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自我防护

艾滋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自我防护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150088

摘要:艾滋病(AIDS)是由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HIV病毒主要对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破坏作用,从而使患者免疫功能丧失。人体免疫功能丧失后,极易感染各种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艾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应予高度重视。文章重点研究的是艾滋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自我防护。

关键词:艾滋病;临床护理;自我防护

引言

作为医护人员,身边有许多的危险因素,威胁着她们的身体以及精神方面的健康。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已成为医护人员迫切关注的问题。强化医护人员对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提高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自我防护意识,以便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对于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加强,对我院护理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工作者进行相关的调查分析,研究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避免职业暴露的解决方案。经过调查发现医护人员对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依旧有较多的护理人员出现职业暴露的现象。其中护士的暴露率最高,主要的暴露方式为护理操作中的针刺伤、割伤、羊水污染等以及医护人员损伤后的皮肤与艾滋病患者接触,并在调查中发现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与职业暴露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技能及自我防护意识是降低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

一、研究背景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医护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难免要与自己知道或不知道的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接触,因此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的高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凡是发生职业暴露几率较小的医护人员,均具有较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普遍防护意识。另外还有医护人员在对未知患艾滋病的患者进行注射、穿刺、手术、护理时未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而对患者的血液、体液接触造成职业暴露,同时还有的对于患者的护理出现失误而造成职业暴露。

二、艾滋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护理人员受到职业的影响,在临床诊治与日常护理中,会出现职业暴露或者是意外损伤,导致护理人员HIV的职业暴露数量呈现增加趋势。在对患者的护理过裎中,使用锐器如注射器、输液器、采血针、穿刺针等应小心,不要被刺伤,同时对患者应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采血针、穿刺针等随时丢弃在特定的利器盒内,没有必要再次回套针帽,避免针头刺伤医护人员造成职业暴露。锐利器械递送时要特别小心,最好是放在盘子里由术者自己拿,而不是用手传送器械。术中如有器械、辅料等滑落,巡回护士不要直接用手拾捡,要用持物钳夹取,然后放进指定的垃圾袋中。另外对于护理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及分泌物的处理必须谨慎,由于艾滋病患者的分泌物、液体中含有一定量的艾滋病病毒,如果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不高,很容易造成医护工作者的职业暴露,因此要避免出现临床中的交叉感染。缺乏严格操作训练主要是因医院未对医护人员进行严格的要求,且没有重视对于新进护理人员的培训,从而在操作中发生问题。

三、艾滋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自我防护措施

第一,现阶段,我国对于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工作较为重视,编制一系列的防护制度与政策,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规定要求执行,以保证医疗安全装置使用的正确性,促使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避免操作损伤,以降低锐器致伤的发生率。第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时要戴手套,操作完毕脱手套、洗手或消毒。血液、体液可能飞溅到面部时,要戴口罩和防护眼镜,必要时穿隔离衣,操作环境光线充足,防止意外刺伤或者划伤。避免锐器或针头刺伤,工作人员有皮损或皮炎要用纱布覆盖,直至痊愈对血液或体液污染环境要消毒。若眼睛中溅入体液或者血液,需及时用大量的0.9%氯化钠溶液进行冲洗。第三,若医护人员被患者穿刺针刺伤后需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先从远心端至近心端进行驱血,将血液(3.5至5.5ml)挤出,并使用肥皂水或清水对伤口进行冲洗,再采用4.2%碘伏对伤口进行浸泡消毒,浸泡时间为3至5min,并使用无菌贴对伤口进行敷贴;紧急处理后及时向所在单位有关领导,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及早报告,作好处理。对其进行风险评估,明确感染的可能和措施的效果决定服药方案预防性用药如要服药则需在24小时内完成,越早越好,最好在1-2小时完成。定期检测并做好保密工作。第四,病房隔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安排病房,对于病情严重、不合作造成环境污染、传染性严重、有特殊要求及具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患者安排单间病房;其他病情较轻且积极合作的患者安排2人或3人病房。第五,操作要求与污染物处理,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需对患者解释说明,使患者积极配合,对于污染性较大及不配合的患者,需由两位技术娴熟的护理人员配合操作,且操作需严格规范,集中注意力,以免对自己造成误伤。在对患者进行注射、穿刺及手术等侵入性操作后,需及时处理利器,将其放入规定容器中,其中对于输液器、一次性注射器与针头等需进行消毒毁形处理,对于器械需采用5‰“84”消毒液浸泡再进行高压灭菌。对于被患者体液或血液污染衣物需对其高压消毒再进行清洗。

结束语

总之,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护理,应该建立和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并且提高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保证医护人员树立“普遍防护原则”的观念,建立相应的防护体系,以便于最大限度的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和医源性感染的机会。另外加强医护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及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要求医护人员了解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疾病传播途径等相关知识,以便于医护人员护理工作安全有效的进行,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时磊.艾滋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自我防护[J].中国医药指南,2012,30:307-308.

[2]陈丽萍.临床护士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普遍预防意识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04:457-460.

[3]张春燕.浅析28例艾滋病患者护理体会[A]..《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年12月研讨会综合刊[C].:2015:1.

[4]周强.盘锦市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及艾滋病防护知识调查分析[D].吉林大学,2014.

标签:;  ;  ;  

艾滋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自我防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