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了不同脱色剂对油茶籽化妆品基础油的脱色效果,确定了最佳的复合脱色剂配比为7. 5%膨润土+2. 5%凹凸棒土+0. 5%活性炭(占油质量)。通过对油茶籽油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复合脱色剂用量的单因素实验及验证实验,得出油茶籽化妆品基础油的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复合脱色剂用量7%~8%、脱色时间30~40 min、脱色温度100~110℃,此条件下脱色油色泽小于R0. 1/Y2. 5,微量营养成分多酚、VE、角鲨烯、谷甾醇含量分别为27、263、64、276 mg/kg左右,得率约92. 5%,酸价、过氧化值、磷含量变化较小。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郭少海,罗凡,王亚萍,费学谦,姚小华
关键词: 油茶籽油,化妆品基础油,复合脱色剂,微量营养成分
来源: 中国油脂 2019年07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一般化学工业
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基金: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AFYBB2018SY018),浙江省重大研发计划(2017C02003),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计划(2011R50031)
分类号: TQ658
页码: 59-63
总页数: 5
文件大小: 1557K
下载量: 195
相关论文文献
- [1].霉变油茶籽对压榨油茶籽油的影响研究[J]. 中国油脂 2019(03)
- [2].油茶籽粕反刍动物饲料化利用价值初探[J]. 中国粮油学报 2017(10)
- [3].油茶籽综合利用分析[J]. 绿色中国 2017(22)
- [4].储藏期油茶籽霉菌多样性分析[J]. 中国粮油学报 2018(09)
- [5].油茶籽粕豆酱的研制及成分分析[J]. 中国调味品 2017(06)
- [6].响应面法优化油茶籽多肽制备的工艺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16(02)
- [7].油茶籽粕的综合利用[J]. 粮食与油脂 2016(01)
- [8].油茶籽多糖液体对油脂过氧化值的影响[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25)
- [9].油茶籽粕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饲料研究 2015(10)
- [10].规模发展油茶籽要慎之又慎[J].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13(11)
- [11].油茶籽壳的化学成分分析与扫描电镜观察[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 [12].油茶籽粕加工利用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13(23)
- [13].碾压式油茶籽脱壳装置设计及仿真分析[J]. 农机化研究 2019(12)
- [14].蒸汽爆破辅助提取油茶籽蛋白及其功能性质分析[J]. 中国油脂 2019(09)
- [15].不同品质油茶籽压榨制油工艺的对比研究[J]. 中国油脂 2018(03)
- [16].岑溪软枝油茶籽成熟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和萌发能力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 2017(07)
- [17].油茶籽废渣热解特性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5(12)
- [18].那年学捡油茶籽[J]. 老友 2020(10)
- [19].油茶籽的采收和综合利用[J]. 致富天地 2011(10)
- [20].超声波辅助提取油茶籽粕中蛋白的工艺研究[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4(04)
- [21].应用油茶籽壳栽培香菇的研究[J]. 食药用菌 2013(02)
- [22].油茶籽粕固态发酵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研究[J].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2(03)
- [23].油茶籽粕微生物发酵研究进展[J]. 中国油脂 2012(07)
- [24].油茶籽高效加工利用技术[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2012(11)
- [25].油茶籽壳栽培香菇的应用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 2012(06)
- [26].酶法水解油茶籽粕制备油茶籽多肽的研究[J]. 中国油脂 2011(04)
- [27].油茶籽粕蛋白提取工艺研究[J]. 食品科学 2010(08)
- [28].油茶籽储藏过程中品质因子的变化[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14)
- [29].油茶籽油加工安全关键工艺控制技术研究[J]. 中国油脂 2015(12)
- [30].油茶籽粕微生物发酵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 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