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叁苯甲烷类染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甲烷,染料,结晶,光谱,活性炭,隐性,孔雀石绿。
叁苯甲烷类染料论文文献综述
肖旭倩,胡正龙,邵广晴[1](2019)在《细菌降解叁苯甲烷类染料废水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苯甲烷类染料因具色泽鲜艳、着色力高、色谱范围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行业。但是,染料废水含有大量环境难以降解的有害物质,随着废水的不断排放,这些有害物质逐渐在环境中积累,最终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危及人体健康。本文综述了如何利用细菌降解叁苯甲烷类染料废水,总结了目前已报道的主要脱色菌种及其涉及的相关代谢产物、降解途径等,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期刊2019年07期)
王怡琴,谢学辉,郑秀林,张庆云,许可欣[2](2019)在《激活剂促进微生物降解偶氮、蒽醌和叁苯甲烷类染料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利用生物法处理印染废水应用非常广泛。激活剂作为能提高生物酶活性、促进酶促反应、提高生物降解效率的有效物质,在提高含染料废水生物处理效率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介绍了多种不同种类的激活剂,以及它们分别对菌株、菌群脱色偶氮、蒽醌、叁苯甲烷等叁大类不同结构染料的激活促进作用。综合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了解到目前生物处理染料常用的激活剂主要为金属离子、氧化还原介体等。综合来看,虽然目前激活剂促进微生物降解染料研究方面已有一些成果,但还存在使用单一菌种和单一激活剂无法有效处理复合染料污染废水,无法有效缩短处理时间等问题。提出针对不同结构染料及复合污染染料开发高效混合菌群及其最适合的激活剂种类、组合等是今后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将为激活剂在实际含染料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更好地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高真真[3](2019)在《锐钛矿TiO_2基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对叁苯甲烷类染料降解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有机污染物叁苯甲烷类染料(TPMs)的光降解性能低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核桃质活性炭(WAAC)、煤质活性炭(CAC)及木质活性炭(WOAC)叁种活性炭作为模板制备纳米级锐钛矿型TiO_2单晶(NATSCs),并进一步以木质活性炭负载Ni掺杂拓宽锐钛矿型TiO_2(a-TiO_2)的可见光响应,以及引入磁Fe_3O_4纳米颗粒提高纳米复合材料的回收利用性能,进而探究制备的光催化剂对TPMs的光降解性能,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简单的溶胶-凝胶法,采用WAAC、CAC、WOAC模板成功合成NATSCs。使用WOAC模板获得最佳光催化剂T-WOAC。然后通过结晶紫(CV)的光降解来评估样品的光催化性质。结果表明,XRD、TEM和BET分析表明,T-WOAC具有8.7 nm的小晶粒尺寸和清晰的介孔结构。使用叁种活性炭模板制备的光催化剂表现出优于TiO_2的光催化活性。T-WOAC显示出高的光催化活性,紫外光下辐照120 min后CV降解率为99.01%,速率常数k=0.03914 min~(–1),是TiO_2的3.9倍(k=0.00994 min~(–1))。此外,碱性条件有利于光催化剂上CV的光降解。(2)为有效提高a-TiO_2的可见光响应能力,通过负载木质活性炭和Ni掺杂制备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XRD、TEM、BET、FTIR、XPS和PL表征分析所合成的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和物理性质。通过对CV、碱性品红(BF)和孔雀石绿(MG)的降解实验来评价纳米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质。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呈锐钛矿相和清晰的介孔结构。Ni的最优掺杂量为2 wt%。负载AC的Ni掺杂催化剂比TiO_2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在可见光照射120 min后,最优光催化剂Ni-T/AC对CV、BF和MG的去除率分别为99.00%、94.85%和98.89%。此外,碱性条件有利于催化剂对溶液中叁苯甲烷染料的去除。进而提出了可能的TPMs的降解机理。(3)为进一步提高Ni掺杂a-TiO_2基复合材料的回收再循环性,通过引入磁性Fe_3O_4制备磁性易回收的纳米介孔复合材料。通过不同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与木质活性炭不同的质量比,来探究Fe_3O_4纳米颗粒对纳米复合材料的表观性质和磁化性质以及性能的影响。通过XRD、TEM、BET、XPS和UV-Vis等表征技术分析所合成的光催化剂的化学组成、结构和物理性质。结果表明,Fe_3O_4纳米颗粒含量影响材料的磁性性能。对CV、BF和MG的降解实验表明:磁纳米介孔材料展现出对TPMs良好的去除效果。此外提出了TPMs可能的去除机理。(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9-06-01)
尹进华[4](2018)在《复极性叁维电解处理叁苯甲烷类染料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产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印染工业产生的染料废水对自然界水资源的污染已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印染废水具有废水色度深、有机物污染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差、排放量大等特点,属于难降解工业废水,常规废水处理技术难以有效处理。叁苯甲烷类染料(TPM dyes)是继偶氮和蒽醌两种染料后的第叁大染料,其废水兼具印染废水的共性外,还有成分复杂、染料体系繁多等特点。叁维电解是在二维电解的基础上,通过在反应器中填充导电性粒子构成第叁极的方式,发展而来的新型高级氧化废水处理技术。当采用阻抗相对较高的活性炭材料作为粒子电极时,每个粒子在电场作用下极化形成微电解槽,也称―复极性叁维电解法‖。复极性叁维电解法具有传质速度快、设备简单、处理量大等优点,是近年来电化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而通用性差、能耗高、操作条件众多且耦合性强的缺点制约了其进一步地推广和应用,系统地开展复极性叁维电解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发挥复极性叁维电解法强氧化能力的优势,解决叁苯甲烷类废水难降解的问题是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以叁苯甲烷类染料中具有代表性的叁种体系: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结晶紫(Crystal violet)、甲基蓝(Acid blue)作为待处理废水的有效成分,依据叁维电解法的氧化机理,采用活性炭或改性活性炭作为粒子电极制作复极性叁维电解反应器,开展叁苯甲烷类染料废水处理的实验研究。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探索叁维电解处理染料废水时,操作条件变化对降解效率的影响及各操作条件之间的互相影响,对操作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叁维电解反应器处理染料废水的动态运行过程、有机物降解动力学及降解机理;通过对活性炭进行改性,采用改性活性炭作为叁维电解反应器的粒子电极,考察不同改性活性炭作为粒子电极时,有机物的降解效果和能耗情况;小试实验的基础上,开展某化工企业甲基蓝废水处理的中试实验,考察复极性叁维电解法处理叁苯甲烷类染料废水的放大效应。本文的主要的结论如下:1、分别以外加电压、电解时间、电解质浓度、pH值及曝气量为单因素,考察各变量对电解过程的影响,得到各操作条件对COD降解率和能耗的影响规律。通过提高外加电压的方式进行电流放大实验,实验表明,电流越大,降解速度越快,而电流效率不能有效提高。选取外加电压、电解时间、电解质浓度、pH值及曝气量5个因素进行叁种染料模拟废水降解的正交实验,叁种染料废水降解实验中各因素的对污染物降解效率的影响程度均为:电解时间>pH值>外加电压>电解质浓度>曝气量。综合考虑废水中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和能耗,确定叁种染料模拟废水的最佳降解条件。2、以叁维电解运行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电解反应器中电场分布及氧化还原电位,探究叁维电解反应器运行过程的参数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电场分布是随着空间位置改变而不随时间变化的反应器参数,在阳极电势最高,阴极电势最低,平行于阴阳两极不同深度的位置,电极电势是相同的,等势线呈平行状态。氧化还原电位是既随着空间位置变化也随时间变化的反应器参数,随着电解反应的进行,阳极附近的氧化还原电位值不断地增大,阴极附近的氧化还原电位值不断地减小,处于阴阳两极中间位置附近的氧化还原电位值基本不变。对染料的降解过程宏观动力学进行研究,叁种染料降解过程的动力学规律相似,并给出指数形式的动力学方程。电解过程按吸附→分解→脱附的规律反复不断进行,提出复极性叁维电解法处理叁苯甲烷类染料废水是“吸附/脱附-分解”相结合的微观动力学模型,其动力学方程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表示。废水降解过程中的产物进行分析,根据图谱的特征规律可以确定叁苯甲烷类染料的降解机理:连接在3个苯环上的侧链基团先脱落;3个苯环与中心碳原子间的键断裂,中心碳原子被氧化成羧酸;脱落的侧链基团和苯环经开环断裂,逐步降解成CO_2和氮氧化物。3、选取TiO_2(金属半导体)、An(高分子半导体)、ABS和PTFE(高分子绝缘体)4种代表性的物质,通过负载的方式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及表征,SEM扫描结果表明,活性炭改性效果较好。以4种改性活性炭分别作为反应器的粒子电极,进行模拟废水降解实验。改性活性炭与普通活性炭混合作为粒子电极,降解效果优于以纯改性活性炭作为粒子电极的效果。其中,PTFE改性活性炭与普通活性炭混合时的废水处理效果最佳,电流效率较普通活性炭作为粒子电极提高约40%。4、开展处理某印染企业甲基蓝废水的中试实验,中试结果表明,废水处理量、电解电压及pH值对电解过程的影响,与小试实验的影响规律是一致的。因曝气量变化梯度设置较大,曝气量调试实验未表现出于小试实验一致的规律。废水中氨氮含量、COD等经该工艺处理后,去除效果较好,废水的可生化性显着提高。叁维电解法作为预处理工艺,结合简单的生化处理工艺可以达到印染废水处理的最佳效果。本研究虽取得一定的认知,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后续将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染料废水的高效清洁治理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8-06-10)
宋金龙,穆迎春,阮志勇,李乐,王亚妮[5](2017)在《微生物降解叁苯甲烷类染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苯甲烷类染料生产量大、应用范围广,长期的大量使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极大危害。微生物降解技术被公认为是消除该类染料残留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对目前已报道的主要降解叁苯甲烷类染料的菌种、降解后的产物和降解的代谢途径进行了汇总,对微生物降解叁苯甲烷类染料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期刊2017年06期)
张威[6](2017)在《生物可渗透反应墙修复叁苯甲烷类染料污染地下水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泄露及不合理排放等原因,大量叁苯甲烷类染料进入环境,进而通过大气降水、土壤淋溶、地表水渗入等各种途径污染地下水。该类染料已被证实对哺乳类动物具有“叁致”作用。地下水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主要供水来源,研究叁苯甲烷类染料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技术及降解规律关系到人类健康与生态安全。可渗透反应墙是一种地下水污染修复的常用技术,环境因素及填充介质特性对修复效率有很大的影响。本论文研究通过可渗透反应墙技术将物理介质与微生物联合作用于地下水中叁苯甲烷类染料的降解。以叁苯甲烷类染料中结晶紫为代表污染物,通过批实验选取合适的PRB填充材料,从河流底泥中分离得到一株结晶紫优势降解菌,研究不同条件下结晶紫的降解规律,探究了生物可渗透反应墙对结晶紫的降解效果、降解途径及实际应用的可行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批实验,分别对活性炭和零价铁的基本性能及对结晶紫的吸附性能进行分析,可知两种材料均较稳定,不具备生物降解性。将两种介质以不同配比作吸附效果对比,发现10天后对结晶紫的去除率达到95%,最终选择以3:1(活性炭3,零价铁1)的复合介质作为本次实验的PRB填充材料。(2)通过初筛、分离、纯化、复筛再分离,从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河流底泥中获得一株结晶紫优势降解菌J1,经过培养观察、革兰氏染色等菌种鉴定过程,确定该菌种为非严格好氧的革兰氏阴性菌,可用于生物PRB对于地下水中叁苯甲烷类染料结晶紫的降解,10天内对结晶紫的降解率达到95.48%。不同环境条件下结晶紫的生物降解符合生物降解一级动力学。温度、pH值及结晶紫初始浓度对结晶紫生物降解均有显着性影响。(3)模拟地下水条件进行PRB降解地下水中结晶紫的实验研究。进水流速为5 mL/min,温度为25℃,生物PRB和复合介质PRB运行60天,对结晶紫的去除率分别保持在80%和60%以上;进水pH在生物PRB运行中前期影响较大,进水pH为7时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可达80%以上。(4)通过分析,可得结晶紫降解产物主要有羟基丙酮、对氨基苯酚、苯并噻吩酮和4,4'-双(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醇。(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7-05-01)
赵志惠[7](2017)在《过渡金属离子与叁苯甲烷及醌亚胺类染料相互作用光谱及其分析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科学技术及重工业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环境的污染。而在排放的工业废水中,金属离子的排放量日益严重,当这些金属离子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人体后,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疾病的产生,因此对于金属离子的准确、快速的检测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共振瑞利散射技术(RRS)作为一种新的测试手段逐渐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一些无机离子能够与某些大分子化合物结合,形成二元或多元离子缔合物,使得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强度显着增强,从而可以达到分析检测金属离子的目的。本论文基于金属钼(Ⅵ)分别可以与叁苯甲烷类染料相互作用形成多元离子缔合物,从而利用共振瑞利散射技术,来检测样品中的钼。同时,利用某些叁苯甲烷及醌亚胺类染料较强的荧光性,运用荧光法来检测样品中的铈(Ⅳ),镧(Ⅲ),铜(Ⅱ),具体内容如下所述:(1)绪论部分简要概述了金属离子及其检测的重要性、叁苯甲烷及醌亚胺类染料的结构性质及其在金属离子检测方面的部分应用、共振瑞利散射法的发展史及其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的特点及应用。(2)建立了两种利用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金属钼(Ⅵ)的新体系。分别为钼(Ⅵ)-邻苯二酚紫(PV)-结晶紫(CV)体系、钼(Ⅵ)-水杨基荧光酮(SAF)-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体系。在pH=3.5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盐酸缓冲溶液中,聚乙烯醇作为表面活性剂,Mo(Ⅵ)与PV形成带负电的[Mo(PV)]-,进一步与带有正电荷的CV结合形成的离子缔合物具有较强的RRS光谱。在波长位于647nm处的共振瑞利散射强度最大,基于共振瑞利散射强度随着钼(Ⅵ)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建立了测定痕量钼(Ⅵ)的新方法。当钼(Ⅵ)的浓度范围为0.10~0.60μg/mL时,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强度与钼(Ⅵ)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5×10-4μg/mL。基于钼(Ⅵ)在弱酸性条件下可以与SAF形成红色配合物,且在CPB存在的条件下,分别在波长为486.0nm及594.5nm处形成具有较强共振瑞利散射强度的离子缔合物。且当钼(Ⅵ)浓度范围为0.024~0.088 mg/m L时,体系共振瑞利散射强度与钼(Ⅵ)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波长为486.0nm与594.5nm处的检测限分别为2.76×10-2μg/mL与3.54×10-2μg/mL。利用以上两种方法,对水样中的钼(Ⅵ)进行测定。此外还对体系的离子干扰情况及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3)建立了两种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铈(Ⅳ)的新体系。分别以罗丹明B(RhB)与罗丹明6G(Rh6G)为荧光探针,铈(Ⅳ)为猝灭剂,建立了两种测定铈(Ⅳ)的反应体系。在H2SO4存在的条件下,罗丹明B与罗丹明6G分别与铈(Ⅳ)结合形成不发荧光的物质,导致体系荧光猝灭。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罗丹明6G与罗丹明B的荧光强度随着铈(Ⅳ)浓度的增大而减弱,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罗丹明6G与罗丹明B体系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2~1.08μg/mL和0.40~5.60μg/mL,检测限分别为1.4×10-3μg/mL和4.6×10-3μg/mL。以此对样品进行了分析测定。还考察了共存离子的干扰情况并对猝灭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4)建立了两种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镧(Ⅲ)的新体系。基于稀土元素镧(Ⅲ)对于溴酸钾氧化藏红T与酚藏花红的反应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由此了建立了两种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镧(Ⅲ)的新体系。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随着体系中镧(Ⅲ)离子浓度的增大,溴酸钾氧化藏红T与酚藏花红的反应速率逐渐加快,各反应体系的荧光猝灭程度也逐渐增大。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各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与镧(Ⅲ)离子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藏红T体系与酚藏花红体系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4~2.0μg/mL,4.0~16μg/mL,检测限分别为3.6×10-3μg/mL,0.334μg/mL。经过对比发现,藏红T体系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因此选择藏红T体系对样品进行分析测定。同时考察了其离子干扰情况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5)建立了两种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铜(Ⅱ)的新体系。分别为铜(Ⅱ)-溴酸钾-罗丹明B(RhB),铜(Ⅱ)-过氧化氢-番红花红O(SFO)体系。对于铜(Ⅱ)-溴酸钾-罗丹明B(RhB)体系,铜(Ⅱ)对于溴酸钾氧化罗丹明B具有较强的催化作用,且随着铜(Ⅱ)离子浓度增大,体系的反应速率加快,罗丹明B的荧光猝灭程度增大,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与铜(Ⅱ)离子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20~1.40μg/mL,检测限为2.0×10-5μg/mL。与铜(Ⅱ)-溴酸钾-罗丹明B体系相似,基于已知文献,对实验过程进行重新改进后,测定得到铜(Ⅱ)-过氧化氢-番红花红O体系的线性范围为0.5~12.5ng/mL,检测限为1.62×10-4ng/mL。经过对比,选择灵敏度更高的铜(Ⅱ)-过氧化氢-番红花红O体系进行样品分析,并对体系离子的干扰情况进行测定,结果满意。(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7-03-01)
张晓华,赵保卫,任学昌,马锋锋,魏雪芬[8](2016)在《一种叁苯甲烷类染料脱色菌液的制备及其脱色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加入适量叁苯甲烷类染料驯化自然腐败发酵的肉汤培养基,分离出了一株耐氧厌氧脱色菌和一株兼性厌氧不脱色菌,根据其脱色菌株的培养和形态特征,初步确定该耐氧厌氧菌株为梭菌属的荚膜梭菌。驯化脱色菌液厌氧环境的形成和染料的毒性使该兼性厌氧菌处于劣势,而使耐氧厌氧脱色菌成为优势菌。兼性厌氧菌的存在不影响脱色菌的脱色性能,且能消耗环境中的溶解氧为厌氧菌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通过人工接种驯化脱色菌液发酵肉汤培养基制成脱色菌液,分析了不同孔雀石绿和结晶紫含量的两组梯度脱色菌液脱色过程的紫外-可见光谱图。结果显示,孔雀石绿和结晶紫发色基团的结构被菌体破坏;脱色菌液在35℃条件下,24 h对孔雀石绿最大处理浓度约为168 mg/L,48 h对结晶紫最大处理浓度约为12 mg/L。(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6年09期)
王少莽[9](2015)在《可见光驱动的银系异质功能材料制备及在水中叁苯甲烷类染料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对色彩的不断追求,使得有机染料的产量正在逐年增加。据调查,在染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约有10%-15%的染料随废水排入环境,进入环境中的染料将不可避免地造成水体污染,从而对人类和生态健康产生潜在威胁。面对日益严峻的水污染问题,当务之急是采取有效措施去除印染废水和自然水体中的染料。传统的染料废水处理技术在深度降解、成本控制、无害化处理等方面仍难以令人满意,因此亟需要开发一种绿色高效的染料废水处理技术。本论文以处理使用量为第叁大的染料品种叁苯甲烷类染料为目标,选择叁种典型的叁苯甲烷类染料碱性红、孔雀石绿、结晶紫作为目标污染物,建立了 AgBr-Ag3PO4/MWCNTs可见光催化,Ag3VO4/g-C3N4可见光催化,Ag3VO4/BiOI吸附-可见光催化去除水中叁苯甲烷类染料的方法。这些基于银系异质功能材料的处理方法成本低、污染小、简单易操作,同时实现了对水中叁苯甲烷类染料的高效去除。采用沉淀法将AgBr-Ag3PO4复合光催化剂负载在MWCNTs上,合成了可见光驱动的AgBr-Ag3PO4/MWCNTs异质功能材料,并将其应用于碱性红染料水溶液的处理中。使用浓度为1 g/L的AgBr-Ag3PO4/MWCNTs,在可见光照射10min后,可以将20 mg/L的碱性红溶液完全脱色。TOC分析结果表明,碱性红在AgBr-Ag3PO4/MWCNTs上的光催化降解反应不仅仅是简单地褪色而且被深度氧化,经过10 min可见光照射,碱性红的矿化率达47%。催化剂重复使用10次降解碱性红,结果显示AgBr-Ag3P04/MWCNTs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催化稳定性。研究表明,AgBr-Ag3P04/MWCNTs表现出优异的可见光催化性能主要源于MWCNTs所具有的杰出的导电性能,AgBr和Ag3P04之间匹配的导带边电位和价带边电位以及光照过程中生成的Ag所产生的等离子共振效应。碱性红在可见光催化降解过程中生成了 4,4'-二氨基-3-甲基二苯甲酮、4,4'-二氨基二苯甲酮、2-甲基苯醌、对氨基苯甲醛、对亚氨基苯醌、苯醌等主要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主要是通过·OH亲电加成到碱性品红和碱性红9(碱性红)中心碳原子双键上,然后再被h+氧化导致其中心碳双键断裂而产生。利用热解法结合沉淀法制备了 Ag3VO4/g-C3N4异质可见光催化材料,并应用其分别处理碱性红、孔雀石绿和结晶紫叁种染料水溶液。在所制备的Ag3VO4/g-C3N4系列功能材料中,40wt%g-C3N4/Ag3VO4展现出了最佳的可见光催化降解碱性红的性能。20 mg/L的碱性红溶液,使用浓度为1 g/L的40 wt%g-C3N4/Ag3VO4,经过2.5h可见光照射,约95%的碱性红被降解。另外,该异质光催化剂对孔雀石绿和结晶紫也表现出了优异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活性。20 mg/L的孔雀石绿溶液,使用浓度为1 g/L的40 wt%g-C3N4/Ag3VO4,在可见光照射1 h后,约97%的孔雀石绿被降解。20 mg/L的结晶紫溶液,使用浓度为1 g/L的40 wt%g-C3N4/Ag3VO4,经过2.5h可见光照射,约75%的结晶紫被降解。TOC分析结果表明,这叁种染料在40 wt%g-C3N4/Ag3VO4上的光催化降解反应不仅仅是简单地脱色,而且被h+、·O2-1和·OH深度氧化,在可见光照射2.5 h后,碱性红、孔雀石绿和结晶紫的矿化率分别达45%、53%和34%。使用40 wt%g-C3N4/Ag3V04分别重复4次降解碱性红、孔雀石绿和结晶紫,结果显示其具有较高的可见光催化稳定性。带边电位计算结果表明,Ag3VO4与g-C3N4复合所表现出的优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主要归因于Ag3VO4 g-C3N4之间匹配的导带边电位和价带边电位。此外,在可见光照射过程中生成的Ag所产生的等离子共振效应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 40 wt%g-C3N4/Ag3VO4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使用溶剂热结合沉淀法合成了 Ag3VO4/BiOI吸附-可见光催化双功能异质材料,并应用其分别处理碱性红、孔雀石绿和结晶紫叁种染料水溶液。在所制备的Ag3VO4/BiOI系列功能材料中,30 wt%BiOI/Ag3VO4表现出了最佳的吸附-可见光催化性能。经过1 h的暗反应和2 h的可见光照射,1 g/L的30 wt%BiOI/Ag3VO4能够将约97%的碱性红(初始浓度为25 mg/L)从水中去除。此外,该双功能材料也能够高效地处理水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染料。在1h暗反应和2 h的可见光照射后,1 g/L的30wt%BiOI/Ag3VO4能够将约92%的孔雀石绿(初始浓度为25 mg/L)和约85%的结晶紫(初始浓度为25 mg/L)从水中去除。重复3次处理碱性红、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染料溶液,结果显示30wt%BiOI/Ag3VO4具有良好的吸附-可见光催化稳定性。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显示,碱性红、孔雀石绿和结晶紫在30 wt%BiOI/Ag3VO4上的吸附符合假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研究表明,Ag3VO4与BiOI复合后所展现出的优异的吸附-可见光催化性能主要归因于其具有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中孔结构特征,功函数大小顺序为Ag<Ag3V04<BiOI以及Ag3V04和BiOI之间配对的导带边电位和价带边电位。在可见光照射下,Ag光生电子能够转移至Ag3V04,然后再转移至BiOI上,从而使该复合光催化剂具有显着增强的可见光反应活性。(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5-05-01)
琚赛琴[10](2015)在《水产品及环境水中叁苯甲烷类染料检测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结晶紫(crystal violet,CV)均属叁苯甲烷类染料,是高效抗原虫和真菌药,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中以防治鱼类水霉病、烂鳃病和寄生虫病等。MG、CV极易被鱼类等水生动物吸收,经代谢后生成隐色孔雀石绿(leucomalachite green,LMG)和隐性结晶紫(leucocrystal violet,LCV)。由于MG、CV、LMG和LCV均具有致突变、致畸和致癌等副作用,美国、欧盟以及中国等许多国家已宣布严禁在水产养殖中使用孔雀石绿和结晶紫,但由于MG和CV价格低廉、效用强,现在仍有滥用的现象。因此研究灵敏准确、简便快捷的检测MG、CV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1)结合分子荧光的灵敏性和二阶校正的选择性,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MG、CV、LMG和LCV的叁维荧光分光光度法。用乙腈萃取残留在鱼肉和虾肉中的MG、CV、LMG和LCV,并将MG和CV用硼氢化钠还原为相应的LMG和LCV,采用分散液液微萃取对其提取和浓缩之后,用激发-发射荧光矩阵结合基于平行因子分析和交替叁线性分解算法的二阶校正进行分析。用叁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法测得这四种物质在鱼样和虾样的检测限为2.21-2.65 ng g-1,回收率为90.53–103.03%;用叁维荧光-交替叁线性分解法测得的检测限为2.30-2.86 ng g-1,回收率为90.40–102.75%。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两种叁维荧光-二阶校正测定叁苯甲烷类染料的方法进行了验证。(2)用硼掺杂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修饰碳糊电极建立了差分脉冲伏安法检测环境水中MG的电分析新方法。硼掺杂在硅氧缩聚物的印迹位点中提供了路易斯酸碱结合位点,增加了与模板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相比非掺杂印迹聚合物和非分子印迹聚合物修饰的碳糊电极,硼掺杂印迹传感器展现出对MG更强的结合能力和更高的识别选择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硼掺杂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组成和形态。用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谱等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测得MG的线性范围为0.5-70.0μmol L-1,检测限为0.13μmol L-1。将构建的传感器用于环境水中MG的测定,测得回收率范围为96.3%-103.8%。此外,所构建的传感器展现了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5-05-01)
叁苯甲烷类染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利用生物法处理印染废水应用非常广泛。激活剂作为能提高生物酶活性、促进酶促反应、提高生物降解效率的有效物质,在提高含染料废水生物处理效率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介绍了多种不同种类的激活剂,以及它们分别对菌株、菌群脱色偶氮、蒽醌、叁苯甲烷等叁大类不同结构染料的激活促进作用。综合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了解到目前生物处理染料常用的激活剂主要为金属离子、氧化还原介体等。综合来看,虽然目前激活剂促进微生物降解染料研究方面已有一些成果,但还存在使用单一菌种和单一激活剂无法有效处理复合染料污染废水,无法有效缩短处理时间等问题。提出针对不同结构染料及复合污染染料开发高效混合菌群及其最适合的激活剂种类、组合等是今后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将为激活剂在实际含染料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更好地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叁苯甲烷类染料论文参考文献
[1].肖旭倩,胡正龙,邵广晴.细菌降解叁苯甲烷类染料废水的研究进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
[2].王怡琴,谢学辉,郑秀林,张庆云,许可欣.激活剂促进微生物降解偶氮、蒽醌和叁苯甲烷类染料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9
[3].高真真.锐钛矿TiO_2基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对叁苯甲烷类染料降解性能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
[4].尹进华.复极性叁维电解处理叁苯甲烷类染料废水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8
[5].宋金龙,穆迎春,阮志勇,李乐,王亚妮.微生物降解叁苯甲烷类染料的研究进展[J].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7
[6].张威.生物可渗透反应墙修复叁苯甲烷类染料污染地下水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
[7].赵志惠.过渡金属离子与叁苯甲烷及醌亚胺类染料相互作用光谱及其分析应用[D].兰州交通大学.2017
[8].张晓华,赵保卫,任学昌,马锋锋,魏雪芬.一种叁苯甲烷类染料脱色菌液的制备及其脱色性能[J].中国给水排水.2016
[9].王少莽.可见光驱动的银系异质功能材料制备及在水中叁苯甲烷类染料处理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5
[10].琚赛琴.水产品及环境水中叁苯甲烷类染料检测新方法研究[D].南华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