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空气流动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空气,列车,化学反应,缩尺,稳定性,气体。
空气流动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韦运杰,蒋苏静,郭小华[1](2019)在《基于空气流动学的驱潮系统模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变电站中的电力箱体作为电网一、二次设备的重要载体,箱体内的温湿度情况会对相关一、二次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箱体的防潮、驱潮变得尤为重要。鉴于此,在分析比较常见驱潮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电力箱体与驱潮设备配合,同时根据空气流动学原理设计了一款驱潮系统模型,并提出了具体的温湿度控制策略。(本文来源于《机电信息》期刊2019年15期)
贾永兴,李绵辉,梅元贵[2](2019)在《基于一维流动模型的高速列车隧道交会空气阻力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和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考虑列车交会诱发的空气压力和流速变化,提出高速列车隧道交会空气阻力的计算方法。研究中国标准动车组CR400AF隧道交会列车空气阻力变化规律,分析列车交会位置、隧道长度、阻塞比、列车运行速度和列车长度对列车空气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隧道内列车空气阻力和列车周围气流流动时必须考虑压缩波和膨胀波的传播方向,交会位置对平均列车空气阻力的影响较小;在隧道中央等速交会时,列车空气阻力随隧道长度、阻塞比和车速增大而增大,且这3者的影响程度依次增大;平均列车空气阻力与车速的2次方近似成正比,与阻塞比的0.67~0.75次方成正比,与隧道长度的0.01次方成正比;时速300~400km等级16辆编组高速列车的平均列车空气阻力约为8辆编组的1.65~1.70倍。(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樊宇,万兵兵,韩宇峰,罗纪生[3](2016)在《平衡空气模型的流动稳定性及转捩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高超声速平板边界层考虑真实气体效应的流动稳定性问题.采用7组元化学反应平衡模型,黏度和导热系数采用混合律,同时考虑组元浓度扩散引起的能量传递,在马赫数为10~20、壁面温度为500~3 500K、飞行高度为20~30.5km等条件下,对平板边界层流动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扰动演化相对增长的N值.计算结果表明:高马赫数飞行中不稳定扰动的第3模态将与第2模态合并,共同影响转捩;高温真实气体的流动稳定性特征,随着马赫数、壁面温度、飞行高度变化的基本趋势与完全气体的基本一致;与完全气体相比,真实气体的相对增长N值包络线较小,表明高温真实气体将抑制转捩发生.(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王奕然,刘垚,祝岚,张成,李炎锋[4](2016)在《叁维n连体模型在地铁工程空气流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通风空调与防排烟系统设计对空气流动数值模拟的需求为目标,指出地铁工程空气流动数值模拟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叁维n连体模型空气流动数值模拟对一维网络模型进行校验与修正的方法,工程案例计算结果表明,叁维n连体模型兼顾了叁维模拟的精确性与一维模拟的网络化与高效性,能够适应地铁工程设计阶段的要求,可用于校验与修正一维网络模型。(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6年05期)
刘志仁,杨韡[5](2015)在《基于二维模型的电梯井道空气流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电梯井道尺寸和电梯运行速度等对井道空气流动的影响,建立二维电梯井道模型,利用FLUENT对井道空气流动进行数值模拟.通过量纲分析和试验设计,针对不同阻塞比和雷诺数,选取60个样本点进行数值模拟,并建立流场参数的响应面.基于响应面的分析可知:轿厢阻力因数和井道空气最大流速比(最大流速与电梯运行速度之比)主要与阻塞比有关,并随阻塞比增大而变大;阻塞比和雷诺数都对轿厢表面的湍流强度和无量纲流场平均涡量都有影响.(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工程》期刊2015年04期)
曲明璐,陈剑波[6](2015)在《融化水流动对空气源热泵换向除霜影响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空气源热泵系统换向除霜的半经验模型,并考虑融化水自上而下的流动过程。经过实验验证模型后,分析融化水的流动对空气源热泵换向除霜过程的两个负面影响:带走本应用于融霜的热量和延长整个除霜过程。最后根据模型结果提出改善措施。(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樊宇[7](2014)在《平衡空气模型的流动稳定性及转捩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研究高超声速平板边界层考虑高温真实气体效应的流动稳定性问题。边界层内高温导致的真实气体效应改变了各热力学参数随温度、压力的变化规律,如内能、焓、比热、粘性系数、热传导系数等,进而影响了边界层的基本流及流动稳定性特性。采用7组元化学反应平衡模型,粘性系数和热传导系数采用混合律,同时考虑组元浓度扩散引起的能量传递,在马赫数10-20、壁面温度500-3500K、飞行高度20-30.5km等条件下,对平板边界层流动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扰动演化相对增长的N值。基本流采用平衡空气模型下的Blasius解,转捩预测采用e-N方法。本文得到了一些结论。高马赫数飞行中,平板边界层流动稳定性最明显的特征是不稳定扰动的第叁模态与第二模态合并,共同影响转捩。此外,高温真实气体下的平板边界层流动稳定性特征,随着马赫数、壁面温度、飞行高度的变化趋势与完全气体的基本一致,只有量的差别。对于平板边界层,在高温真实气体效应影响下,第一模态的增长率减小,增长范围减小;第二模态的最大增长率增大,不稳定波向低频方向移动,频带变窄;第叁模态与第二模态的合并推迟。在边界层上游,N值包络略有变大;在下游较大的范围,N值变小。从整体讲,完全气体模型过高的估计了扰动的不稳定性,其对转捩预测的估计过于保守。(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4-12-01)
孙海亭,周轲,杨艳青,孙洁,王希卓[8](2014)在《利用CFD模型研究苹果冷藏库内的空气流动》一文中研究指出苹果冷藏库内的空气流动可调节库内环境,且气流速度对改善果实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研究苹果贮藏库内的空气流动特性。本研究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运用大型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建立模型,以标准湍流模型对苹果冷藏库内的空气流动做叁维模拟。模拟时以苹果堆码区作为多孔介质,研究库内堆码苹果时的空气流动状况,并对库内的空气流速进行试验测定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气流场模拟能较为直观地显示冷库内部的流场特征和流动状态,气流从风扇流出,在风机与货物堆码区形成明显的涡流;气流在货物堆码区分布较为均匀,靠近风机的货物堆码区气流速度均高于远离风机的货物堆码区气流速度。冷库流场的测量值与CFD模拟的结果进行对比,最大误差在10%以内,测量值和模拟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9以上,说明了CFD模拟的可靠性。该模拟结果可为商用苹果冷藏库的优化和库内环境调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保鲜与加工》期刊2014年04期)
李杰[9](2014)在《基于CityGML叁维建筑物模型的室内空气流动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要求叁维建筑物应具有完善的空间分析功能,而目前主要的叁维建筑物模型,如X3D、KML、BIM/IFC、CityGML,不能够直接支持室内特定的模型模拟分析功能。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的人关注室内空气品质问题,而室内空气流动的状态是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首要因素,但目前3DGIS空间分析方法缺乏建筑物室内空气流动模拟的功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叁维GIS室内模型分析能力,扩展3DGIS空间分析的应用领域,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本文展开了叁维建筑物室内空气流动模型模拟研究,针对完善叁维建筑物室内模型分析功能以及扩展叁维3DGIS空间分析方法的需求,在叁维建筑物室内空气流动模拟概念模型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室内空气流动模型数值求解方法,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分析CityGML建筑物空间要素的语义—几何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室内空气流动模拟概念模型,并借鉴CityGML几何模型和外部编码表思想,制定室内空气流动模拟概念模型的空间结构数据和属性信息的组织方式,提出了基于叁维建筑物CityGML数据描述的室内空气流动模拟概念模型的构建方法。通过实例证明本文所研究的室内空气流动模拟概念模型满足室内叁维要素对象模型构建的需求。(2)针对室内空气流动标准k-epsilon数学模型及其叁维非稳态问题,结合PISO算法,构建空气动力学数学模型的自定义求解器;以室内空气流动模拟概念模型为基础,结合六面体网格离散方--映射法,离散叁维模拟空间,并定义模型的边界及其边界的初始条件,配置自定义模型求解器的数值化方案、求解过程控制方案,求解室内空气流动模型。通过案例证明自定义模型求解器能够满足室内空气流动模型数值模拟计算的需求,且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满足叁维建筑物室内空气流动模型模拟分析的需求,可进一步完善叁维建筑物空间分析功能。(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4-05-20)
王欢[10](2014)在《基于缩尺模型的大空间下送中回空气流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空间下送中回分层空调方式,由于其温度分层带来的节能特点和具有通风置换的舒适性,逐渐被大空间建筑室内热环境设计所应用。本论文针对下送中回分层空调不同区域室内空气流动及其交换特性进行了研究,进而对回风中来自非空调区气流的占比进行了探索,为后续下送中回空调负荷计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论文的核心是应用Multi-chamber方法求解控制体内有效净风量,并用之描述下送中回室内空气流动特征。为此首先对Multi-chamber应用基础CFD模拟方法进行探讨,为保证CFD模拟精度和推广应用,引入了缩尺模型实验对CFD模拟结果进行校验;为保证微风速测定的精度要求,搭建了缩尺模型实验台与实验测试系统。论文主要完成了如下工作并获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1.以现有大空间建筑热环境实验基地下送中回气流组织为实型,搭建了比例尺为1:4的缩尺模型实验台,进而通过一系列热工特性、水平温度场均匀性等预实验,获得了实验台稳定时间为5小时,水平温度场均匀的模型实验台特性。论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热环境与空气龄实验。2.考虑到缩尺模型内实验测量的特殊要求,综合运用机器人机构学、电子测量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设计并搭建了自主移动高精度无线温湿度测量系统,实现了实验室内温湿度场的无人、自主测量。3.热环境缩尺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屋顶散热较大的工况,房间整体温度较高,屋顶处热滞留现象显着;而空气龄实验结果表明,屋顶散热较大的工况,整个房间空气龄变化速率较小,且近屋顶空气龄小于散热较小的情况。4.利用缩尺模型热环境实验进行CFD的数学模型、模拟网格数量的验证结果表明,transition k-kl-ω模型在低风速室内温度场的求解中具有更高精度,确定了200万网格为可保证精度要求的合理的网格数。在此基础上,CFD模拟得到的空气温度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5.因受transition k-kl-ω模型在湍流粘度方面开发的限制,论文采用k-?RNG模型计算了缩尺模型实验工况的空气龄发现,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验证了k-?RNG模型在室内空气龄垂直分布计算方面精度良好。6.以CFD模拟结果为依据,探索了应用Multi-Chamber研究室内空气流动特性的方法。以回风口所在平面划分空调和非空调两个区域,计算获得非空调区空气进入回风管道的占比,研究发现,回风占比受风量影响呈幂指数函数减小,而受送风温度影响较小。7.以Multi-Chamber方法计算获得的有效净风量越大,该区域换气效果越好为依据,针对研究对象分析计算了室内四个控制体时的有效净风量。结果表明,有效净风量随高度增加而减少,热滞留现象显着,且受风量影响较小;空调区垂直方向上有效净风量趋于恒定。8.论文通过等效回风温度比较了Multi-chamber方法和CFD模拟结果,证实了Multi-chamber可以有效反映流场的主要特征。(本文来源于《上海理工大学》期刊2014-04-01)
空气流动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应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和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考虑列车交会诱发的空气压力和流速变化,提出高速列车隧道交会空气阻力的计算方法。研究中国标准动车组CR400AF隧道交会列车空气阻力变化规律,分析列车交会位置、隧道长度、阻塞比、列车运行速度和列车长度对列车空气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隧道内列车空气阻力和列车周围气流流动时必须考虑压缩波和膨胀波的传播方向,交会位置对平均列车空气阻力的影响较小;在隧道中央等速交会时,列车空气阻力随隧道长度、阻塞比和车速增大而增大,且这3者的影响程度依次增大;平均列车空气阻力与车速的2次方近似成正比,与阻塞比的0.67~0.75次方成正比,与隧道长度的0.01次方成正比;时速300~400km等级16辆编组高速列车的平均列车空气阻力约为8辆编组的1.65~1.70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气流动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韦运杰,蒋苏静,郭小华.基于空气流动学的驱潮系统模型设计[J].机电信息.2019
[2].贾永兴,李绵辉,梅元贵.基于一维流动模型的高速列车隧道交会空气阻力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铁道科学.2019
[3].樊宇,万兵兵,韩宇峰,罗纪生.平衡空气模型的流动稳定性及转捩预测[J].航空动力学报.2016
[4].王奕然,刘垚,祝岚,张成,李炎锋.叁维n连体模型在地铁工程空气流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暖通空调.2016
[5].刘志仁,杨韡.基于二维模型的电梯井道空气流动分析[J].计算机辅助工程.2015
[6].曲明璐,陈剑波.融化水流动对空气源热泵换向除霜影响的模型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5
[7].樊宇.平衡空气模型的流动稳定性及转捩预测[D].天津大学.2014
[8].孙海亭,周轲,杨艳青,孙洁,王希卓.利用CFD模型研究苹果冷藏库内的空气流动[J].保鲜与加工.2014
[9].李杰.基于CityGML叁维建筑物模型的室内空气流动模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10].王欢.基于缩尺模型的大空间下送中回空气流动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