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层织物论文_刘元军,罗蕙敏,王彩霞,赵晓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涂层织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涂层,织物,树脂,玄武岩,针织物,棉织物,吡咯。

涂层织物论文文献综述

刘元军,罗蕙敏,王彩霞,赵晓明[1](2019)在《烘干温度对石墨烯单层涂层织物电磁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课题以锦纶为基布,以聚氨酯为基体,以石墨烯为功能粒子,采用涂层工艺制备了石墨烯单层涂层织物。重点研究了烘干温度对石墨烯单层涂层织物的电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 MHz~1000 MHz频率范围内,烘干温度为80℃时,石墨烯单层涂层织物的介电常数实部最大,即该材料的极化能力最强;烘干温度为100℃时,石墨烯单层涂层织物的介电常数虚部最大,即该材料对电磁波的损耗能力最强;烘干温度对损耗角正切值影响不大;在0 MHz~40 MHz频率范围内,烘干温度为120℃时,石墨烯单层涂层织物的屏蔽效能最大,对电磁波的屏蔽能力最强。(本文来源于《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何青青,徐红,毛志平,张琳萍,钟毅[2](2019)在《高导电性聚吡咯涂层织物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将聚吡咯导电材料应用于纺织领域,开发具有优良导电性及导电稳定性的功能性纺织面料,利用氢氧化钠/尿素体系对棉针织物表面进行改性,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将聚吡咯沉积于改性的棉针织物表面制备导电织物,探讨了吡咯单体浓度、氧化剂用量、掺杂剂浓度、掺杂剂种类、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参数对织物导电性的影响。将织物在空气、水中的导电稳定性进行对比,筛选出合适的掺杂剂。结果表明:5-磺基水杨酸钠(浓度0. 015 mol/L)为掺杂剂,吡咯浓度为0. 3 mol/L,氯化铁浓度为0. 4 mol/L,在0℃下聚合反应4 h时,聚吡咯涂层后棉织物的表面方阻可降为1. 4Ω/,而且涂层织物在空气中的导电稳定性好于其在水中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马苏扬[3](2019)在《功能性涂层织物生产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功能性涂层织物生产的工艺要求,在分析和规划生产系统主、辅功能区的基础上,建立了模块化设计过程模型。分析讨论了部分模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模块间功能的匹配问题。实践表明,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不仅缩短了功能性涂层织物生产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调试周期,而且生产系统的功能得到优化,生产效率提高,产品适应性更强,生产成本降低。(本文来源于《装备维修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李建明,王彩霞,赵晓明,刘元军[4](2019)在《涂层织物热防护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采用两种不同涂层方式:单面涂双层(Ld,辐射热防护层涂覆在隔热层上)以及双面涂单层(Ll,分别在基布两面涂隔热层与辐射热防护层)制备不同的双层涂层织物;其次探讨了球状纳米二氧化硅含量、六钛酸钾晶须含量、纳米二氧化钛含量对双层涂层织物热防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厚度为0.25 mm、0.37 mm、0.50 mm的涂层织物,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涂层织物背面温度达到二级烧伤热温度的时间也依次增长;相同的涂层厚度,涂层织物背面温度达到二级烧伤温度Ld0.25比Ll0.25用时更短,Ld0.37比Ll0.37用时更短,而Ld0.50比Ll0.50用时更长;随着球状纳米二氧化硅质量分数的增加,织物背面温度达到二级烧伤温度的时间依次增长;六钛酸钾晶须质量分数在3%~12%内,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加,所制备的涂层织物达到二级烧伤温度的时间也随之增加;纳米二氧化钛质量分数为15%时,达到二级烧伤温度的时间最长;质量分数为3%时,达到二级烧伤温度时间最短。(本文来源于《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思,吴敏[5](2019)在《紫外光固化密胺树脂的合成及涂层织物性能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丙烯酸羟乙酯(HEA)改性甲醚化密胺树脂(HMMM),引入了不饱和C C双键,增加密胺树脂的光固化性能,成功合成了氨基丙烯酸酯(HEA-MF),制备得到紫外光(UV)固化密胺树脂,并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产物的结构;制备了光固化密胺树脂膜和涂层织物,借助热重分析仪表征膜的热性能,并对涂层织物的力学性能、硬挺度、耐磨性、防水透湿性和透气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00℃以下,光固化膜结构稳定,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350℃质量开始快速减少;涂层后织物断裂强力、硬挺度和耐磨性均提高,织物断裂伸长率和透湿透气性有所下降,但涂层织物防水性能突出。(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贾林睿,高成军,石泰百,陈务军[6](2019)在《建筑涂层织物膜材剪切模量的双轴剪切测试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更符合工程需求的建筑涂层织物膜材剪切弹性模量,基于双轴拉伸试验,采用45°偏轴十字型试件,定义名义剪切应力和工程剪切应变,提出了单调剪切加载下,基于剪切线性应变能误差的等效剪切屈服应力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材料剪切模量低周循环双轴剪切测试方法,采用了等幅周期加载制度,以等效剪切屈服应力作为循环荷载的幅值,对剪应力正负加载上升段曲线线性拟合得到剪切模量.对玻璃纤维织物PTFE涂层膜材试件进行了试验,所得的剪切应力应变滞回曲线规则,线性度高,相比既有方法更符合工程实际.该方法可应用于G类膜材或其他织物增强类膜材.(本文来源于《空间结构》期刊2019年02期)

黄婵娟[7](2019)在《有机硅树脂基TiB_2-TiC耐磨涂层织物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磨损是指织物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受到其他物体的反复摩擦而逐渐被损坏的现象。目前,人们利用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溶液浸渍法等表面改性方法,已经成功研制出了许多具有优异耐磨性能的织物。虽然这些改性方法能够提高织物的耐磨性,但仍然存在以下缺点,如:改性方法操作复杂,实验过程太过繁琐,操作条件要求高,粘附力差等。此外,这些改性方法会损伤织物本身其他固有的优良性能,如:吸湿透湿性能、透气性能和柔软度等,不符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要求。相对而言,有机硅树脂性能优异,以乙醇为溶剂更为环保,辊涂、浸渍、喷涂和压延等方法等都可以涂覆涂层,操作便捷。本文主要针对现有耐磨织物制备方法存在的不足,采用涂布的方法将涂料涂覆于织物表面制备了一种耐磨性能优异、疏水性能良好、热稳定性能优异和物理机械性能良好的耐磨织物,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首先,由于硼化钛微粒本身比重较大,粒径大,表面极性高,在重力作用下容易吸附团聚与碰撞,形成大的粒子团,从而在其本身重力作用发生沉降,在一般的溶液中分散稳定性差,应用难度大。因此,提高耐磨增强体硼化钛微粒在有机硅树脂中分散稳定性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论文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kh570和阳离子化试剂聚二烯二甲基氯化铵(PDADMAC)对硼化钛微粒表面进行改性,以减小其表面张力,提高其分散性能。随后采用油酸、乙醇增稠粉和改性聚酰胺防沉剂B-130等分散助剂来解决硼化钛微粒在有机硅树脂中的分散问题。结果表明:经过硅烷偶联剂kh550和kh570改性之后的硼化钛在有机硅树脂中的分散稳定性得以提高,当kh550的含量为硼化钛微粒的3wt%时,涂层分散稳定性最好,在第9天稍有沉降;3wt%和5wt%的硅烷偶联剂kh570改性的硼化钛微粒在第9天基本保持稳定,基本没有沉降体积的变化。阳离子化试剂聚二烯二甲基氯化铵(PDADMAC)改性硼化钛微粒在有机硅树脂中的分散稳定性很差,第7天硼化钛微粒已经完全沉降。适量的油酸、乙醇增稠粉和改性聚酰胺防沉剂B-130对提高硼化钛在有机硅树脂中的分散稳定性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过量的油酸会降低涂层的粘度,导致分散稳定性降低;过量的乙醇增稠粉和改性聚酰胺防沉剂B-130会增加涂层粘度,极大地提高分散稳定性,但是由于其粘度过大,并不便于使用。因此,当油酸用量为10wt%,乙醇增稠剂用量为0.25wt%,改性聚酰胺防沉剂B-130用量为0.25wt%时,可以有效地提高硼化钛微粒在有机硅树脂中的分散稳定性。其次,采用浸渍法将涂层应用于棉织物、涤纶织物和丙纶无纺布中,通过织物耐磨仪研究涂层织物磨损率和耐磨次数的变化,与此同时观察织物本身的物理机械性能、疏水性能和热稳定性能是否随之发生变化,从而选择适合应用的织物。结果表明:丙纶无纺布由于自身的惰性,与有机硅树脂涂层的结合能力差,因此硼化钛微粒在有机硅树脂中分散的涂层不适用于丙纶无纺布。在棉织物和涤纶织物的应用中发现:随着有机硅树脂含量的增加,涂层整理织物的耐磨性能越好,拉伸断裂强力先增加后减少,涂层整理织物的厚度先减小后增加。在有机硅树脂含量为25wt%和50wt%时,涤纶织物的耐磨次数远远高于棉织物;在有机硅树脂含量为75wt%和100wt%时,棉织物的耐磨次数提高程度大于涤纶织物。当有机硅树脂含量为75wt%时,涂层整理棉织物疏水性能最优,其接触角可达到143.4°,经过500次摩擦之后接触角为133.2°,依然可以达到疏水效果。100wt%有机硅树脂涂层整理涤纶织物接触角可达到152.1°,疏水性能最优。经过1000次摩擦之后,25wt%、50wt%和100wt%的有机硅树脂含量的涂层整理涤纶织物疏水性能大幅下降,而有机硅树脂含量为75wt%时疏水性能则下降最少。最后,根据之前的实验结果可以发现有机硅树脂涂层适用于棉织物和涤纶织物。因此采用正交实验法选择最优方案,研究不同涂覆量对涂层整理棉织物和涤纶织物性能的影响。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到涂层整理棉织物的最优配比方案为:当有机硅树脂与无水乙醇比例为75:25,含量为93wt%,超分散剂含量为1.5wt%,乙醇增稠剂含量为1.5wt%,TiB_2和TiC的质量比为1:2,含量为4wt%时,制备的涂层整理棉织物耐磨性能最好。涂层整理涤纶织物的最优配比方案为:有机硅树脂与无水乙醇比例为75:25,含量为93wt%,超分散剂1.5wt%,乙醇增稠剂含量为1.5wt%,TiB_2和TiC的质量比为2:1,含量为4wt%时,制备的涂层整理涤纶织物耐磨性能最优。不同的涂覆量对涂层整理织物性能有很大影响。随着涂覆量的增加,涂层整理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和顶破强力先增加后减少,撕裂强力逐渐减小,耐磨次数增加,磨损率减少,热稳定性能和涂层的附着力提高,织物厚度基本没有变化。对涂层整理棉织物来说,当涂层涂覆量为30 g/m~2时,经过1500次摩擦,涂层整理棉织物磨损率只有1.5%,耐磨次数可达到2000次左右,接触角依然在100°以上,仍具有一定的疏水性。对涂层整理涤纶织物来说,在涂层涂覆量为15 g/m~2时,磨损率只有1.9%,耐磨次数可达到4000次左右,经过3000次摩擦之后,涂层整理涤纶织物的接触角在100°左右,其疏水性能下降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惠,瞿点,瞿晓敏,刘水平[8](2019)在《叁维涂层织物预制件的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制出符合人们需求的楼宇绿化模块式容器,选用PVC包涤纶长丝纱为经纬纱,采用角联编织组织为基础组织,设计织造出多层织物,并按预先设计的叁维结构延展成型为叁维织物预制件。对柔性聚氨酯树脂进行涂层处理,对比分析了涂层处理前后织物预制件的力学性能、透气性、透湿性及保温性。试验结果表明,对织物预制件进行聚氨酯树脂涂层处理可显着提高预制件的力学性能,且对预制件的透气性、透湿性及保温性并未产生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纺织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张思[9](2019)在《UV密胺树脂涂层织物的制备及性能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密胺树脂性能优异,是当前应用最广、成本最低的材料之一,而传统的密胺树脂属于热固性树脂,在室温下不固化,通常需要加热至130~150℃方可固化,固化速度慢且能耗大,在固化过程中存在有机溶剂的挥发,不利于环境友好,限制了密胺树脂的应用领域,因此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较少。紫外光(UV)固化技术迅速发展,在织物整理领域取得了部分进展,本论文采用UV固化技术,研究光固化密胺树脂的合成工艺,并将其应用于织物涂层中,改善织物性能,为密胺树脂在纺织品涂层整理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方法。本文选用甲醚化密胺树脂(HMMM)、丙烯酸羟乙酯(HEA)、光引发剂1173为主要原料,利用HEA改性甲醚化密胺树脂,引入不饱合双键(C=C),通过对其合成工艺的研究,合成了具有光固化性能的密胺树脂:氨基丙烯酸酯(HEA-MF),借助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产物结构,并利用热重分析(TG)表征UV密胺树脂(UV-MF)膜的热性能,对膜的耐磨性、耐水性、吸水性等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利用涂层技术制备UV密胺树脂涂层织物(UV-MF涂层织物),对涂层织物的性能进行测试,并与聚酯型和聚醚型两种UV聚氨酯(PUA)涂层织物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为了改善UV密胺树脂涂层织物的柔软性和防水透湿性,本文研究了叁种活性稀释剂(FA2D、HD2EODA、TMP15EOTA)对涂层织物柔软性的影响,并采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致孔剂,研究不同分子量的PEG对涂层织物防水透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选择合理的合成工艺,HEA改性HMMM具有可行性:反应总时间5h,前期反应时间3h,温度80℃,后期反应时间2h,温度90℃;催化剂选择对甲苯磺酸,用量0.2%时产物的最终性能最好;阻聚剂为对羟基苯甲醚,用量为0.3%时产物的贮存稳定性最优。制备的UV-MF膜在300℃以下性能稳定,350℃开始快速失重,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膜在沸水中的耐水煮时间长,耐水性和耐磨性好,应用于涂层织物能够改善织物的耐水性和耐磨性,而UV-MF膜极低的吸水率也有利于提高涂层织物的防水性。(2)UV-MF涂层后织物的断裂强力、折皱性能、硬挺度、耐磨性、抗起毛起球性明显改善,但织物断裂伸长率下降、悬垂性差、柔软性差;UV-MF涂层后织物静水压达到18 kPa以上,经100次刷洗后静水压仍高于标准值,具有比较突出的防水性能,可用于防水织物的制备,但织物透湿量和透气率急剧下降。通过与两种UV聚氨酯涂层织物进行性能对比:UV-MF涂层织物的强力略低于聚酯型PUA涂层织物,高于聚醚型PUA涂层织物,断裂伸长率低于两种PUA涂层织物;UV-MF涂层织物的抗皱性能更好,硬挺度大但织物柔软性不如PUA涂层织物;UV-MF涂层织物的防水性能与PUA接近,透湿量和透气率略低于聚醚型PUA涂层织物,但稍优于聚酯型PUA涂层织物。(3)活性稀释剂FA2D的增韧效果最好,对涂层织物柔软性的改善程度最优,并随着FA2D用量的增加,织物柔软性逐渐提高,当FA2D用量为20%时,涂层织物的综合性能较好,虽然强力降低了约60N,但仍高于未涂层的涤棉织物,织物磨损率仅减少0.3%,断裂伸长率提高到了10.47%,弯曲长度改善最大,下降到9cm以下,织物柔软性提高。致孔剂PEG分子量为400、用量为5%时,涂层织物的透湿性最好,透湿量接近1000 g/(m~2·24h),较原始的293 g/(m~2·24h)增加了237%,静水压达到16 kPa以上,高于美国军用标准中防水产品的耐静水压最低要求13.7 kPa,符合防水织物的要求,织物透气率也是原始的20倍左右,大幅度提高了涂层织物的透气性。(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5-01)

宋洁[10](2019)在《涂层织物类膜材的抗顶破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膜材料作为膜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使用中,容易受到外界杂物如风致残片等的顶破作用产生细小裂缝以及初始缺陷,从而导致膜结构承载能力降低甚至失稳。膜材的力学性能目前研究较多的主要为拉伸、撕裂、剪切等面内试验,而针对膜材这种复合材料的面外顶破性能研究较少;且涂层织物类膜材作为柔性复合材料,由于其编织工艺及组成材料的相互影响,使得膜材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各向异性等特点,而这对于材料顶破性能的影响不可忽略。本文采用试验、数值分析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方法,对涂层织物类膜材的抗顶破性能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探讨了相应的强度准则。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涂层织物类膜材的面外顶破力学性能研究。针对膜材特点设计了两种形状的夹具,分别对几种涂层织物膜材进行了顶破性能试验,并与DIC(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结合,得到了膜材在顶破过程中的力-位移曲线和膜面的应变分布,分析了顶破速率、冲头形状、裁剪角度和膜材种类对材料抗顶破性能的影响,重点研究了不同冲头形状下膜材的破坏机理;(2)涂层织物类膜材顶破过程的数值模拟。采用ABAQUS软件对膜材的顶破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别考虑了基于线弹性各向异性本构关系和*Fabric关键字两种方法分析,得到了力-位移曲线和应变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基于*Fabric关键字方法得到的曲线与试验曲线相对一致,能反映出膜材非线性的特点,且应变分布也比较吻合。(3)涂层织物类膜材料的强度准则研究,分别采用应变和应力的形式,讨论了几种常见的各向异性的强度准则,在Tsai-Wu准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正强度准则,研究发现新修正准则能较好地预测平形和圆形冲头作用下涂层织物类膜材的顶破破坏过程;通过VUSDFLD子程序进行对比验证,得到了顶破作用下破坏准则的应力形式。(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涂层织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将聚吡咯导电材料应用于纺织领域,开发具有优良导电性及导电稳定性的功能性纺织面料,利用氢氧化钠/尿素体系对棉针织物表面进行改性,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将聚吡咯沉积于改性的棉针织物表面制备导电织物,探讨了吡咯单体浓度、氧化剂用量、掺杂剂浓度、掺杂剂种类、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参数对织物导电性的影响。将织物在空气、水中的导电稳定性进行对比,筛选出合适的掺杂剂。结果表明:5-磺基水杨酸钠(浓度0. 015 mol/L)为掺杂剂,吡咯浓度为0. 3 mol/L,氯化铁浓度为0. 4 mol/L,在0℃下聚合反应4 h时,聚吡咯涂层后棉织物的表面方阻可降为1. 4Ω/,而且涂层织物在空气中的导电稳定性好于其在水中的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涂层织物论文参考文献

[1].刘元军,罗蕙敏,王彩霞,赵晓明.烘干温度对石墨烯单层涂层织物电磁性能的影响[J].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2].何青青,徐红,毛志平,张琳萍,钟毅.高导电性聚吡咯涂层织物的制备[J].纺织学报.2019

[3].马苏扬.功能性涂层织物生产系统的模块化设计[J].装备维修技术.2019

[4].李建明,王彩霞,赵晓明,刘元军.涂层织物热防护性能研究[J].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5].张思,吴敏.紫外光固化密胺树脂的合成及涂层织物性能测试[J].纺织学报.2019

[6].贾林睿,高成军,石泰百,陈务军.建筑涂层织物膜材剪切模量的双轴剪切测试方法[J].空间结构.2019

[7].黄婵娟.有机硅树脂基TiB_2-TiC耐磨涂层织物的制备[D].江南大学.2019

[8].张惠,瞿点,瞿晓敏,刘水平.叁维涂层织物预制件的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J].上海纺织科技.2019

[9].张思.UV密胺树脂涂层织物的制备及性能测试[D].江南大学.2019

[10].宋洁.涂层织物类膜材的抗顶破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涂层胶类型对涂层织物表观颜色的...涂层溶剂类型对涂层织物表观颜色...涤纶织物涂层前后的SEM图片(a、c—未~#...6 不同黏度系数的硅胶在涂层织物...不同丝素质量分数涤纶涂层织物的...丝素粒径及其质量分数对涂层织物...

标签:;  ;  ;  ;  ;  ;  ;  

涂层织物论文_刘元军,罗蕙敏,王彩霞,赵晓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