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应用于诊断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临床价值

CT应用于诊断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临床价值

陈国伟

河南省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457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肋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肋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4例进行X线和CT诊断,24例进行单纯的X线诊断,影像学诊断结果与他们的确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病理和长期的随访确诊后,观察组通过X线和CT检查,漏诊1例,误诊0例;对照组仅行X线检查,漏诊5例,误诊7例。在确诊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性的肋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边界清晰,病灶有明显周围硬化,一般无软组织肿块及骨膜反应;恶性肋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以破坏为主,骨皮质大多破坏中断,存在软组织肿块和骨膜反应,病变周围有膨胀反应。在临床检查中,把CT检测应用于肋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存在的共性和差异区别的更加明显和清晰,与单纯用X线检查比较,提高了临床的确诊率,提早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更充足的准备和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肋骨肿瘤;肿瘤样病变;CT

随着CT机的普及和发展,全身各部位各病种的CT检查也日渐普遍。现就我院自2013年l月至2014年1月间,经CT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病理与普通X线平片检查进行比较。以探讨和评价CT在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和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共有48例患者,男33例,女15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73岁。其中恶性骨肿瘤12例,骨肉瘤8例,软骨肉瘤2例,脊索瘤2例;良性骨肿瘤24例,骨样骨瘤8例,骨瘤3例,良性巨细胞瘤2例,神经纤维瘤4例,外生性骨软骨瘤7例;转移瘤6例;肿瘤样病变6例,骨囊肿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

1.2方法

采用Teehnieare2060全身CT机,12~32孔径,4~8秒,50mA,120KV,层厚5~10mm,层距5~15mm扫描,均未行增强扫描。观察组的患者均行CT和X检查,对照组的患者仅做X线检查。X线检查:正位及斜位片;CT检查:螺旋CT,摄软组织窗和骨窗,同时做多平面重建观察。大部分患者经手术后进行病理学检查,小部分患者经过长期的随访观察证实诊断,将影像学诊断结果与确诊结果进行比较。

1.3伦理学考虑

本医学诊断实验在获取患者和家属的同意之后方进行,同时家属还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4抽样和分组方法

本临床医学实验采取的是随机抽样的方法,从22013年l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内科就诊的骨肿瘤患者中随机选择临床诊断的实验对象。分组方式按照公平公正的分组方式,将病程差不多的患者分配到同一个组中,形成了统计学中具有实验可比性的分组形式。

1.5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法和综合评价分析法研究实验结果,检测的计量指标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别,产生上述结果则证明实验过程具有统计研究的价值。

2结果

2.1影像学资料

本研究实验获得了临床中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通过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组肋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患者的病变部位和病理类型,通过X线平片检查和CT诊断,基本诊断清楚。与手术后进行病理学诊断及长期的随访进行比较,发生1例漏诊,0例误诊,确诊率为98%。对照组的患者仅行X线检查,对患者的病变部位可以大体诊断明确,而对病变的类型和性质诊断较差,发生漏诊5例,误诊7例,确诊率为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T检查的48例中,骨破坏38例,软组织肿块19例(其中不等密度1例。肿瘤侵犯邻近关节1例,发现瘤骨6例,肿瘤钙化4例,骨膜反应的6例。而该48例平片显示骨破坏的36例,软组织肿块14例,关节受侵犯1例,发现瘤骨4例,肿瘤内钙化l例,骨膜反应8例,Codmna`s三角3例。

3讨论

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CT检查与平片比较,具有以下特点:CT检查能较清楚地显示肿瘤破坏骨质的性质、范围、大小、界面以及软组织肿块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恶性骨肿瘤骨破坏多呈溶骨性的虫蚀样、浮冰样或成骨性的骨密度增高,肿瘤替代骨组织的边界呈浸润性,常有骨膜反应,且可见到瘤骨以及软组织肿块和邻近组织受侵情况.而平片不如CT清晰和明确.恶性骨肿瘤侵犯邻近组织或呈现骨破坏,或呈现软组织肿块界面清楚,与炎性界面模糊相区别。良性肿瘤骨破坏呈膨胀性、压迫性,故常可见邻近组织被推压移位或被压缩边缘呈增白密度增高[1]。

CT对骨膜反应的细微结构有较清楚的了解,从而进一步解释平片所见的征象。如排状、梳状、放射状骨针,层状、葱皮样骨膜反应以及肿瘤组织将增生的骨膜破坏顶起而呈现Codmna`s三角等征象[2]。CT对瘤骨与肿瘤内钙化以及瘤体组织内的坏死、出血均有较高的分辨力,尤其对软骨肉瘤内的环状半环状瘤软骨钙化,要比平片观察清楚而易认识.恶性骨肿瘤均以瘤体组织替代了骨组织,当血供发生障碍时,其内出现不等密度区或液平,CT可以明确获得结果。

CT对隐蔽部位的病变显示更具平片无法比拟的优点。我们检查2例颧弓后、下领骨咏突上和3例锁骨后、肋骨上的外生骨软骨瘤,及能骨上的脊索瘤,颅骨上的嗜酸性肉芽肿,骼骨上的软骨肉瘤,脊椎的神经纤维瘤与转移痛,均能显示较细微的结构和起源关系,从而提高了诊断率。我们还对8例骨样骨瘤病例进行了CT检查,能清楚地分辨出增生骨质中多个低密度的瘤巢结构,经手术与病理证实完全准确。CT仰仗密度分辨力为骨肿瘤的定性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依据,但空间分辨力不如平片,尤其在长骨上的骨肿瘤,整体性不如平片[3]。因此,良好的平片可以解决大部分骨肿瘤病例的诊断问题,尤其是长骨肿瘤。但对平片疑诊或某些影象与部位观察不清的,或决定术野及手术方式时,均可行CT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随着核磁共振MRI临床应用日渐广泛,人们发现,除骨破坏、瘤骨与钙化显示以及骨膜反应外,在瘤体组织与软组织显示方面以及瘤组织向外侵犯和血管受累情况等方面,CT和平片检查均不如MRI检查[4]。CT检查骨肿瘤要有足够的长度范围,不能只局限于平片显示的病变部位,应向两端扩展,以免骨破坏的界面与相毗邻组织的变化遗漏,延误诊断与治疗。

参考文献:

[1]彭月儿.肋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X线与CT表现[J].中国医药科学,2011,14(1):116.

[2]于宝海.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发病情况的临床分析[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1:22.

[3]张凤翔,刘智君,张浩亮,等.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价值[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10):892.

[4]朱建英,陈一平.肋骨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和CT表现[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1,9(5):586.

标签:;  ;  ;  

CT应用于诊断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临床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