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公路气候区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区划,气候,公路,道路,等级,指标,方法。
公路气候区划论文文献综述
杨天军[1](2017)在《基于气候区划的公路客运场站能效分级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路客运场站是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场站能耗在交通运输能耗中占据一定比重,本研究将公路客运场站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气候区划开展了能耗调研工作,确定了能耗指标计算方法,并根据不同气候分区的能耗数据的统计结果,划定了单位能耗指标控制值。依据能耗影响因素分析选取了能效评价指标,确定了能效等级划分及评定方法,并以严寒地区为案例,验证了本分级方法的可行性。本研究成果可以为公路客运站节能改造提供依据,对促进场站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7年10期)
鲁娥,张苗苗,陈文强,许金良[2](2015)在《公路气候区划的DEM综合插值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插值方法的精度对于公路气候区划有重要的影响,以新疆天山地区为例,利用天山及其周边地区共52个气象站点在1971~2000年间的气温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中的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了天山地区累年年平均气温与经度、纬度和海拔的相关关系,在基于DEM(数字高程模型)一般插值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残差提出了基于DEM的综合插值法,与反距离权重法、普通Kriging法以及基于DEM的一般插值方法进行了插值效果对比和精度比较,在此基础上对4种插值方法得到的温度分布进行了分区,并对分区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插值精度越高,插值得到的气温分布与实际气温分布越接近,温度区划结果就越精确;基于DEM的2种插值方法较反距离权重法、普通Kriging法精度提高了1倍,更适用于地形复杂地区的公路气候区划需求;基于DEM的综合插值法相较于基于DEM的一般插值法在计算精度上提高了10%以上,在公路气侯区划数据有限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仲小玲,刘涛,杨叁强[3](2013)在《某干旱及大温差地区公路温差气候区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干旱大温差的气候特点,利用气象年极端最低气温、7月平均最高气温、年降水量及潮湿系数对新疆地区100多个观测点数据进行分析,将干旱温差强度分为轻度、一般、重度及特大4个等级,这一分区对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有据可依,具有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与经济》期刊2013年03期)
牛玉欣,许金良,袁春建[4](2010)在《山东省公路气候区划数据可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rcGIS 9.3提供的数据检验功能,对公路气候区划数据进行可用性分析,以提高公路气候区划结果的准确性。以山东省的年平均地表温度为例,提出用直方图和Voronoi图相结合的方法查找并确定数据的离群值,采用直方图、半变异/协方差函数云图等分析剔除离群值之后数据的分布规律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数据存在离群值现象,离群值剔除处理后,数据能较好地反映山东省年平均地表气温的全局趋势,服从正态分布,具有空间相关性,符合地统计学中数据插值的要求,数据是可用的。(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24期)
古宇杰,梁乃兴,郭毅[5](2009)在《云南省公路气候区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云南省气候资料,应用ARCGIS软件对各气候要素进行了插值分析,介绍了云南省公路气候区划的方法,通过确定各级气候区划的指标,得出相应的气候分区,从而为云南省以后公路设计与施工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09年22期)
李超,许金良,杨宏志[6](2009)在《基于空间变异理论的中国公路气候区划》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准确的公路气候区划指标的分布规律,以空间变异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公路气候区划指标进行地理统计分析,提出了公路气候区划指标的分析方案,得到中国公路年施工热量不利日数分布图。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对中国公路工程工期的影响呈现出3个分布特征区域,即南部无冰冻区、东北梯形渐变区和西北锥形渐变区。(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1期)
苗英豪,王秉纲[7](2009)在《中国公路气候区划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中国气候条件对公路的影响情况,开展了中国公路气候区划研究.发现公路对气候区划的需求可分为基本需求、综合需求和宏观需求3个层次,公路气候区划工作应当遵循服务性和实用性原则.提出完整的公路气候区划应当由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基础层、综合层和宏观层组成.利用多指标系统聚类分析、指标划分和图层迭置等方法,以累年年≥20℃积温、累年年冰冻指数、累年年非冰冻期降水量以及累年年冰冻期降水量为区划指标,对处于方案体系宏观层的中国公路气候区划进行了具体划分,提出了由10个一级区、22个二级区构成的两级区划方案,为了解中国气候对公路综合影响的异同性以及影响程度差异提供了一个平台.(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苗英豪[8](2006)在《气候对公路的影响及公路气候区划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路是一种处于自然环境之中的人工建筑物,其建设、运营以及养护均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气候是最为活跃的自然因素之一,它对公路的影响尤为显着,一直为公路工作者所关注。在公路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养护工作中,必须做到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公路应有的使用寿命和正常的服务水平。因此,需要全面了解气候对公路的作用机理及区域内影响公路的气候条件的异同性。通过回顾国内外气候对公路影响研究的成果,系统地总结了太阳辐射、热量条件、水分条件以及风等主要气候要素对公路的影响,得出太阳辐射、高温过程、低温过程、高低温的循环变化过程、潮湿情况、干湿循环变化过程、潮湿或降水与高温组合过程、潮湿或降水与冻融循环组合过程等气候过程以及极端低温、风等是影响公路的主要气候过程和气候条件。针对对公路有显着影响的气候条件和气候过程,构建了相应的气候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计算分析了部分主要指标在全国的分布情况。借助自然区划的研究方法,开展了公路气候区划的研究,提供从总体上认识我国影响公路的气候条件异同性的平台。从公路气候区划功能和需求分析入手,提出了公路对气候区划叁个层次的需求,即基本需求、综合需求和宏观需求。依据区划的功能和需求,研究制定了区划的原则体系、方案体系、方法体系以及指标体系,建立了公路气候区划体系框架。依据公路气候区划体系框架,明确提出了各具体分区区划的目的,选择了合适的区划指标,利用聚类分析、指标划分和图层迭置等方法,制定了路基气候影响分区、沥青路面气候影响分区、水泥混凝土路面气候影响分区、公路施工气候影响分区以及公路气候区划等方案。这些方案与相关气候评价指标分布图一同构成的公路气候区划方案体系,为全面了解我国气候条件对公路的影响提供依据,对公路工程活动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06-04-01)
崔伯恩[9](2003)在《西北地区公路自然气候区划及其对筑路材料的技术标准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首先对西北地区的气候和自然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分析和确定了西北公路自然区划的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西北地区的公路叁级区划图。针对公路区划指标——温度对对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的影响,对西北地区的沥青混合料路面提出了主要的技术指标要求。并在改善方法中介绍了粗骨料对于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剪能力的贡献量的定量确定方法,明确了集料级配在沥青混合料中的作用,有利于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方法有经验法向定量法的改进。针对西北地区特殊的气候特点,论述了气候因子——温度、辐射强度对土工合成材料指标的影响和老化机理,并给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法。针对西北部的土壤地质特点,论述了地温、土壤的酸碱度、水份、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包括重金属对于土工合成材料指标的影响。在对于西北气候因子和土壤地质特点对土工合成材料的技术指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之后,本文创造性地提出了通过精编土工格栅来解决焊接损伤的技术难题,并提出通过钢绞线或纤维丝来取代钢丝束以解决合成材料与内裹材料的握裹力问题。提出了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来加强某些指标和进行土工材料的选取,并通过尺寸效应、预先张拉、添加抗氧化剂和光屏蔽剂来解决光氧老化、断裂伸长率等工程问题。(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学院》期刊2003-03-05)
[10](1975)在《中国公路气候区划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75年Z1期)
公路气候区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温度插值方法的精度对于公路气候区划有重要的影响,以新疆天山地区为例,利用天山及其周边地区共52个气象站点在1971~2000年间的气温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中的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了天山地区累年年平均气温与经度、纬度和海拔的相关关系,在基于DEM(数字高程模型)一般插值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残差提出了基于DEM的综合插值法,与反距离权重法、普通Kriging法以及基于DEM的一般插值方法进行了插值效果对比和精度比较,在此基础上对4种插值方法得到的温度分布进行了分区,并对分区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插值精度越高,插值得到的气温分布与实际气温分布越接近,温度区划结果就越精确;基于DEM的2种插值方法较反距离权重法、普通Kriging法精度提高了1倍,更适用于地形复杂地区的公路气候区划需求;基于DEM的综合插值法相较于基于DEM的一般插值法在计算精度上提高了10%以上,在公路气侯区划数据有限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路气候区划论文参考文献
[1].杨天军.基于气候区划的公路客运场站能效分级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7
[2].鲁娥,张苗苗,陈文强,许金良.公路气候区划的DEM综合插值法[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仲小玲,刘涛,杨叁强.某干旱及大温差地区公路温差气候区划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3
[4].牛玉欣,许金良,袁春建.山东省公路气候区划数据可用性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
[5].古宇杰,梁乃兴,郭毅.云南省公路气候区划研究[J].山西建筑.2009
[6].李超,许金良,杨宏志.基于空间变异理论的中国公路气候区划[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7].苗英豪,王秉纲.中国公路气候区划方案[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
[8].苗英豪.气候对公路的影响及公路气候区划方案研究[D].长安大学.2006
[9].崔伯恩.西北地区公路自然气候区划及其对筑路材料的技术标准的影响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3
[10]..中国公路气候区划图[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