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监护仪论文-陈其

临床监护仪论文-陈其

导读:本文包含了临床监护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电监护仪,临床应用,质量控制

临床监护仪论文文献综述

陈其[1](2019)在《心电监护仪在临床中的应用与质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呼吸、血氧饱和度和无创血压等功能参数的质量控制检测,以检测数据为依据,掌握其性能状态,从而提高监护仪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方法:使用Fluke Prosim8生命体征对监护仪的各项性能进行检测,使用Fluke ESA 620电气安全检测仪对监护仪进行电气安全检测。结果:通过检测总结数据,掌握监护仪的各项性能指标,能够及时的对监护仪进行维护、保养。结论:通过对医院心电监护仪的质量检测、定期的维护,为临床的安全诊疗提供保障。(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18期)

沈子珒,王智渊,顾珏,曹佳,柯芳[2](2019)在《麻醉全深度监护仪疼痛指数在食管癌术后疼痛评估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麻醉全深度监护仪监测疼痛指数(pain index,PI)在食管癌术后患者疼痛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137例。分别于术后2、6、24、48 h采用疼痛VAS评分和麻醉全深度监护仪监测的PI评估静息痛和咳嗽痛,分析两种方法评估结果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果加权Kappa检验结果显示,术后2、6、24 h两种方法评估静息痛的一致性均较高(κ值分别为0.622、0.611、0.602,P值均为0.01),术后48 h评估静息痛的一致性中等(κ值为0.513,P=0.01)。术后2、6、24、48 h,两种方法评估咳嗽痛的一致性均较高(κ值分别为0.843、0.743、0.737、0.707,P值均为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置信度(双侧)为0.01时,术后2、6、24、48 h静息痛和咳嗽痛的疼痛VAS评分与PI值均具有显着相关性(P值均<0.01);术后2、6、24 h两种方法评估静息痛的r~2值均>术后48 h,表明术后2、6、24 h时静息痛的疼痛VAS评分与PI值的相关性优于术后48 h。术后2、6、24、48 h两种方法评估咳嗽痛的r~2值均显着>静息痛同时间,表明在术后2、6、24、48 h时咳嗽痛的疼痛VAS评分与PI值的相关性优于静息痛。结论疼痛VAS评分与PI评估静息痛和咳嗽痛结果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PI可有效评估患者在各种状态下的疼痛程度,更合理指导临床镇痛工作的开展。(本文来源于《上海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关严严[3](2019)在《临床护士对监护仪报警疲劳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心电监护仪是医院的重要仪器设备,其报警功能可以提醒临床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观察,并积极的进行各项抢救措施,以挽救患者的生命。然而,临床护士长期在报警声中,很容易产生报警疲劳,导致对心电监护仪的报警敏感性降低,从而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危害。因此对临床护士的报警疲劳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4)

徐艳丽[4](2019)在《综合干预对心电监护仪监护的小儿重症肺炎临床疗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综合干预对心电监护仪监护的小儿重症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10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治疗过程中2组均采用心电监护仪监护,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干预模式。比较2组症状消失时间、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咳嗽、气促、喘息和喘鸣音消失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9%,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对照组为12.7%,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是重症肺炎患儿有效的护理模式,能够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运用。(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26期)

赵艳华[5](2019)在《心电监护仪在临床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医学领域内,心电监护仪能够对患者进行呼吸、脉搏等监控,尤其是对重病患者来讲,密切的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可以保证患者病情得到更好的控制。但是心电监护仪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不同的问题,这样就需要医护人员及时地发现并正确处理,保证延长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寿命。本文即将针对心电监护仪在临床使用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和维护的方式,希望能够为医护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14期)

王旭[6](2019)在《医用空气氧舱监护仪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高压氧舱引入专用监护仪的必要性、有线监护仪和无线监护仪的概况和对比。我认为高压氧舱群监护仪的应用非常必要而且有效,选择有线监护仪更符合本院高压氧舱群实际情况,已经能较好保证高压氧舱正常使用。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选择装一台无线监护仪,提高医护质量,充分发挥两种氧舱专用监护仪的优越性,使更多患者受益。(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大会暨2019医学装备展览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7-18)

石丽,张丹,潘利[7](2019)在《综合心电监护仪在PICC置管深度的定位临床价值总结》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置管的准确性,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痛苦,并降低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PICC置管效益的关键。而国内外大量文献研究报道证实,PICC置管深度与腔内心电图P波振幅的变化密切相关。文章在汇总、归纳、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述综合心电监护仪在PICC置管深度定位中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13期)

陈冲,邓桂元,赖娟,钟旭,刘瑶红[8](2019)在《临床护士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知识掌握现状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知识掌握现状。方法:由研究者自行编制,经护理专家团队讨论修订后形成问卷,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长沙市某叁级甲等综合医院30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300份,回收率100%,均为有效问卷。临床护士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知识正确率为59. 1%,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知识8个条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按职称分类,不同职称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护师正确率最高(60. 7%),护士正确率最低(58. 2%)。结论:临床护士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知识尤其是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的管理、多参数监护仪参数优先级别及阈值设置有待提升,医院管理者应深入了解相关影响因素,制定更科学、更完善的警报管理体系,落实警报管理。(本文来源于《齐鲁护理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陈晓媛[9](2019)在《研究临床干预对降低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临床干预对降低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需要进行心电监护仪治疗的84例住院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2例。将对照组42例患者的心电监护仪的报警值设置默认参数,不进行临床干预,而实验组42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析报警原因并实施临床干预,对照两组发生心电监护仪的误报警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心电监护仪共报警731次,其中误报警率为41.53%,实验组患者心电监护仪共报警452次,其中误报警率为2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干预工作中,对需要进行心电监护仪的患者进行临床干预,有利于提高临床干预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08期)

王娇[10](2019)在《探讨胎心监护仪监测诊断胎儿窘迫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胎心监护仪监测诊断胎儿窘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0例分娩产妇进行分析,采用胎心监护仪对其进行产前与产后胎心监测,观察胎儿窘迫诊断效率。结果:在180例分娩产妇中,有35例出现胎儿窘迫症状,占19.4%。在胎心监护仪诊断中,诊断35例出现胎儿窘迫,其中23例出现急性胎儿窘迫症状,占65.7%;另外12例出现慢性胎儿窘迫症状,占34.3%。在胎心监护仪诊断中,诊断准确率为100%。诱发原因为妊高症、过期妊娠、宫缩过强、脐带绕颈、脐带受压等,慢性胎儿窘迫更容易出现胎儿窒息情况。结论:针对分娩产妇使用胎心监护仪进行监测,可以明确诊断胎儿窘迫情况,对其种类与原因进行准确诊断,从而可以为对症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02期)

临床监护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麻醉全深度监护仪监测疼痛指数(pain index,PI)在食管癌术后患者疼痛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137例。分别于术后2、6、24、48 h采用疼痛VAS评分和麻醉全深度监护仪监测的PI评估静息痛和咳嗽痛,分析两种方法评估结果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果加权Kappa检验结果显示,术后2、6、24 h两种方法评估静息痛的一致性均较高(κ值分别为0.622、0.611、0.602,P值均为0.01),术后48 h评估静息痛的一致性中等(κ值为0.513,P=0.01)。术后2、6、24、48 h,两种方法评估咳嗽痛的一致性均较高(κ值分别为0.843、0.743、0.737、0.707,P值均为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置信度(双侧)为0.01时,术后2、6、24、48 h静息痛和咳嗽痛的疼痛VAS评分与PI值均具有显着相关性(P值均<0.01);术后2、6、24 h两种方法评估静息痛的r~2值均>术后48 h,表明术后2、6、24 h时静息痛的疼痛VAS评分与PI值的相关性优于术后48 h。术后2、6、24、48 h两种方法评估咳嗽痛的r~2值均显着>静息痛同时间,表明在术后2、6、24、48 h时咳嗽痛的疼痛VAS评分与PI值的相关性优于静息痛。结论疼痛VAS评分与PI评估静息痛和咳嗽痛结果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PI可有效评估患者在各种状态下的疼痛程度,更合理指导临床镇痛工作的开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临床监护仪论文参考文献

[1].陈其.心电监护仪在临床中的应用与质量控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2].沈子珒,王智渊,顾珏,曹佳,柯芳.麻醉全深度监护仪疼痛指数在食管癌术后疼痛评估的临床应用[J].上海医学.2019

[3].关严严.临床护士对监护仪报警疲劳的研究进展[C].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2019

[4].徐艳丽.综合干预对心电监护仪监护的小儿重症肺炎临床疗效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5].赵艳华.心电监护仪在临床使用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方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6].王旭.医用空气氧舱监护仪的临床应用[C].中国医学装备大会暨2019医学装备展览会论文汇编.2019

[7].石丽,张丹,潘利.综合心电监护仪在PICC置管深度的定位临床价值总结[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8].陈冲,邓桂元,赖娟,钟旭,刘瑶红.临床护士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知识掌握现状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9

[9].陈晓媛.研究临床干预对降低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的效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10].王娇.探讨胎心监护仪监测诊断胎儿窘迫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标签:;  ;  ;  

临床监护仪论文-陈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