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鉴定论文_雷冰冰,袁昕,马周聪,宋炯,庄雪珂

导读:本文包含了蛋白质鉴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质,蛋白,鉴定,疏水,内质网,基因,吸虫。

蛋白质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雷冰冰,袁昕,马周聪,宋炯,庄雪珂[1](2019)在《RNA结合模体蛋白3对细胞总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及其靶基因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RNA结合模体蛋白3 (RNA binding motif protein 3,RBM3)受低温应激产生,参与介导亚低温的神经保护功能,但其作用机制及其下游靶分子尚不清楚。本研究构建了人RBM3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运用一种新型的、非放射性方法即翻译表面感应(surface sensing of translation,SUnSET)来检测RBM3过表达对细胞总蛋白质合成(global protein synthesis,GPS)的影响。结果显示,RBM3过表达使细胞总蛋白质的合成水平上调23. 7%(P <0. 001),这与RBM3过表达引发的真核翻译延伸因子2 (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2,e EF2)及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α,eIF2α)的活性增高相一致。对RBM3可能的下游靶基因内质网蛋白3(reticulon 3,RTN3),以及Yes相关蛋白1 (Yes-associated protein 1,YAP1)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显示,RBM3使RTN3及YAP1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分别提高了51. 7%(P <0. 01)与43. 3%(P <0. 01)。与蛋白质水平变化相比,RBM3使YAP1在mRNA水平上调了2. 0倍(P <0. 001),但对RTN3的mRNA表达未见显着影响。以上研究表明,SUnSET是一种稳定、可靠的细胞GPS的检测手段; RBM3可显着促进细胞GPS,且对其下游基因RTN3和YAP1存在靶向关系。本研究的结果为深入探讨RBM3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吕丹丹,张媛雅,葛海涛,黄夏禾,汪迎春[2](2019)在《大规模膜蛋白质组鉴定技术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膜是一类重要的亚细胞结构,含有大量的跨膜蛋白和非跨膜蛋白,负责细胞与外界的物质和信息交换以及行使细胞内的多种功能。鉴定并分析膜蛋白在生物膜上的表达是研究其功能必不可少的步骤。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在单次实验中一次性从全细胞裂解物中鉴定多达上万个蛋白质,从而为分析这些蛋白的表达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但由于膜蛋白具有较强的疏水性,从而导致对膜蛋白的蛋白质组学鉴定相对困难,这也使得对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相对比较缓慢。随着鸟枪法蛋白质组学(shot-gun proteomics)及滤膜辅助的样品制备(filter aided sample preparation)等为代表的现代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膜蛋白的鉴定水平及覆盖率也随之大幅提高。本文主要综述了过去20余年在膜蛋白质组学技术上的重要进展,并以光合作用模式蓝藻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PCC6803)的膜蛋白质组学研究为例,阐述了技术的进步如何提高膜蛋白鉴定的覆盖度,以期为其他物种膜蛋白质组全覆盖度的鉴定提供相应理论借鉴。(本文来源于《遗传》期刊2019年09期)

张雄,肖志勇,黄群,黄翔,杨燃[3](2019)在《猴头菇多糖和蛋白质闪式联合提取工艺优化及结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闪式提取法同步提取猴头菇中多糖和蛋白质,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并分别采用红外光谱和SDS-PAGE电泳分析多糖的结构及蛋白质分子的亚基组成。结果表明,闪式法同步提取猴头菇中多糖和蛋白质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70s、液料比171 (mL/g)、粉体粒度90目、提取电压100V,猴头菇多糖提取得率达(9.24±0.15)%,蛋白质得率为1.33%。经红外光谱分析猴头菇多糖在3 400,2 930,1 400~1 200cm-1附近有吸收峰;SDS-PAGE电泳分析猴头菇蛋白质主要分布在44.3,66.4kDa附近。采用闪式提取法可同步提取猴头菇中多糖和蛋白质,且能有效保护天然产物的活性成分。(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9年10期)

李雨雨,王广志,陈兰明,谢鹭[4](2019)在《基于蛋白质基因组学方法的新抗原鉴定流程》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新抗原是免疫治疗的重要靶点,但基因组数据产生的候选新抗原数量庞大,预测假阳性肽段过多,实验验证费时费力,影响肿瘤新抗原的临床应用.本研究以乳腺癌为例,使用比转录组水平筛选更严格、比细胞学实验更省时的蛋白质基因组学方法来预测和筛选新抗原.研究发现,C2 (IFN-γdominant)免疫表型的新抗原数量最多. C2免疫表型显示出最高的M1/M2巨噬细胞极化,较强的CD8信号和最大的T细胞受体多样性,这可能导致产生更多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新抗原.另外,我们还观察到乳腺癌肿瘤突变负荷与新抗原数目之间呈正相关.通过同批样本的质谱数据进一步筛选发现,可将两万级别的预测新抗原肽候选降至几十条表达肽段,进而可分析其对应的特异或广谱突变基因.最后,我们进一步分析了新抗原的免疫原性,即被T细胞受体识别的可能性.本文利用蛋白质组学数据对基因组数据计算预测得到的候选新抗原进一步筛选,提高了新抗原预测准确性,大大缩小后续实验验证范围.该流程可为肿瘤新抗原预测与筛选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19年07期)

本刊编辑部[5](2019)在《基于点击化学和蛋白质组学筛选和鉴定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靶点蛋白》一文中研究指出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宋新强博士2018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点击化学和蛋白质组学筛选和鉴定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靶点蛋白,项目批准号:U1804179.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类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关节炎.对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最为突出的中药首推雷公藤,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红素是雷公藤中最重要的两个活性成分.(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杨燃,宋洪波,黄群,刘丽莉,邱宁[6](2019)在《鸡蛋清磷酸化蛋白质组鉴定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系统地阐明鸡蛋清磷酸化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特性,本研究采用蛋白质组学策略对鸡蛋清的磷酸化修饰蛋白质组进行鉴定与分析。鸡蛋清酶解产物首先经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分离富集磷酸肽,再经纳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和鉴定。通过数据库检索匹配,共鉴定出33个特异性磷酸化修饰多肽,包含41个磷酸化修饰位点,归属于25种鸡蛋清磷酸化蛋白。基序分析显示,大多数磷酸化修饰位点的序列特征为"S-X-E";基因本体功能注释分析表明,鸡蛋清磷酸化蛋白质主要参与"生物调节"、"刺激反应"、"发育过程"等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结合"、"催化"等分子功能。本研究结果将为鸡蛋清蛋白质相关研究提供关键的磷酸化修饰结构信息。(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海超,张洁,刘春丽,李欣,张媛[7](2019)在《样品前处理对牛精子全蛋白质组鉴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分析样品前处理对牛精子全蛋白质组鉴定的影响,文中对5种不同的蛋白质提取液和3种不同的酶解方法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比较.5种蛋白质提取液:溶液BS(4%SDS,0.1mol/L Tris-HCl,0.1mol/L DTT);溶液BU(8mol/L Urea,0.1mol/L Tris-HCl);溶液BT(7mol/L Urea,2mol/L Thiourea,0.1mol/L Tris-HCl,0.4%Chaps);溶液BR(购自Thermo,货号89901);溶液BD(2%SDC,50mmol/L NH4HCO3,25mmol/L NaCl).3种酶解方法:溶液内酶解、胶内酶解以及膜上酶解(FASP).实验结果显示:牛精子蛋白质提取能力BS最强,BU最弱;BT、BR以及BD相当.BS-FASP不适用于牛精子蛋白质组学研究.胶内酶解鉴定到的蛋白质均多于FASP法,但是胶内酶解操作过程复杂繁琐,耗时长.基于BD的溶液内酶解法鉴定到的蛋白质数量最多,膜蛋白提取鉴定能力较强,且操作时间最短,是较为理想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高俊峰[8](2019)在《东方次睾吸虫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及免疫相关基因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方次睾吸虫(Metorchis orientalis)寄生于鸡、鸭等禽类、野生鸟类及犬、猫、人等哺乳动物的胆囊和胆管内,造成肝胆损伤及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引起死亡。由于东方次睾吸虫与华支睾吸虫的囊蚴形态相似,流行区域和中间宿主相同,寄生部位和临床症状亦相似,容易被误判为华支睾吸虫病。因此,东方次睾吸虫很可能是一种被忽视的重要人兽共患病原。东方次睾吸虫主要分布于亚洲,在我国多省有报道,福建、安徽和黑龙江等省为主要流行区。近几年东方次睾吸虫病的感染率逐年增高,对畜牧业和社会公共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目前对东方次睾吸虫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形态学、生活史、试验动物感染、流行病学调查、治疗和分子分类等方面,国内外关于东方次睾吸虫转录组和蛋白质组以及免疫诊断的相关研究还未见报道,影响了对东方次睾吸虫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防治工作。因此,本研究拟对东方次睾吸虫的成虫、囊蚴和虫卵叁个发育阶段进行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分析,通过对叁个发育阶段东方次睾吸虫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上的差异分析,揭示东方次睾吸虫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物学特征和代谢特征。根据组学分析结果筛选出东方次睾吸虫的诊断候选基因进行重组表达和免疫原性鉴定,建立东方次睾吸虫病间接ELISA诊断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东方次睾吸虫成虫、囊蚴和虫卵叁个发育时期的转录组学测序,拼接获得不同发育期东方次睾吸虫Unigenes共199,723个,平均长度1,012核苷酸,N50值为1,396。共有91,398个Unigenes与已知数据库匹配,其中包括Nr(76,247,38.17%)、Nt(34,046,17.04%)、KOG(23,640,11.83%)、KEGG(19,141,9.58%)、Swiss-Prot(35,633,17.84%)、GO(50,577,25.32%)和Pfam(50,449,25.25%)数据库。叁个发育时期共鉴定到23,071个差异表达基因,在成虫和囊蚴之间共有13,823个,在成虫和虫卵之间共有10,343个,在虫卵和囊蚴之间共有18,348个。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分析,发现除了基础代谢过程外,成虫阶段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微管合成、蛋白代谢和生殖行为等过程;囊蚴阶段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幼虫发育、胚胎发育和核分裂等过程;虫卵阶段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大分子复合物组装、神经元发育和细胞骨架等过程。KEGG分析发现了与肝脏纤维化相关的TGF-β信号通路。利用qPCR方法对叁个发育阶段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验证,结果各基因的表达趋势均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2.通过对东方次睾吸虫成虫、囊蚴和虫卵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共鉴定到3,616个蛋白质,叁个发育时期共鉴定到2,571个差异表达蛋白,成虫和囊蚴之间共有1,445个差异蛋白,成虫和虫卵之间共有1,728个差异蛋白,囊蚴和虫卵之间共有1,936个差异蛋白,对叁个发育阶段的差异蛋白进行GO和KEGG分析,结果表明在成虫阶段差异蛋白显着富集在蛋白质折迭、肌肉收缩的调节和糖酵解等功能,主要参与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处理、核糖体和间隙连接等信号通路。在虫卵阶段差异蛋白显着富集在微管运动活化、叁磷酸腺苷酶活化和螺旋酶活化等功能,主要参与剪接体、RNA转运和DNA复制等信号通路。在囊蚴阶段差异蛋白显着富集在磷酸转移酶活化、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化和乌头酸水合酶活化等功能,主要参与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降解、脂肪酸降解和甘油酯代谢等信号通路。利用PRM对叁个发育阶段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验证,表明PRM结果与蛋白质组测序趋势一致。在对东方次睾吸虫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析的基础上,对两种组学分析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表达蛋白进行数量、表达量、功能分类和代谢通路的比较关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学的差异基因和差异蛋白在转录和蛋白水平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对东方次睾吸虫的排泄分泌蛋白进行质谱分析,共鉴定到392个排泄分泌蛋白,全部关联到转录组和蛋白质数据库。依据排泄分泌蛋白质谱结果结合两组学数据分析结果和前期相关研究文献,筛选出7个免疫相关候选基因,成功地构建了候选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western blot对免疫原性进行鉴定。以重组蛋白rMoENO1和r MoCTSF作为抗原,成功建立了东方次睾吸虫病间接ELISA诊断方法。重组蛋白rMoENO1与rMoCTSF的ELISA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1:1600和1:800,且与鸭球虫、鸭对体吸虫、日本棘隙吸虫、舟形嗜气管吸虫和卷棘口吸虫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通过对临床样品检测,发现建立的重组蛋白rMoENO1与rMoCTSF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在阳性检出率上无显着差异(P>0.05),均可用于东方次睾吸虫病的血清学诊断。本研究对东方次睾吸虫叁个发育阶段进行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进行测序分析,并建立了东方次睾吸虫病的ELISA诊断方法,研究结果可深入了解东方次睾吸虫不同发育阶段的生命活动特征和调控机制,为东方次睾吸虫的致病机制及免疫防治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期刊2019-06-01)

范峻豪[9](2019)在《BVDV的分离鉴定及BVDV-1型毒株感染细胞的蛋白质组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RT-PCR检测方法从内蒙古呼和浩特某屠宰场采集的32份牛肺脏样品中检测到两个BVDV阳性样本。通过在MDBK细胞上传代、IFA鉴定、5'-UTR序列测定及分子进化分析对其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两分离株在MDBK细胞中盲传10代后没有产生病变;经IFA检测,在病毒感染的细胞中可见明显的特异性荧光;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两毒株属于BVDV-2a型,将两毒株命名为HT1704、HT1723 株。在相继研究中,应用DIA技术对BVDV-1型的CP型毒株和NCP型毒株分别感染MDBK细胞后18 h和48 h进行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同时设有未感染病毒的细胞对照。对定量到的5094个有效蛋白进行差异表达筛选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将四组样本(CP18hpi、CP48hpi、NCP18hpi和NCP48hpi)与相应对照组比对分析,分别筛选到351、327、156、120个差异蛋白。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代谢过程、生物调节以及定位作用等生物过程。两生物型毒株在感染早期与晚期的差异表达蛋白在参与通路等方面存在差异。本研究为BVDV的致病机制及防控思路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宏宏[10](2019)在《桑树抗消化蛋白质的鉴定及其编码基因的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抗消化蛋白(Protein with Antidigestive Stability,AS)是一类植物防御蛋白质,植物组织被植食性昆虫取食之后,AS蛋白能够抵御取食昆虫消化酶的降解,并最终在昆虫的肠道内容物及粪便中得以鉴定。这些蛋白质多是昆虫咬食之后诱导产生的。桑树不仅是多年生经济林木,也是家蚕重要的饲料来源。在林业和蚕桑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展桑树抗虫机理的研究势在必行。植物AS蛋白作为一类防御蛋白质与植物的抗虫性密切相关,但在桑树中还未被系统的鉴定。本研究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鉴定蚕沙蛋白质(即桑树AS蛋白质),结合家蚕咬食处理下桑树AS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表达模式,以期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桑树防御昆虫提供基础数据。研究所取得的结果如下:1.桑树AS蛋白质的鉴定和功能分类本研究利用shotgun策略对蚕沙的蛋白质组进行了分析。结合SDS-PAGE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匹配桑树蛋白质理论数据库,鉴定到152个桑树AS蛋白质。包括参与能量代谢、基础代谢、蛋白质归属和储藏、次生代谢、信号途径转导、转录调控、运输、细胞生长与分裂、细胞结构、细胞间或细胞器间转运、抗性及防御和功能未知的蛋白质。其中,超过26.3%属于防御相关蛋白,所占比例最高。通过对蚕沙、桑叶和桑树乳汁的蛋白质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桑树AS蛋白组分和桑树叶片中均能鉴定到的蛋白质有122个,只在蚕沙中存在的蛋白质为24个。2.桑树AS蛋白基因表达分析利用qRT-PCR技术检测桑树AS蛋白基因在川桑(Morus notabilis Schneid.)乳汁和叶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50个AS蛋白基因在乳汁中表达量相对较高,95个AS蛋白基因在叶片中表达。对其功能注释进一步分析发现:乳汁高量表达的桑树AS蛋白基因中,数目最多的叁类基因是:功能注释为抗性及防御相关、能量相关和蛋白质储藏和贮存相关蛋白质的基因。桑叶表达量较高的桑树AS蛋白基因中,数目最多的叁类基因是:功能注释为能量相关、基础代谢和抗性及防御相关蛋白质的基因。利用qRT-PCR技术检测家蚕咬食处理下桑树AS蛋白基因在川桑叶片中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80个桑树AS蛋白基因在家蚕咬食处理后不同程度地上调表达,响应家蚕咬食的诱导。而51个桑树AS蛋白基因在咬食处理后则下调表达。本研究为后续桑树防御害虫的AS蛋白功能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5-14)

蛋白质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物膜是一类重要的亚细胞结构,含有大量的跨膜蛋白和非跨膜蛋白,负责细胞与外界的物质和信息交换以及行使细胞内的多种功能。鉴定并分析膜蛋白在生物膜上的表达是研究其功能必不可少的步骤。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在单次实验中一次性从全细胞裂解物中鉴定多达上万个蛋白质,从而为分析这些蛋白的表达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但由于膜蛋白具有较强的疏水性,从而导致对膜蛋白的蛋白质组学鉴定相对困难,这也使得对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相对比较缓慢。随着鸟枪法蛋白质组学(shot-gun proteomics)及滤膜辅助的样品制备(filter aided sample preparation)等为代表的现代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膜蛋白的鉴定水平及覆盖率也随之大幅提高。本文主要综述了过去20余年在膜蛋白质组学技术上的重要进展,并以光合作用模式蓝藻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PCC6803)的膜蛋白质组学研究为例,阐述了技术的进步如何提高膜蛋白鉴定的覆盖度,以期为其他物种膜蛋白质组全覆盖度的鉴定提供相应理论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蛋白质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1].雷冰冰,袁昕,马周聪,宋炯,庄雪珂.RNA结合模体蛋白3对细胞总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及其靶基因的鉴定[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9

[2].吕丹丹,张媛雅,葛海涛,黄夏禾,汪迎春.大规模膜蛋白质组鉴定技术进展[J].遗传.2019

[3].张雄,肖志勇,黄群,黄翔,杨燃.猴头菇多糖和蛋白质闪式联合提取工艺优化及结构鉴定[J].食品与机械.2019

[4].李雨雨,王广志,陈兰明,谢鹭.基于蛋白质基因组学方法的新抗原鉴定流程[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9

[5].本刊编辑部.基于点击化学和蛋白质组学筛选和鉴定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靶点蛋白[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杨燃,宋洪波,黄群,刘丽莉,邱宁.鸡蛋清磷酸化蛋白质组鉴定与分析[J].食品科学.2019

[7].海超,张洁,刘春丽,李欣,张媛.样品前处理对牛精子全蛋白质组鉴定的影响[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高俊峰.东方次睾吸虫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及免疫相关基因鉴定[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9

[9].范峻豪.BVDV的分离鉴定及BVDV-1型毒株感染细胞的蛋白质组学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10].王宏宏.桑树抗消化蛋白质的鉴定及其编码基因的表达分析[D].西南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算法进行质谱数据搜库的原理...细胞分泌蛋白组学研究流程蛋白质定量信息比较乙醇沉淀前后血清样品Fi...四个细胞系分泌组学鉴定到的总蛋白(...质谱鉴定PMFFig#22T七ePM...

标签:;  ;  ;  ;  ;  ;  ;  

蛋白质鉴定论文_雷冰冰,袁昕,马周聪,宋炯,庄雪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