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攻击论文_方永慈

导读:本文包含了关系攻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初中生,关系,情绪,方式,敏感性,敌意,性生活。

关系攻击论文文献综述

方永慈[1](2019)在《中学生父母控制、应对方式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学生父母控制、应对方式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方便抽取北京市和哈尔滨市947名中学生作为被试,完成父母控制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Buss&Perry攻击问卷。结果:①男生的攻击行为水平高于女生(t=3.23,P<0.05),其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水平也显着高于女生(t=3.06,3.91;P<0.05);初叁学生的攻击行为水平最高,明显高于初一、高二和高叁学生(P<0.05),初二学生和高一学生的攻击行为得分均显着高于高叁学生(P<0.05);②父母控制与消极应对、攻击行为均存在显着正相关(r=0.407,0.304;P<0.05),与积极应对存在显着负相关(r=-0.128,P<0.05);攻击行为与积极应对存在显着负相关(r=-0.115,P<0.05),与消极应对存在显着正相关(r=0.356,P<0.05);③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父母控制预测攻击行为间起多重中介作用(χ~2/df=3.92,CFI=0.91,GFI=0.93,NFI=0.92,NNFI=0.89,RMSEA=0.04),中介效应占比52.45%。结论:父母控制既能直接影响中学生攻击行为,同时也可通过应对方式影响攻击行为。(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朱昊,郑玥,朱风书,姚明珠,张智锴[2](2019)在《体育锻炼预防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检验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的自我控制中介作用模型,为运动干预预防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提供研究证据。采用大学生体育锻炼,自我控制及关系攻击行为量表,对抽取的扬州某高校131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大学生自我控制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关系攻击行为得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农村大学生自我控制得分高于城市;男生、城市、独生子女、单亲家庭以及文科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得分分别高于女生、农村、非独生子女、双亲家庭以及理工科大学生,大一关系攻击水平低于大二与大四,大二关系攻击水平又高于大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自我控制之间存在正相关,与关系攻击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自我控制与关系攻击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中介模型拟合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预防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有直接效应,也可以改变自我控制来间接地影响其关系攻击行为。(本文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期刊2019年11期)

申婷,张野,张珊珊[3](2019)在《初中生情绪智力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初中生情绪智力和攻击行为的现状及两者关系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青少年心理与人格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使用情绪智力量表(EIS)和攻击问卷(AQ),按照随机抽样方法对481名河南省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2.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初中生的攻击行为在年级和生源地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初中生的情绪智力在生源地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攻击行为和情绪智力之间存在显着的负相关且情绪智力可以预测攻击行为。(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丽华,苗丽[4](2019)在《敌意解释偏向与攻击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敌意解释偏向是一种认知加工偏向,指个体将模棱两可信息以敌意的方式进行解释的倾向,它会对个体的攻击行为产生影响。攻击也会影响个体的敌意解释偏向:作为一种人格特质,高攻击性使个体更容易产生敌意解释偏向;作为一种行为反应,攻击对敌意解释偏向具有发展和强化作用。敌意解释偏向和攻击之间可能存在循环关系。两者关系会受到性别、年龄以及人格特点等因素影响。未来研究需要改进敌意解释偏向与攻击的测量工具,使测量更为直接、客观;拓展两者不同亚类之间的交互研究,以全面系统地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深入探究情绪在敌意解释偏向与攻击行为关系中的作用;整合信息加工过程,探究它们的交互作用对攻击行为的影响等。(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12期)

杨玲,郭瑾瑾,曹华,杜琴琴[5](2019)在《应对方式在大学生童年创伤与攻击行为关系中的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大学生童年心理虐待与忽视、应对方式和攻击行为的关系。采用童年忽视与虐待量表、应对方式问卷、攻击问卷对43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虐待阳性率为43.61%,忽视阳性率为55.45%;和常模相比,大学生积极应对得分要显着高于常模,消极应对得分要显着低于常模;相关性分析表明童年心理虐待和忽视与攻击性行为各维度为显着的正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为显着的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为显着的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攻击性行为各维度为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积极应对方式只与言语攻击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与其他维度的相关均不显着;中介检验发现消极应对方式在童年创伤与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表明大学生攻击行为的预防和干预一方面可以从早期的心理虐待和忽视入手,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应对方式入手,特别是消极应对方式。(本文来源于《心理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10期)

李卓阳,张野[6](2019)在《寄宿高中生负性生活事件、领悟社会支持与攻击行为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负性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对从广东省东莞市某寄宿中学抽取的796名高中生进行研究。男生在身体攻击因子上得分高于女生(P值均<0. 05),在愤怒、敌意因子上女生得分显着高于男生(P值均<0. 05);高一学生在身体攻击、愤怒、总分因子上得分均显着低于高二学生(P值均<0. 05)。寄宿高中生负性生活事件与攻击行为之间呈显着正相关,和领悟社会支持呈显着负相关(P值均<0. 01),寄宿高中生领悟社会支持与攻击行为之间呈显着负相关(P值均<0. 05)。领悟社会支持在负性生活事件正向预测攻击行为间起多重中介作用。中介拟合模型指标(χ~2/df=4. 80,NFI=0. 95,CFI=0. 96,TLI=0. 93,IFI=0. 96,GFI=0. 96,RMSEA=0. 07)。寄宿高中生的负性生活事件可以直接影响其攻击行为,也可通过领悟社会支持间接影响攻击行为。(本文来源于《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雷玉菊,王琳,周宗奎,朱晓伟,窦刚[7](2019)在《社会排斥对关系攻击的影响:自尊及内隐人格观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会排斥和关系攻击的关系,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内隐人格观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社会排斥量表、自尊量表、内隐人格观量表及关系攻击量表,对657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社会排斥和关系攻击显着正相关;②社会排斥不仅能够直接预测关系攻击,还能通过威胁个体的自尊进一步诱发关系攻击;③个体的内隐人格观水平缓冲了社会排斥与关系攻击之间的关系,对于倾向于持实体论内隐人格观的个体,社会排斥对关系攻击的正向预测作用显着,对于倾向于持增长论内隐人格观的个体,社会排斥对关系攻击的预测作用不显着。结论:自尊在社会排斥与关系攻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内隐人格观在二者之间起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方艺萌[8](2019)在《农村留守初中生情绪管理、人际归因和攻击行为的关系及教育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攻击行为,通常被视为一种消极的社会行为,在儿童、青少年中这种问题比较常见,而且将对个体的社会性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根据相关社会报道,在中学校园中,攻击行为的发生频率与过去几年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对受攻击者不仅会造成身体伤害还会带来心灵的创伤甚至还会对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在我国,关于攻击行为的研究较多,但是对农村留守初中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攻击行为的现状及其内部影响因素的研究还较少。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留守初中生这一群体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进行攻击行为的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对他们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以农村留守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河南省中南部地区的两所农村初中学校的初一初二学生,对其进行团体实测。根据360名留守初中生(其中单留守174人,双留守186人)和非留守171人在情绪管理量表、人际归因量表和攻击行为量表的作答情况,对他们的情绪管理、人际归因和攻击行为进行分析,了解攻击行为的现状以及叁者之间的关系。对测验数据进行分析后,研究结论如下:(1)农村留守初中生情绪管理在性别、不同留守类型和对父母外出工作的态度存在显着差异,在情绪管理上女生高于男生,非留守群体高于单留守和双留守群体,在年级和是否独生子女无显着差异;(2)农村留守初中生人际归因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着差异,表现为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在性别、年级和不同留守类型无显着差异;(3)农村留守初中生攻击行为在性别、年级、不同留守类型和是否独生子女存在显着差异,男生高于女生,初一高于初二,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单留守群体高于双留守群体和非留守群体,对父母外出工作态度上无显着差异;(4)农村留守初中生情绪管理和人际归因呈显着正相关关系、情绪管理和攻击行为呈显着负相关关系、人际归因和攻击行为呈显着负相关关系;(5)农村留守初中生情绪管理能力对攻击行为具有削弱作用,情绪管理、人际归因对攻击行为具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6)农村留守初中生人际归因在情绪管理和攻击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袁雨轲[9](2019)在《拒绝敏感性干预对受欺负初中生关系攻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形成和维持积极的人际关系是一种深深植根于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基本需求。如果个体在人际关系中体验到来自他人的拒绝与排斥,那么在之后相似的人际情景中,个体就会因预期到的被拒绝而感到焦虑、愤怒、痛苦等,有的人对社交情景中的拒绝线索并不敏感,而有的人即使对社交情景中的模糊拒绝线索也会知觉为拒绝信号,而这与个体的拒绝敏感性息息相关。受欺负与攻击行为的研究近年来逐渐增多,受欺负是指个体长期遭受来自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欺负或伤害的一种不良同伴互动现象,大量研究证明了儿童青少年的校园受欺负经历会给其带来消极后果,如消极社会行为、学业成绩下降、情绪问题增多等。关系攻击是指通过操纵或破坏他人人际关系以达到故意伤害他人的目的,在受欺负与关系攻击的研究中,尚且没有研究者从个体拒绝敏感性的视角来探究在人际关系中受欺负者的关系攻击行为并进行干预。鉴于此,本研究对学生受欺负、拒绝敏感性与关系攻击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构建中介模型,并通过干预拒绝敏感来探讨其对关系攻击的影响。本研究包括两个研究。研究一采用横断研究,分析904名初中生受欺负、拒绝敏感性、关系攻击的特点并对各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研究二尝试通过对拒绝敏感性进行干预去改善受欺负中学生的关系攻击水平进而改善其人际关系。结果表明:1.受欺负与关系攻击在性别上差异显着,拒绝敏感性则在性别上无差异;2.受欺负与拒绝敏感性对关系攻击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3.拒绝敏感性在自我报告的受欺负与关系攻击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即学生受欺负水平越高,其拒绝敏感性越高,进而关系攻击行为越多;4.拒绝敏感性团体辅导能有效降低受欺负初中生拒绝敏感性与关系攻击水平,其中对拒绝焦虑和关系攻击水平的改善具有持续性。(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杨洁强[10](2019)在《初中生冷漠无情特质对攻击行为的影响:道德推脱、同伴关系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漠无情特质(Callous Unemotional Trait,CU)是一种对他人态度冷漠,缺乏共情心;对自己行为缺乏责任心,犯错后又缺乏悔改的自私型的人格特质。已有相关研究表明:冷漠无情特质对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有显着预测作用。然而冷漠无情特质影响青少年攻击行为的深层作用机制却鲜有研究者关注。本研究尝试引入了道德推脱及同伴关系这两个变量来深入探究这一问题。本研究随机抽取了来自山西省五所中学的601名初中生作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初中生冷漠无情特质、道德推脱、反应性攻击行为整体水平偏高,主动性攻击行为整体水平处于中等状态,同伴关系良好。(2)初中生冷漠无情特质、道德推脱水平、同伴关系、攻击行为在性别、家庭所在地、父母亲受教育水平上存在显着差异;在是否为独生子女、年级上不存在差异。(3)初中生冷漠无情特质与道德推脱、主动性攻击、反应性攻击之间呈显着正相关;道德推脱与主动性攻击及反应性攻击呈显着正相关;同伴关系与冷漠无情特质、道德推脱、主动性攻击及反应性攻击行为之间呈显着负相关。(4)道德推脱在初中生冷漠无情特质与主动性攻击行为及反应性攻击行为之间均起中介作用。(5)同伴关系在冷漠无情特质对主动性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在冷漠无情特质对反应性攻击行为的影响中的调节作用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关系攻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检验体育锻炼影响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的自我控制中介作用模型,为运动干预预防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提供研究证据。采用大学生体育锻炼,自我控制及关系攻击行为量表,对抽取的扬州某高校131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大学生自我控制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关系攻击行为得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农村大学生自我控制得分高于城市;男生、城市、独生子女、单亲家庭以及文科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得分分别高于女生、农村、非独生子女、双亲家庭以及理工科大学生,大一关系攻击水平低于大二与大四,大二关系攻击水平又高于大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自我控制之间存在正相关,与关系攻击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自我控制与关系攻击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中介模型拟合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预防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有直接效应,也可以改变自我控制来间接地影响其关系攻击行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关系攻击论文参考文献

[1].方永慈.中学生父母控制、应对方式与攻击行为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

[2].朱昊,郑玥,朱风书,姚明珠,张智锴.体育锻炼预防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

[3].申婷,张野,张珊珊.初中生情绪智力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

[4].张丽华,苗丽.敌意解释偏向与攻击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19

[5].杨玲,郭瑾瑾,曹华,杜琴琴.应对方式在大学生童年创伤与攻击行为关系中的作用机制[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9

[6].李卓阳,张野.寄宿高中生负性生活事件、领悟社会支持与攻击行为关系分析[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

[7].雷玉菊,王琳,周宗奎,朱晓伟,窦刚.社会排斥对关系攻击的影响:自尊及内隐人格观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

[8].方艺萌.农村留守初中生情绪管理、人际归因和攻击行为的关系及教育对策[D].河南大学.2019

[9].袁雨轲.拒绝敏感性干预对受欺负初中生关系攻击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9

[10].杨洁强.初中生冷漠无情特质对攻击行为的影响:道德推脱、同伴关系的作用[D].山西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共谋图像质量与共谋攻击的关系抗共谋攻击码向量运算示意图不同视角的共谋模型节点对象间攻击关系的粗糙性子集修改攻击下的水印检出率共谋攻击下安全求和模型的性能比较...

标签:;  ;  ;  ;  ;  ;  ;  

关系攻击论文_方永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