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了探讨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的煤–瓦斯两相流冲击破坏动力学行为,利用自主研发的多场耦合煤矿动力灾害大型物理模拟试验系统开展了突出过程中煤–瓦斯两相流运移规律物理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突出煤粉在高速气流作用下自工作面抛出,呈射流状,随着距离的增加,固相流扩散为栓塞流,沉降量随之增大,从而主要聚集在巷道末端;试验相对突出强度为10%,突出煤粉中绝大部分为粒径小于0.150 mm的煤粉,煤体破碎程度较高;突出启动后,高压气流携带大量煤粉从煤层中喷射而出,形成较强的冲击力,近突出口区域冲击力反复升降,表明突出过程具有阵发性;煤–瓦斯两相流运移过程中瓦斯完全膨胀形成冲击力陡增区,冲击力沿巷道呈波动式分布,距突出口4 944 mm处峰值冲击力最大,随后沿巷道呈震荡衰减变化趋势。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许江,程亮,周斌,彭守建,杨孝波,杨文建
关键词: 岩石力学,煤与瓦斯突出,煤瓦斯两相流,冲击力,分选特性
来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9年10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灾害防治
单位: 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44–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874055)~~
分类号: TD713
DOI: 10.13722/j.cnki.jrme.2019.0136
页码: 1945-1953
总页数: 9
文件大小: 788K
下载量: 276
相关论文文献
- [1].空间两相流体装置地检系统设计[J]. 电子技术应用 2016(08)
- [2].分相式气液两相流体等干度分配方法[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10(05)
- [3].部分重力驱动的两相流体自然循环回路传热性能的数值仿真[J]. 载人航天 2015(01)
- [4].高热流散热泵驱两相流体回路设计及飞行验证[J]. 宇航学报 2017(02)
- [5].月球着陆器两相流体回路性能衰退分析与验证[J]. 宇航学报 2019(09)
- [6].嫦娥三号两相流体回路的地面试验验证方法及试验结果分析[J].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14(06)
- [7].基于电容传感器的两相流参数检测原理及应用[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 [8].深水井筒两相流温度分布计算方法研究[J].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18(S1)
- [9].液-固两相流热交换器内的防除垢研究[J]. 石油化工设备 2019(03)
- [10].两相流体流量测量的采样分流方法研究[J]. 化工管理 2015(14)
- [11].航天遥感器用机械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工作特性试验研究[J].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20(11)
- [12].基于CT系统的两相流包络检测系统研究[J]. 中国测试 2018(S1)
- [13].粗颗粒两相流计算方法研究[J]. 海洋工程 2018(03)
- [14].油气两相流体纵掠水平螺旋扁管管束摩擦压降的实验研究[J]. 低温与超导 2010(12)
- [15].两相流作用下旋转三角形排列管束流弹失稳振动特性实验研究[J]. 振动工程学报 2019(02)
- [16].304不锈钢两相流冲蚀腐蚀的实验研究[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9(08)
- [17].耦合界面力的两相流相场格子Boltzmann模型[J]. 物理学报 2018(22)
- [18].苗建印:航天器“首席裁缝”[J]. 科学家 2016(13)
- [19].CCD器件用机械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仿真与试验[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9(05)
- [20].油藏条件下的注入水伤害评价[J]. 石油知识 2019(04)
- [21].应用分流分相法测量高压蒸汽-水两相流体的流量[J]. 石油化工自动化 2013(01)
- [22].沟道侵蚀与泥石流[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9(04)
- [23].基于两相流的无损储存系统仿真与实验研究[J]. 低温工程 2018(06)
- [24].气液两相流体在环空中的压耗计算模型[J]. 辽宁化工 2013(05)
- [25].纺织工艺再优化[J]. 中国纺织 2013(03)
- [26].新型气~固两相流体平均流速测量仪的试验研究[J]. 热能动力工程 2012(06)
- [27].基于单相泵流体换热回路的气液分离试验研究[J]. 红外 2017(09)
- [28].变形介质中两相流体非混溶驱动问题的有限差分方法[J].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29].泵驱动两相流体回路流量漂移现象的实验研究[J]. 上海航天 2017(04)
- [30].微尺度下液-液流动与传质特性的研究进展[J]. 化工学报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