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根源论文_张家栋

导读:本文包含了认知根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认知,根源,杠杆,马可波罗,文化,误解,要素。

认知根源论文文献综述

张家栋[1](2019)在《西方人对中国认知变化的根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人眼中,中国可能一直是一个谜。西方舆论界对中国的认知,差不多每十年就有一个变化。最近一个时期,西方舆论界对中国的认知中,负面因素明显上升,它们把“修昔底德陷阱”“债权帝国主义”等新旧词汇都用到了中国身上。但事实上,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并非都(本文来源于《环球时报》期刊2019-02-26)

徐静,申俊龙,魏鲁霞[2](2018)在《中医意会性知识认知障碍产生的根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意会性知识具有内隐性、经验性、主观性和情境依赖性的特征,所以常常给现代人产生玄妙、神奇、不可理解的感觉,为了解释中医知识这种现象,克服当代的认知障碍,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分析视角,深度挖掘传统中医意会性知识存在的认知障碍根源,从中医意会性知识的文化认知障碍根源入手,深入剖析了中医意会性知识难以被认知的主体性和社会性障碍,旨在为传统中医知识在当代的有效传承与创新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医学争鸣》期刊2018年05期)

朱斌,徐静,申俊龙[3](2018)在《中医隐性知识的文化根源与传承模式及路径研究——基于分布式认知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知识具有意会性特征,属于隐性知识范畴。中医隐性知识源于传统文化的分布式存在。基于分布式认知的视角,能够更好地解释我国传统的地域性文化、家族文化、学术文化流派等因素深刻影响了中医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能够更加深入分析中医隐性知识传承转移的文化依赖性因素。旨在分析中医隐性知识的文化根源,运用文化对分布式知识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医隐性知识传承的传统模式和现代路径,促进中医隐性知识的有效传承,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充分挖掘传统医学的资源价值,为广大居民的现代健康服务。(本文来源于《医学与哲学(A)》期刊2018年07期)

姜月,张高远[4](2018)在《基于隐喻认知角度的“牛”的文化根源与词性演变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牛"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汉语语汇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牛"词义衍化经历了一系列的隐喻认知过程,"牛"的各种行为特征转移到相对抽象的其他现象,"牛"也从单一名词词性衍生出名形兼类的词性特征。(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李文红[5](2017)在《中德对中国身份定位的认知偏差及根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德对中国身份定位的认知存在偏差,中国的国家身份实际上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的复合体。中国在和平发展的过程中的国家身份包括"负责任大国"。"中国威胁论"在德国一直存在,对中国存在许多偏见和误解。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增强,动摇了他们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主导权,从而德国产生了自身"危机感"。要从国家身份定位的理论视角,从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制度因素,分析产生偏差的根源,因为观念的差异,导致中德对中国身份定位的认知产生差距。(本文来源于《黑河学刊》期刊2017年06期)

赵通[6](2017)在《中美韩关于萨德的认知分歧、根源与解决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萨德问题的纷争一时无解,并呈现出长期化的趋势,这将持续影响中美、中韩的战略安全关系。萨德争议的本质,在于各方对萨德问题的性质和彼此战略意图有完全相左的判断。这种战略层面的认知差异又源自于各方对萨德的一些关键技术性问题存在差异巨大的判断。相关国家之间长期的战略互疑,在这一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因此,萨德纷争进入了各说各话、彼此施压、同受煎熬、但无法妥协的困境。缓解萨德纷争的第一步,是各方需要严肃面对彼此之间存在重大认知分歧这一基本事实。在此基础上,各方才有展开建设性讨论的空间。(本文来源于《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7》期刊2017-10-01)

朱鸿鸣,薄岩[7](2016)在《“去杠杆”的五大误区:认知根源及其危害》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存在着不利于积极稳妥"去杠杆"的五大认识误区。误区一是"去杠杆"需要偏紧甚至紧缩性货币政策,其风险是给货币政策施加过多的负担并导致反效果。误区二是"去杠杆"应主要依靠股票市场,这会导致股票市场被赋予其难以承担的任务,存在人为推动"国家牛市",诱发股市泡沫的风险。误区叁是将居民部门作为杠杆转换的主攻方向,这会带来大规模资产泡沫的风险。误区四是将"去杠杆"仅理解为总量意义上的去杠杆,这会导致对流动性风险和内嵌杠杆的忽略。五是将"去杠杆"理解为短期内的"降杠杆",这会导致冒进地"去杠杆",引发不必要的风险。(本文来源于《发展研究》期刊2016年12期)

陈舜,陈扬[8](2016)在《航运市场大萧条之殇:根源于“人性”和“认知”缺陷》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年初,干散货航运企业Golden Ocean Group首席执行官Herman Billung表示,航运业处在自维京时代(Viking age,即8至11世纪的北欧海盗时代)以来的最糟糕时期。而这个最糟糕的危机是我们这一代航运人一手造成的。为何航运市场周期性的危机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本文带你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航运市场危机背后的本质!(本文来源于《航海》期刊2016年06期)

卢辉[9](2015)在《社会—认知语用视角下的误解根源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误解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交际现象,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负面效应,需要花更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消解,因此误解往往被视为言语交际中尽量避免的错误。然而误解又似乎无处不在,难以避免,这表明误解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错误,其本质根源值得深入研究。误解根源一直是误解研究的焦点问题。长期以来,学者对于误解的研究大多数局限于听者一方,视误解为听者的问题,似乎与说者无关。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语用学理论通常将交际看作一个合作的依赖于语境的理想过程,其中说话人往往被设想为在考虑了所有语境因素后发出话语的一方,而听话人则被设想为尽量弄清说话人的一方,事实上,说话人意欲表达的并非总是听话人所恢复的,而是依赖于双方的前语境,尤其是所凸显的个体前语境、意图与注意的对动态性、涌现公知等。也就是说,言语交际本质上是一个个体因素与社会因素融合、合作与自我中心共生的过程,这也就是社会-认知语用(SCA)倡导“说者-听者语用学”的原因所在SCA的“共知共建观”对传统交际理论缺乏“说者-听者”一体视角起到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也为本文探讨“交际的自我中心性”这一误解根源提供了新的解析机制。本文作者根据SCA的“共知共建观”理论对误解进行解析,并不拘泥于说者或听者某一方,而是言语交际的全过程。因为交际过程具有合作性和自我中心性两种属性,必然会导致成功或失败的交际效应,误解的产生就在所难免了。可以说言语交际其实就是一个共知共建的连续体,交际双方基于动态共建形成信息共知,实现成功的言语交际,同时也为后续回话构建了新的共知信息。其中,交际的自我中心属性必然导致某些共建失效现象,即双方在激活、搜寻和创造过程中出现了信息失衡的情况,从而诱发误解。当然随着语流的推进,更多构建因素的参与,加上交际主体的自我监控和调整,共知共建最终会达成,误解也会随之消解。本文采用社会-认知语用新视角对误解的本质根源进行了探讨,首先简要评述了SCA的理论背景及理论框架,进而详细地阐述了SCA的共知共建观,指出其性质界定、内容划分及构建方式,为从听说整体探讨误解的本质根源提供了解析机制;然后结合哲学、认知科学有关成果进一步探讨了SCA的“自我中心论”,指出误解的本质根源在于交际中的自我中心性;最后引用实例,从共知共建失效角度,具体剖析了CG共建失效与误解形成,包括核心CG共建失效与涌现CG共建失效。研究发现,交际的自我中心性能对不同误解做统一的解析:一方面说话者只能从自我认识和自我视角出发,预估听话者可能或者应该知道、注意到的信息,另一面,听话者基于已有的知识和自我注意焦点,根据话语表征进行联想和推理,其结果是虽然双方都有合作完成会话的意愿,但并不能保证所有的明示-推理过程,都能达到信息互明的状态,也就会存在某些CG共建失效和误解现象。本研究立足于交际的全过程,对误解的本质根源作了新的阐释,对SCA的“说者-听者语用学”进行了初步实践,可为进一步研究误解及其他言语交际现象提供参照。(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5-11-06)

吴亚欣,周晓丽[10](2015)在《易得性经验推理:误解的认知心理根源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易得性经验推理指人们决策时根据相关事件的易获得性做出判断的心理倾向,是误解发生的认知心理根源之一。理论研究和实验数据都表明:当交际话语有多种理解可能,而听话人又不具备必要的背景知识或语境线索对其加以分辨时,易得性经验推理就会介入语用推理,听话人就会选择自身经验中最易得的理解方式。当听话人最易得的经验与说话人不同时,就会引起误解。此外,心理倾向是交际者的认知属性,无法克服,因此误解无法彻底根除。(本文来源于《英语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认知根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医意会性知识具有内隐性、经验性、主观性和情境依赖性的特征,所以常常给现代人产生玄妙、神奇、不可理解的感觉,为了解释中医知识这种现象,克服当代的认知障碍,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分析视角,深度挖掘传统中医意会性知识存在的认知障碍根源,从中医意会性知识的文化认知障碍根源入手,深入剖析了中医意会性知识难以被认知的主体性和社会性障碍,旨在为传统中医知识在当代的有效传承与创新提供新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认知根源论文参考文献

[1].张家栋.西方人对中国认知变化的根源[N].环球时报.2019

[2].徐静,申俊龙,魏鲁霞.中医意会性知识认知障碍产生的根源[J].医学争鸣.2018

[3].朱斌,徐静,申俊龙.中医隐性知识的文化根源与传承模式及路径研究——基于分布式认知的视角[J].医学与哲学(A).2018

[4].姜月,张高远.基于隐喻认知角度的“牛”的文化根源与词性演变初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

[5].李文红.中德对中国身份定位的认知偏差及根源分析[J].黑河学刊.2017

[6].赵通.中美韩关于萨德的认知分歧、根源与解决出路[C].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7.2017

[7].朱鸿鸣,薄岩.“去杠杆”的五大误区:认知根源及其危害[J].发展研究.2016

[8].陈舜,陈扬.航运市场大萧条之殇:根源于“人性”和“认知”缺陷[J].航海.2016

[9].卢辉.社会—认知语用视角下的误解根源探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

[10].吴亚欣,周晓丽.易得性经验推理:误解的认知心理根源之一[J].英语研究.2015

论文知识图

对师生互动情况的评价二十五个阅色的玛丽距.梦皿(油彩、压克...对教师是否尊重学生独立自主性的评价动态的人体在探讨素描结构语言用以具...附录1986年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6)系统响应y的概率包络

标签:;  ;  ;  ;  ;  ;  ;  

认知根源论文_张家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