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会娟[1]2003年在《中学物理教育中发展性学生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达到预期目的,必须将评价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是其中的基点之一。本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及其评价观,阐述了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涵义、特征和功能。并结合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现状,提出了在中学物理教育中进行发展性学生评价的主要目标、内容、一般程序、原则及具体评价方法,并通过教育实验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实践研究。 本论文由六个章节组成。在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发展性学生评价提出的背景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在第二章,回顾教育评价的发展历史,阐述了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涵义、特征与功能。在第叁章,从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等方面,阐述在中学物理教育中进行发展性学生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在第四章,分析了中学物理教育中发展性学生评价的主要目标与内容、进行发展性评价的一般程序及四个原则。在第五章,结合中学物理课程特点,提出叁种比较切实可行的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方法:嵌入教学过程的发展性学生评价法、档案袋评价法、物理课题任务的表现性评价法。在第六章,进行中学物理教育中发展性学生评价方法的实践研究。进行叁种发展性学生评价方法的教育实验,并对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和讨论。
庄允权[2]2008年在《宁海县普通高中物理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6年9月开始,浙江省从高一年级开始实施新课程,新课程的实施将引起学校办学目标、办学理念、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师和学生评价等全方位变化。本研究在经验基础上提出基于分数层面的学校教学质量发展性评价方案,通过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对当前高中物理教育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对近四年宁海县普通高中应届理科高考统计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供宁海县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参考。本论文由下面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选题的背景,选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并阐述了国内外教育调查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在经验基础上,根据宁海县教研室提供的2007届理科应届入学和高考成绩,提出基于分数层面的学校教学质量发展性评价方案。第叁部分通过抽样对宁海县内五所普通高中41名物理教师和695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利用Excel和SPSS13.0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第四部分通过近四年宁海县理科应届高考统计分析,并和宁波市内23所省一级重点中学近二年高考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第五部分调查结论。1、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分数层面的学校教学质量发展性评价方案,利用该方案评价2007年知恩中学和桃源书院的高考质量。2、多数教师能基本理解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能认识到中学物理开展教学研究对物理教学有教大的促进作用,但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不高,来自学校领导的工作压力大,教学工作量大,名师带徒和自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教师教学方式以传统的满堂灌为主,评价教师以教师的专业知识为主。性别和生源对学生物理学习有显着影响,学生的课外学习方式以完成作业和阅读物理相关书籍为主,有较多的作业量,面临升学压力较大,教师评价学生仍然以笔试成绩为主,尽管已经在全县开展新课程实施,但应试教育仍然严重。3、宁海县理科应届的重点上线率、本科上线率、理科综合平均分均低于宁波市对应的上线率和平均分,并呈下滑趋势,表明对全县而言理科综合教学质量在下降,对引起的结果进行了成因分析。第六部分结束语。对研究思路、途径、方法、策略和观点等进行概括性小结,指出调查研究的局限性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并根据宁海县普通高中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杨婷[3]2016年在《“慢教育”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敬畏生命是教育的伦理起点,接受教育是一个慢的过程,基础教育理应遵循学生生命成长的慢、知识生长的慢、学生发展的慢。因此,“慢教育”应成为中学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对于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而言,实施慢教育模式的关键在于一线物理教师。本文从慢教育的视角出发,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研究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改革问题,尝试构建“慢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渗透生活教育理念,为一线初中物理教师提供“慢教育”的策略。本文共分四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论述了慢教育研究的背景意义、现状、方法及论文主要内容和框架。第二章:慢教育理论概述。介绍了慢教育概念,并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和新课标要求对物理慢教育进行了定义;分别从教育学相关理论、心理学相关理论、情感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四个维度对物理慢教育理论基础进行阐述。第叁章:初中物理慢教育模式的构建。从物理课堂、师生关系、学业评价叁个维度,在如何构建体验式的初中物理慢课堂、如何构建和谐舒缓的师生慢关系、如何构建多元智能的物理慢评价等叁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尝试。第四章:初中物理“慢教育”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根据本文构建的初中物理慢教育模式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和慢教育前后两次问卷调查,旨在对比了解初中物理慢教育模式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初中物理慢教育是一种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师生关系舒缓和谐,构建多元智能评价模式的新型教育理念。
伏森泉[4]2003年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02年至今,我国物理课程标准已走过了100年的历史。随着物理学科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推进,特别是课程改革的深入,物理课程标准也在不断的演变。物理课程标准的历史,实际上也是我国物理教育改革的历史。 本文在第一部分中讨论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两个阶段历史:1902年——1948年、1949年——20003年,分别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对物理课程标准进行了比较。文章的第二部分通过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物理教育的比较,试图找出当前物理课程改革的共性。文章最后一部分分析了我国中学物理的现状和中外物理教育改革的趋势,并对物理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吴芳[5]2007年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学探究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就离不开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但其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还很欠缺。因此,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评定的问题是一个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科学教育目的论、科学探究能力论、发展性教育评价论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科学教育目的论指出,中学科学教育的基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探究能力是科学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探究能力论指出,科学探究能力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的高层次能力,它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实践性、综合性、渐进性等特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要遵循科学探究能力的特点,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也要结合科学探究能力的特点。发展性教育评价论指出,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是为了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获得和学生潜能的充分发展。这就要求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要切实体现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在评定过程中切实关注学生的进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要遵循一系列的原则,它们是发展性原则、过程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可行性原则。要结合这些原则科学构建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指标;合理分配科学探究各分项能力的权重;客观确定科学探究能力纸笔测验评定结果以及表现性评定结果;公正评定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水平,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能力评定指标体系。研究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有必要就科学探究能力的纸笔测验评定和表现性评定进行深入研究。用纸笔测验来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要明确科学探究及其要素的内涵与水平等级;编制的试题要能引发学生科学探究思维活动;对学生解答的过程所展示的探究能力要进行合理解释,评定出学生科学探究分项能力或总体能力的水平。用纸笔测验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要努力提高纸笔测验评定科学探究能力的效度与信度;加强试题的编制与完善工作;将纸笔测验评定与表现性评定结合起来,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表现性评定是依据他们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来进行的。为提高评定的效度、信度和可行性,利用表现性评价来评定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遵循一些基本的规范:要确定评价目的;要设计合适的表现性任务;要制定可操作性的评定细则;要客观记录学生在探究中的表现;要利用评价和交流促进学生的发展。用表现性评价来评定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要加强其实践研究;注重过程性与终结性、纸笔与表现性评定相结合;注意对科学探究能力评定的公正性。研究科学探究能力的纸笔测验评定有必要就探究性试题的编制进行深入研究。探究性试题编制的方法有四种,它们是以技术、社会、环境、生活为情景,以科学知识为载体,自主编制探究性试题、结合物理学史编制探究性试题、以科学实验为题材编制探究性试题、在旧题目的基础上改编成探究性试题。探究性试题编制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要加强探究性试题的编制研究;提高纸笔测验评定科学探究能力的效度与信度。有关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及评定的实证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部分。实证研究之一,对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评定现状的调查显示:在平时测验和日常实验课中,进入新课改的初中较之未进入新课改的高中整体上更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缺乏一个完整的评定体系,造成科学学业评定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评定的缺失。教学实践中缺乏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方案;教师自身探究和引导学生探究的能力不高;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实验能力差及科学探究能力低这些都是科学探究能力评定缺失的原因。实证研究之二,科学探究能力评定方案的实施研究选取了浙江省富阳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一个班级用纸笔测验形式测定该班级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并对测验结果深入分析,诠释了该班级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优势和不足。实证研究之叁,科学探究能力的表现性评定采用了小样本的尝试,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来评定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最后综合科学探究能力纸笔测验评定和表现性评定的结果,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总体水平作出阐释。
杨广军[6]2004年在《高中物理教材设计论》文中研究指明不论是在东方国家还是在西方社会,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都是增强学生的基本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基础教育的根本定位只能是大众教育、素质教育、生活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每一次基础教育改革,最终必然要集中到课程改革的突破,而教材建设则在课程问题中占据核心地位。 教材观也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而层层递进,由“教材即知识”到“教材即范例”、“教材是中介”、“教材是话题”,“是师生双方共同建构与发展的过程”。在此教材观的引导下,高中物理新教材的设计成为必须,目的是针对2003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打破现行教材的积弊,满足高中物理新课程发展的需要。 教材的设计与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的设计又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同时,教材和课程标准还可以互相检验对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基于对高中物理新教材的强烈需求,本论文要完成叁项任务:①梳理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高中物理教材的演变历程,从历史的发展变化中汲取教材发展的经验和智慧;多版本的全面对比中外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丰富我国高中物理教材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技巧。②提出、总结、完善高中物理教材设计理论。一方面为本文设计的新版高中物理教材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多家单位的研究、多版本高中物理教材设计的现实需要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③根据2003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我国基础教育高中物理课程发展的现实需求,设计较为完善的新版高中物理教材。 为此,本文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依次展开论述:①确定我国基础教育的新课程观,高中物理教育的性质定位和基础性解析;②分析高中物理教材改革动因,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高中物理教材的历史演进分析,2003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③中外典型高中物理教材的全面分析与对比研究,分析心理学、脑科学、学习理论、学习环境设计理论的新成果及对教材设计理论的启示;④总结教材设计理论,最后提出我国高中物理新教材的部分框架结构和样章样节设计构想。
万立华[7]2007年在《新课改下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人文主义教育的探索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是在《新课程标准》和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理论以及相关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针对当前青少年人文精神失落的现状,结合我国目前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学物理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挖掘出了中学物理教育中蕴涵的人文因素,提出了在物理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的一些原则、途径、方法,并通过教育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了人文教育提出的历史背景与时代背景,并阐述了我国在该领域方面的研究;第二部分用理论分析了中学物理教育中进行人文主义教育的可行性;第叁部分从教育理论出发,结合人文教育的特点探讨了物理教育中进行人文教育的原则途径;第四部分介绍了物理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几个案例,指出了目前进行人文教育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并展望了人文教育的光明前景。
张芳[8]2001年在《中学物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现状,提出了在中学物理教育中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论文主要运用了问卷调查法和理论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并通过教育实践对该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在论文的引言中,简单介绍了对人文精神进行研究的时代背景和研究意义,并阐述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状况。 第二部分从人文精神的内涵和特点出发,从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中学物理学科教育两个方面,论证了中学物理教育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论文的第叁部分探讨了在中学物理教育中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目标和培养原则。在研究中,人文精神被理解为一种价值观。论文从四个层面,即个体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以及对自身的态度分别阐述它们在物理教育中的具体内涵。论文提出四个教育原则: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以人为本、过程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在论文的第四部分探讨了在中学物理教育中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操作要点。基于第二部分和第叁部分对人文精神的理解,论文通过学生调查问卷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又设计了一套教师调查问卷来了解教师的教学习惯、对人文精神的认识及相关教学建议。根据调查情况和前面的理论分析,提出研究方案。 在论文最后,即第五部分主要介绍了培养人文精神的具体教育实践过程。在教育实践中,采用物理教学过程的教育渗透为主要方式,辅之以灵活的专题讲座、发动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写心得体会报告等方法。通过一个学期的教育实践,在分析了学生测验结果以及教师和同学的反馈结果后,本论文认为在中学物理教育中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可行的,但同时也指出人文精神培养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钱秀[9]2009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STS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核心,知识的创新需要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创新教育。如何培养创新能力是教育界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在全面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都是以创新为主题的。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探索性教育实验,是一项系统工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因此,探索新的创新教学形式成了必然趋势。作者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探讨在不脱离现行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尝试提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阐述了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结构,具体介绍了STS教育的有关理论,特别是STS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和意义,结合教育学、心理学、STS教育及创新教育的有关理论,指出了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可行性以及渗透的原则和方法。通过传统的中学物理教育与加入STS教育后的新型物理教育的比较,指出了渗透STS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提出了STS教育计划并进行了初步的短期教学实践,并结合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水平量表、创新能力的测试卷以及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进行测试研究,综合地评价学生创新能力的水平,从而确认了渗透STS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以期能为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一些参考。
黎娇[10]2008年在《规则空间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评价中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近年来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教育评价则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并致力研究的难题。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核心,也是教育工作者最关注的一个问题。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评价应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学的真实情况,为改进教学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当前我国学校的物理教学评价主要采用的是定量评价方法,定量的评价方法能够为被试评定成绩从而比较被试之间的差异,但却无法提供改进教学的诊断信息,使得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相分离,削弱了评价对教育指导的促进作用。认知诊断理论的发展为教育评价中有效解释测验结果,了解考生作答的内部心理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阐述认知诊断理论中的规则空间模型的原理和操作框架,以此为依据,对这一理论在中学物理教学评价中的应用进行实证研究,利用实证研究所获得的学生在特定领域的知识结构和诊断信息对教学进行分析和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中学物理教学评价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概述了本研究开展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综合评述了国内外中学物理教学评价和规则空间模型的相关研究现状。第叁章系统论述了规则空间模型的构成和操作步骤。第四章对规则空间模型在九年级学生学习欧姆定律的评价过程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根据对中学物理教师的访谈和教材的编写内容,确定了学生在学习欧姆定律过程中所需掌握的7种认知属性和属性间的层级关系,然后编制测验,再根据233名被试在测验上的作答反应应用规则空间模型将他们分别判归为13种不同的属性掌握模式,根据学生所具有的属性和作答中出现的错误提出相应的补救路径和教学建议。文章的结论部分总结了整个研究中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以及遇到的困难,并对规则空间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1]. 中学物理教育中发展性学生评价研究[D]. 孙会娟. 首都师范大学. 2003
[2]. 宁海县普通高中物理教育现状调查研究[D]. 庄允权. 华东师范大学. 2008
[3]. “慢教育”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研究[D]. 杨婷. 延安大学. 2016
[4].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D]. 伏森泉. 华中师范大学. 2003
[5].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评定[D]. 吴芳. 浙江师范大学. 2007
[6]. 高中物理教材设计论[D]. 杨广军.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7]. 新课改下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人文主义教育的探索研究[D]. 万立华.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8]. 中学物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研究[D]. 张芳. 首都师范大学. 2001
[9]. 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STS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D]. 钱秀. 苏州大学. 2009
[10]. 规则空间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评价中的实证研究[D]. 黎娇. 江西师范大学. 2008
标签:中等教育论文; 高中物理论文; 中学物理论文; 学生评价论文; 物理论文; 教学评价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教学过程论文; 性学论文; 培养理论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教师评价论文; 课程标准论文; 中学论文; sts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