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药理活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免疫,多糖,活性,药理,山慈菇,拮抗剂,免疫调节。
免疫药理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魏伟[1](2016)在《山兰药材的化学成分及其多糖免疫药理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兰Oreorchis patens(Lindl.)Lindl.,为兰科山兰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以假鳞茎入药,民间将山兰作为山慈菇入药,称为“冰球子”。山慈菇性甘、味辛,药性属寒,有小毒。其功效为解毒行瘀,杀虫消痈,滋阴清肺,化痰止咳等。目前市场销售的山慈菇多为野生来源,人工栽培技术尚不成熟。近年,随着人们对山慈菇的开发利用需求的增加,其资源紧缺迹象已经显现,因此开发长白山区产量较大的山兰作为山慈菇药材的补充有较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成2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山慈菇有关研究进行的文献综述,综述结果显示,国内外对民间山慈菇药材原植物山兰的研究文献很少;第二部分为实验内容,从如下4个方面对山兰进行了研究,包括显微鉴定;酯溶性化学成分分析;多糖成分的优化提取;多糖免疫药理活性。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山兰生药学研究采用原植物形态鉴别、性状分析、显微结构鉴别等方法进行。参照《中国药典》附录中的方法,对山兰的浸出物含量进行了测定。检测结果显示:第一,3个样品测得水浸出物冷浸法均大于7.10%,热浸法大于8.08%;第二,醇浸出物用75%乙醇作溶剂,热浸法,含量均大于9.02%。(2)单体化合物分离纯化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对山兰进行单体化合物分离纯化,并用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进行解析化学结构,得到7个单质。经分析鉴定出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Triphyllol、对苯二酚、7-羟基-2,4-二甲基氧-1-(对羟基苄基)菲、β-胡萝卜苷。此5个化合物均为从山兰药材中首次分离获得。(3)多糖提取工艺优化采用正交和响应面实验分别优化山兰多糖提取工艺,对影响因素中料液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进行分析。正交与响应面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35,提取时间106 min,提取2次。此条件下的多糖提取率为23.65%,提高17.78%。(4)多糖免疫活性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系统缺陷,对小鼠进行灌胃使药物发挥调节功效,对脏器指数、迟发型变态反应、血清溶血素、吞噬系数及NK细胞活性进行测定。测得山兰多糖高、中、低剂量均对提高脾脏指数有极显着影响(P<0.01),高剂量(270 mg/kg)对所有免疫指标均有显着影响(P<0.05)。表明山兰多糖高剂量可对免疫缺陷小鼠起到免疫提高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6-05-01)
魏伟,王永宏,田义新,盛吉明,王有臣[2](2016)在《山兰多糖的免疫药理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山兰多糖对免疫系统受损伤小鼠的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低下,将实验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0.9%Na Cl溶液)、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6.15μl/g)、山兰多糖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组(270μg/g、135μg/g、67.5μg/g)。各组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处理后,对小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迟发型变态反应、血清溶血素及吞噬系数进行测定。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各免疫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及山兰多糖高、中、低剂量均对提高脾脏指数有显着影响(P<0.01),山兰多糖中剂量对迟发型变态反应影响显着(P<0.01),山兰多糖高剂量对所有免疫指标均有显着影响(P<0.01)。结论山兰多糖高剂量可对免疫低下小鼠起到免疫提高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徐睿[3](2012)在《白僵菌素的免疫药理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僵蚕为常用中药材,为蚕的幼虫受白僵菌侵染而形成的僵状蚕蛹风干而成,具有清火解毒之功效。白僵菌素是从僵蚕中分离得到的环肽类化合物,中医常用其进行镇痛和安眠的治疗,国外的前期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具有一定的体内抗肿瘤活性,但免疫调节活性未见报道。本论文的第一章研究了白僵菌素对叁硝基苯磺酸导致的小鼠结肠炎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白僵菌素在较高剂量时,均可改善肠炎导致的腹泻和体重下降,二者均可不同程度的改善动物的死亡率,同时降低结肠组织炎症的严重程度。此外,高剂量的白僵菌素对于评价药物对结肠炎影响的常用指标如:TNF-α,IFN-γ,IL-1β和IL-12亦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实验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白僵菌素对结肠炎的改善效果要好于地塞米松。我们的实验结果说明,僵蚕,这一古老的中药,可能成为一种更加有效的替代药物而被用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本论文的第二章研究白僵菌素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发病过程中T细胞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故我们考察了白僵菌素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对于刀豆蛋白引起的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白僵菌素均表现出强烈的抑制效果,且其抑制效果呈良好量效依赖性关系,白僵菌素对正常的小鼠淋巴细胞的生存活力亦有抑制效果。白僵菌素还可以增加刀豆蛋白活化后凋亡的T细胞比例,降低T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促进细胞色素c由线粒体向胞浆释放,这些数据说明,白僵菌素可以通过线粒体途径促进刀豆蛋白活化的T细胞凋亡,与此同时,白僵菌素还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阻止活化后的T细胞进入细胞周期,进而抑制其活化后所发挥的生物学效应。此外,白僵菌素对T细胞活化的主要标志之一的细胞表面抗原CD25和CD69的表达,以及T活化相关细胞因子IL-1β, TNF-α和IFN-y等的释放亦有显着地抑制效果。综上所述,本研究中首次报道了白僵菌素对叁硝基苯磺酸导致的小鼠结肠炎具有显着的改善作用,且其改善效果优于地塞米松;此外,白僵菌素可通过同时促进细胞凋亡和阻滞细胞周期而抑制刀豆蛋白导致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前者暗示了白僵菌素可能具有作为治疗炎症性肠病替代疗法的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2-05-01)
周桂保[4](2011)在《四氢嘧啶类化合物ZL-5010抗炎免疫药理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丁炔二酸二乙酯、环己胺及甲醛为原料,合成四氢嘧啶类化合物ZL-5010,探讨其抗炎免疫药理活性。方法:以丁炔二酸二乙酯、环己胺及甲醛为原料,醋酸为催化剂,在乙醇溶剂中经氨基化作用、Mannich反应、亲核加成反应和脱氢环化反应等一步法合成多取代四氢嘧啶类化合物ZL-5010(1,3-二环己基-1,2,3,6-四氢嘧啶-4,5-二甲酸二乙酯),经制备型硅胶薄层色谱分离纯化。MTT法检测正常小鼠脾细胞的代谢活力;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 beta)的含量。采用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趾肿胀模型及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模型评价化合物ZL-5010对急性炎症的抑制作用。采用醋酸诱导的小鼠扭体实验和小鼠热水浴甩尾模型观察其镇痛活性。结果:合成的四氢嘧啶类化合物ZL-5010为无色透明油状物质,化学式为:1,3-二环己基-1,2,3,6-四氢嘧啶-4,5-二甲酸二乙酯,产率为82.7%,其结构通过'H-NMR和MS得到确证,与文献报道相符。化合物ZL-5010在20、10、5μg/ml浓度下均能抑制正常小鼠脾细胞的代谢活力,平均抑制率分别为64.5%、52.1%、18.9%,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0, P=0.000, P=0.036), IC50为11.95μg/ml;化合物ZL-5010 (25,12.5,6.25μg/ml)均能显着抑制正常小鼠脾细胞分泌细胞因子TNF-a,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为0.000);化合物ZL-5010在25、12.5、6.25μg/ml下均能显着抑制LPS刺激的小鼠脾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1beta,与细菌脂多糖(LPS)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00,P=0.001);且有一定的浓度依赖趋势。化合物ZL-5010中、高剂量(100、200 mg/kg.b.w)均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肿胀,平均耳廓肿胀抑制率分别为42.0%、50.4%,与溶媒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00,P=0.000)。化合物ZL-5010高、中(200,100mg/kg)剂量组及Aspirin (200mg/kg)组大鼠平均足趾肿胀度分别为0.044ml、0.069ml、0.090ml,均低于溶媒对照组大鼠足趾肿胀度,与溶媒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2,P=0.009);化合物ZL-5010低剂量组大鼠平均足趾肿胀度为0.119,低于溶媒对照组,但与溶媒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71);化合物ZL-5010高剂量(200mg/kg)组在给药后3h时对大鼠足趾肿胀度的抑制率最大,最大平均抑制率为93.2%,化合物ZL-5010中剂量(100mg/kg)组在给药后3h时对大鼠足趾肿胀度抑制率最大,平均抑制率为75.0%,阿司匹林(200mg/kg)组在给药后5h时对大鼠足趾肿胀度抑制率最大,平均抑制率为64.5%。化合物ZL-5010在100、200mg/kg.b.w剂量下和阿司匹林在200 mg/kg.b.w剂量下能均可显着减少正常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平均扭体反应抑制率分别为46.3%、53.5%、33.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00,P=0.000,P=0.004)。结论:1.以丁炔二酸二乙酯、环己胺及甲醛为原料,经氨基化作用、Mannich反应、亲核加成反应和脱氢环化反应等多组分反应法合成了四氢嘧啶类化合物ZL-5010(1,3-二环己基-1,2,3,6-四氢嘧啶-4,5-二甲酸二乙酯),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收率高等优点。2.反应粗产物经制备型硅胶薄层色谱板,以正己烷、乙酸乙酯(V/V为8:1)为展开剂分离纯化,方法操作简单、易行。3.化合物ZL-5010对正常小鼠脾细胞代谢有抑制作用,可以显着抑制正常小鼠脾细胞的代谢活力及细胞因子TNF-α的分泌,并且能够抑制LPS刺激的小鼠脾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1beta。4.化合物ZL-5010可以显着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提示其具有一定的镇痛活性。5.化合物ZL-5010可以抑制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趾肿胀度及二甲苯所致的正常小鼠耳廓肿胀,提示其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6.初步证明化合物ZL-5010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活性,有待进一步开发。(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1-06-01)
李春荣,王升启[5](2006)在《四物汤及其单药主要活性成分免疫药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经典良方四物汤及其单药主要活性成分当归多糖、地黄多糖、川芎嗪、芍药苷、阿魏酸等均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反映在对免疫器官骨髓造血和胸腺脾脏功能的改善,活化免疫细胞以及促进细胞因子分泌等方面。该文主要对近年来与其免疫药理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06年09期)
朱鸣阳[6](2006)在《抗细胞粘附肽LDV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修饰和抗炎免疫药理活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细胞粘附分子极迟抗原-4(VLA-4)在炎症中介导白细胞的粘附和渗出、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抗炎药物的新靶点,LDV(Leu-Asp-Val)是其配体纤维粘连蛋白(FN)与之结合的关键序列。近年来,以LDV序列为基础的小分子肽类拮抗剂的开发,已经成为国际上抗炎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与其它小分子肽类药物的性质相似,VLA-4的LDV类小分子拮抗肽由于分子量小,易被酶解破坏和清除,体内半衰期极短。聚乙二醇(PEG)是一类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无毒无活性的聚醚高分子化合物,经PEG修饰可以增加蛋白质及肽的酶解稳定性、延长血浆衰期、增强生物利用度、提高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有多个聚乙二醇修饰的蛋白类药物在美国经FDA批准上市,但聚乙二醇修饰肽类药物的研究国外和国内均刚刚起步,资料很少。本项研究采用分子量为2000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2000)修饰LDV(Leu-Asp-Val)及其衍生物KILDVA(Lys-Ile-Leu–Asp–Val-Ala)肽,并进行体外和体内的抗炎免疫药理活性分析,以初步探讨聚乙二醇修饰VLA-4的LDV类小分子拮抗肽类药物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的具有较长血浆半衰期和生物学活性等良好药效和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EG修饰的VLA-4拮抗肽类新型抗炎药(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06-03-01)
李洁,赵武述,丛笑,张玉琴,赵世萍[7](1996)在《山茱萸的免疫药理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山茱萸生药和炙药水煎剂体外抑制淋巴细胞有丝分裂反应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效应。二种药物均有强抑制活性,药物浓度3mg/ml就可抑制85%以上的反应,二者没有明显的差别。小鼠口服水煎剂,淋巴细胞产生IL-2也降低。此外,口服山茱萸水煎剂,可将小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由8.1±1.6d延长到12.9±3.1d。结果显示山茱萸是一种免疫抑制性药物。(本文来源于《中日友好医院学报》期刊1996年01期)
谭允育,陈浩,黄守雄,李红,罗斌[8](1994)在《29种中药免疫药理活性的初步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29种中药免疫药理活性的初步筛选谭允育,陈浩,黄守雄,李红,罗斌(微生物学教研室)关键词中药,免疫学,药理活性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免疫失调有关。近年来,国内外对中药的免疫调节作用已有不少研究,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1-6],但研究的药物多为活血化瘀、补...(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1994年02期)
李洁,张玉琴,丛笑,赵武述,陈玉武[9](1992)在《蒲种壳多糖的免疫药理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蒲种壳多糖(LSCP)含有14.1%的蛋白质和81%的多糖,其糖类由鼠李糖、岩藻糖、甘露糖、葡萄糖、牛乳糖和已糖醛酸组成。LSCP有使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凝集和有丝分裂的活性;有促进活化的淋巴细胞增殖的效应。正常小鼠口服13CP后,脾脏白细胞增多、脾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的水平提高。口服LSCP可部分地拮抗环磷酰胺降低白细胞数和IL-2产生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日友好医院学报》期刊1992年S1期)
吴春敏,陈琼华[10](1991)在《毛木耳多糖的分离、分析及免疫药理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木耳子实体经热水提取,Sevag法去蛋白,乙醇沉淀,得到毛木耳多糖(APP)。APP经Sephadex G-100柱层析,得到APP-A和APP-B两种多糖,经电泳鉴定均为单一区带,分子量分别为12万和7万,糖含量分别为68.33%和66.74%,糖醛酸含量分别为15.96%和15.58%。APP-A单糖组成摩尔比,岩藻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为0.05:0.18:3.20:1.00,APP-B为0.06:0.16:4.01:1.00。200~400 nm紫外扫描,无核酸和蛋白质吸收峰。4000~650 cm~(-1)红外扫描,呈多糖类特征吸收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表明,APP含多种对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APP可增加小鼠脾指数,小鼠碳粒廓清率,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小鼠血清溶血素的形成,对大鼠红细胞有明显的凝集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期刊1991年02期)
免疫药理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山兰多糖对免疫系统受损伤小鼠的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低下,将实验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0.9%Na Cl溶液)、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6.15μl/g)、山兰多糖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组(270μg/g、135μg/g、67.5μg/g)。各组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处理后,对小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迟发型变态反应、血清溶血素及吞噬系数进行测定。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各免疫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及山兰多糖高、中、低剂量均对提高脾脏指数有显着影响(P<0.01),山兰多糖中剂量对迟发型变态反应影响显着(P<0.01),山兰多糖高剂量对所有免疫指标均有显着影响(P<0.01)。结论山兰多糖高剂量可对免疫低下小鼠起到免疫提高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药理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1].魏伟.山兰药材的化学成分及其多糖免疫药理活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
[2].魏伟,王永宏,田义新,盛吉明,王有臣.山兰多糖的免疫药理活性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6
[3].徐睿.白僵菌素的免疫药理活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2
[4].周桂保.四氢嘧啶类化合物ZL-5010抗炎免疫药理活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
[5].李春荣,王升启.四物汤及其单药主要活性成分免疫药理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6
[6].朱鸣阳.抗细胞粘附肽LDV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修饰和抗炎免疫药理活性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
[7].李洁,赵武述,丛笑,张玉琴,赵世萍.山茱萸的免疫药理活性[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6
[8].谭允育,陈浩,黄守雄,李红,罗斌.29种中药免疫药理活性的初步筛选[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
[9].李洁,张玉琴,丛笑,赵武述,陈玉武.蒲种壳多糖的免疫药理活性[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2
[10].吴春敏,陈琼华.毛木耳多糖的分离、分析及免疫药理活性的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