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平南县龚州中学537300
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滔滔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沉淀着五千年的文明,这沉淀的文化就叫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我们屹立在中华大地的根本。正如这句话说的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传统文化就是我们向全世界展现的窗口。高中语文教学,用韩愈的《师说》总结概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中语文是整个学生生涯语文深造的学习机会,而传统文化就是老师应当对学生们进行的主要的深造。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针对的是学生们深造的历程。从小学、初中我们的学生已经了解学习到了基本的道德观念和文化素养,在高中时期语文的教育就是加深对于道德观念、文化素养的理解。高中会学习很多文言文与古诗词,这些恰恰是传统文化最好的养料。
一、传统文化的概念和意义
我们古代的先贤留给我们非常多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这些书籍才是我们祖先留下的瑰宝,这些书籍承载着五千年的历史,在其中有很多很多的文章写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其意义深远,教授我们道德言行,传统文化就是古人总结后流传给我们的知识财富。传统文化的意义在于我们通过学习古典文化就可以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高中语文现状多为应试教育,以应对考试分数为主,而忽略了语文教育本身的问题。现阶段高中语文老师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使老师只关注高考的重点考点,考试考什么学生们重点就复习什么为教学目标,严重影响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性。在传统灌输式教学中,老师只运用单一的教学手段,从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达不到良好的听课效果。高中老师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方式中,已经不能满足于社会的发展需要。高中语文是学生学习交际沟通能力,也是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品德的树立的根本。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文化及道德品质是高中学生成长的良好养料,一些高中语文老师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常常用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一切标准,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长久以往,会使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严重的则会导致厌学的心理问题发生;而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本质思想和感悟,使传统文化和高中语文教学脱离,使我国的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结合失去意义,体现不出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我国青少年过于追捧国外文化,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搁置一旁,而有些不良的国外文化给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影响,阻碍了我国高中生的发展。只有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转变高中生的思想观念,由此可见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是刻不容缓的。
三、怎样将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课契合
1.教授方法与教学内容的契合。传统文化以文言文或古诗词居多,其中语句生涩难懂,这也是学习传统文化的一大难题。老师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在课前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挖掘,发掘出古文关联的知识点,以及将古板的文言文翻译成生动的语言来带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询问,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中与学生互动,可以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彼此的观点,角色带入,这样可以迸发学生的思想,让学生的灵魂穿越古今,品味当年当事,感同身受的理解才会深刻。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开始,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去了解学习,去拓展课本以外的知识海洋。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文言文和古诗词,还有更多种的方式。
3.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古典名著。由于课堂时间的原因,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仅仅的几篇节选文章难以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多阅读古典名著有助于文化素养的提升,也有利于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对于课后阅读内容可以对课堂上老师讲课内容的扩展,例如学习《逍遥游》的时候,推荐学生阅读《庄子》,并给学生简述《庄子》的哲学、文字的艺术、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人生的思考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们了解的兴趣,可以让学生们自发地去学习。老师以引导的方式去推荐《诗经》、《二十四史》、《论语》等优秀的古典名著,让学生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来改善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认识偏差,自主认识学习语文的思考和发掘,更深层次地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达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契合。
随着时间的流逝,国外文化的融入以及传统文化文字的晦涩难懂,传统文化在我国渐渐地遗失。虽然传统文化有些许不足之处,但其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文化素养以及历史人文,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无上瑰宝,对学生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思想品德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传统文化的教学应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从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学习认知传统文化,使同学们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参考文献
[1]祝磊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读与写,2018,(22):77。
[2]尹茹试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文存阅刊,2018,(10):153。
[3]赖惟境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文学教育(中),2018,(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