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樟树幼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樟树,造林密度,幼林,生物量
樟树幼林论文文献综述
邱凤英,杨海宽,刘新亮,章挺,符潮[1](2019)在《不同密度樟树幼林生物量和碳密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造林密度(625株/hm~2、1 111株/hm~2、1 667株/hm~2、2 500株/hm~2)下樟树7年生人工幼林生物量和碳密度进行研究,探讨樟树人工林营建适宜造林密度和幼林间伐强度。结果表明:4种不同密度下樟树幼林生物量及主干生物量随造林密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均在1 111株/hm~2密度下最大,分别为24.91 t/hm~2和9.24 t/hm~2。四种不同密度下樟树幼林各器官生物量分布格局均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树干生物量占比在35.43%~45.83%。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乔木层碳密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的林分乔木层碳密度最大。不同密度樟树幼林0~100 cm层土壤碳密度在65.28~93.94 t/hm~2,林分总碳密度在70.05~101.61 t/hm~2,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分碳密度呈下降趋势,密度为625株/hm~2的林分和1 111株/hm~2的林分碳密度差异较小,但远高于密度为1 667株/hm~2的林分和2 500株/hm~2的林分。综合从生物量积累和碳汇功能来考虑,樟树人工林培育适宜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也可在适当密植的林分基础上7年林龄前间伐为1 111株/hm~2左右。(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范水荣[2](2019)在《不同施肥方式对樟树幼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施肥对樟树生长的影响,在福建省将乐县大源乡开展了不同施肥方式樟树生长的试验,结果表明:追肥撒放、基肥穴施和追肥沟施这叁种施肥方式对林木生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同施肥方式对不同年度的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有差异。基肥穴施和追肥沟施两种方式肥效长,效果好,而且不会造成养分流失,是人工林培育中较好的施肥方法。(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17期)
孙国平[3](2019)在《不同施肥水平对樟树幼林生长相关性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对比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对樟树幼林生长量和生物量的影响,得出了的相关结论:按照0.25 kg/株施肥最佳,可为樟树人工林建立合理的施肥制度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13期)
刘新亮,章挺,邱凤英,符潮,周诚[4](2019)在《造林密度对材用樟树幼林生长和蓄积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7年生不同造林密度樟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林分平均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和蓄积量等指标,探究造林密度对樟树幼林林分生长及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樟树林分平均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均呈现减小的规律,造林密度为833株·hm~(-2)时平均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均最大;2)造林密度对林分平均树高的影响较小,枝下高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增高,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时林分枝下高最高;3)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林分蓄积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时林分蓄积量达到最大值;4)各密度条件下林分胸径生长过程相似,但胸径生长旺盛期的持续时间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造林密度为833株·hm~(-2)时胸径生长旺盛期持续时间最长;5)不同密度林分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林分单株材积快速增长期持续时间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减少;6)综合考虑,樟树人工林适宜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合理造林密度范围为1 111~1 667株·hm~(-2)。(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年金,张盛剿,钱小娟,叶旭英,姜俊马[5](2009)在《樟树地理种源幼林期生长性状差异分析及优良种源初步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在淳安县许源林场进行的15个樟树地理种源幼林期的生长性状表现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树高、地径、冠幅等性状的生长量在地理种源间存在显着或极显着差异,各种源内个体间也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成活率(保存率)的差异则不显着;经综合评价,初步认为XNY种源为参试种源中的最优种源,同时初步确定XJS、EHA、XNY、ZTL 4个种源为淳安适宜引种栽培种源;与淳安本地种源ZCA(对照)相比较,这4个种源3年生高生长量分别提高12.2%、12.2%、5.5%和3.2%,地径生长量分别提高11.3%、13.8%、16.5%和9.2%,冠幅生长量分别提高3.9%、3.3%、8.0%和8.7%。(本文来源于《浙江林业科技》期刊2009年04期)
林辉,刘秀英[6](2008)在《基于高光谱遥感特征参数的樟树幼林叶绿素a含量估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ASD公司生产的手持式野外光谱辐射仪测量樟树幼林的冠层光谱,同时对观测叶片进行叶绿素a含量的测定。利用统计相关分析法,分析了高光谱遥感特征参数与叶绿素a含量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光谱遥感特征参数的樟树幼林叶绿素a含量估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精度检验。结果表明:樟树幼林叶绿素a含量与Db、Rg、Rg/Ro、(Rg-Ro)/(Rg+Ro)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01极显着性检验水平;建立它们与叶绿素a含量的估算模型,通过精度检验,选择出最适合叶绿素a含量估算的高光谱模型:y=exp[1.027+(-348.942)×Db]。(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8期)
万玲凤,林辉,刘秀英[7](2007)在《樟树幼林生物化学参数与高光谱遥感特征参数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光谱遥感在植被研究中的应用使定量估算植被的生物化学参数和生物物理参数成为可能.分析了樟树幼林生物化学参数与高光谱特征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樟树幼林的大部分生物化学参数(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总磷含量)与高光谱遥感特征参数(蓝边内最大的一阶微分、绿峰反射率、红边位置、蓝边面积、绿峰反射率和红谷反射率构成的比值与归一化植被指数、红边面积和蓝边面积构成的比值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01极显着性检验水平;纤维素、总氮含量与高光谱特征参数的相关系数没有达到显着性检验水平.因此,可以利用相关系数达到了0.01极显着性检验水平的高光谱特征参数建立樟树幼林生物化学参数的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刘秀英,林辉,万玲凤,孙华,熊育久[8](2007)在《樟树幼林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光谱遥感的快速发展使得定量估算植被叶绿素含量成为可能.采用美国ASD公司生产的野外光谱辐射仪测量樟树幼林的冠层光谱,并对观测叶片进行同步叶绿素含量的测定;采用统计相关分析法,分析樟树冠层光谱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相应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樟树幼林叶绿素含量的敏感波段位于400、556、621 nm;通过建立各敏感段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估算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得出了叶绿素含量估算的高光谱模型分别为y=exp(1.191+1458.912x)和y=3.29×exp(1458.912x).说明利用高光谱遥感数据可以估测樟树幼林的叶绿素含量.(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刘秀英,林辉[9](2007)在《樟树幼林纤维素含量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光谱遥感的快速发展使得定量估算植被纤维素含量成为可能。本研究采用美国ASD公司生产的野外光谱辐射仪测量樟树幼林的冠层光谱,对观测叶片进行了同步纤维素含量的测定。利用统计相关分析法,分析樟树冠层光谱与纤维素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325nm至1075nm波段范围内,樟树幼林纤维素含量的敏感波段位于895nm、590nm、591nm;通过建立各敏感波段与纤维素含量之间的估算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得出了纤维素含量估算的高光谱模型为:y=38.611+3894.056×α895-14713.7×α590+11100.905×α591。说明利用高光谱遥感数据可以估测樟树幼林的纤维素含量。(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刘秀英[10](2006)在《樟树幼林主要生物化学参数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光谱遥感(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是指利用很多很窄的电磁波波段从感兴趣的物体获取有关数据。与常规遥感相比,高光谱遥感具有光谱分辨率高(波段宽度<10nm)、波段多(几十至几百个波段)、连续性强、信息量丰富等特点。地物光谱特征的研究是现代遥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传感器波段选择和设计的依据,又是遥感数据分析解译的基础。 植物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特征及参数提取的研究成为高光谱遥感技术最精华和核心的部分。世界各国在农业方面研究较多,但林业方面,虽然国外开展了大量研究,我国却仍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以樟树幼林为研究对象,使用美国分析光谱仪器公司(Analytical Spectral Devices,Inc)生产的手持式野外光谱辐射仪(波长范围325nm~1075nm)测量樟树冠层光谱反射率,并同步进行主要生物化学参数的测定。主要测定的生物化学参数有: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纤维素含量、总氮含量和总磷含量。采用ViewSpec Proversion 4.02、SPSS13.0统计软件、EXCEL数据分析工具,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技术和曲线拟合技术,探讨冠层高光谱反射率及其变换形式(高光谱特征参数)与对应生物化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估算模型,然后采用叁类精度检验指标对同一生物化学参数的多个估算模型预测能力进行评价,最终筛选出可分别对各类生物化学参数进行估算的最适合高光谱估算模型(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总磷含量建立的估算模型未通过精度检验)。各类模型如下: (1)叶绿素总含量:y=exp[1.356+(-361.973)×Db] (n=15,R~2=0.671) y=3.882×exp[(-361.973)×Db] (n=15,R~2=0.671) (2)叶绿素a含量:y=1.748+1519.157×α_(621)+690.805×α_(804) (n=15,R~2=0.81) (注:α_(621)和α_(804)分别表示621nm和804nm处的一阶微分光谱) (3)叶绿素b含量:y=0.822-5.428×α_(556)+7.249×α_(400) (n=15,R~2=0.701) (注:α_(556)和α_(400)分别表示556nm和400nm处的原始光谱反射率) (4)纤维素含量:y=38.6111+3894.056×α_(895)-14713.7×α_(590)+11100.905×α_(591) (n=15,R~2=0.858) (注:α_(895)、α_(590)和α_(591)分别表示895nm、590nm和591nm处的一阶微分光谱)(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06-04-01)
樟树幼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讨施肥对樟树生长的影响,在福建省将乐县大源乡开展了不同施肥方式樟树生长的试验,结果表明:追肥撒放、基肥穴施和追肥沟施这叁种施肥方式对林木生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同施肥方式对不同年度的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有差异。基肥穴施和追肥沟施两种方式肥效长,效果好,而且不会造成养分流失,是人工林培育中较好的施肥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樟树幼林论文参考文献
[1].邱凤英,杨海宽,刘新亮,章挺,符潮.不同密度樟树幼林生物量和碳密度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9
[2].范水荣.不同施肥方式对樟树幼林生长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3].孙国平.不同施肥水平对樟树幼林生长相关性的试验研究[J].绿色科技.2019
[4].刘新亮,章挺,邱凤英,符潮,周诚.造林密度对材用樟树幼林生长和蓄积量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
[5].王年金,张盛剿,钱小娟,叶旭英,姜俊马.樟树地理种源幼林期生长性状差异分析及优良种源初步选择[J].浙江林业科技.2009
[6].林辉,刘秀英.基于高光谱遥感特征参数的樟树幼林叶绿素a含量估算模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
[7].万玲凤,林辉,刘秀英.樟树幼林生物化学参数与高光谱遥感特征参数相关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
[8].刘秀英,林辉,万玲凤,孙华,熊育久.樟树幼林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
[9].刘秀英,林辉.樟树幼林纤维素含量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
[10].刘秀英.樟树幼林主要生物化学参数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