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人民医院四川阆中637400
【摘要】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预见性护理程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选出2018年1月至11月确诊并接受治疗的8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每组44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按照预见性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住院时间。结果:护理组与常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住院时间长于护理组,两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患者预见性护理程序,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状况,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出血;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
脑出血在临床上非常常见,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据有效数据显示[1],该疾病占全部脑卒中的25%左右,发病率较高且极易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如何有效改善此疾病是临床上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与常规护理相比,预见性护理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预见性评估、制定预见性护理计划,可有效避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效果更加显著,本文为进一步探讨此结论进行统计学研究。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样本时间:2018年1月至11月,样本来源:在我院进行确诊并接受治疗的8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每组44例,常规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为45岁至63岁,平均年龄(54.253.10)岁;护理组男20例,女24例,年龄为44岁至62岁,平均年龄(53.543.1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不显著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护理人员对常规组患者进行生命指标监测、记录等常规护理,并叮嘱患者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状况,若出现异常应立即告知主治医生。
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首先,成立专业的护理小组,主要包括治疗医师、护理小组组长、护理人员,组长与护理人员向主治医生了解患者具体病情情况,之后针对具体症状制定护理计划,进行预见护理。其次,专业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规范患者休息体位,抬高患者的床头,固定在30°左右,随后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提前准备好相应的急救措施,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准备好急救时所需的药品以及医疗器材。然后,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状况,对病情发展的趋势进行预见性评估,预测可能出现的病情,不良状况,专业医师对其制定相应的预防方案。最后,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详细记录,如有异常,进行针对性护理。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对比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标准: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估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分值:0分至42分,0分至1分为正常;1分(包括)至4分:轻度卒中;5分至15分:中度卒中;15分(包括)至20分:中-重度卒中;21分至42分:重度卒中[2]。
观察常规组、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时间较短则护理疗效较显著。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1.0软件为统计学分析标准,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t进行检验,p<0.0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不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住院时间长于护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讨论
据临床数据显示[3],脑出血疾病很常见,对患者的身体危害较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经验显示,脑出血此疾病病情发展较快,在临床护理期间,给予患者常规性护理,在此期间无法做出及时有效的措施去应对患者突发的异常状况,严重影响患者康复疗效。相关临床经验得出,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其疗效显著。预见性护理,可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状况变化,预测其可能出现的异常,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制定预防方案,预防发生,能够更有效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
本研究成果得出:护理组与常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住院时间长于护理组,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得,脑出血患者中预见性护理程序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秀蓉.脑出血护理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20):47-48.
[2]牛颖.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8):209-210.
[3]赵燕妮.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9,5(25):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