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亲属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亲属,制度,社会,布依族,黎族,称谓,土家族。
亲属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李会肖[1](2019)在《父权制、祖先崇拜,还是氏族图腾制——梅因、库朗热和涂尔干有关古代亲属制度的争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认识古代家族和氏族中的亲属制度,始终是古代社会研究的焦点所在。在中西方早期民族学社会学奠基之时出现了叁种具有重要影响的亲属制度理论,即梅因的父权制理论、库朗热的家族宗教理论和涂尔干的氏族图腾制理论。叁者都认识到,古代家族与氏族中的亲属关系无法单靠自然血缘关系去解释。在梅因那里,家父长统治构成了界定家族亲属关系的基本原则。而库朗热则把家父权追溯到家族宗教,认为共同的祖先祭祀构成了确立亲属关系的依据。基于新的材料和方法,涂尔干试图用图腾崇拜来解释氏族中的亲属关系,并重新厘定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氏族和家族的关系。对这叁种理论展开比较将有助于我们揭示古代社会和家族研究面临的理论困难。(本文来源于《江海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罗欢[2](2019)在《家族式企业与亲属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家族式企业临界于个体户与家族企业之间,它虽没有家族企业完整的运行机制,却有着维系家族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即亲属关系。亲属关系是社会关系网络重要的组成部分,维系着亲缘社会的运行与绵延。在家族式企业发展与壮大的历程中亲属关系也是不可或缺的。以血亲、姻亲与拟亲属为中心延伸出的社会关系网络,在家族式企业的发展中充分发挥其特有的社会作用,共同推进家族式企业良性运行,使其在现代都市文化充盈的社会中获得立足之地。在土家族社会中,亲属关系是土家人最为重要的一个社会关系网络,贯穿于土家人生活、生产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异乡创业求生的过程中,亲属关系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围绕土家族的家族式企业中亲属关系网络展开,分析与探究土家族的亲属制度与现代生计模式的关系。21世纪初,恩施土家族与苗族自治州田坝村的罗氏家族出现异乡创业的案例,由最初的一家“兄弟连”中式快餐店发展到如今的20家店,从当初的个体店逐渐发展为现今的家族式企业。纵观罗氏家族式企业的发展历程,其亲属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无论是建立之初,还是后期规模的形成都离不开亲属关系的推动。亲属关系在家族式企业运行和管理中权责关系更加明确,每位社会成员都根据各自的社会角色行驶相应的权利与履行相关的义务。那么,土家族的亲属制度是如何作用于罗氏家族式企业?家族式企业对亲属制度产生怎样的反作用?土家族亲属制度是如何运行并融入到现代生计模式之中?为了弄清其中的缘由,笔者有了要从亲属关系之间的权利、义务的角度探讨土家族亲属制度的想法。笔者在进行资料收集时发现,学术界有关土家族亲属制度的探讨不是很多,在仅有的一些资料上,学者们主要以土家族的亲属称谓为研究视角进而探究亲属制度。但缺乏对亲属制度与商业关系的研究关注。然而,笔者在对罗氏家族异乡创业这一案例研究过程中,就发现亲属关系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作用推动了家族式企业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借鉴布朗关于亲属制度的相关研究,以罗氏家族式企业为切入点,对土家族的亲属制度进行探究。在整个田野调查阶段,笔者对土家族十几家“兄弟连快餐店”家族式企业进行长时间的参与观察,与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依据亲属关系的远近将访谈对象划分为血缘关系、姻亲关系与拟亲属关系叁类,并与调查对象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对访谈材料的整理与分析,发现土家族人根据土家社会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行事,即社会角色在行驶的权利与履行的义务时,既不会渎职也不会越权,从而维系社会关系网络的良性运行与发展。再则罗氏家族式企业在亲属制度的作用下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对亲属制度进行再诠释与再认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后,笔者对作用于罗氏家族式企业的土家族传统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土家族传统文化在与现代都市文化的博弈中,既保持本身的文化特征,又吸收都市文化的优秀文化因子,使得罗氏家族企业进行不断的调适并逐渐融入现代生计模式之中。本文围绕土家族的家族式企业相关案例实践过程进行描述和展开,进而分析和探究土家族的亲属制度。(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期刊2019-05-01)
安文珺[3](2019)在《卓尼藏族亲属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20年间,人类学家对藏族亲属称谓制度的研究方兴未艾。藏族有叁大藏区(卫藏、康巴、安多),这叁大藏区在语言和文化也有一定的差异,每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独有的亲属制度。卓尼土司建立的政教合一的统治,从十五世纪开始,直到二十世纪中叶,长达近六百年。安多藏区的卓尼,由于处于汉藏交界地带,在卓尼土司制度的统治下,在文化的不断碰撞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亲属制度。本文根据对中国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阿子滩乡关洛村的田野调查资料,从人类学视角出发,讨论了卓尼半农半牧区藏族的亲属结构,希望可以以此展示出一个不一样的地方性文化,呈现卓尼半农半牧区藏族亲属制度的特殊性。本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的绪论介绍了研究缘起及意义、相关的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资料这叁个部分;第二部分对田野点的概况进行了描写,主要是卓尼地区的历史沿革和地理环境;第叁部分主要描述村落,当地的亲属称谓系统、亲属构成特征、亲属称谓在实践中的态度与行为,这叁个内容来展现当地的亲属称谓制度;第四部分是对亲属关系作了详细的描述,通过家庭中的亲属关系、血亲关系以及拟制亲属,以此重新梳理当地的亲属关系网络;第五部分介绍了延伸的亲属网络关系——姻亲,其中对姻亲的形成、运行及作用分别展开描述;第六部分亲属在地缘组织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可以说是扩大的亲属关系网络,将当地典型的社会组织的形成,以及呈现了社会组织是如何运行的。第七部分是结论。以小见大,对卓尼藏族亲属制度的研究,可以完善藏区的亲属制度研究,为藏族亲属称谓比较研究方面提供了新的基础,丰富人类学亲属称谓研究方面的理论。(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3-01)
毛雪彦[4](2018)在《从亲属制度到法的精神——论人类学的法哲学思想的起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对人类学古典时代的叁位奠基性学者的早期人类社会的研究成果展开对比,总结他们对于早期人类社会的法的基本看法。梅因在只考虑雅利安人的情况下认为,早期印欧社会必以家父权为一切社会原则;麦克伦南的研究则指向原始状态下的人类社会两性支配关系的不断调整;摩尔根在比较了印第安人社会与古代希腊罗马社会后认为,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才是早期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王晓慧[5](2018)在《海南黎族合亩组织性质再探讨——以亲属制度运作逻辑为起点的一种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合亩是海南五指山地区黎族传统的组织方式。以往合亩的研究多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础上,通过分析合亩组织的演变与类型对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性质进行判定。若从亲属关系人类学视角出发,通过阐释合亩组织的运作逻辑与制度执行,对合亩组织的构成、形成方式及功能与嬗变进行剖析,对合亩与村、峒等传统社会组织及人民公社进行比较,从而对合亩组织的性质进行再研究,或许能为研究合亩及当代黎族社会提供另外一种思路。(本文来源于《南海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王瑞静[6](2018)在《“联神结人”的治疗师网络:云南阿卡社会支持网络中的大人物体系与亲属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人类学关于大人物体系与亲属制度的经典议题研究引入到当代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探讨中,本文基于对云南阿卡社区治疗仪式的民族志分析,呈现了阿卡"抬碗"仪式中治疗师网络的组织构成形态。论文指出,这个由大人物体系与亲属制度共同构建的支持性医疗网络展现了一种"联神结人"的整体性特征,提醒我们应将"人神关系"的考察引入到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维度之中。(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8年02期)
刘铁梁[7](2017)在《亲属制度研究的反思与再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人社会的亲属制度,一直是海内外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重点研究的对象。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者都是热衷于研究汉人社会中的宗族制度,因为他们发现这一制度不仅在文化上决定了整个亲属关系的秩序和格局,而且也在国家治理基层社会的过程中发生重要的作用,因而就成为研究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切入点。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不能不考虑"宗族组织的影响还有多大"这一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农民先是在原地被重新组织起来,后是向城市中大规模移(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术》期刊2017年03期)
王晓慧[8](2016)在《海南五指山杞黎的亲属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辈学者对海南省五指山地区杞黎的亲属制度研究多从进化论的视角进行探讨与分析,并认为杞黎社会中存在母系社会的残余。通过人类学田野调查,以蔡华教授提出的亲属制度研究理论为视角,对杞黎的亲属制度作出总体性概括和系统的描述,从而得出五指山地区的杞黎的亲属制度是一个双边不对称制度。(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11期)
杨元丽[9](2016)在《北盘江布那的亲属制度与社会组织》一文中研究指出亲属制度研究一直是人类学民族学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也是民族研究的基础课题。国内外学者对亲属制度的研究成果丰富,但布依族的亲属制度与社会组织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未被系统的考察过。本文是以民族志写作的方式对布依族社会进行的基础性研究,旨在表现布依族的亲属制度与社会组织的运作方式。本文以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北盘江流域的布依族为研究对象,基于笔者在田野调查地点长期的实地田野调查材料,首先揭示了布依族亲属制度运作的逻辑起点——血缘观念,紧接着陈述了布依族的亲属称谓制度,试图理清布依族社会乱伦禁忌的范围与称谓中展现的亲属关系。接下来,用详实的仪式描写了布依族的婚姻制度与丧葬习俗,在仪式中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布依族亲属关系及其运转方式。在对布依族亲属制度的研究中,笔者发现一个创新点,即布依族社会中所存在的“洋叉鬼”现象,将布依族社会划分为两个不相交的亲属网络,以“干净”与“不干净”作为区分的两个亲属集团在亲属关系上并无交叉。最后,本文最后两个章节集中分析了布依族的社会组织,姓氏——宗族——房族——家庭层级关系的血缘组织和村寨——檐光社区——坪为层级单位的地缘组织迭合构成布依族的社会组织。布依族的檐光组织作为布依族社会祭祀的主体在当今社会仍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檐光的产生与继承表现了亲属制度对布依族社会组织的影响,布光的世袭身份是以血缘亲属关系而进行传承的,亲属制度保证了檐光世袭身份的合法性。檐光组织是建立在血缘亲属关系与地缘关系基础之上的社会组织,它目前只保留了民间社会组织的世俗事务功能和宗教事务功能,历史上的政治组织与经济组织职能已经在国家力量的作用下消失了。(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6-05-01)
刘肇阳,王处辉[10](2016)在《兄弟关系定位转向与周代制度建设——基于“兄弟”亲称及亲属制度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兄弟在最初的社会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并且具备界别族属的功能,因此被赋予共同应对外部环境和族群竞争的社会期待。随着婚姻与父权的产生,父子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主导。一方面父子相继、长子继承的继嗣方式取代了兄弟相及,另一方面原本族群间的对立竞争关系也转变为宗族间的合作共生关系。在这一亲属制度的变迁中,继嗣与姻亲的社会功能逐渐凌驾血缘之上并产生了兄弟易于不和的结构性因素。另外,兄弟界别族属的功能也转向以扩张性的拟血缘方式打消个体或群体间的界限,其社会期待转变为保持相互间的和睦进而敦亲睦族。周初制度建设对这一变迁作了充分考量,并在缓和这一结构性矛盾的基础上有效发挥了敦亲睦族的社会功能,由此奠定了礼乐文明对兄弟关系的定位。(本文来源于《齐鲁学刊》期刊2016年02期)
亲属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家族式企业临界于个体户与家族企业之间,它虽没有家族企业完整的运行机制,却有着维系家族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即亲属关系。亲属关系是社会关系网络重要的组成部分,维系着亲缘社会的运行与绵延。在家族式企业发展与壮大的历程中亲属关系也是不可或缺的。以血亲、姻亲与拟亲属为中心延伸出的社会关系网络,在家族式企业的发展中充分发挥其特有的社会作用,共同推进家族式企业良性运行,使其在现代都市文化充盈的社会中获得立足之地。在土家族社会中,亲属关系是土家人最为重要的一个社会关系网络,贯穿于土家人生活、生产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异乡创业求生的过程中,亲属关系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围绕土家族的家族式企业中亲属关系网络展开,分析与探究土家族的亲属制度与现代生计模式的关系。21世纪初,恩施土家族与苗族自治州田坝村的罗氏家族出现异乡创业的案例,由最初的一家“兄弟连”中式快餐店发展到如今的20家店,从当初的个体店逐渐发展为现今的家族式企业。纵观罗氏家族式企业的发展历程,其亲属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无论是建立之初,还是后期规模的形成都离不开亲属关系的推动。亲属关系在家族式企业运行和管理中权责关系更加明确,每位社会成员都根据各自的社会角色行驶相应的权利与履行相关的义务。那么,土家族的亲属制度是如何作用于罗氏家族式企业?家族式企业对亲属制度产生怎样的反作用?土家族亲属制度是如何运行并融入到现代生计模式之中?为了弄清其中的缘由,笔者有了要从亲属关系之间的权利、义务的角度探讨土家族亲属制度的想法。笔者在进行资料收集时发现,学术界有关土家族亲属制度的探讨不是很多,在仅有的一些资料上,学者们主要以土家族的亲属称谓为研究视角进而探究亲属制度。但缺乏对亲属制度与商业关系的研究关注。然而,笔者在对罗氏家族异乡创业这一案例研究过程中,就发现亲属关系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作用推动了家族式企业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借鉴布朗关于亲属制度的相关研究,以罗氏家族式企业为切入点,对土家族的亲属制度进行探究。在整个田野调查阶段,笔者对土家族十几家“兄弟连快餐店”家族式企业进行长时间的参与观察,与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依据亲属关系的远近将访谈对象划分为血缘关系、姻亲关系与拟亲属关系叁类,并与调查对象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对访谈材料的整理与分析,发现土家族人根据土家社会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行事,即社会角色在行驶的权利与履行的义务时,既不会渎职也不会越权,从而维系社会关系网络的良性运行与发展。再则罗氏家族式企业在亲属制度的作用下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对亲属制度进行再诠释与再认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后,笔者对作用于罗氏家族式企业的土家族传统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土家族传统文化在与现代都市文化的博弈中,既保持本身的文化特征,又吸收都市文化的优秀文化因子,使得罗氏家族企业进行不断的调适并逐渐融入现代生计模式之中。本文围绕土家族的家族式企业相关案例实践过程进行描述和展开,进而分析和探究土家族的亲属制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亲属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会肖.父权制、祖先崇拜,还是氏族图腾制——梅因、库朗热和涂尔干有关古代亲属制度的争论[J].江海学刊.2019
[2].罗欢.家族式企业与亲属制度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9
[3].安文珺.卓尼藏族亲属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19
[4].毛雪彦.从亲属制度到法的精神——论人类学的法哲学思想的起源[J].西北民族研究.2018
[5].王晓慧.海南黎族合亩组织性质再探讨——以亲属制度运作逻辑为起点的一种视角[J].南海学刊.2018
[6].王瑞静.“联神结人”的治疗师网络:云南阿卡社会支持网络中的大人物体系与亲属制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
[7].刘铁梁.亲属制度研究的反思与再定位[J].民族艺术.2017
[8].王晓慧.海南五指山杞黎的亲属制度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9].杨元丽.北盘江布那的亲属制度与社会组织[D].贵州大学.2016
[10].刘肇阳,王处辉.兄弟关系定位转向与周代制度建设——基于“兄弟”亲称及亲属制度的考察[J].齐鲁学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