过研究表明,Ar条件下得到的SiC/SiO2纳米纤维直径在80-200 nm之间,长度可达几百微米。在1400℃下,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SiC纳米纤维逐渐趋于取向化,结晶效果更佳,产量也随之增加。SiC/SiO2纳米纤维表现出高效的光催化降解能力,紫外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去除率达到92.7%,循环使用5次后降解能力仍在90%以上。碳纳米纤维不仅为其提供了高强度的支撑体,还解决了 SiC纳米纤维在溶液中易聚集及难回收的问题。在N2条件下得到的超长Si3N4/SiO2核壳纳米纤维直径在50-300 nm之间,长度可达到厘米级。Si3N4/SiO2纳米纤维表现出较强的蓝绿色发光性能,作为环氧树脂增强体,并表现出较好的力学性能。本文通过对Si基纳米纤维生长过程的研究,提出了固-液(VS)机制来解释SiC/SiO2、Si3N4/SiO2核壳纳米纤维的生长。(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8-01-21)
王洋,魏慧敏,王志浩,苏庆晓,贺立香[10](2017)在《单晶氮化硅纳米线的合成制备与光致发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氮气保护高能球磨及硅粉直接氮化工艺制备高纯、单晶氮化硅纳米线。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对实验产物的物相结构、微观结构及光学性能进行分析。在室温下使用325nm激光对样品进行激发,观察到样品具有较宽的发射光谱,波长范围为350~670nm;发光光谱中存在叁个由缺陷跃迁引起的发光峰。(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纳米氮化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Mo_2FeB_2基金属陶瓷的硬度、耐磨性、耐蚀性以及耐高温性能都比较优异,且与钢铁基体结合性良好,是理想的新型硬质合金,但是,在目前工业生产使用中的Mo_2FeB_2基金属陶瓷材料普遍存在脆性大和韧性低等问题。因此改善Mo_2FeB_2基金属陶瓷的强韧性对于金属陶瓷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制备Mo_2FeB_2基金属陶瓷用原位反应真空液相烧结法,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检测手段研究了镀镍与未镀镍的碳纳米管和氮化硅晶须分别对Mo_2FeB_2基金属陶瓷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研究了化学镀对碳纳米管和氮化硅晶须表面改性镀镍,制备出Ni-CNTs和Ni-Si_3N_4。对制备出的材料进行了SEM和EDS测试,结论表明:在预处理后的碳纳米管和氮化硅晶须表面成功的利用化学镀镍的方法镀上了串珠状的Ni-P复合镀层。其次研究了镀镍与未镀镍碳纳米管添加后对Mo_2FeB_2基金属陶瓷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镀镍碳纳米管添加量为0.5wt%时,力学性能最好,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最大值1228.4 HV0.3、1267.3 MPa和15.9 MPa·m~(1/2)。与添加未镀镍碳纳米管的Mo_2FeB_2基金属陶瓷相比,添加镀镍碳纳米管的综合力学性能更好。对不同Mo_2FeB_2基金属陶瓷的断裂裂纹路径和断口形貌分析,碳纳米管对金属陶瓷的主要的增韧机制有裂纹偏转增韧,桥联增韧,拔出增韧。最后,研究了添加不同含量的镀镍Si_3N_4晶须与未镀镍Si_3N_4晶须对Mo_2FeB_2基金属陶瓷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镀镍Si_3N_4晶须的添加量为0.5wt%时力学性能最好,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最大值1196.8 HV0.3、1212.8MPa和14.58 MPa·m~(1/2)。另一方面,添加镀镍Si_3N_4晶须的Mo_2FeB_2基金属陶瓷各项力学性能,都优于添加未镀镍Si_3N_4晶须的Mo_2FeB_2基金属陶瓷。Si_3N_4晶须作为一种增强相,弥散分布在Mo_2FeB_2基金属陶瓷基体中,起到很好的连接作用,阻止裂纹扩展,通过晶须拔出增韧、裂纹偏转增韧、裂纹桥联增韧等作用机理,提高Mo_2FeB_2基金属陶瓷材料的韧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氮化硅论文参考文献
[1].许彦.碳纳米管-氮化硅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J].化工管理.2019
[2].黄辽.碳纳米管和氮化硅晶须对Mo_2FeB_2基金属陶瓷组织与性能的影响[D].武汉科技大学.2019
[3].卢婷.纳米氮化硅对水泥早强性能的影响研究[J].安徽化工.2019
[4].黄李晓研,魏铭,王钦利,刘晓芳.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改性纳米氮化硅粉体的制备工艺及性能[J].化工进展.2018
[5].董顺.准一维氮化硅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6].李天峰.氮化硼纳米管增韧氮化硅及其机制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8
[7].刘雄章.纳米氮化硅粉体的制备及其显微形貌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8].刘卫喜.氮化硅基纳米梁腔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8
[9].陈洋.碳化硅和氮化硅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8
[10].王洋,魏慧敏,王志浩,苏庆晓,贺立香.单晶氮化硅纳米线的合成制备与光致发光性能研究[J].齐鲁工业大学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