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模态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态,谐振,矩阵,摄动,综合法,缺陷,导纳。
模态法论文文献综述
艾永乐,韩朝阳,李帅,姜志彬,武稼祥[1](2019)在《基于修正模态法的支路串联谐振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力系统支路串联谐振识别难的问题,提出了修正节点导纳矩阵模态法的支路串联谐振识别方法。首先,在使用网络矩阵模态法识别节点并联和回路串联谐振点时,发现其对应谐振点重合;经理论分析发现,支路阻抗比越小,对应的回路串联和节点并联谐振点重合度越高。然后,对于支路串联谐振,通过使用添加虚拟支路的方法将其转化为回路串联谐振,并利用系统串并联谐振重合的理论,进一步转化为并联谐振识别。最后,通过对叁节点系统和IEEE14节点系统的仿真分析,验证了该谐振识别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辛雨,王辉,魏跃远,原诚寅[2](2019)在《标准模组模态法简化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池结构从电芯内部正负极及隔膜厚度的微米量级,到模组的毫米量级,再到电池系统和整车的米量级,结构尺寸跨度大;因此在电动汽车整车及电池系统有限元分析中,对电芯或模组的简化非常必要。在某标准模组有限元分析中,通过电芯模态频率试验,对比标定电芯简化模型材料参数,并获得准确的电芯简化模型,用于模组建模分析;对比模组详细建模计算与试验结果,二者共振频率误差小于1%;采用模态相等方法进行模组简化,模组简化建模约束模态结果与详细建模结果的误差小于1%;模组简化建模单元数量从10多万个降为5000个,单元数量去除率大于95%,在保证性能等效的同时有效降低单元数量,对整车有限元分析和电池系统有限元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汽车》期刊2019年02期)
张超,游亚戈,王文胜,叶寅,王振鹏[3](2018)在《模态法在波浪能装置水动力学计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模态法求解线性入射波作用下振荡浮子式波浪能装置的叁维水动力学问题。对于无穷远处扩散条件转换成辐射面条件进行专门的考虑,即将流场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部域中求得的速度势和速度势的法向导数在内外域分界面上与内部域的解相匹配。根据该方法编制的程序对一些典型算例进行计算,与其他方法得到的结果较吻合。应用该计算方法还对振荡浮子式波浪能装置具有约束性的水动力学问题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可有效指导实际装置的设计及优化工作。(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赵召[4](2018)在《基于假设模态法的多跨点阵夹芯梁振动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跨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际之中,因而对其振动问题的研究吸引着学者们的关注。目前来说,解析法用来计算与分析多跨结构的振动问题比较常见,但计算过程会随着结构的跨数增加而变得复杂。运用解析方法处理多跨点阵夹芯结构这类复合结构的振动问题时,计算会变得更加繁琐。近些年来,点阵夹芯结构在航空航天、航海以及高速列车领域受到高度重视,且在实际工程中往往为多跨结构。本论文采用假设模态法计算了多跨Timoshenko梁与多跨点阵夹芯梁的振动特性,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采用假设模态法计算多跨梁的横向位移假设模态时,将多跨梁的整体结构考虑为一个单跨梁,结构各跨的横向位移的假设模态设为在整体单跨梁假设模态基础上,用满足结构边界条件插值函数进行修正。多跨梁的转角位移假设模态使用两种方法表示,分别为单叁角函数级数的形式与插值函数修正后的形式。(2)基于假设模态法与Hamilton原理,建立多跨Timoshenko梁的运动方程,计算结构固有频率与瞬态单脉冲激励下的自由振动时域响应,并与已知文献和Ansys有限元结果对照并验证假设模态法求解的正确性。采用两种转角位移的假设模态函数计算下的结果与Ansys仿真结果误差分析,选取其中精确度较高且运算简便的转角位移假设模态方法。分析结构长厚比,失谐度以及跨数叁个参数的改变对多跨Timoshenko梁振动特性的影响。本文中长厚比为结构总长度与横截面直径的比值;失谐度为中跨长度占叁跨Timoshenko梁总长度的比值;研究跨数对结构振动特性影响时,选取非失谐多跨Timoshenko梁为研究对象,目的为忽略结构失谐而导致振动特性差异这一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结构参数的变化对多跨梁振动特性的影响具有规律性,同时得出对称叁、四跨梁对应阶次固有频率相等的规律。例如一定条件下,不同失谐度的叁跨梁的相同偶数阶频率对应相等。此外该假设模态法也对多跨Euler-Bernoulli梁振动特性进行了计算验证。(3)将假设模态法从简单的多跨Timoshenko梁结构拓展到计算结构复杂的多跨点阵夹芯梁的振动特性。研究对象选取典型的金字塔型与Kagome型多跨点阵夹芯梁,并推广本文假设模态法适用于其他构型点阵夹芯梁。对多跨点阵夹芯梁的振动分析中,将芯子等效为均匀芯层,并计算芯层的等效密度与等效剪切刚度,考虑芯层的剪切变形。点阵夹芯结构的上、下面板为薄板,因此仅考虑其弯曲变形。计算仍采用假设模态法与Hamilton原理求解结构的振动特性,并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验证理论求解所得的固有频率与振型。(4)运用假设模态法求解不同的面板厚度、芯子杆件半径、芯子杆件倾斜角的叁跨金字塔点阵夹芯梁与叁跨Kagome点阵夹芯梁的固有频率与中点位置处自由振动响应,总结并对比以上变量对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同时以叁跨金字塔点阵夹芯梁为对象,研究了材料的弹性模量、阻尼对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8-05-01)
薛杰,许红卫,杜大华,何志勇,李锋[5](2018)在《基于模态法L形工装结构冲击动力学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L形工装常用来转接被试结构以实现不同方向的冲击试验。首先通过模态试验获取L形工装固定于振动台状态下的模态频率、模态振型及模态阻尼比,然后建立、修正L形工装有限元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模态法对L形工装进行冲击响应谱试验的仿真模拟,并根据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差异对模态阻尼比作进一步的调整。从调整后模型冲击环境下的加速度响应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对比结果来看:修正后的L形工装动力学模型可以正确预示冲击响应谱试验的响应。最后,通过对在不同位置安装有被试结构的L形工装进行冲击仿真分析,得到结论如下:为避免过试验或欠试验,保证被试结构所承受的冲击响应谱与试验条件一致,建议把控制点移到被试结构安装处。(本文来源于《火箭推进》期刊2018年02期)
郭家林,曹宗杰[6](2017)在《基于曲率模态法对飞机翼梁的损伤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曲率模态提出了一种对飞机翼梁的损伤识别分析方法,通过判断结构在损伤前后的曲率模态的变化,比对损伤的位置进行定位。文中提出利用孤立特征值的一阶摄动法求解损伤后曲率模态,能够通过无损振型计算出损伤后曲率模态的改变量,优化计算方法。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将某一简支梁作为算例进行损伤识别,得到了较好的效果。识别结果还表明,曲率模态的变化比会随着损伤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利用这一性质能够初步判断结构的损伤程度。利用这一方法对某一整体式飞机翼梁进行了损伤识别,结果证明,这种方法能够迅速的对飞机翼梁上出现的损伤进行定位,并且通过判断曲率模态的变化比的大小,能够判断飞机翼梁的损伤的程度。(本文来源于《飞机设计》期刊2017年05期)
姜忻良,张海顺[7](2016)在《复杂工况下土-结构体系的混合约束模态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动态子结构法的原理,提出了线性-非线性混合约束模态综合法,对复杂工况下的二维地基土-箱型基础-上部剪力墙结构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动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复杂工况包含了一致黏弹性边界问题和基础与周边土体的高度非线性接触问题。依据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存在局部非线性的特性,将体系划分为若干个线性和非线性子结构。在动力时程分析中对所有非线性子结构利用自编二次开发程序逐步提取等效特性矩阵,再与经势能判据截断准则减缩过的其他线性子结构组合后进行模态综合处理,推导出含有接触关系的子结构方程与含有一致黏弹性边界的子结构方程,最后形成复杂工况下含有各个子结构的模态综合方程。分析结果表明,混合约束模态综合法与ANSYS直接计算法求得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水平剪力、弯矩、层间位移角动态响应时程曲线吻合良好,证明线性-非线性混合约束模态综合法是求解复杂工况下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有效可行方法。(本文来源于《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魏德敏,涂家明[8](2016)在《单层网壳结构非线性稳定的随机缺陷模态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随机缺陷模态法对凯威特–联方型单层网壳进行非线性稳定分析,研究了随机缺陷空间样本数量、矢跨比等因素对网壳结构稳定极限荷载的影响,并将随机缺陷模态法计算结果与一致缺陷模态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概率统计方法对该网壳进行稳定分析时,随机缺陷样本数量应不小于90;对于矢跨比较大的单层网壳结构,采用一致缺陷模态法计算稳定临界荷载的概率可靠度较低,需要采用随机缺陷模态法加以验证;当网壳结构的矢跨比小于1/6时,两种初始缺陷分布方法计算出的稳定承载力较为接近.(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7期)
余西伟,张仕进,张祥,曾令亮,章伟成[9](2016)在《基于试验模态法的五轴水射流机床动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试验模态分析理论,运用力锤激励法对五轴联动水射流机床整机进行单点激励(SISO)结构模态试验;结合响应信号,构建试验模态分析系统,获得了整机结构的低阶固有频率、阻尼比和相应的模态振型,并通过模态置信准则(MAC)进行验证;通过振动试验分析可知,机床第一、二、叁阶振型为其主要振动,并找出其了振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降低振动。(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张祥,张仕进,余西伟,章伟成,曾令亮[10](2016)在《基于试验模态法的直驱式超高压泵动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得到直驱式超高压泵的动态特性参数,采用试验模态分析方法,对超高压水射流直驱式超高压泵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对频响函数进行优化,利用单模态参数识别法对直驱泵进行参数识别,获取整机固有频率、阻尼比和相应的振型。研究结果表明:直驱式超高压泵的固有频率集中在低频段(49.90,100.21,149.13,175.93 Hz)和高频段(高阶模态频率大于1 000 Hz);薄弱环节主要集中在泵头阀部分;直驱式超高压泵在工作过程中,电机速度应避开981.8,2 004.2,2 982.6 r/min附近的3个速度范围。(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模态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池结构从电芯内部正负极及隔膜厚度的微米量级,到模组的毫米量级,再到电池系统和整车的米量级,结构尺寸跨度大;因此在电动汽车整车及电池系统有限元分析中,对电芯或模组的简化非常必要。在某标准模组有限元分析中,通过电芯模态频率试验,对比标定电芯简化模型材料参数,并获得准确的电芯简化模型,用于模组建模分析;对比模组详细建模计算与试验结果,二者共振频率误差小于1%;采用模态相等方法进行模组简化,模组简化建模约束模态结果与详细建模结果的误差小于1%;模组简化建模单元数量从10多万个降为5000个,单元数量去除率大于95%,在保证性能等效的同时有效降低单元数量,对整车有限元分析和电池系统有限元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态法论文参考文献
[1].艾永乐,韩朝阳,李帅,姜志彬,武稼祥.基于修正模态法的支路串联谐振识别[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辛雨,王辉,魏跃远,原诚寅.标准模组模态法简化建模研究[J].北京汽车.2019
[3].张超,游亚戈,王文胜,叶寅,王振鹏.模态法在波浪能装置水动力学计算中的应用[J].太阳能学报.2018
[4].赵召.基于假设模态法的多跨点阵夹芯梁振动问题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8
[5].薛杰,许红卫,杜大华,何志勇,李锋.基于模态法L形工装结构冲击动力学仿真分析[J].火箭推进.2018
[6].郭家林,曹宗杰.基于曲率模态法对飞机翼梁的损伤识别[J].飞机设计.2017
[7].姜忻良,张海顺.复杂工况下土-结构体系的混合约束模态法[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8].魏德敏,涂家明.单层网壳结构非线性稳定的随机缺陷模态法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余西伟,张仕进,张祥,曾令亮,章伟成.基于试验模态法的五轴水射流机床动态特性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6
[10].张祥,张仕进,余西伟,章伟成,曾令亮.基于试验模态法的直驱式超高压泵动态特性研究[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