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结构中的构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构件,混凝土,结构,梯度,钢筋混凝土,矩形,合理性。
结构中的构件论文文献综述
冯昆荣[1](2019)在《建筑结构中竖向构件侧移的近似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层竖向结构体系在荷载作用下,由于存在侧移,往往给计算带来很大的困难,另外,在结构的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也需要很快估算出其总位移。本文以建筑结构中常见的五种竖向构件为例,讲述了其侧移的近似计算方法,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方便。(本文来源于《四川建材》期刊2019年12期)
徐娜,靳旭,卢成江,傅学怡[2](2019)在《传力构件在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内部设置传力构件,解决了现有的钢管混凝土柱中钢管与混凝土难以共同受力的问题。在保证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实现共同工作的前提下,实际应用中是否每层柱子均需要设传力构件有待进一步研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一个简化的30层框架模型,从弹塑性控制设计角度考虑,研究分析如何合理经济地布置传力构件,使其达到较好的传力效果,充分发挥传力构件的连接分配作用。分析塑性阶段混凝土分担系数的变化原因,进一步说明在弹塑性阶段控制设计时采用设传力构件的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如过多或过少设分配梁均不能达到理想的分配效果;合适的数量、合理的位置能够得到较好的工作性能。分析表明:每4~8层设传力构件数量可达到既经济又合理的效果。(本文来源于《钢结构(中英文)》期刊2019年07期)
田军[3](2019)在《建筑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安全鉴定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项目也持续增多。与此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显着提升,使得人们对于房屋建筑的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由此也使得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安全鉴定这种作为建筑结构安全定性分析的重要途径,成为时下人们普遍关注的关键性安全鉴定方式。本文对建筑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做出了基于安全性的鉴定与分析,以期通过此方面的研究,能够为建筑结构安全鉴定水平的提升,以及为建筑结构质量与安全性能的提高,提供出可供参考与借鉴的内容。(本文来源于《门窗》期刊2019年13期)
王熙[4](2019)在《功能梯度板构件在交通结构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功能梯度材料(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简称FGM)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通常由金属类材料和非金属类材料组成,并可根据不同工程环境、不同应用背景调节FGM结构的内部材料组成成分来满足工程的设计要求,在交通、建筑、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对FGM结构力学性能的研究对FGM在工程中的实际推广使用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价值。本文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1)基于复合材料薄板理论和一阶活塞理论,考虑热传导作用,建立超音速气流作用下粘贴压电层的功能梯度材料板构件在气动/电/热/机复合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模型;(2)分析马赫数、气流偏角等因素对FGM板结构振动、屈曲和颤振的影响;(3)讨论预加电压对FGM板结构振动、屈曲及颤振特性的影响,并讨论其对FGM板颤振的抑制效果;(4)研究超音速气流作用下表面粘贴压的电层FGM板结构在几种交通工程实际中表现出的性能。本文基于复合材料薄板理论和一阶活塞理论,建立了FGM板结构的运动控制方程,并结合Galerkin方法导出了FGM板结构自由振动、动力响应、屈曲和颤振问题的解,为本文的工作提供了高效可靠的分析手段。根据推导出的理论结果,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重点分析了FGM板结构在基础工程、桥梁工程、动力传送系统等交通工程结构中表现出的力学特性,并讨论其与普通材料相比所具有的优势:(1)FGM板结构比普通钢制材料在粘弹性地基条件下可承受更大的温度荷载;(2)FGM板结构比普通桥梁钢制材料可承受更大的冲击力;(3)FGM板结构受到如风荷载和机械荷载等外部荷载作用时有更好的变形能力;(4)FGM板结构比普通材质板可抵抗更高的轴向运动速度,不易发生屈曲;(5)FGM板结构与普通材料板相比,有更多更灵活的组合方式。基于本文所使用的理论方法和工程实际研究对象,用计算机语言编制相应的程序包,为本文推算出较为准确的结果。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为FGM板结构在交通工程结构中的应用打下基础,并对板结构振动、屈曲及颤振等力学性能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吴义忠,李明明,毛江鸿,沈山,龚园军[5](2019)在《砖混结构中含氯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提升与工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海砂作为建筑用砂的砖混结构中,海砂的氯离子在浓度超过限值时会使混凝土保护层锈胀开裂。应用双向电迁技术能将混凝土内部带负电的氯离子向外迁移而被排出混凝土,并可将阻锈剂阳离子向混凝土内部迁移形成一层密实的保护膜,从而起到阻锈的作用。以宁波某砖混结构维修加固工程为例,利用双向电迁技术对其含氯混凝土构件进行耐久性提升。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双向电迁后含氯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建筑施工》期刊2019年04期)
侯兆熔[6](2019)在《基于构件变形性能评估的RC框架结构中震与小震设计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目前在国际抗震设计领域处于较为前沿的地位,美日澳新欧等国家和地区的抗震设计规范中均体现了该思想。我国现行规范也提出了“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概念,但尚存在众多不完善之处。目前,我国采用小震进行结构抗震设计,却将中震作为“设防地震”;另外,国外主流抗震规范均采用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作用作为设计地震,相当于我国中震水平。可见,中震设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作为我国规范抗震性能化设计重要环节的中震设计,务必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详细对比了小震设计与中震设计的各项内容,相关规范包括《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和广东省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BJ15-92-2013),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1)总结中震性能设计与小震常规设计要点,对比各规范地震荷载效应组合表达式,详细论述公式中各参数取值原理,研究了不同设计方法对框架梁、框架柱承载力需求的影响。(2)建立18组不同结构高度、设防烈度和场地土类型的YJK典型RC框架结构模型,每组按小震、高规中震、省高规中震3种方法进行截面设计,发现采用中震方法设计RC框架结构将导致梁、柱构件截面尺寸的增大和纵筋配筋量的增多。(3)将18×3=54个结构模型导入PERFORM-3D有限元软件,采用拟合系数法为每个结构选出14条地震波,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到了各构件剪跨比和弯剪比的分布规律,并采用基于构件变形的RC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对比构件性能水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RC框架结构均满足“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中震与小震设计的框架柱性能相近,但中震设计的框架梁性能状态优于小震设计。(4)在罕遇地震PGA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地震力,采用第一竖向构件失效准则作为结构倒塌的判定依据,基于IDA方法对结构进行倒塌易损性分析。指出叁种方法设计的RC框架结构抗倒塌能力强弱:省高规中震>高规中震>小震,但当结构层数较多、场地土条件较差、抗震设防烈度较高时,采用中震设计反而会降低结构的抗倒塌能力。(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20)
刘威,徐春丽,吴锋,杨喜梅,武涛[7](2018)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中角部边缘构件划分对设计合理性及施工便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是住宅PC设计中常用的结构体系,合理的结构方案布置对计算结果和配筋布置有非常大的影响。结合实际设计项目遇到的问题,针对边缘构件的划分布置,提出了设计优化方案。通过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案的设计合理性、施工便捷性和经济性,总结了一些设计经验,供广大设计及施工人员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刘树宝,何韶亮,葛林萍,李肖肖,巩龙飞[8](2018)在《成品止水钢板构件在地下结构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也不断发展增多,低层建筑已经满足不了国内大城市的人口密度,高层框架结构的地基和地下室是分不开的,并有不同程度的地下水,因此地下室的底板及外墙自身防水隔离作用尤为重要。根据大型工程设计情况,基础底板及外墙往往设置较多的温度后浇带及沉降后浇带,为加强后浇带止水的效果,在底板及外墙设置钢板止水带,能有效地提高后浇带的防水抗渗效果。(本文来源于《建筑技艺》期刊2018年S1期)
张谊平[9](2018)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水平构件节点施工质量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某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难点和方案,得到确保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水平构件节点施工质量的相关控制措施,从而使施工的装配式结构满足设计和相关的验收规范要求,为以后类似项目的节点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期刊2018年03期)
张绘军,王同果,石玉仁,都爱华[10](2018)在《附加弯剪构件在大跨度混凝土结构中的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底层的大跨度,利用竖向剪弯杆对框架梁的弯矩调节作用,降低框架梁的正负弯矩的峰值,阐述了此结构形式在实际设计应用时的可操作性,及此种结构形式计算时各种通用软件的适应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8年03期)
结构中的构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内部设置传力构件,解决了现有的钢管混凝土柱中钢管与混凝土难以共同受力的问题。在保证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实现共同工作的前提下,实际应用中是否每层柱子均需要设传力构件有待进一步研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一个简化的30层框架模型,从弹塑性控制设计角度考虑,研究分析如何合理经济地布置传力构件,使其达到较好的传力效果,充分发挥传力构件的连接分配作用。分析塑性阶段混凝土分担系数的变化原因,进一步说明在弹塑性阶段控制设计时采用设传力构件的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如过多或过少设分配梁均不能达到理想的分配效果;合适的数量、合理的位置能够得到较好的工作性能。分析表明:每4~8层设传力构件数量可达到既经济又合理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构中的构件论文参考文献
[1].冯昆荣.建筑结构中竖向构件侧移的近似计算[J].四川建材.2019
[2].徐娜,靳旭,卢成江,傅学怡.传力构件在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中的作用[J].钢结构(中英文).2019
[3].田军.建筑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安全鉴定与分析[J].门窗.2019
[4].王熙.功能梯度板构件在交通结构中的应用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9
[5].吴义忠,李明明,毛江鸿,沈山,龚园军.砖混结构中含氯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提升与工程应用[J].建筑施工.2019
[6].侯兆熔.基于构件变形性能评估的RC框架结构中震与小震设计对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7].刘威,徐春丽,吴锋,杨喜梅,武涛.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中角部边缘构件划分对设计合理性及施工便捷性的影响[J].建筑科技.2018
[8].刘树宝,何韶亮,葛林萍,李肖肖,巩龙飞.成品止水钢板构件在地下结构中的应用[J].建筑技艺.2018
[9].张谊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水平构件节点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安徽建筑.2018
[10].张绘军,王同果,石玉仁,都爱华.附加弯剪构件在大跨度混凝土结构中的设计与应用[J].山西建筑.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