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应用研究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应用研究

梁士旗[1]2008年在《政府绩效审计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政府绩效审计是政府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衡量国家审计是否具有活力的标志之一。政府绩效审计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开展,在许多国家的政府审计工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实践证明,政府绩效审计在促进政府改善管理、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益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前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政府政务公开趋势的必然要求下,政府绩效审计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近年来审计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政府绩效审计的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总体来看,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仍处于起步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开展的较成熟的绩效审计相比,各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在理论研究、实践应用等方面都还未形成统一的体系。因此,现阶段我国应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推进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审计署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规划》指出,全面推进效益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效果,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注重从政策措施以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发现问题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深化改革,加强宏观管理。在审计内容和审计方式上坚持“两个并重”:坚持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每年投入效益审计的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坚持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并重,每年开展的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占整个项目的一半左右。在上述背景下,本文以政府绩效审计机制为研究对象和方向,从机制层面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展开研究,着重研究了动因机制、风险控制机制、审计结果披露机制和问责机制。这四种机制的相互关系是:动因机制是政府绩效审计的起点,政府绩效审计的动因是公共受托管理责任,它需求高质量审计;风险控制机制是满足高质量审计需求的关键;审计结果披露机制主要是审计结果公告,它促使审计结果透明,接受社会监督;问责机制强调权责对等,强化责任意识,对于落实处理审计结果公告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升未来审计质量,提供有效保证。本文的主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是介绍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界定政府绩效审计的相关概念,以及对国外国内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回顾。第二部分,包括第叁、四、五章,重点对政府绩效审计机制进行研究。依次对动因机制、风险控制机制、审计结果披露机制和问责机制展开论述。本文认为,政府绩效审计的根本动因是公共受托管理责任;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和外部不经济的存在,构成了政府绩效审计的需求动因;政府绩效审计的供给动因是为了解除政府公共受托管理责任;政府绩效审计的外部动因是与国际审计的发展趋势接轨,便于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内部动因是出于我国经济转型时期顺利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弥补我国政府财务审计工作的缺陷和不足。风险控制贯穿政府绩效审计整个过程,由于政府绩效审计的审计风险可分为内生性风险和外部环境所产生的风险,所以风险控制机制的运行,应区别不同政府绩效审计风险,在政府绩效审计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是保证高质量审计工作的关键;审计结果披露机制的通行做法是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由国家审计机关进行披露,向人大、被审计单位的主管部门、社会公众进行公告。目的是促使审计结果透明,接受社会监督;为了落实处理审计结果公告所反映出的问题,应强化问责机制。政府绩效审计的问责机制应由人大来启动。问责的主体是人大,问责的对象有直接责任人、间接责任人和连带责任人之分,有明确的问责范围和一定的问责程序。问责机制是提升未来审计高质量的有效保证。第叁部分,即第六章,主要是对本文研究结论的总结。本文的贡献在于:1.选题新颖,紧跟现实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署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规划》指出,“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注重从政策措施以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发现问题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深化改革,加强宏观管理。”本文正是从政府绩效审计机制层面展开研究的,紧跟现实需要,选题角度较为新颖。2.综合性强。本文所进行的政府绩效审计机制研究,涵盖了动因机制、风险控制机制、审计结果披露机制和问责机制共四个方面,综合性较强。这四种机制各自侧重政府绩效审计机制的一个方面,又相互联系密切,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本文的研究不足:由于搜集资料的不足和时间有限,对政府绩效审计机制研究,仅仅局限在动因机制、风险控制机制和审计结果披露和问责机制四个方面,未能在更多方面、更大范围内展开研究,而且,在研究过程中,只是从宽泛的角度进行解释,研究方法单一,微观分析不足,理论深度不够。因而,本文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显不足,需要进一步地加以学习完善。

刘悦[2]2017年在《我国市级政府预算绩效审计研究》文中认为自1995年《预算法》实施以来,国家在财政收入上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随着预算收支总额逐年上升,预算支出逐渐向民生问题倾斜,社会民众更加关注政府预算情况,相应地对审计工作也日益关心,发展政府预算绩效审计成为必由之路。面对预算资金的渐渐增长,如何高效、合理地运用这笔庞大的预算资金,成为国家、政府和人民越来越关心的问题。市级政府是我国政府工作的起点,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市级政府对下联系群众、传达和贯彻上级政府的决策命令,对上向上级政府汇报工作、反馈民情、民意和基层建设。因此研究我国市级政府预算绩效审计用以加强我国市级政府财政预算审计工作是促进政府服务水平的进步,完善市级政府行政职能的重要途径,这对提高我国整体预算绩效审计水平对完善我国财政预算体系,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进而维护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预算绩效审计出发,以当前市级政府预算绩效审计的现状为切入点,以LA市政府预算绩效审计为具体案例。在案例中详细阐述了LA市政府预算绩效审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和规范,结合L市历年具体审计项目实施情况,从实际审计程序入手,发掘当前市级政府预算绩效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预算绩效审计制度不健全、预算监管不到位、预算绩效审计人员不足以及审计项目规划不科学几个方面。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具体分析,然后在结合之前部分市级政府现状的基础上,将问题扩展到全国并根据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预算绩效审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完善我国市级政府预算绩效审计工作和促进预算审计管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孟银银[3]2013年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规范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2000年至今,我国的国家财政支出持续高位运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公共资金的使用长期存在着不重视经济效益,甚至严重浪费的现象,社会公众对政府责任及政府效能的关注度持续攀升。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处于初始阶段,实践中随意性大,难以保证审计质量和效果,不利于绩效审计的健康持续发展。目前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主要限于绩效审计的程序方法、评价标准体系和组织实施等方面,较少涉及绩效审计的规范化建设。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规划化建设问题。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综合述评,归纳了国外、国内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的情况,并进行总体的评价,形成本文研究的理论前提。随后,阐述了政府绩效审计规范化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了美、英、瑞叁个代表性国家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现状和成果,总结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可借鉴经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规范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和不足,并结合典型案例介绍和分析,形成本文的事实依据。最后提出了绩效审计规范化的政策建议,包括审计组织规范化,绩效审计标准体系规范化,绩效审计行为规范化,工作流程规范化,评价标准规范化以及审计文书规范化等。

马丽萍[4]2007年在《我国公共工程投资项目绩效审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投资的重点转向了公共工程领域,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增长,但是政府公共工程投资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投资绩效不理想,损失浪费严重,低水平重复建设。面对这些情况,审计机关不仅要对项目建设资金使用中的不合法、不合规行为进行审计,而且要对资金使用效率、效果进行审计,也就是对公共工程投资进行绩效审计。论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我国开展公共工程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引入外部效应理论和有效供给理论作为理论支持,对公共工程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提出了公共工程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双层次目标,并以双层次目标为基础,兼顾影响公共工程投资绩效评价的各项因素,借鉴国外绩效评价的成功经验,构建了公共工程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罗芳污水处理厂绩效审计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针对我国目前公共工程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的现状,分析了应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面临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公共工程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的保障措施。公共工程投资项目的绩效审计不同于一般的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审计,更多的是关注社会效益,对公共工程投资效果的评价应该更加全面,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还应该关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未来的审计理论研究和审计实践活动中,应将这种新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方法应用于公共工程投资效果的评价之中。

彭欢[5]2008年在《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民主制度的完善,绩效审计已成为许多国家政府审计关注的焦点和主要的工作内容。在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甚至达到了政府审计的90%以上,我国政府审计却还基本停留在财务审计阶段。尽管国家审计署多次强调全面推广绩效审计,但进展缓慢。政府绩效审计推广之难,一方面在于我国体制的不完善,另一方面在于审计方法的落后。制度的完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方法上的改进能够及时有效地提高政府绩效审计水平。以往对政府绩效审计研究大多从宏观的角度对审计体制方面进行研究,试图通过体制的完善来推广政府绩效审计。本文从政府绩效审计方法寻找突破口,借鉴国外成熟政府绩效审计和民间审计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绩效审计特点,从微观的角度,设计构建出适合我国国情、行之有效的政府绩效审计模式,探索适用于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所需的理论体系、技术方法,并尝试建立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的理论框架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政府绩效审计具体程序,从而建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政府绩效审计。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能为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提供理论借鉴和技术指导,从而使政府审计人员树立风险理念,应对审计风险,提高政府绩效审计的效果及效率。考虑政府绩效审计的特点,本文把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政府绩效审计程序分为四个阶段:审计项目选择阶段、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在这四个阶段当中都体现了风险导向理念,把审计风险的评估和应对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最后,以深圳第一个政府绩效审计项目——深圳市卫生系统医疗设备采购及使用管理情况审计为案例,结合实例分析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政府绩效审计程序。

范曙光[6]2007年在《政府绩效审计与绩效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提高政府绩效,是公共管理始终追求的目标之一。自20世纪二叁十年代以来,“绩效”、“绩效管理”被引入到政府的公共管理范畴,并在八九十年代盛行。从绩效的角度评价公共支出和预算安排的绩效考评,已成为西方国家进行政府公共支出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绩效审计又是绩效管理、绩效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政府绩效问题成为各级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许多政府都在尝试进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评估的实践活动。与此同时,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需要也日益强烈,审计署提出:要积极开展绩效审计,争取到2007年,投入绩效审计的力量占整个政府审计力量的一半。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政府绩效管理、绩效评估与审计部门的绩效审计各自展开,独立运作,相互封闭,其结果不仅造成人力,物力上的浪费,而且工作成果利用率不高,甚至由于评价不一致,影响政府的权威。作者选择审计在政府绩效管理中的作用作为毕业论文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审计、尤其是绩效审计与政府绩效评估、绩效管理的内在联系,寻求审计部门如何贴近政府中心工作,在政府绩效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政府绩效管理和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进行深入分析,进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分别对政府绩效管理和政府绩效审计的目的、范围、对象、程序、方法等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找出内在的逻辑联系。文章结合具体案例,探寻在我国如何发挥审计部门在政府绩效管理中作用,以及审计部门在进行政府绩效评价时要从公共管理的需要出发,适当地扩大视野,增加一些非经济性的指标。文章介绍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情况,并指出在此过程中遇到的体制、指标和法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肖亚萍[7]2007年在《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政府绩效审计兴起于二十世纪40年代,它代表了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从世界各国绩效审计发展的情况来看,政府绩效审计作为政府审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整个政府审计工作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审计发展的主流。在我国,随着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绩效审计也从当初的财政财务审计发展为与财政财务审计并重的一种审计形式,其比重也会逐渐加大。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政府绩效审计总体实施结果不尽如人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缺乏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是阻碍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开展的原因之一。因此,如何从审计的角度构建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是当前政府绩效审计开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本文力求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全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绪论。首先介绍论文选题动因,接着对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做了说明;其次介绍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再次阐述了国内外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最后是对论文的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作一个总括说明。第二章:政府绩效审计评价的理论基础。本章首先介绍了与政府绩效审计评价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接着论述了构建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第叁章通过对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国际比较,得出一些对建立我国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有益的借鉴和启示。第四章系统的介绍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点和重点。本章从评价目标、评价原则、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五个方面构建该评价体系。希望本文的探讨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探索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樊慧[8]2012年在《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理论与实证》文中研究说明过去的几十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凸显了许多新的社会矛盾。从2000年至今,我国的国家财政支出一直保持在占GDP15%以上的高位运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公共资金的使用长期存在着不重视经济效益,甚至严重浪费的现象,社会公众对政府责任及政府效能的关注度持续攀升,政府及公共组织为了获取公众信任也需要解除其公共受托责任,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已成为必然选择。国家审计署及各级审计机关在推动绩效审计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审计署发展规划逐次强调应加大绩效审计占政府审计的比重,但是现实中绩效审计的发展却遭遇了诸多问题,绩效审计实践应用与理想目标的背离引发了学者的思考,本文就试图探讨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诸多原因。鉴于已有的文献多是从审计机关的视角展开分析,忽视了被审计方这一重要的利益群体,且多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结论往往缺乏理论支撑及实证检验。而我国特殊的审计体制与制度背景使得被审计方(即政府及公共部门)对于绩效审计能否顺利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选择“被审计方”及“被审计方与审计方的相互作用”作为研究视角,分析制约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的影响因素。从已有文献与资料可知,现阶段被审计方对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的影响作用较为负面,被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的接受度不高、需求不足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因此,围绕我国绩效审计发展乏力的现实问题与本文的研究视角,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1)从审计双方相互作用的角度,结合我国绩效审计监管系统的特征,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政府绩效审计监管模型,通过分析绩效审计系统的发展演化规律,理论上分析了我国绩效审计发展乏力的原因。(2)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以政府及公共部门县处级别及以上官员为主,从被审计方的角度调查了当前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开展的几个重要问题。(3)基于社会心理学中的“计划行为理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影响我国被审计官员对绩效审计接受度的各种因素。(4)分析了被审计人员绩效审计需求的形成机制,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分析影响被审计人员绩效审计需求的诸多因素,并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上述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在考虑政府绩效审计监管系统的特点后,研究发现,对绩效审计发现问题的单位惩罚力度不足以及审计成本相对较高是导致我国绩效审计发展举步维艰的深层次原因,上述问题使得我国的绩效审计监管系统进入了一种“不良”锁定状态。对非“经济、效率、效果”(以下简称非3E)的被审计单位惩罚力度的制定应考虑被审计单位非3E行为的收益、社会公众的监督力度及审计风险;而审计成本的相对高低与审计风险、审计失败的损失、审计机关作为与不作为面临的奖励与惩罚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力度这些参数相关。社会公众的监督力度与审计机构的监督形成了一种互补机制,在制定相关审计政策时应予以考虑。(2)通过对政府官员(主要来自非审计系统,一部分来自审计系统)的调查统计,笔者发现:仍有近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审计部门不应介入到政府绩效评定的工作中。将被调查者区分为来自审计系统与非审计系统后,与审计部门相比,非审计部门官员对政府绩效审计的了解程度较低,开展绩效审计的积极性较差,对政府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评价较低,对于是否将审计结果呈送给社会公众也更为消极。官员们认为,绩效审计中最难应对的是如何度量政府行为的长期结果,以及如何排除项目效益可能受到的外部因素的影响。与耗费较多的社会资源相比,绩效审计法律法规的缺失仍是当前无法顺利推进绩效审计的最重要的障碍之一。当前政府审计结果对被审计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影响有限,且存在以处理事件为主,处理人员为辅的情况。(3)实证研究发现,计划行为理论中的“行为态度”与“主观规范”能够较好的解释我国被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的接受度。被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其接受度,所感知到的组织对绩效审计的支持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其态度和接受度。该结论证实了绩效审计的发展不仅需要审计机关的大力推动,被审计部门内部各级领导、各级部门自上而下的宣传和支持也至关重要,不仅能够促进被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有用性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提高其接受度。结论未发现被调查者所感受到的“知觉行为控制”(文中为开展绩效审计的难易程度)会影响其接受度。(4)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运行效果存在显着的地区差异,制度环境越好的地区,其绩效审计发挥的“建议与改善效果”越强,而绩效审计的“建议与改善效果”并未显着提高被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的需求。此外,不同制度环境中,被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的需求也存在显着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法制环境越好的地区,被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的需求越低。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建议与改善效果还并未充分显现;另一方面是由于现阶段我国绩效审计结果的运用机制不合理,只重“负面结果”,鲜见“正面效应”,由于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审计的“处理力度”更强,从而使得被审计人员对绩效审计的需求更低。

周云平[9]2007年在《转型期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系统、完整的政府绩效审计理论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践的发展。因此,本文以我国转型期政府绩效审计模式为研究对象,较为深入系统地探讨了政府绩效审计理论。这对于促进在我国建立和完善政府绩效审计监督制度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包括绪论、转型期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审计系统分析、组织模式、审计实施模式、审计方法模式、审计结果运用模式、案例分析和结束语等九部分内容。本文首先把绩效审计模式研究的视角定位在我国“转型期”,将国外绩效审计先进的理论、方法、实践经验与我国当前国情和审计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把政府绩效审计模式作为一个处于一定外部环境下的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把政府绩效审计的外部环境作为分析研究的逻辑起点,研究构建我国转型期政府绩效审计模式,并得出结论要建立适合当前我国国情特点的绩效审计模式,实现财务审计为主向绩效审计为主的渐进式转变。以绩效审计模式作为框架,以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期”为背景研究绩效审计是本文的理论创新。接着,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系统论等现代管理理论,从组织实施、审计方法和结果运用等角度构建绩效审计模式,一是实行审计过程的“系统流程再造”,提出要适应公共政府、责任政府和民主政府建设的需要,强化系统流程的输入和输出环节,提高绩效审计的公开透明度和审计结果运用度,变审计系统“自闭式”循环为“开放式”循环。二是探索政府绩效审计方法体系。因为单纯研究具体技术方法不能解决开展绩效审计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思想方法创新指导具体审计技术方法的角度进行绩效审计方法模式研究。政府绩效审计方法的体系包括一般方法和技术方法。一般方法,实质上是审计人员的思想方法。审计技术方法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审计自身目的的变化和对象范围的扩展,审计资源配置和利用情况,以及在规划与实施审计时审计人员以什么为工作切入点,才能以高效率低风险的方式完成审计任务,从而达到设定的审计目标。理论联系实际是本论文的一大特点。最后,本文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某城市滨海公园建设项目的绩效审计案例的分析,对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的实施运用进行了实证研究,说明了本文提出的政府绩效审计模式在我国转型期是可行的。

李东泽[10]2016年在《政府绩效审计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政府绩效审计产生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欧美西方诸国,随后在世界其他国家迅速推广。如今,这些国家的绩效审计工作在各个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并获得了宝贵经验。在当今的审计体系中绩效审计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当主要的内容,并且逐渐成为审计系统中较为高级的模式,是未来政府审计的发展方向。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继续稳步发展和政府机构政务逐渐公开透明,人民群众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效率和效果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强。不断深化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内容是新时期政府审计发展的新要求,同时绩效审计也为我国政府行政制度的完善和效率的提高提供足够的推动力。然而,虽然我国绩效审计在近叁十年的实践过程中获取了相当大的成果,甚至在个别审计技术方面已经达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和面临社会主义"新常态"的挑战,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仍然存在诸如法律法规不完善、制度缺乏独立性、评价体系不健全和审计队伍的配置需要完善等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已经威胁到了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和相关业务方面的提高。因此,如何推动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持续地发展已经成为了国家审计内容中的关注焦点,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也成为了当前审计理论研究的重点内容。基于上述问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完善的绩效审计经验并从我国特有的现实国情和绩效审计环境中出发,提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对应解决策略,加快立法进程明确绩效审计地位和尽快出台国家绩效审计准则、创新审计制度并增强其独立性、建成完整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以及完善审计队伍专业合理化配置和人员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 政府绩效审计机制研究[D]. 梁士旗. 河南大学. 2008

[2]. 我国市级政府预算绩效审计研究[D]. 刘悦. 安徽财经大学. 2017

[3].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规范化研究[D]. 孟银银. 山东财经大学. 2013

[4]. 我国公共工程投资项目绩效审计问题研究[D]. 马丽萍.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5].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D]. 彭欢. 厦门大学. 2008

[6]. 政府绩效审计与绩效管理问题研究[D]. 范曙光. 苏州大学. 2007

[7].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研究[D]. 肖亚萍. 厦门大学. 2007

[8]. 制约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理论与实证[D]. 樊慧. 上海交通大学. 2012

[9]. 转型期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研究[D]. 周云平. 天津大学. 2007

[10]. 政府绩效审计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D]. 李东泽. 天津财经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  ;  ;  ;  ;  ;  ;  ;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