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论新形势下中蜂在中国养蜂业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詹洪平,贺兴江,万炜,于瀛龙,周文才,李应,黎华君[1](2021)在《蜜蜂授粉发展现状概述——以贵州特色果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总结了蜜蜂授粉在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结果表明,贵州的猕猴桃园均以人工授粉为主,蜜蜂授粉占比较小,贵州省猕猴桃授粉面临人工授粉成本较高、对蜜蜂授粉接受度低的双重挑战;中蜂蓝莓授粉技术体系已较为成熟;为油茶授粉需在油茶林附近及林下套种其他冬季蜜源植物;火龙果授粉需先利用一定条件的人工诱导。需加大蜜蜂授粉宣传力度,加大对相关研究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蜂业人才的吸纳与培养,研究集成本地水果、蔬菜产业蜜蜂授粉技术体系,加强蜜蜂种质资源、授粉蜂种选育及病虫害防治研究,政府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促进贵州省养蜂业和蜜蜂授粉产业快速持续发展。
杨成[2](2020)在《近代以来贵州意蜂养殖业的兴起与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关系》文中指出自近代以来,意蜂就开始引入中国。随着意蜂产生的经济效益比中蜂日益明显,养殖意蜂的人们越来越多。贵州也积极地加入到了这一新兴的养殖行业来。然而,事物的发展都是一把双刃剑。意蜂养殖给我们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一种隐形的危机也随之而来。由于中蜂和意蜂采食对象的差异与竞争关系,导致中蜂大量减少。以中蜂为传花授粉的植物也由于中蜂的减少相继减少甚至灭绝,而以这些植物为生的昆虫、动物又由于缺乏食物逃离本地或者死亡,从而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厘清近代以来意蜂养殖业的兴起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有助于我们辩证地看待意蜂养殖业,科学合理地发展意蜂养殖,使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相互协调发展,为创建生态美、百姓富的新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姜德勇[3](2018)在《中医蜂疗将是中国蜂业转型发展新的引擎和动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中国蜂业受到保健品市场信用危机的严重影响和电子商务的兴起极大地挫伤了蜂产品实体店的运营,甚至威胁到蜂产品实体店的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如何破解蜂产品发展瓶颈,作者通过多年研发蜂胶和研究中医蜂疗商业盈利模式,引入中医蜂疗在引导提升蜂产品营养价值的前提下,提高蜂产品信任度和营养保健防病治病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因此作者认为中医蜂疗将是中国蜂业转型发展的新的引擎,中医蜂疗将是中国蜂业从数量产量大国向效益大国转型的新的动力。
赵红霞,黄文忠,张学锋,陈华生,罗岳雄[4](2017)在《广东省蜂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文中提出[目的]文章就广东省养蜂业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从农业相关政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科研投入开发和企业经营模式角度,对广东省蜂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实地调查、走访和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分别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学会、行业领头军、科研单位、蜂农等方面展开翔实的调查,收集材料。[结果]广东省养蜂业具有养蜂规模化小且养蜂户分散,生产管理粗放,未能形成集约化、产业化规模效应等特点。此外,销售渠道狭隘也限制了规模的进一步扩展,给蜂产品行业企业收购、加工、销售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同时也给蜂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带来很大的隐患。因此,广东省养蜂业需要经过适当的引导和管理,促进良性的发展。[结论]广东省具有蜂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不仅能带动山区农户脱贫致富,而且蜂产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此外蜜蜂授粉的生态效益也不容小觑。因此,养蜂生产是一项大有作为的生产项目。今后,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蜜蜂文化、认知及其认养等一体的休闲旅游,拓展蜂产业的发展。蜜蜂对发展山区经济和促进人类的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养蜂业是一项非常值得期待的产业。
王晨[5](2016)在《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研究(1918-1937)》文中研究表明合众蚕桑改良会作为近代中外蚕业改良合作中的代表性组织,其长期致力于蚕种的引进,制造以及推广,因生产原料的好坏是中国蚕业兴旺的源头所在,可以说,合众蚕桑改良会的相关活动,是近代中国蚕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在它的身上,集中了一般民众、政府、商界人士及外国人士对于中国近代蚕业发展的认识与构想。而该组织的发展与演进的曲折历程,也是一个传统国家向近代转型过渡中在某个领域、某一具体事物中的微观写照。作为中国蚕业的近代转型与发展历程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合众蚕桑会自身也随着这种趋势进行或主动或被动的调整,这无疑赋予了它鲜明的个性及时代特征,也使其成为研究“宏观”与“微观”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绝佳样本。在中国传统社会时期,蚕业是十分重要的副业生产项目,它的出现与发展,完美的契合了封建经济中“男耕女织”的生产分工。在明清时期,中国蚕业一度因国外需求大涨及江南整体经济环境的繁荣,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但中央政府所施行的“禁海”及“闭关锁国”政策,不但压缩了蚕业终端产品扩展其海外贸易的空间,也断绝了中外蚕业技术交流与往来的可能性。因外销不畅,蚕业出现资金缺乏,行业回报降低等现象,并且在内需增长乏力,国内消费者购买欲未有明显变化之时,此类情形进一步加剧,造成蚕业发展后续无力的局面。此时,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展,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大格局发生剧烈变动,由此导致的市场一体化、贸易全球化等现象,无疑与中国蚕业的发展方向构成鲜明矛盾。以日本为首的新型蚕业产品提供者及贸易者的崛起,对中国蚕业的传统优势地位形成巨大挑战,在与外部对手的竞争中,以往尚能以独家生产者身份加以掩饰的缺点,此时被无限放大。中国在蚕业生产技术、行业管理水平、生产者素质及发展理念等多个蚕业生产及发展要素上,全面落后于日本。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完成了对中国蚕业的赶超,其生产规模与外贸水平在跃居世界首位的同时,还在一直蚕食中国仅有的国际市场占有份额。蚕业的近代衰落,并非是个别现象,它也是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政治、社会新体系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准备不足及理念滞后,而出现的必然结果。以蚕业、棉业、茶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的衰落及以草帽辫、猪鬃业为代表的新兴行业的畸形发展,也成为近代中国的经济“新常态”。为扭转蚕业颓势,早在清末时期,一些有识之士就开始筹议蚕业的改良与转型,但受到政治气候及中外交流渠道闭塞的影响,这种改良尚未脱离“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朴素理论范畴。其具体活动的执行,不是依靠某些力图通过举办类似洋务来积攒政治资本及口碑的地方实力派官僚,就是被托付于任职于海关部门,在个人行动及资金支出方面不受官方监督的外籍职员。即便如此,相对零散与简单的早期蚕种改良活动,为后世该事业的继续发展积攒了可贵的实践经验,也使国人看到了利用外来技术、外来人员服务于中国蚕业改良的可行性。北洋政府成立后,政府对蚕业关注有所增强,但其总体的衰落趋势并未发生实质性好转。欧战爆发后,欧洲蚕业因法国、意大利等蚕业生产国的相继参战,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几近消失,中国蚕业得到了宝贵的喘息与发展时间。但在战事引起的国际蚕业贸易格局动荡中,日本及美国得利最大,前者进一步巩固了其蚕业生产第一强国地位,后者则成为世界生丝的最大进口国,这无疑为中国蚕业改良带来了新的压力。作为蚕业的主要经营者,江浙地区丝商群体为自身生存及经济利益考虑,依靠逐步健全的团体组织,向政府方面提出了改良中国蚕业的倡议,这无疑与官方发展蚕业,增加税收的想法不谋而合。战后,欧洲经济亟待振兴,但其自身生产资料与生产力的缺乏使法、意等国不得不从发展本国蚕业考虑,寻求与中国的合作,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即是这种中外双边需求互相协调下的最终产物。美国、日本则各自从扩大原料来源及掌握中国蚕业状况的角度出发,对组织成立也持支持态度。受外交及贸易关系的影响,改良会中的政商势力、中外势力、外国势力,围绕组织成立初期的经费、管理及会员范围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与博弈,最终在各方的调和与妥协下,合众蚕桑改良会确立了以官方派驻监理员、丝茧总公所及法国人员三方在名义上共同掌权的初步组织体系。而北洋政府时期外人在华的特殊地位与商人势力的膨胀,使官方代表在会中地位尴尬,长期游离于政府监督管控体系的合众蚕桑改良会虽然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购种、发种业务,但其并未对中国蚕业的转型产生关键性、实质性的帮助。南京政府成立后,在“革命”意识与理论的指导下,国家公权力逐步渗入社会的各个层面,也使旧有传统产业及社会团体组织发生了巨大变革。在蚕业方面也不例外,政府方面首先对其宏观发展规划进行了重新修订,并且以官方力量为先导,一批隶属于政府管理的蚕业组织与机构相继建立。而作为旧政府时代,江浙地区规模最大的蚕业改良组织,合众蚕桑改良会在人员、组织方面仍具有相当大的利用价值,为此,国民政府通过积极对外交涉,派遣专员办理的方式,完成对合众蚕桑改良会的改组,从而将其纳入以行政权力为保证与基础的整体蚕业改良体系中。此时,受政府推动及西方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影响,中国蚕业改良体系也在理论研究及活动形式上发生着自主蜕变。以往单纯注重蚕种改良的相关组织,纷纷向育种、试验、销售、推广等方面拓展业务,这种变动在合众蚕桑改良会表现的较为明显,以设立蚕种推广所及镇江蚕种制造场为代表,会中的核心业务开始向盈利化、市场化方向发展,这不仅是政府经济支持力度降低后的现实需要,也是完成改组后,延续组织寿命,增强自身竞争性与生存能力的主动求变之策。南京政府成立后,随着国家公权力对行业深入及民族意识的高涨,合众蚕桑改良会不得不面临被官方接收与改组的命运,而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有所提升,外国政府方面对政府旨在收回主权、削弱外籍人员地位的改组工作也予以积极配合。而随着外部经济形势、安全形势的急转直下,30年代中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方面陆续施行了“统制政策”,在这一轮的政治经济格局变动中,合众蚕桑改良会逐步走向式微,这也是该时期无数类似组织的最终命运,这种“官强民弱”的相对失衡现象,也与北洋时期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国家角色缺失、整体经济社会环境未发生根本转变之际,单纯依靠某个组织来拯救蚕业积贫积弱的整体局面的做法并不现实,但其长达十余年的实践活动并非毫无作用。作为以沈联芳、葛敬中、何尚平等人为代表的各界人士参与近代蚕种改良的心血结晶,合众蚕桑改良会不但为日后中国蚕业的复兴与腾飞积蓄了力量,其发展经验与教训也为中国现代农业的转型与对外合作提供了宝贵借鉴。
何邦春[6](2014)在《读《〈蜜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的问与答》有感》文中认为近五六年以来,《蜜蜂杂志》持续刊登了四川农业大学龚凫羌、宁守容答读者疑问的文章。截至2014年2期,已刊登《〈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的问与答》59期,2014年3期开始,陆续刊出《〈蜜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的问与答》。此举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亦是《蜜蜂杂志》的闪光点之一。从读者来信来看,身份地位五花八门,各行各业都有。他们为何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龚凫羌呢?难道龚凫羌有异于别的专家,有特殊本领?笔者带着这
席桂萍[7](2014)在《中国养蜂业国内支持政策研究》文中提出养蜂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产业通过蜜蜂为植物授粉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制约养蜂业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日益复杂多样,中国养蜂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在中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阶段,初步建立了新时期农业补贴的制度框架背景下,研究政府应从哪些方面如何构建养蜂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基于蜂农固定观察点的连续跟踪调研数据分析了中国养蜂业的发展现状,发现中国蜂农养蜂生产的主要目的只是为了获取蜂产品而忽视了蜜蜂授粉,存在养殖规模小、养蜂技术老化、机械化与组织化水平低下、比较效益偏低、蜂农严重老龄化、蜂产品市场混乱等问题。诸多问题的存在导致中国养蜂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其次,基于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认为养蜂业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和正的外部性,这一特性导致该产业的市场供给存在严重不足,政府应该运用公共财政手段,通过制定并实施相关支持政策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解决养蜂业的市场失灵问题。公共产品、外部性与公共财政理论构成了中国养蜂业支持政策的理论基础。随后分析了养蜂业的贡献:在生态方面,蜜蜂授粉是完成植物生命周期的前提条件,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驱动力;在社会方面,养蜂业为农业生产与改善人类生计状况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经济方面,蜜蜂授粉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上升,诸多贡献构成了养蜂业支持政策的现实依据。解决养蜂业的发展难题迫切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然后,通过分析养蜂规模与成本收益之间的关系、建立C-D生产函数分析传统生产要素对蜂农养蜂生产总值的影响,以及对使用蜜蜂良种、养蜂车、养蜂生产政策性农业保险及蜜蜂授粉的重要性等分析,并结合对北京、浙江、江西、海南等地方政府实施的养蜂业支持政策的效果评价,找出了实施养蜂直接补贴、蜜蜂良种补贴、养蜂车购置补贴、养蜂业政策性农业保险与蜜蜂授粉补贴等五个主要的政策支撑点。在此基础上,运用实证数学规划模型(PMP模型),分别模拟了五种支持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在五种支持政策情景下,所有蜂农都会不同程度地扩大蜂群养殖规模,所有蜂农的养蜂收入都有了不同程度地提高,养蜂业支持政策对推动养蜂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上述研究内容,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政府应大力宣传蜜蜂授粉的重要作用,提高全社会对养蜂业的关注与重视;对养蜂业的发展道路予以正确引导,促使以获取蜂产品为主要目的向为作物授粉方向转变;尽快制定并实施养蜂业支持政策,构建中国养蜂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快发展现代养蜂业。
陈黎红,张复兴,吴杰,Siriwat Wongsiri,Romanee Sanguandeekul[8](2012)在《欧洲蜂业发展现状对中国的启示》文中认为中国是世界养蜂大国,拥有蜂群数量820万群,平均年产蜂蜜30万t,居世界首位。然而,中国在养蜂生产模式、蜂产品安全、蜜蜂授粉产业化等诸多方面与国际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从介绍欧洲养蜂业出发,阐述、总结欧洲发达国家养蜂业发展现状与经验,结合中国蜂业实际情况,找出与欧洲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出中国蜂业存在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促进中国蜂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陈黎红,张复兴[9](2011)在《新形势下蜂业发展新思路——农业部《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是世界养蜂大国,也是世界蜂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养蜂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国际地位得到明显提升。中国养蜂业已成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国却不是世界养蜂强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了缩短国际间的差距,打造中国养蜂强国,2010年12月27日,农业部正式颁布了《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该规划明确了全国蜂业发展的新思想、新目标;指出了发展重点和重点项目倾斜;对全国蜂业发展区域做了新布局;同时,对蜜蜂给予高度的肯定评价。预示着中国蜂业将要有一个质的转变与突破。
王广松,王继法,徐大鹏[10](2010)在《探索蜂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有效途径》文中研究表明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全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继
二、试论新形势下中蜂在中国养蜂业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新形势下中蜂在中国养蜂业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蜜蜂授粉发展现状概述——以贵州特色果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国内外蜜蜂授粉发展现状 |
2.1 国外蜜蜂授粉发展概况 |
2.2 国内蜜蜂授粉发展概况 |
3 贵州地区蜜蜂授粉应用现状 |
3.1 贵州省猕猴桃授粉现状 |
3.2 贵州省蓝莓授粉现状 |
3.3 贵州省油茶、火龙果授粉现状 |
4 贵州地区蜜蜂授粉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4.1 存在问题 |
4.2 对策建议 |
5 展望 |
(2)近代以来贵州意蜂养殖业的兴起与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意蜂的引入与中蜂的减少 |
2 中蜂与本地植物的关系 |
3 意蜂引入之思考 |
(4)广东省蜂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广东省蜂业发展资源状况 |
1.1 自然条件 |
1.2 蜜源植物 |
1.3 蜂种资源 |
2 广东省蜂产业的现状 |
2.1 蜂群 |
2.2 从业人员 |
2.3 蜂产品 |
2.4 科研技术 |
2.5 技术组织和技术传播模式 |
3 趋势 |
(5)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研究(1918-1937)(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选题缘起及问题的提出 |
2、学术史回顾 |
3、研究空间及概念界定 |
4、本文主要研究路径及章节 |
第一章 合众蚕桑改良会的初创 |
第一节 清末民初的蚕桑业及其困境 |
1. 整体经济形势的萧条 |
2. 蚕桑业生产技术水平的盛极而衰 |
3. 日本蚕业的崛起及与其对中国相关行业的冲击 |
第二节 晚清民末蚕桑改良事业的初步开展 |
1. 清末民初振兴蚕业的论争与实践 |
2. 清末民初蚕桑改良的进步与局限 |
第三节 合众蚕桑改良会的筹组及其成立 |
1. 外籍人员对于中国蚕丝业的担忧与扶植构想 |
2. 合众蚕桑改良会的正式成立 |
3. 中心组织形式及主要负责人的确立 |
4. 地方性组织网络的建构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合众蚕桑改良会的内部权力纷争 |
第一节 欧战后各国在“华丝振兴”问题上的不同面相 |
1. 美国、法国对华丝的扶植 |
2. 日本独霸中国生丝厚利的企图 |
第二节 国际关系变动下的合众蚕桑改良会 |
1. “有碍主权”问题 |
2. 日本参会问题 |
3. 经费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合众蚕桑改良会的改组 |
第一节 新政府对蚕业发展的全面介入 |
1. 制定宏观发展规划 |
2. 建立健全相关组织 |
第二节 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的改组 |
1. “费由我出,政则他人”:外人掌控下的合众蚕桑改良会 |
2. 新政府社团改组政策的初步实施 |
3. 围绕“交权”及“改组”的中外博弈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合众蚕桑改良会的核心业务革新 |
第一节 中国蚕桑改良系统与机制的西化倾向 |
1. 对蚕业问题认识的趋新与深化 |
2. 新型蚕业改良活动的开展 |
第二节 合众蚕桑会蚕业改良思路与方式的嬗变 |
1. 由“购买”到“制种” |
2. 由“分发”到“指导”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合众蚕桑改良会的蚕业教育活动 |
第一节 合众蚕桑改良会介入蚕业教育的形式演进 |
1. 合众蚕桑改良会自立教育机构早期设想及探索 |
2. 与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 |
第二节 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镇江女子蚕业学校的创办与发展 |
1. 中国女子蚕业教育的兴起 |
2. 合众蚕桑改良会镇江女子蚕业学校的筹组与发展 |
3. 职业去向与生源:镇江女子蚕业学校与蚕业近代化的双向互动 |
4. 镇江女子蚕业蚕校的突破与独特性 |
5. 合众蚕桑改良会科研事业的后续进行 |
本章小结 |
结语 蚕桑改良组织的近代命运与传统农、蚕业的转型困境 |
附录(一) 《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章程暨监理员规程》 |
附录(二) 《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办事细则》 |
资料来源及参考文献 |
后记 |
(7)中国养蜂业国内支持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签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图表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1.5 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
1.5.1 研究范围的界定 |
1.5.2 研究方法 |
1.6 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中国养蜂业发展现状与困境 |
2.1 养蜂业生产现状与特点 |
2.1.1 生产目的单一,严重忽视蜜蜂授粉 |
2.1.2 小农经营模式,生产效率低下 |
2.1.3 饲料糖支出是生产投入的主要部分 |
2.1.4 老年男性农民是养蜂生产的主体 |
2.2 蜂产品市场现状及特点 |
2.2.1 蜂产品市场供给稳中有升 |
2.2.2. 蜂产品市场需求存在巨大潜力 |
2.2.3 中国蜂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
2.3 养蜂业发展的困境与挑战 |
2.3.1 严重忽视授粉的重要性 |
2.3.2 生产方式落后 |
2.3.3 收入水平低下 |
2.3.4 蜂农严重老龄化 |
2.3.5 蜂产品市场秩序混乱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养蜂业支持政策的理论基础 |
3.1 公共产品理论 |
3.1.1 公共产品的内涵与特征 |
3.1.2 准公共产品的概念与特征 |
3.1.3 养蜂业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
3.2 外部性理论 |
3.2.1 外部性的概念与特征 |
3.2.2 养蜂业的正外部性分析 |
3.3 公共财政理论 |
3.3.1 公共财政理论的基本内容 |
3.3.2 中国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构建及其覆盖农业的领域 |
3.4 市场失灵、政府干预与公共财政职能 |
3.4.1 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公共财政手段干预理论 |
3.4.2 养蜂业的市场失灵问题与解决思路 |
3.4.3 政府在养蜂业发展中的作用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养蜂业支持政策的现实依据与需求 |
4.1 蜜蜂授粉的生态贡献 |
4.1.1 授粉是完成植物生命周期的前提条件 |
4.1.2 授粉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驱动力 |
4.2 蜜蜂授粉的社会贡献 |
4.2.1 蜜蜂授粉对农业生产的贡献 |
4.2.2 蜜蜂授粉对改善人类生计的贡献 |
4.3 蜜蜂授粉的经济贡献 |
4.4 养蜂业支持政策需求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
4.4.1 紧迫性 |
4.4.2 可行性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养蜂业发展中的政策支撑点分析 |
5.1 规模养蜂补贴政策支撑点分析 |
5.1.1 不同养蜂规模下的成本收益比较 |
5.1.2 养蜂生产的盈亏平衡点产量测算 |
5.1.3 规模养蜂补贴政策支撑点分析 |
5.2 生产要素补贴政策支撑点分析 |
5.2.1 传统生产要素补贴政策支撑点分析:基于 C-D 生产函数 |
5.2.2 养蜂车购置补贴政策支撑点分析 |
5.3 养蜂业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支撑点分析 |
5.3.1 实施养蜂业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政策的必要性 |
5.3.2 实施养蜂业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政策的可行性 |
5.4 蜜蜂授粉补贴政策支撑点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地方政府养蜂业支持政策及实施效果 |
6.1 北京市养蜂业支持政策及实施效果 |
6.1.1 北京市养蜂业支持政策 |
6.1.2 北京市各区县养蜂业支持政策 |
6.1.3 北京市养蜂业支持政策实施效果 |
6.2 浙江省养蜂业支持政策及实施效果 |
6.2.1 养蜂业阳光工程支持政策及实施效果 |
6.2.2 养蜂业风险救助与养蜂综合保险实施办法及实施效果 |
6.3 江西省上饶县中蜂养殖补贴政策及实施效果 |
6.3.1 上饶县中蜂养殖补贴政策及具体做法 |
6.3.2 上饶县中蜂养殖补贴政策的特点与创新 |
6.3.3 上饶县中蜂养殖补贴政策实施效果 |
6.4 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养蜂投资补贴政策及效果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中国养蜂业支持政策的情景分析 |
7.1 实证数学规划模型(PMP 模型)简介 |
7.2 养蜂生产 PMP 模型的构建 |
7.2.1 模型的前提假定 |
7.2.2 模型的构建与数据说明 |
7.3 养蜂业支持政策情景分析 |
7.3.1 蜜蜂授粉补贴政策效果分析 |
7.3.2 养蜂直接补贴政策效果分析 |
7.3.3 蜜蜂良种补贴政策效果分析 |
7.3.4 养蜂车购置补贴政策效果分析 |
7.3.5 养蜂业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政策效果分析 |
7.4 本章研究结论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相关的政策建议 |
8.3 研究不足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欧洲蜂业发展现状对中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欧洲蜂业现状 |
1.1 主要养蜂国家与蜂群数量 |
1.2 欧洲养蜂人数 |
1.3 蜜蜂品种 |
1.4 养蜂生产方式 |
1.5 蜂蜜生产 |
1.6 蜂蜜产量 |
2 欧洲蜂蜜的质量安全 |
3 我国蜂业现状与启示 |
3.1 蜂群人均占有量少 |
3.2 养蜂生产模式落后 |
3.3 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
3.4 蜜蜂授粉未被充分利用 |
3.5 蜜蜂良种匮乏 |
3.6 养蜂老龄化严重 |
4 展望 |
(9)新形势下蜂业发展新思路——农业部《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1《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背景 |
2 新的指导思想 |
3 新目标 (2015年) |
3.1 蜂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
3.2 生产方式转变取得显着进展 |
3.3 蜜蜂授粉增产技术得到大力推广 |
3.4 蜜蜂资源保护和种蜂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
3.5 蜂产品质量安全大幅提高 |
3.6 蜂业产业化加快发展 |
4 发展重点 |
4.1 推进标准化饲养 |
4.2 大力推广普及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技术 |
4.3 扶持养蜂业产业化组织化发展 |
4.4 加强资源保护与利用 |
4.5 完善质量标准、检测、评价体系 |
5 新布局 |
5.1 华北地区 (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山东) |
5.1.1 主攻方向 |
5.1.2 发展目标 (2015年) |
5.2 东北内蒙地区 (包括内蒙古、辽宁、吉林和黑 |
5.2.1 主攻方向 |
5.2.2 发展目标 (2015年) |
5.3 华东地区 (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 |
5.3.1 主攻方向 |
5.3.2 发展目标 |
5.4 中南地区 (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 |
5.4.1 主攻方向 |
5.4.2 发展目标 (2015年) |
5.5 西南地区 (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 |
5.5.1 主攻方向 |
5.5.2 发展目标 (2015年) |
5.6 西北地区 (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
5.6.1 主攻方向 |
5.6.2 发展目标 (2015年) |
6 重点项目 |
7 保障措施 |
7.1 加大对养蜂业发展的支持与保护 |
7.2 保护蜂农合法权益 |
7.3 加快科技研发与应用步伐 |
7.4 积极开拓蜂产品消费市场 |
7.5 强化对养蜂业发展的指导和管理 |
8 新评价 |
四、试论新形势下中蜂在中国养蜂业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蜜蜂授粉发展现状概述——以贵州特色果业为例[J]. 詹洪平,贺兴江,万炜,于瀛龙,周文才,李应,黎华君.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1(09)
- [2]近代以来贵州意蜂养殖业的兴起与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关系[J]. 杨成. 蜜蜂杂志, 2020(11)
- [3]中医蜂疗将是中国蜂业转型发展新的引擎和动力[A]. 姜德勇. 中国蜂业博览会(江西·南昌)暨2018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论文集, 2018
- [4]广东省蜂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 赵红霞,黄文忠,张学锋,陈华生,罗岳雄.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12)
- [5]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研究(1918-1937)[D]. 王晨.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
- [6]读《〈蜜蜂饲养原理与方法〉的问与答》有感[J]. 何邦春. 蜜蜂杂志, 2014(09)
- [7]中国养蜂业国内支持政策研究[D]. 席桂萍.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10)
- [8]欧洲蜂业发展现状对中国的启示[J]. 陈黎红,张复兴,吴杰,Siriwat Wongsiri,Romanee Sanguandeekul.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2(03)
- [9]新形势下蜂业发展新思路——农业部《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J]. 陈黎红,张复兴. 农业展望, 2011(05)
- [10]探索蜂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有效途径[J]. 王广松,王继法,徐大鹏. 蜜蜂杂志,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