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甲霜灵敏感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晚疫病,敏感性,马铃薯,灵敏,感性,生理,霜霉病。
甲霜灵敏感性论文文献综述
郭梁,李本金,刘裴清,汪星宇,翁启勇[1](2016)在《福建省大豆疫霉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敏感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甲霜灵和嘧菌酯对福建省大豆疫霉菌的毒力。[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013—2015年采自福建省大豆主产区180个大豆疫霉菌株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甲霜灵对180个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0.2044±0.0243)mg/L,其中厦门云洋的菌株较漳州榜山和罗坑的菌株敏感。嘧菌酯对180个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1.0952±0.0924)mg/L,其敏感性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可作为大豆疫霉菌对嘧菌酯抗药性监测的敏感性基线。[结论]福建省大豆疫霉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均敏感,但甲霜灵的抗性呈上升趋势,具有较大的抗性风险。(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6年02期)
王腾,闵凡祥,郭梅,杨帅,高云飞[2](2016)在《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及对甲霜灵敏感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晚疫病(late blight)是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明确晚疫病菌的交配型及对甲霜灵敏感性状况对制定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2011—2013年采自黑龙江省黑河、齐齐哈尔、绥化等马铃薯主产区的晚疫病菌菌株进行交配型及对甲霜灵敏感性测定,采用对峙培养法对153株晚疫病菌进行交配型检测,结果表明,A1交配型79株,占51.63%,A2交配型74株,占48.37%;采用菌落直径法对143株晚疫病菌进行甲霜灵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83.92%表现高抗,8.39%表现中抗,7.69%表现敏感。(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6年01期)
何伟,杨华,崔元玗,孙晓军,许建军[3](2016)在《新疆番茄晚疫病原菌交配型鉴定及其对甲霜灵敏感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鉴定2011至2015年新疆阿克苏、疏勒、叶城等地的晚疫病原菌交配型并测定病原菌对甲霜灵敏感性,掌握P.infestans种群在新疆是否有有性生殖存在,为番茄晚疫病的防治药剂筛选和轮换,以及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番茄的病害部位(病果、病叶和病茎),在燕麦培养基上对其进行组织分离保存,采用对峙培养法鉴定保存菌株交配型,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保存菌株敏感性。【结果】阿克苏市、疏勒县、叶城县和墨玉县温室采集样品分离保存的37个菌株均为A1交配型,无A2交配型和自育型菌株。37个番茄晚疫病菌菌株中,敏感菌占总数的0%,中抗菌株占35.14%,抗性菌株占64.86%。抗性菌株的抗性水平都在1.8×103倍以上。【结论】在自然条件下阿克苏市、墨玉县、叶城县和疏勒县等地番茄晚疫病菌没有有性生殖发生,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具有较高抗性。(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战徊旭,温娜娜,罗定棋,夏建华,徐传涛[4](2015)在《泸州烟草黑胫病病原生理小种组成及对甲霜灵和烯酰吗啉的敏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烟草黑胫病(Phytophthora nicotianae)是四川省泸州烟区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为明确泸州烟草黑胫病生理小种组成及其对甲霜灵和烯酰吗啉的敏感性,从泸州主产烟区采集样品,分离得到24株烟草黑胫病菌株;通过鉴别寄主法结合TTZ生化反应,发现24株菌株中,0号生理小种15株,占62.50%,1号生理小种9株,占37.50%。对24株菌株进行甲霜灵和烯酰吗啉的药剂敏感性检测,发现甲霜灵对24株菌株的EC50范围在0.052~0.513μg/mL之间,敏感菌株和中抗菌株分别占41.67%和58.33%,未发现高抗菌株;烯酰吗啉对24株菌株的EC50范围在0.110~1.615μg/mL之间,敏感菌株和中抗菌株分别占37.50%和62.50%,未发现高抗菌株。上述结果表明,泸州烟区烟草黑胫病菌同时存在0号生理小种和1号小种,而且该烟区的黑胫病菌已对甲霜灵和烯酰吗啉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5年06期)
杨丽娟,赵洪海,梁晨,郭延蕊,史素娟[5](2015)在《一种测定大白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方法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种新方法—离体子叶浸泡法并用于大白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的检测。离体子叶在含有0.005%吐温20和0.1%丙酮的甲霜灵中浸泡3h后,接种浓度为1×104孢子囊/mL的大白菜霜霉病菌孢子囊悬浮液,保湿培养6d后观察子叶发病状况。采用离体子叶浸泡法测定了50株大白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结果显示部分大白菜霜霉病菌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性降低,有抗药性亚群体出现。研究表明离体子叶浸泡法重复性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精密度,符合生产实际,适用于大白菜霜霉病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检测。(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5年01期)
陈琦[6](2014)在《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药剂敏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对在黑龙江省科学合理地使用甲霜灵这类苯基酰胺类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对当地晚疫病的防治药剂轮换,防治策略的制定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农村实用科技信息》期刊2014年09期)
惠娜娜,李继平,王立,马永强,李建军[7](2013)在《甘肃省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生理小种及甲霜灵的敏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是甘肃农业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甘肃省气候条件适宜,是重要的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基地及淀粉加工基地,2012年种植面积达72.0万hm~2,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 de Bary)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近年来在马铃薯主产区频频发生,造成严重损失。2012年甘肃省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面积达55.5万hm~2,损失十分严重。因此,明确甘肃省马铃薯晚疫病菌表型结构(交配型、生理小种组成和甲霜灵敏感性)对马铃薯抗病品种选育和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常规技术研究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表型结构,结果如下:①利用已知的A1、A2交配型标准菌株,对147个晚疫病菌株的交配型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甘肃省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有A1、A2、A1A2、SF(自育型)4类,分别占被测菌株的66.2%、20.4%、2.1%、16.3%。②利用国际已知含单显性抗病基因系列品系R1-R11对采自甘肃马铃薯不同生态种植区的75个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的鉴定,共鉴定出45个生理小种,其中生理小种1、2、3、4、5、6、7、8、9、10、11出现频率最高,占被测菌株总数的22.67%,是甘肃省的优势生理小种。③对186个菌株进行甲霜灵敏感性测定,28.5%对甲霜灵表现敏感、15.6%表现中抗和55.9%表现高抗。各采集点均发现对甲霜灵表现高抗的菌株,这表明甘肃省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产生抗药性的频率比较高。甘肃省马铃薯晚疫病菌表型结构复杂多变,生产上应继续加强A2交配型、生理小种的监测,建议在今后化学防治中,减少或限制甲霜灵类农药的使用次数,筛选与甲霜灵类药剂无交互抗性的高效低度药剂进行替代或轮换使用,减少病菌的选择压力,延长药剂的使用期限。(本文来源于《“创新驱动与现代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10-21)
李洪浩,彭化贤,席亚东,王晓黎,刘波微[8](2013)在《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生理小种、甲霜灵敏感性及mtDNA单倍型组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1年采集自四川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生理小种及mtDNA单倍型进行分析。【结果】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以A2交配型为主,占测定菌株的62.5%,A1交配型和自育型菌株的发生频率分别为18.8%和18.4%,A1交配型菌株集中在九龙县和普格县。192个菌株中共测定出55个生理小种,其中生理小种1.2.3.4.5.6.7.8.9.10.11发生频率最高,99.48%的供试菌株含有多个毒力基因。甲霜灵敏感性测定发现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包含抗性、中抗和敏感菌株,分别占测定菌株的63.0%、22.0%和15.0%,敏感菌株分布于普格县、道孚县和九龙县。检测到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有Ⅰa和Ⅱa两种单倍型,分别占测定菌株的97.4%和2.6%,为第二次全球迁移后出现的"新"群体,Ⅰa单倍型马铃薯晚疫病菌广泛分布于四川各马铃薯产区,其中存在A1交配型、A2交配型、自育型和未知交配型菌株。【结论】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组成日趋复杂,亟待发掘新抗源和培育水平抗病品种,以及合理布局已有抗病品种和利用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科学防控马铃薯晚疫病。(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4期)
王文桥,王丽,韩秀英,张小风,马志强[9](2012)在《北方五省(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的敏感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我国不同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的抗性状况,2007-2009年从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采集马铃薯晚疫病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叶盘漂浮法测定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其对精甲霜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以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的380株晚疫病菌中和以叶盘漂浮法检测的222株晚疫病菌中对甲霜灵的抗性菌株分别占80%和73.5%;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结果显示,河北省对甲霜灵的抗性菌株所占频率从2007年的100%降为2008年的66.4%,2009年又回升至74.2%,而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对甲霜灵的抗性菌株分布频率呈上升趋势。叶盘漂浮法检测的95个菌株中对精甲霜灵的抗性菌株占54.5%,其中河北省40个菌株对精甲霜灵的中间型菌株占优势(62.5%),抗性菌株仅占34.9%,而其他4省55个菌株对精甲霜灵的抗性菌株占优势(69.1%)。受检测的北方五省(区)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中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的抗性菌株已占优势,马铃薯晚疫病菌已普遍对甲霜灵及精甲霜灵产生抗性。在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普遍产生抗性的地区,应优先选用与甲霜灵、精甲霜灵作用机理不同的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2年03期)
兰成忠,陈庆河,李本金,赵健,翁启勇[10](2011)在《抗甲霜灵致病疫霉菌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致病疫霉菌甲霜灵抗性菌株对氟吗啉、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烯酰吗啉和霜脲氰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度法,并用叶盘漂浮法加以比较,测定了致病疫霉菌甲霜灵抗性菌株和敏感性菌株对供试杀菌剂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5种杀菌剂对致病疫霉菌甲霜灵抗性和敏感菌株的菌丝生长、孢子囊的形成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致病疫霉菌甲霜灵抗性菌株毒力最强的杀菌剂是氟吗啉,其平均EC50值为0.037 6μg.mL-1,致病疫霉菌间对霜脲氰的敏感性差异显着,EC50值在0.008 4~0.868 1μg.mL-1之间,其中甲霜灵抗性菌株平均EC50值为0.386 6μg.mL-1。菌丝生长速率法离体测定表现出与叶盘漂浮法结果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供试杀菌剂与甲霜灵不存在交互抗性,可作为甲霜灵的替代药剂防治番茄和马铃薯晚疫病。(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甲霜灵敏感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铃薯晚疫病(late blight)是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生产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明确晚疫病菌的交配型及对甲霜灵敏感性状况对制定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2011—2013年采自黑龙江省黑河、齐齐哈尔、绥化等马铃薯主产区的晚疫病菌菌株进行交配型及对甲霜灵敏感性测定,采用对峙培养法对153株晚疫病菌进行交配型检测,结果表明,A1交配型79株,占51.63%,A2交配型74株,占48.37%;采用菌落直径法对143株晚疫病菌进行甲霜灵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83.92%表现高抗,8.39%表现中抗,7.69%表现敏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霜灵敏感性论文参考文献
[1].郭梁,李本金,刘裴清,汪星宇,翁启勇.福建省大豆疫霉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敏感性测定[J].农药.2016
[2].王腾,闵凡祥,郭梅,杨帅,高云飞.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及对甲霜灵敏感性测定[J].植物保护.2016
[3].何伟,杨华,崔元玗,孙晓军,许建军.新疆番茄晚疫病原菌交配型鉴定及其对甲霜灵敏感性测定[J].新疆农业科学.2016
[4].战徊旭,温娜娜,罗定棋,夏建华,徐传涛.泸州烟草黑胫病病原生理小种组成及对甲霜灵和烯酰吗啉的敏感性[J].植物保护.2015
[5].杨丽娟,赵洪海,梁晨,郭延蕊,史素娟.一种测定大白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植物保护.2015
[6].陈琦.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药剂敏感性研究[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
[7].惠娜娜,李继平,王立,马永强,李建军.甘肃省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生理小种及甲霜灵的敏感性[C].“创新驱动与现代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8].李洪浩,彭化贤,席亚东,王晓黎,刘波微.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生理小种、甲霜灵敏感性及mtDNA单倍型组成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3
[9].王文桥,王丽,韩秀英,张小风,马志强.北方五省(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的敏感性检测[J].植物保护.2012
[10].兰成忠,陈庆河,李本金,赵健,翁启勇.抗甲霜灵致病疫霉菌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J].福建农业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