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奎灵山小学韩冬
一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营造平等的和谐氛围,让学生有“安全感”,思维才能敏捷,才可能去创造。
针对低年级语文学科教学现状,我首先在备好教材之后,选择恰当的导语。根据学生直观性强,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事物的优势,每一课都精心设计导言,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猜谜,故事,歇后语,作者简介等多种形式出现在导语中。在讲《鹅》这首诗时,我对作者骆宾王和写这首诗时的背景进行介绍。同学们惊讶地说骆宾王才七岁就能写出那么脍炙人口的诗,真令人敬佩。许多同学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这首诗的理解,有的自己画一幅图,有的改说了一个故事等。可见有个良好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一个前提。再如孩子们学习生字时,虽然孩子们初入学对生字感兴趣,但时间长了就产生单调和枯燥感。这时我多借助实物,标本,卡片,挂图和幻灯等教具,采用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时让他们去操作。比如学生写字时可做“找朋友”游戏,把学生带到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独立去思考如何记住字的音,形,意,并且去创造性的应用。学习思维调动敏捷,时常提出带有创造性的问题和见解。记得在学到“江河湖海”几个生字教学时,有位学生说:“老师,因为江河湖海里都有水,所以它们都是三点水旁。”这一点对于孩子自己来说就是创新。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只有在“动”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才能有创新,才会有创新的体验。
针对教材实际设计了一些活动课,在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我把知识性,思维性,趣味性结合起来,通过学生操作,绘画,表演,模仿实践当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小猴子下山》一文,我设计了一节活动课,通过同学们的参与和表演,学生理解了“掰,扔,摘,扛,追”这些动作,同时也为小猴子最后下山两手空空一无所获惋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怎样才能不两手空空呢?同学们有的回答说:“小猴子下山为什么不带一个口袋把东西装起来。”有的同学反问道:“小猴子下山之前根本就没有目的,怎么能想到带口袋呢?”还有的同学说:“小猴子见什么爱什么,不专一,所以它一无所获。”刚下山看到玉米又多又大就喜欢的不得了,当又看到又红又大的桃子时,它扔玉米去摘桃子;当看到可爱的小兔时,它又去追小兔。扔了桃子,结果不见了,自己也两手空空。这都是不专一的结果。学生通过自己进入角色中体会到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专一,有始有终。在这次活动中,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思维有了创造性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了创新意识的体验。《三只白鹤》《小壁虎借尾巴》等在教学中我都设计了相应的活动课,效果很好。
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具体形象的观察分析,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小培养学生对观察的兴趣,学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教材训练要求,时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低年级语文教材内容多是图文并茂,有情有景,生动活泼,有利于这方面培养。尤其对看图说话,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能够把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虽然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是劣势,但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对画面的观察,独方思考,勇于发表不同意见。一文多答,一题多解,一字多扩等以激励学生提出新问题,新方法,从而培养他们创新精神。
在学《乌鸦喝水》一文时,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假使用水杯周围没有石子,乌鸦能喝到水吗?”有的说“不能”,有的回答“能”。乌鸦可以用翅膀把水杯碰倒;乌鸦可以飞到麦地含来麦秆折断后用麦秆吸;乌鸦可以飞到果树上啄果汁止渴等等。学生想得很多,也很实际,这不是一个创新思维的体现吗?再如《狐狸和乌鸦》一课学完后,我也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你想对乌鸦说点什么?二是你们怎么去看狐狸?三是如果乌鸦第二次遇到狐狸会怎么做?这三个问题学生讨论的非常激烈,有的同学对乌鸦说:“你不要听好话了,不然会上当。”有的说:“在遇到狐狸要教训它一顿,用你叼肉受骗的办法叼一个石子,狠狠砸一下狐狸。”还有的学生说:“我认为狐狸用办法吃到了肉,说明狐狸聪明。”还有的同学说:“狐狸太可恨,为什么去骗乌鸦,不应该那么做。”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以上回答看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很有潜力,在于培养,引发,只要给他们去创造条件,机会,他们就会显现出来。这正像一粒种子,只要给它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给它创设良好的环境,它就会发芽,生根,开花和结果。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更主要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