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相关基因论文_周旭红,桂敏,莫锡君,李进昆,李姝影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裂相关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基因,谷氨酸,哮喘,兴奋性,位点,石竹。

分裂相关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周旭红,桂敏,莫锡君,李进昆,李姝影[1](2019)在《香石竹减数分裂重组相关基因DcRAD51D克隆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RAD51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编码一种重组酶,在DNA单链入侵完整双链过程中起作用。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的花药中分离克隆了1个减数分裂重组相关基因RAD51D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DcRAD51D (GenBank登录号MK733915)。该基因全长1 375bp,包含1个编码327个氨基酸长为984bp的开放阅读框。蛋白序列比对显示,DcRAD51D基因编码蛋白包含walker motif A和B基序,与藜麦的遗传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 DcRAD51D的表达量随着减数分裂进程而呈递减趋势,在花粉母细胞时期表达量最高。研究推测, DcRAD51D基因可能在香石竹减数分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麒淇,张旭,王向东,张罗[2](2019)在《过敏性鼻炎伴哮喘综合征患者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5基因表达和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过敏性鼻炎伴哮喘综合征(combined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 syndrome,CARAS)患者淋巴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及相关功能,寻找参与调控CARAS的重要基因,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通过过敏性哮喘mRNA表达芯片数据集筛选正常人和过敏性哮喘患者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基因进行功能注释,根据基因注释结果筛选参与过敏性哮喘调控的重要基因。对筛选出的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5(cell division cycle associated 5,CDCA5)基因在过敏性鼻炎、CAR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验证其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过敏性鼻炎和哮喘之间的关系。结果 GSE104472数据库分析过敏性哮喘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共有2971个差异表达的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有16个差异基因参与胰岛素信号通路调节。GO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发现有191个基因参与无膜细胞器的构成。CDCA5基因参与无膜细胞器构成和细胞分裂的调控,并在过敏性鼻炎和CARAS患者升高。CDCA5高表达组患CARAS的概率明显高于CDCA5低表达组。结论 CDCA5在CAR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显着增高,并可能与哮喘疾病进展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期刊2019年08期)

马坦坦[3](2019)在《谷氨酸再摄取相关EAAT1和EAAT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精神分裂症的谷氨酸假说认为,患者谷氨酸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功能减退,谷氨酸神经递质的传递异常。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s,EAATs)可将突触间隙中多余的谷氨酸清除,在神经系统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既往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与EAAT1和EAAT2基因具有相关性,但是目前国内尚缺乏关于EAAT1基因及EAAT2基因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索谷氨酸再摄取相关EAAT1和EAAT2基因与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的关系;并探究这两个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症状严重程度以及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国际基因组数据库以及人类基因组序列第38版中国汉族人群EAAT1及EAAT2基因的SNPs数据信息与Haploview4.2软件筛选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的方法相结合,选择位于功能区域(3'非翻译区或5'非翻译区)的共6个SNPs位点(EAAT1的一个位点:rs2269272;EAAT2的五个位点:rs4354668、rs12360706、rs3088168、rs12294045、rs10836387)。通过SNaPshot分型检测法分别对233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和342例康健对照者进行EAAT1及EAAT2基因的6个SNPs位点的基因分型。另外,利用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采集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并使用PANSS(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量表对患者的阴性和阳性症状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利用认知功能成套检验(Matrics Consensus Cognitive Battery,MCCB)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验。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应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EAAT1基因、EAAT2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并探究这两个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症状严重程度以及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相关性,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EAAT2基因rs12294045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44,P=0.004);两组研究对象在该位点的基因型频率(χ2=8.054,P=0.02)的分布中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EAAT1基因rs2269272位点和EAAT2基因 rs3088168、rs10836387、rs12360706、rs4354668等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以及基因型频率分布的比较中,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病例组EAAT2基因rs12294045位点叁种基因型(CC/CT/TT)患者在家族史分布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CT杂合基因型患者具有阳性家族史的比率明显增高。但叁种基因型在受教育文化程度、目前婚姻状况、精神分裂症病史、性别、就诊时年龄、病前性格、人际关系处理和谐与否、起病形式、目前职业状态、发病的总病程、首次发病年龄等临床特征及PANSS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病例组EAAT2基因rs12294045位点的不同基因型患者在MCCB言语记忆(P=0.049)以及数字序列(P=0.016)得分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CT杂合基因型患者得分最低。结论:1.EAAT1基因rs2269272位点与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未发现有相关性。2.EAAT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2294045位点与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有关,突变杂合CT基因型或可增加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病风险。未发现多态性位点rs4354668、rs12360706、rs3088168、rs10836387与汉族精神分裂症有相关性。3.EAAT2基因rs12294045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言语记忆和操作记忆等认知功能相关,CT基因型可能是患者言语学习记忆以及工作操作记忆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1)

刘飞虎,吴强驹,崔小花,贺瑞峰,张曼[4](2019)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与饮用水锂元素水平关系及相关基因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精神分裂症(SZ)是一种慢性的可致残的精神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但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本课题通过临床调研,考察锂元素与精神分裂症关系,同时从基因层面探究锂元素与精神分裂症的内在机制关系。方法:收集陕西省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采集样本血液和头发,运用ELISA和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内相关因子GSK-3β、NRG1、ErbB4、Bcl-2、CSF2RA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饮水中锂元素偏低的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比例显着升高,且其头发内锂元素含量也显着低于(P<0.05)正常人。此外, ELISA和Real-time PCR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内精神营养因子NRG1及其受体ErbB4,以及炎症细胞因子CSF2RA的和mRNA蛋白水平显着升高,锂的作用靶点GSK3β以及神经保护因子B淋巴细胞瘤-2(Bcl-2)的表达量显着下降。结论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区域水质内锂含量的高低相关。(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黄辛[5](2019)在《科学家发现精神分裂相关基因位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黄辛)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团队对来自英美等6个国家、20余所研究机构超过1万例影像遗传学数据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全脑全基因组范围的“广泛搜索”,发现与青春期大脑壳核体积相关的基因位点同时也是精神分裂症的风险位点。该成果近日发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02-12)

[6](2019)在《科学家发现精神分裂相关基因位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科研团队对来自英美等6个国家、20余所研究机构超过1万例影像遗传学数据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全脑全基因组范围的"广泛搜索",发现与青春期大脑壳核体积相关的基因位点同时也是精神分裂症的风险位点。该成果近日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卷》。该发现有望帮助科学家揭示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为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超前干预研究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科学中国人》期刊2019年03期)

马坦坦,王丽娜,刘兰芬[7](2018)在《谷氨酸再摄取相关EAATs基因与精神分裂症关联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目前对于其与谷氨酸神经递质通路相关基因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将对谷氨酸神经递质通路相关基因EAATs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做出综述。(本文来源于《精神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薛竟一[8](2018)在《葡萄细胞分裂素代谢相关基因VviABCG14及VviCKXs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分裂素是重要的植物激素,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众多方面,然而目前有关其代谢及转运机制的研究还存在许多盲点。本研究以拟南芥中At ABCG14基因参与细胞分裂素外运为参考克隆分析了葡萄中直系同源VviABCG14基因及可能与其互作的蛋白基因,通过膜蛋白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筛选并验证互作蛋白,探索其在不同败育程度不同果实大小的葡萄品种以及不同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下的表达差异,同时构建RNAi干扰载体和过表达载体,通过稳定整合对基因VviABCG14的功能进行初步探究。获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克隆了‘黑比诺’葡萄VviABCG14及预测的互作蛋白基因VviABCG7、VviABCG11.1、VviABCG11.3、VviABCG11.4、VviABCG11.7、VviABCG15.1、VviABCG21的cDNA序列。各基因开放阅读框长1968-2190bp,编码氨基酸数656-730aa。序列中有多个保守结构位点,均含有Walker A、Walker B、ABC信号基序、H环、Q环等五个ABCG半分子家族特有的特征基序或环。2、用基于分裂泛素的酵母双杂交系统和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对可能互作的蛋白进行了筛选验证,酵母双杂交显示基因VviABCG14和VviABCG7编码蛋白有相互作用,进一步的双分子荧光互补验证了此结果。基因VviABCG7编码蛋白可能与自身形成同源二聚体。亚细胞定位显示基因VviABCG14和VviABCG7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质膜上。3、分析了基因VviABCG14、VviABCG7在不同组织器官、不同败育程度不同果实大小葡萄品种以及不同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下的表达差异。VviABCG14基因在葡萄各组织器官中均有一定量的表达,而VviABCG7只在叶片中表达量很高,VviABCG14基因在不同时期胚珠中表达量明显高于VviABCG7。CPPU和tZT处理果实后,VviABCG7基因表达量有明显的升高,而GA_3处理后有下降,VviABCG14基因表达情况相反。GA_3处理叶片后VviABCG7的基因表达明显上调,而MeJA处理后表达明显下调,五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24h VviABCG14基因表达量均有明显升高。4、构建了VviABCG14基因的过表达和拟南芥中直系同源基因At ABCG14的RNAi干扰载体。获得拟南芥VviABCG14基因的过表达转基因株系,与对照Col-0相比,播种后12d T_3代转基因型拟南芥幼苗生长更旺盛,播种后26d转基因株系幼苗抽薹率明显低于野生型。同等条件下播种后12d转基因型拟南芥根长高于野生型,且差异显着。5、鉴定出10个葡萄VviCKXs家族基因,并克隆且测序完成了其中7个基因的cDNA全长。其在不同组织器官、不同胚珠发育时期以及不同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下的表达差异分析显示,每个基因在花和花蕾中均有较高的表达量,除基因VviCKX6和VviCKX7外,在胚珠发育各时期‘无核白’中表达量都要高于‘黑比诺’。VviCKX5在卷须中表达量高,VviCKX7在根和茎中表达量高。VviCKX6在花蕾和果皮中有明显表达。6-BA处理使VviCKX3a、VviCKX3c、VviCKX3-like1基因表达上调,而其他的VviCKX3基因对6-BA无明显响应。(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鲍晨曦[9](2018)在《miR-195、BDNF及GABA能相关基因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表达差异及药物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疾病,具有较高患病率、较高致残率和社会负担沉重等特点。基于目前对SZ发病机制的研究尚未形成新的机制假说,因而其病因学研究也不再局限于遗传学水平以及表观遗传学水平,开始在基因调控方面有所深入。研究发现SZ患者大脑组织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表达谱较正常对照有显着差异,提示了miRNA可能参与到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miR-195(microRNA-195)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丰富表达,研究发现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组织及外周血中均有差异表达,并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γ-氨基丁酸(Gmma-Aminobutyric Acid,GABA)能基因的表达调控有关,包括微清蛋白(Parvalbumin,PVALB)和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本研究主要探讨miR-195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作用,明确miR-195与BDNF、NTRK2(Neurotrophic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2,神经营养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2)、PVALB以及SST基因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药物疗效之间的联系。对象与方法:1.本研究共纳入121例SZ患者和143例正常对照(Healthy Control,HC),使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对SZ患者治疗前后及HC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iR-195、NTRK2、BDNF、PVALB和SST基因的mRNA(messenger RNA,信使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2.使用PANSS(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SDSS(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和CGI(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等叁个临床量表进行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基线期和8周末进行两次认知评估,正常对照在入组时进行认知评估,评估工具为RBANS。3.根据Kolmogorov-Smirnov正态性检验的结果,选择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精神分裂症组和健康对照组各个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选择配对样本t检验或配对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各个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根据数据的特征选择Spearman或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miR-195、BDNF、NTRK2、PVALB和SST基因之间表达调控的相关性。4.根据PANSS减分率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减分率≥50%)和无效组(减分率<50%),比较两个疗效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基因表达的差异。此外根据数据的特征选择Spearman或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各个基因mRNA表达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基线期NTRK2和BDNF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4)。而miR-195、PVALB和SST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2.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miR-195表达水平只与PVALB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97,P=0.000)。PVALB表达水平与NTRK2、BDNF和SST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437,P=0.000;r=0.327,P=0.003;r=0.343,P=0.002)。BDNF表达水平与NTRK2和SST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38,P=0.002;r=0.539,P=0.000),SST表达水平与NTRK2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57,P=0.257)。3.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接受8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PANSS、SDSS和CGI量表评分显着下降(P均<0.01),RBANS量表除了延迟记忆分数未显着升高外,注意、言语、视觉广度、即刻记忆和总分均显着升高(P均<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RBANS总分及各项因子分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4.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用药前和用药8周末后,miR-195、BDNF、NTRK2、SST和PVALB等表达水平在用药前后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5.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效组相比,基线期有效组中miR-195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NTRK2和PVALB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02,P=0.016)。基线期有效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TRK2表达水平显着降低,BDNF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6,P=0.007)。6.miR-195和NTRK2的mRNA表达量变化与各量表的分数变化均无相关性。BDNF和PVALB的mRNA表达量变化与PANSS量表和RBANS量表的分数变化有相关关系(r=-0.452,P=0.012;r=0.409,P=0.025;r=-0.420,P=0.021;r=0.393,P=0.393)。SST的mRNA表达量变化只与RBANS量表中的延迟记忆分数呈正相关(r=0.418,P=0.022)。结论:1.miR-195可能不直接参与到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而BDNF和NTRK2可能参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2.miR-195表达水平越高,NTRK2和PVALB表达水平越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疗效越好。3.miR-195和NTRK2的表达水平变化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认知功能无关,BDNF和PVALB均与药物治疗和认知功能有关,而SST仅与认知功能有关。(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04-25)

梁静文,许瑞环[10](2017)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病,其特征是认知功能缺陷导致的社会功能低下和混乱。近年来,认知功能障碍作为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已被许多研究证实。随着研究手段的多样化,已发现一系列与认知功能相关的基因,其中包括多巴胺系统基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调节素1、5-羟色胺系统基因等。现就上述几种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的基因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精神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分裂相关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过敏性鼻炎伴哮喘综合征(combined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 syndrome,CARAS)患者淋巴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及相关功能,寻找参与调控CARAS的重要基因,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通过过敏性哮喘mRNA表达芯片数据集筛选正常人和过敏性哮喘患者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基因进行功能注释,根据基因注释结果筛选参与过敏性哮喘调控的重要基因。对筛选出的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5(cell division cycle associated 5,CDCA5)基因在过敏性鼻炎、CAR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验证其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过敏性鼻炎和哮喘之间的关系。结果 GSE104472数据库分析过敏性哮喘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共有2971个差异表达的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有16个差异基因参与胰岛素信号通路调节。GO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发现有191个基因参与无膜细胞器的构成。CDCA5基因参与无膜细胞器构成和细胞分裂的调控,并在过敏性鼻炎和CARAS患者升高。CDCA5高表达组患CARAS的概率明显高于CDCA5低表达组。结论 CDCA5在CAR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显着增高,并可能与哮喘疾病进展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裂相关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周旭红,桂敏,莫锡君,李进昆,李姝影.香石竹减数分裂重组相关基因DcRAD51D克隆及表达分析[J].植物生理学报.2019

[2].王麒淇,张旭,王向东,张罗.过敏性鼻炎伴哮喘综合征患者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5基因表达和临床意义[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9

[3].马坦坦.谷氨酸再摄取相关EAAT1和EAAT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D].山东大学.2019

[4].刘飞虎,吴强驹,崔小花,贺瑞峰,张曼.精神分裂症患者与饮用水锂元素水平关系及相关基因调查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9

[5].黄辛.科学家发现精神分裂相关基因位点[N].中国科学报.2019

[6]..科学家发现精神分裂相关基因位点[J].科学中国人.2019

[7].马坦坦,王丽娜,刘兰芬.谷氨酸再摄取相关EAATs基因与精神分裂症关联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18

[8].薛竟一.葡萄细胞分裂素代谢相关基因VviABCG14及VviCKXs的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9].鲍晨曦.miR-195、BDNF及GABA能相关基因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表达差异及药物疗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

[10].梁静文,许瑞环.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17

论文知识图

精神分离症患者(Sz)和对照组(Ctrl...缺失的精巢突变表型(引自Perezgas...奶山羊mGSCs的鉴定200×Fig.4-3Theid...细胞分裂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下调...部分细胞生长分裂相关基因的表...细胞分裂相关基因在T4代OE-Os...

标签:;  ;  ;  ;  ;  ;  ;  

分裂相关基因论文_周旭红,桂敏,莫锡君,李进昆,李姝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