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摄食类群论文_汪峰,单彪,于涛,王帅帅

导读:本文包含了功能摄食类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功能,动物,乳山,因子,近海,群落,环境。

功能摄食类群论文文献综述

汪峰,单彪,于涛,王帅帅[1](2019)在《小清河流域春季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济南地区小清河流域内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分布特征,于2015年春季(5月)对小清河流域13个样点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理化因子特征进行了野外调查,分析流域内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组成和空间结构特征,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法分析底栖动物群结构特征、分布范围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采集到底栖动物23种,密度平均值为1.19×10~3 ind·m~(-2),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1.14,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5。依据食性将底栖动物划分为刮食者、撕食者、收集者、滤食者和捕食者,其中刮食者占绝对优势。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春季影响小清河流域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磷和总氮。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小清河流域水体污染较为严重,水体呈中度污染。(本文来源于《河北渔业》期刊2019年12期)

徐丹丹,彭敏锐,王江丽,王志坚,张涵雪[2](2019)在《藻渡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功能摄食类群》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6年8月(丰水期)、11月(平水期)和2017年2月(枯水期)对藻渡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摄食类群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34种(属),隶属4门14目27科,扁蜉(Heptagenia sp.)、二尾蜉(siph1onurus sp.)、二翼蜉(Cloeon dipterum)、泉膀胱螺(Physa fontinalis)和狭萝卜螺(Radix lagotis)为该地区的优势类群。不同季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丰富度指数和Marglef均匀度差异显着,且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CCA分析显示丰水期水温、透明度和海拔等是影响藻渡河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该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落以捕食者和刮食者为其优势功能类群,其次是撕食者、收集者和滤食者。(本文来源于《淡水渔业》期刊2019年04期)

张亚,丁森,张远,高欣,王书平[3](2018)在《太子河流域土地利用对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生生物群落功能结构研究不仅是河流生态学的基础,也有助于更好地剖析水生生物对环境压力的响应关系.为探明土地利用对大型底栖动物FFGs(功能摄食类群)的影响,于2009年5月对太子河流域47个采样点(6个参照样点、41个受损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分析其FFGs结构及与流域土地利用类型(森林用地、草业用地、农业用地和城镇用地)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受损样点的ALT(海拔)、WT(水温)、EC、ρ(NH_4~+-N)和ρ(PO_4~(3-)-P)均显着高于参照样点.(2)受损样点捕食者、刮食者与撕食者的相对丰度、丰富度及密度、直接收集者丰富度、刮食者的Shannon-Wiener指数及Pielou指数、直接收集者与捕食者Margalef指数和刮食者Simpson指数均显着低于参照样点,而直接收集者的相对丰度则显着高于参照样点.(3)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用地和城镇用地比例增加会造成河流水质恶化及大型底栖动物FFGs结构发生变化.(4)CCA结果表明,EC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FFGs结构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显示,大型底栖动物FFGs对太子河流域农业活动与城镇化的响应敏感,可以为利用大型底栖动物FFGs监测流域环境压力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8年09期)

王汨,杨柏贺,孟云飞,马思琦,杨露[4](2018)在《北京北运河水系夏季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北京北运河水系河流生态系统状态,分析底栖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6月对北京地区夏季北运河水系33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理化因子特征进行野外调查,基于香浓维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划分以及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空间结构特征。【结果】共鉴定出底栖动物3门23种,各采样点位平均密度为1037.35 ind/L,香浓维纳指数平均值为0.88,均匀度平均值为0.41。全区大型底栖动物共划分成5类功能摄食类群,其中刮食者物种数占绝对优势,滤食者密度占绝对优势。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夏季影响北运河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水温和p H。【结论】北运河水系底栖动物群落香浓维纳指数较低,水体污染较为严重。(本文来源于《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王帅帅,王博涵,金文,韩洁,曹龙智[5](2017)在《济南南部山区水库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4年春季对济南南部山区的5个水库的底栖动物特征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6目14种,以双翅目为主,双翅目的种类和密度均为最高。底栖动物可划分为刮食者、滤食者、收集者和捕食者4种功能摄食类群,代表性类群为收集者,收集者种类和密度均高于其他类群。水库中出现的耐污染物种较多,说明水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本文来源于《河北渔业》期刊2017年04期)

蒋万祥,贾兴焕,唐涛,蔡庆华[6](2016)在《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对酸性矿山废水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对酸性矿山废水的响应机理及高岚河硫铁矿对香溪河生态环境的影响状况,2006年9月、11月及2007年1月、3月、5月、7月对高岚河3个河段12个样点(受损河段G1—G3、恢复河段G4—G8、对照河段D1—D4)底栖动物进行了调研,同时测定了各样点水体金属含量(Cd、Cr、Cu、Mn、Pb、Zn、Fe、Al、Ca和Mg)、pH值、电导、水温、总溶解性固体、盐度、溶氧、流速、水深、水面宽度等理化指标。对3个河段底栖动物群落功能摄食类群群落结构及理化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受酸性矿山废水的影响,受损河段金属含量及电导、总固体悬浮物明显高于对照河段和恢复河段,受损河段pH值显着低于其他河段;而对照河段和恢复河段各项理化指标不存在明显差异。共采集底栖动物213种,隶属7纲,59科,四节蜉(Baetis sp.)、侧枝纹石蛾(Ceratopsyche sp.)、锯形蜉(Serratella sp.)和扁蜉(Heptagenia sp.)为研究区域优势类群;功能摄食类群相对丰度收集者最大,刮食者和滤食者次之,捕食者和撕食者最小,分别为48.8%、20.6%、17.0%、9.0%、4.7%。受损河段底栖动物各功能摄食类群密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低于对照河段和恢复河段,且组成相对单一;刮食者对酸性矿山废水反应最为敏感。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和多响应置换过程分析表明,受损河段底栖动物各功能摄食类群群落结构同对照河段和恢复河段存在较大差异,而对照河段和恢复河段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典型对应分析发现,矿山酸性废水的排放是影响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分布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18期)

沈洪艳,曹志会,刘军伟,王文欢,张远[7](2015)在《太子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与环境要素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09年8月太子河流域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的5个主要功能摄食类群的组成,包括直接收集者(gc)、捕食者(pr)、过滤收集者(fc)、撕食者(sh)和刮食者(sc),研究结果表明,太子河大型底栖动物以gc为主,占底栖动物总个体数的85.5%,其次为fc、sh、sc和pr,分别占总个体数的6.0%、3.0%、5.5%和0.0%,并且gc对人为干扰的耐受性较强,pr、sh、sc对环境条件变化较为敏感.通过5种功能摄食类群的相对丰度与水质因子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海拔、水温、电导率、总氮、硝态氮、亚硝态氮与gc相关性较大;而海拔、水温、电导率、p H值、总氮、亚硝态氮与pr、sc和sh相关性较大.将土地利用格局与5种功能摄食类群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田和河滩对gc影响显着;而农田对pr、sc和sh影响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5年02期)

彭松耀,李新正[8](2013)在《乳山近海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对乳山近海的调查样品,报道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生态学状况。结果表明:乳山近海大型底栖动物以食底泥者和肉食者占较大优势,其次为滤食者,食碎屑者、杂食者、植食者相对丰度较小;食底泥者的优势种为中蚓虫、不倒翁虫、丝异蚓虫和轮双眼钩虾,肉食者的优势种为寡鳃齿吻沙蚕、圆筒原盒螺和纽虫,滤食者的优势种为滑理蛤、菲律宾蛤仔、金星蝶铰蛤和江户明樱蛤;各功能摄食类群分布受有机负荷和底质类型限制;基于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类群的生态参数评价结果表明,乳山近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健康状况由虚弱趋于不稳定,大部分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到轻度扰动,底栖生态质量状况较优良;冗余分析表明,盐度、水温、总氮、悬浮物、溶解氧、总有机碳和硅酸盐等7个因子与乳山近海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存在较显着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3年17期)

彭松耀,李新正[9](2012)在《乳山近海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生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对乳山近海的调查样品,报道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生态学状况。结果表明:乳山近海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以食底泥者和肉食者占较大优势,相对丰度分别为34%和31%,其次为滤食者,相对丰度为22%、食碎屑者、杂食者、植食者相对丰度较小,分别为7%、5%、1%。通过对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时空动态的分析可知,各功能摄食类群能够反映基于时空序列的各位点的生态特征,其分布特征受水文条件、有机负荷和底质类型限制。应用基于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类群的参数对乳山近海底栖生态系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乳山近海底栖群落健康状况由虚弱趋于失衡,大部分站位受到轻度的扰动,生态质量状况较为优良,而A1、G1和I2等站底栖生物群落受到中等程度的干扰。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盐度、水温、总氮、悬浮物、溶解氧、总有机碳和硅酸盐对乳山近海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起主要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物种组成存在差异,但是功能摄食类群能够很好的反应近海底栖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然而物种在功能摄食类群上的划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为大型底栖动物可能会通过改变食性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状况,甚至有一些物种在不同的区域食性不一。例如,本研究对多毛类功能摄食类群的划分主要参考Fauchald等的研究,可能与我国近海多毛类的食性有所差异。因而,对我国近海大型底栖动物食性、相关生态特征及其生境的研究尤为重要。同时为深入研究近海底栖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完善近海生态状况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11-01)

孙小玲,蔡庆华,李凤清,杨顺益,谭路[10](2012)在《春季昌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功能摄食类群的空间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09年4~5月采集鄱阳湖支流昌江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研究其物种组成及其功能摄食类群的空间分布状况,并通过功能摄食类群组成评价昌江流域河流的生境状况.结果表明:四节蜉、宽基蜉、细蜉和多突癞皮虫为昌江的优势类群,其中四节蜉为昌江流域内4条支流共同的优势类群.冗余分析表明,昌江底栖动物主要受水体中总溶解固体和溶解氧的影响.收集者为昌江各支流主要的功能摄食类群;对昌江流域支流间功能摄食类群参数进行比较发现,指示物质循环方面的参数为昌江干流>北河>东河>大北河,指示物质的纵向输送能力方面的参数为大北河>东河>北河>昌江干流,指示沿岸物质的输入方面的参数为大北河>昌江干流>东河>北河.对各功能摄食类群参数和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流量的增加会加速河流中沿岸凋落物的输入,水温的升高会加速凋落物的分解,进而会增加河流中有机碳和其他溶解物质的含量.(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功能摄食类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于2016年8月(丰水期)、11月(平水期)和2017年2月(枯水期)对藻渡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摄食类群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34种(属),隶属4门14目27科,扁蜉(Heptagenia sp.)、二尾蜉(siph1onurus sp.)、二翼蜉(Cloeon dipterum)、泉膀胱螺(Physa fontinalis)和狭萝卜螺(Radix lagotis)为该地区的优势类群。不同季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丰富度指数和Marglef均匀度差异显着,且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CCA分析显示丰水期水温、透明度和海拔等是影响藻渡河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该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落以捕食者和刮食者为其优势功能类群,其次是撕食者、收集者和滤食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功能摄食类群论文参考文献

[1].汪峰,单彪,于涛,王帅帅.小清河流域春季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J].河北渔业.2019

[2].徐丹丹,彭敏锐,王江丽,王志坚,张涵雪.藻渡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功能摄食类群[J].淡水渔业.2019

[3].张亚,丁森,张远,高欣,王书平.太子河流域土地利用对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18

[4].王汨,杨柏贺,孟云飞,马思琦,杨露.北京北运河水系夏季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8

[5].王帅帅,王博涵,金文,韩洁,曹龙智.济南南部山区水库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研究[J].河北渔业.2017

[6].蒋万祥,贾兴焕,唐涛,蔡庆华.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对酸性矿山废水的响应[J].生态学报.2016

[7].沈洪艳,曹志会,刘军伟,王文欢,张远.太子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与环境要素的关系[J].中国环境科学.2015

[8].彭松耀,李新正.乳山近海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J].生态学报.2013

[9].彭松耀,李新正.乳山近海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生态学研究[C].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10].孙小玲,蔡庆华,李凤清,杨顺益,谭路.春季昌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功能摄食类群的空间分布[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2

论文知识图

年10月航次不同功能摄食类群年1月航次黄海大型底栖动物不同~...年4月航次不同功能摄食类群年8月航次不同功能摄食类群年4月和8月航次黄东海大型底栖动...乳山近海大型底栖动物各功能摄食类群

标签:;  ;  ;  ;  ;  ;  ;  

功能摄食类群论文_汪峰,单彪,于涛,王帅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