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力驱动论文_孙浩诚

导读:本文包含了静电力驱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静电,谐振,利兹,疏水,电压,共价键,芯片。

静电力驱动论文文献综述

孙浩诚[1](2018)在《静电力驱动在现代传感技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静电驱动的原理和优势,综述了静电力驱动在微机械陀螺、谐振式加速度传感器和谐振式压力传感器近年来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静电力驱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8年08期)

董杨瑞[2](2016)在《静电力触觉再现驱动信号合成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静电力触觉再现利用静电感应原理通过改变手指和触觉再现面板交互界面的压力和摩擦力来再现不同的表面触觉特性,能够在普通触摸屏表面实现裸指触觉再现,在人机交互和虚拟现实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静电力触觉再现技术的研究多集中在触觉再现设备以及图像触觉渲染算法等方面,而静电力触觉再现产生机理及触觉力的量化表征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研究静电力触觉再现原理、系统建模以及驱动信号合成技术,在DSP平台上实现驱动信号合成,并搭建静电力测量平台,通过实际测量静电力客观定量地研究静电力和驱动信号的映射关系,由驱动信号的合成实现静电力的合成,为静电力触觉再现理论研究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在分析静电力触觉再现系统组成及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手指皮肤生物电特性建立了静电力触觉再现系统模型,针对系统模型利用静电场理论和电路原理进行理论分析,获取触觉静电力和驱动信号之间的定量关系。(2)在分析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Direct Digital Frequency Synthesis,DDS)原理及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静电力触觉再现驱动信号合成方案,以DSP为主控芯片实现DDS结构中的相位累加器和波形ROM表,结合数模转换器生成模拟阶梯波形,通过低通滤波器对波形进行平滑处理,最后经过幅值放大生成高幅值的静电力触觉再现驱动信号,并根据此方案在考虑电磁兼容及信号完整性的基础上设计实现了静电力触觉再现驱动信号合成硬件电路。(3)在静电力触觉再现驱动信号合成硬件电路的基础上开发了波形合成及串口通信程序。波形合成程序首先根据驱动信号频率和采样频率确定频率控制字,相位累加器不断对频率控制字进行累加获取周期变化的波形相位,利用波形ROM表进行相幅转换得到波形相位对应的幅值数字量,DSP将幅值数字量按照采样频率送给数模转换器生成波形。串口通信程序实现驱动信号幅值、频率等参数的设置工作,给出了调制波形的数字调制方法和程序实现,开发了上位机驱动信号参数设置软件程序,并对合成的驱动信号进行了测试。(4)搭建静电力测量装置,测量交互过程中不同驱动信号作用下手指受到的静电力,通过对考虑手指皮肤生物电特性的系统模型进行仿真以及实际测量静电力研究了系统模型的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获取静电力与驱动信号频率及幅值的定量关系,验证静电力触觉再现系统等效模型的有效性,研究了脉冲信号极性以及占空比对静电力的影响,并给出了脉冲信号低功耗的参数设计方案,此外,还研究了调幅信号对静电力的影响。本文的主要贡献及创新如下:(1)建立静电力触觉再现系统等效物理模型,解决了触觉力的客观定量求解问题,搭建静电力测量平台,解决了手指和触觉面板间静电力的测量问题。(2)研究了静电力和驱动信号不同参数的定量映射关系,由驱动信号的合成实现触觉力的合成。(3)设计了静电力触觉再现驱动信号合成方案及流程并实现了硬件电路及软件程序,实现了静电力触觉再现驱动信号的合成。上述工作为静电力触觉再现系统分析、驱动信号合成以及触觉静电力合成提供了方案,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6-01)

李燕[3](2016)在《静电力驱动的超两亲分子的构筑及聚集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Gemini表面活性剂作为一种新型表面活性剂,与传统单链表面活性剂相比,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传统Gemini表面活性剂是共价键连接的,其合成过程繁琐、耗时,因此大大阻碍了其发展和应用。目前,基于非共价相互作用如氢键、静电作用、疏水作用、π–π堆积和金属配位等构筑的超两亲分子已经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非共价键合成方法避免了复杂的化学合成和提纯过程,实现了构筑单元的高效利用。其中,静电作用与其他非共价键作用相比,具有简单、可靠、灵活等优点,因此静电力驱动的超两亲分子的构筑及性质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合理的分子设计,构筑一类静电力驱动的Gemini超两亲分子。并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如低温透射电子显微镜(cryo-TEM)、冷冻蚀刻透射电子显微镜(FF-TEM)、小角X射线散射(SAXS)和流变学等,详细考察其在水溶液中的自聚集行为及微观结构。此研究不仅为深入研究表面活性剂的构效关系提供了理想的素材,也为构筑性能超群的新型表面活性剂体系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概念与性质、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应用与发展。详细介绍了Gemini表面活性剂和超两亲分子的研究进展。最后引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二部分研究了癸二酸(SA)与两性表面活性剂十四烷基二甲基氧化铵(C14DMAO)组成的无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相行为、微观结构和流变性质。研究发现,SA和C14DMAO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及溶液中的自聚集行为都表现出较强的协同作用。通过1H NMR表征证明,当SA和C14DMAO的摩尔比为0.5时,1分子的SA与2分子的C14DMAO络合形成了静电力和氢键驱动的Gemini超两亲分子,可以用C14-S-C14表示。C14-S-C14超两亲分子在水溶液中表现出丰富的相行为,形成了双折射的层状相。利用FF-TEM、cryo-TEM和SAXS等对典型的层状相样品进行表征,发现了超支化的双分子层结构,这可能是由于C14-S-C14分子排列的灵活性导致的。超支化的双分子层结构对表面活性剂浓度、剪切应力和温度等都很敏感。第叁部分研究了双(2-乙基己基)磷酸(DEHPA)和Bola型二元强碱氢氧化六甲双铵(HMO(OH)2)构建的无盐表面活性剂离子自组装体系。DEHPA和HMO(OH)2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形成了离子自组装复合物,该复合物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对形成的复合物的相行为研究发现,当DEHPA稍过量时,可以形成双折射的层状相。当DEHPA与HMO(OH)2的摩尔比ρ=2.4时,自组装性质受浓度影响很大,观察到了未闭合的或闭合的泡沫或者蜂窝网状结构、紧密堆积的平面结构及其它微观结构。在ρ=2.6和2.8时观察到了柔韧性高的多层囊泡和支化双分子层。层状相的流变性质受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影响较大,受温度影响较小。加入无机盐NaCl可以诱导各向同性的L1相向双折射的Lα相转变。这是因为无机盐可以压缩离子复合物亲水头基的有效面积,从而增大临界堆积参数p,诱导聚集体结构的转变。第四部分研究了DEHPA/LiOH/H2O、DEHPA/NaOH/H2O和DEHPA/KOH/H2O叁个体系的相行为及流变性质。与文献报道的脂肪酸囊泡相比,本文中囊泡形成所需酸和碱的浓度更大,形成囊泡的pH范围更宽。通过FF-TEM观察发现,在这叁个体系中都形成了密堆积的囊泡,并以单层囊泡为主。流变学测量结果表明,形成的囊泡具有很高的粘弹性,而且酸碱混合比例以及表面活性剂总浓度都对流变学性质有重要影响。第五部分以界面扩张流变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四烷基叁甲基氢氧化铵(TTAOH)与长链脂肪酸(FA)复配体系在气/液界面的吸附性能和界面粘弹性。考查了表面活性剂浓度、配比、温度、脂肪酸碳链长度和扩张频率等对混合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吸附性质和界面粘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脂肪酸的加入增强了TTAOH的表面吸附性能,脂肪酸含量越高或其碳链越长,TTAOH/FA体系的表面活性越高。温度对TTAOH/FA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影响不大。TTAOH/FA体系的界面膜以弹性模量为主。TTAOH/OA复配体系的弹性模量小于TTAOH单一体系的,TTAOH/DA和TTAOH/LA体系的弹性模量均大于TTAOH体系的。振荡频率和TTAOH浓度(nTTAOH/nFA)相同时,弹性模量的大小顺序为:TTAOH/LA>TTAOH/DA>TTAOH/OA。(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4-13)

赵俊峰,周慎杰,王炳雷,王锡平[4](2012)在《应变梯度对静电力驱动微梁吸合电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应变梯度理论,建立静电力驱动微梁的控制方程,通过瑞利-利兹法对微梁的控制方程进行降阶,得到一组非线性代数方程。利用牛顿-拉菲森法求解该方程组,确定微梁的吸合电压,分析应变梯度对吸合电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微梁的无量纲厚度减小时,无量纲吸合电压将显着增大,表现出明显的尺寸效应;随着材料内禀特征长度的增加,无量纲吸合电压的尺寸效应也越显着,说明应变梯度对微梁的吸合电压影响显着。随着微梁无量纲厚度的减小,残余应力对无量纲吸合电压影响显着,可以减弱应变梯度对无量纲吸合电压的影响;同时应变梯度可以显着降低中面伸长对吸合电压的影响。分析结果可为微机电系统中微梁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12年04期)

刘翔,高安然,李铁,周萍,王跃林[5](2011)在《基于静电力的微液滴驱动芯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精确操控微流体,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基于静电力的微液滴驱动芯片。介绍了驱动原理和工艺流程,搭建了驱动检测实验平台。芯片采用开放式的结构,只需单层共平面控制电极,以硅作衬底,氧化硅和多晶硅作绝缘层,重掺杂多晶硅为驱动电极阵列,高质量Si3N4作介质层,碳氟聚合物为疏水层。实验表明:微液滴可在芯片上按程序设定方式在二维平面内流畅运动,最小驱动电压为15V,最大运动速度达96mm/s。芯片制作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可应用于生化分析芯片实验室系统。(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1年02期)

刘翔,皋华敏,李铁,周萍,王跃林[6](2011)在《低电压下静电力驱动的数字微流控芯片》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基于静电力驱动的数字微流控芯片,用于构建芯片实验室。介绍了静电力驱动原理和芯片制作工艺流程,搭建了驱动检测实验平台。该芯片采用硅作衬底,氧化硅作绝缘层,TiW/Au为驱动电极阵列,氮化硅作介质层,碳氟聚合物为疏水层。由于采用开放式的结构,只需单层共平面控制电极,简化了工艺流程,优化了器件结构;而驱动电极阵列嵌入在氧化硅中,改善了减小介质层厚度时介质层对金属的台阶覆盖性,减少了电极边沿突起引起的边界击穿。另外,采用较薄的高质量介质层和疏水性能好的疏水膜层,大大降低了液滴驱动电压。实验显示,在20 V驱动电压下,该工艺可实现液滴按程序设定方式在二维平面内流畅运动,最大运动速度达96 mm/s。提出的芯片制作工艺简单,与IC工艺兼容,可应用于生化分析芯片实验室系统。(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1年01期)

王泽方,黄渝健,牛宝龙,李山,王丹丹[7](2010)在《静电力驱动蛋白质在疏水蛋白表面的吸附》一文中研究指出疏水蛋白是丝状真菌产生的一种外泌蛋白质,它们可以在不同表面形成双亲性蛋白膜.疏水蛋白也是一种优良的蛋白质固定化基质,然而蛋白质在疏水蛋白表面吸附的驱动机制却是未知的.本文系统研究了不同pH和离子浓度下蛋白质在疏水蛋白表面的吸附.首先,用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研究了不同pH和离子浓度下,Ⅰ型疏水蛋白HGFI和Ⅱ型疏水蛋白HFBI在聚苯乙烯表面的吸附.结果发现,pH和离子强度对HGFI在聚苯乙烯表面的吸附影响较大,对HFBI的吸附影响与HGFI相比则较小;HGFI在聚苯乙烯表面主要形成的是弹性膜,而HFBI在聚苯乙烯表面主要形成的是刚性膜.随后又研究了不同pH和离子浓度下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亲和素(Avidin)在HGFI和HFB上吸附,结果表明,pH和离子强度对BSA和Avidin在HGFI和HFB上吸附有显着影响,说明BSA和Avidin在两种疏水蛋白上吸附的主要驱动力为静电力.本文研究结果为实现疏水蛋白表面可控地固定蛋白质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皋华敏,李铁,许磊,刘翔,王翊[8](2010)在《静电力驱动的液滴数字传输芯片》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制作了一种基于静电力驱动的数字微流芯片。通过优化芯片的结构,采用硅为衬底,TiW/Au为微电极阵列,较薄的氮化硅和碳氟聚合物为介质层和疏水膜层,驱动电压大为降低。目前已成功实现了在30V的驱动电压下,对去离子水液滴的两维驱动,液滴移动速度可达96mm/s,同时也实现了对0.9%质量浓度NaCl溶液液滴的驱动。分析结果验证了液滴是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实现移动。(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孙昊,丁磊,褚海斌,李彦[9](2008)在《静电力驱动的高速AFM纳米刻蚀技术的机理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蘸笔纳米刻蚀(Dip-Pen Nanolithography,DPN)技术是一种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的表面纳米结构制备技术,然而其制备速度一直是制约该技术发展的瓶颈。我们利用AFM针尖在基底表面快速移动时由于摩擦产生的静电力作为驱动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08-07-01)

张皓[10](2008)在《静电力驱动的纳米晶生长及其与聚合物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晶是指尺寸在纳米级的金属、金属氧化物或半导体材料的细小晶体,其尺寸至少有一维在100 nm以内.它们是介于体相材料与分子间的物质,展示出许多特殊的光、电、磁及催化等性能.纳米晶材料最具魅力的特点表现为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强烈的尺寸依赖性.人们期待通过精确合成各种尺度及形状的纳米晶,再以其为结构构筑单元实现进一步的复合和组装,来强化材料的光、电和磁等各(本文来源于《2008年两岸叁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次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期刊2008-07-01)

静电力驱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静电力触觉再现利用静电感应原理通过改变手指和触觉再现面板交互界面的压力和摩擦力来再现不同的表面触觉特性,能够在普通触摸屏表面实现裸指触觉再现,在人机交互和虚拟现实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静电力触觉再现技术的研究多集中在触觉再现设备以及图像触觉渲染算法等方面,而静电力触觉再现产生机理及触觉力的量化表征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研究静电力触觉再现原理、系统建模以及驱动信号合成技术,在DSP平台上实现驱动信号合成,并搭建静电力测量平台,通过实际测量静电力客观定量地研究静电力和驱动信号的映射关系,由驱动信号的合成实现静电力的合成,为静电力触觉再现理论研究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在分析静电力触觉再现系统组成及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手指皮肤生物电特性建立了静电力触觉再现系统模型,针对系统模型利用静电场理论和电路原理进行理论分析,获取触觉静电力和驱动信号之间的定量关系。(2)在分析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Direct Digital Frequency Synthesis,DDS)原理及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静电力触觉再现驱动信号合成方案,以DSP为主控芯片实现DDS结构中的相位累加器和波形ROM表,结合数模转换器生成模拟阶梯波形,通过低通滤波器对波形进行平滑处理,最后经过幅值放大生成高幅值的静电力触觉再现驱动信号,并根据此方案在考虑电磁兼容及信号完整性的基础上设计实现了静电力触觉再现驱动信号合成硬件电路。(3)在静电力触觉再现驱动信号合成硬件电路的基础上开发了波形合成及串口通信程序。波形合成程序首先根据驱动信号频率和采样频率确定频率控制字,相位累加器不断对频率控制字进行累加获取周期变化的波形相位,利用波形ROM表进行相幅转换得到波形相位对应的幅值数字量,DSP将幅值数字量按照采样频率送给数模转换器生成波形。串口通信程序实现驱动信号幅值、频率等参数的设置工作,给出了调制波形的数字调制方法和程序实现,开发了上位机驱动信号参数设置软件程序,并对合成的驱动信号进行了测试。(4)搭建静电力测量装置,测量交互过程中不同驱动信号作用下手指受到的静电力,通过对考虑手指皮肤生物电特性的系统模型进行仿真以及实际测量静电力研究了系统模型的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获取静电力与驱动信号频率及幅值的定量关系,验证静电力触觉再现系统等效模型的有效性,研究了脉冲信号极性以及占空比对静电力的影响,并给出了脉冲信号低功耗的参数设计方案,此外,还研究了调幅信号对静电力的影响。本文的主要贡献及创新如下:(1)建立静电力触觉再现系统等效物理模型,解决了触觉力的客观定量求解问题,搭建静电力测量平台,解决了手指和触觉面板间静电力的测量问题。(2)研究了静电力和驱动信号不同参数的定量映射关系,由驱动信号的合成实现触觉力的合成。(3)设计了静电力触觉再现驱动信号合成方案及流程并实现了硬件电路及软件程序,实现了静电力触觉再现驱动信号的合成。上述工作为静电力触觉再现系统分析、驱动信号合成以及触觉静电力合成提供了方案,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静电力驱动论文参考文献

[1].孙浩诚.静电力驱动在现代传感技术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8

[2].董杨瑞.静电力触觉再现驱动信号合成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6

[3].李燕.静电力驱动的超两亲分子的构筑及聚集行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4].赵俊峰,周慎杰,王炳雷,王锡平.应变梯度对静电力驱动微梁吸合电压的影响[J].机械强度.2012

[5].刘翔,高安然,李铁,周萍,王跃林.基于静电力的微液滴驱动芯片[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

[6].刘翔,皋华敏,李铁,周萍,王跃林.低电压下静电力驱动的数字微流控芯片[J].光学精密工程.2011

[7].王泽方,黄渝健,牛宝龙,李山,王丹丹.静电力驱动蛋白质在疏水蛋白表面的吸附[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

[8].皋华敏,李铁,许磊,刘翔,王翊.静电力驱动的液滴数字传输芯片[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10

[9].孙昊,丁磊,褚海斌,李彦.静电力驱动的高速AFM纳米刻蚀技术的机理研究与应用[C].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无机与配位化学分会场论文集.2008

[10].张皓.静电力驱动的纳米晶生长及其与聚合物复合[C].2008年两岸叁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次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2008

论文知识图

采用串联悬臂梁DC直接接触式的单刀多...静电力驱动的液滴传输原理示意...静电力驱动信号波形测量结果静电力驱动的微型夹持器静电力驱动的数字微流芯片剖面...一1在静电力驱动下微纳机械开关二...

标签:;  ;  ;  ;  ;  ;  ;  

静电力驱动论文_孙浩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