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
范珍菊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第一小学云南文山663000)
【摘要】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有关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越来越备受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总体战略部分就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确定为战略主题。显然,健康的心理品质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是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和关键,能为每个人的人生幸福打下坚实基础,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11-127-02
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精神,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所谓积极心理品质,包含多个维度,它是由个体的思维、习惯、情感和行为组成的一系列积极心理元素。积极心理学提出智慧、勇气、仁慈、正义、节制和超越六大美德和24项积极心理品质。具体分类为:智慧和知识包括好奇心、喜好学习、创造力、开放性思维、社交智力和洞察力;勇气包括真诚、勇敢、坚持;仁慈和爱包括善良、爱与被爱的能力;正义包括公平、领导力和团队精神;节制包括谦虚、谨慎和自制;心灵超越包括审美、感恩、希望、宽容、幽默、信仰和热情。
当代小学生面临一个全新的成长环境,他们从一出生就伴随着众多的电子产品和优越的成长环境,受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其家庭结构、社会经济地位、父母的教养方式、学校环境、同伴、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等诸多因素在他们的互动活动中,影响了他们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小学生正处于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成为每个教育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一、抓好师德建设,提供培养保障。
在教学工作中,只有教师具备积极的心理品质,保证以最佳状态对待工作,积极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才可以确保师生融洽相处。教师内心是否积极乐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因此,构建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很重要。
首先,我们可以开展多种培训学习活动,提升教师智慧、勇气、卓越等积极心理品质。
其次,可以开展校本教学研讨活动,让教师热情、谦虚、乐于发问、好奇心、人际交往智力、团队协作等积极心理品质得以培养。
第三,用教师“道德讲堂”活动做引领。通过活动,教师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接受道德洗礼,对自己的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特长、知识、能力等有清醒的认识,学会愉悦地接纳自己,然后引领学生开展道德讲堂活动,让学生真诚、勇敢、坚持、爱、团队精神等多方面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到培养。
第四、通过开展读书活动,让老师自己感悟,要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厚值立德树人土壤,用积极健康的言行影响学生,才能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做好表率。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心悦诚服,要想站在讲台上胸有成竹、纵横驰骋,就必须有全新的理念,良好的师德。我们想让学生养成积极心理品质,那么教师自身首先要具备积极心理品质,这是不言而喻的。
二、利用校园文化,搭建教育平台。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所处的环境对其身心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抓牢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搭建心理教育平台,使学生能深处其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随时得到心灵的关爱和净化。比如我们校园中,以“爱自己”“爱他人”“爱环境”“爱祖国”“爱科学”为主题的“五爱”楼层文化,全面诠释了“爱”的内涵,并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呈现方式,陶冶和感染着每一位师生。以“德润胜境”命名的山水园林景观充满灵秀之气,润泽师生心田。用石头刻制的“萃文”校史及“立德仁爱”校训,时刻引导师生不忘初心,立德修身。孔子石像让师生铭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浓密树荫下的“休闲读书区”让学生身心愉悦、快乐阅读。“民族团结促发展,老校盛开和谐花”主题墙画,教学楼的外墙壁、特色中队牌上、教室里、花草丛中,随处可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方针,是师生正确的人生导向;让学生感受到毒品危害,从中感悟个人自律意识重要性的“禁毒教育展室”,让学生体会到动手实践、善于创造带来乐趣的“科技活动室”,陈列着琳琅满目书画作品的“七彩乐园”,还有安全教育室、图书室等功能室的文化建设,“善行义举榜”、“美德少年”专栏等各具魅力的校园文化,让师生拥有优美而极具文化气息的工作学习环境。温馨和谐的办公室文化,主题鲜明的楼层文化,个性飞扬的班级文化,栩栩如生的墙壁文化,真正达成了“校园处处是文化,处处文化育新人”的功效。在润德无声的校园文化熏陶下,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同时也受到较好的影响。
三、挖掘学科内容,找准培养切入点。
积极心理学倡导多元化,因此,让每一位教师转变育人理念,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教育是很重要的。教学中,大家根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利用其中蕴涵的积极心理品质点对学生进行教育是很关键的。
静心品读积极心理学提出的六大美德中相对应的24项积极心理品质,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阶段开设的课程中,每个学科都蕴含着许多积极心理品质内容。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只要对学科内容加以梳理,找准各项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就能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目标融入到不同的学科中。比如体育教学中,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教育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勇敢、坚持和团队精神等积极心理;在音乐、美术学科教学中,可以通过音乐、美术特有的艺术美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希望、创造力、好奇心、审美等积极心理品质,达到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良好审美情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解题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他们谦虚、谨慎、爱学习等积极心理品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文本暗含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宽容、感恩、友善、真诚以及爱等积极心理。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只要我们充分挖掘相应内容,就可以借助各学科教学渗透积极心理教育,让育人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创新活动内容,拓展培养渠道。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特长和个性,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借助活动充分发掘每个人的积极力量,把学生积极的活动体验和品质渗透在丰富的教育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满意、成功等积极的情绪,可以达到培养其积极心理品质的目的。
第一,开展“良习美德伴我行”德育特色活动。学生从室外站队开始训练,在队列队形等训练中培养他们严整的仪容,穿戴整洁的良好习惯,帮其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组织纪律观念;室内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课堂常规》《礼仪常规》《在校一日常规》等多个内容的学习训练,则要求学生从身边小事和细节做起,培养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品质,对塑造学生的人格,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一年级新生开展入学礼活动。学生在“走立德门、拜孔子、行拜师礼、拜父母、点智破蒙、名师开笔、与心爱的玩具告别”等环节中,意识到要注重修养身心、历练德行,做个心智健全、德行高尚、勇于担当、热爱生活的人,感知对古代教育家孔老前辈的崇敬之情,知道要对老师心存感恩,要学会严守校规,勤奋学习,磨练品格,发展特长,成为有用的人,而且懂得学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新生入学礼的举行,对初步培养学生感恩、谦虚、自律、诚实、勤奋、快乐等积极心理品质的养成起到了引领作用。
第三,六年级学生开展毕业礼活动。毕业礼对六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缓冲带。学生通过“拜孔子、拜老师、拜同窗、宣读《毕业赠言》、值纪念树”等环节的活动,懂得要感恩师长,学会交友、处事等方法。仪式的举行,鼓励他们不惧困难、奋勇向前、勤奋学习,助推他们勇敢步入下一段学习生活,让学生有机会释放离别情绪,告别昔日时光,树立对未来学习生活的信心。
第四、诵读国学经典,培育积极品质。我校每天下午开展的十分钟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视频讲解、领诵、男女生轮诵、全班齐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眼、耳、口、心、脑等感官并用,记忆潜能被激发。学生每天坚持不懈,读圣哲之言,体圣哲之心,发圣者之语,定在之中,慧在之中。通学生过诵读,陶冶了情操,丰富了词汇,启迪了心智,受到文明礼仪、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在国学经典的熏陶感染下,学生真诚、友善、爱、宽容、心灵触动、持重等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得以发展。
五、家校共同携手,架起培养桥梁。
家校沟通是培养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桥梁。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离不开家长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领路人,孩子从小就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的行为习惯。只有具备积极心理品质的家长,才能培养出具有积极心理品质的孩子。因此,我们每学期要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学校、家庭齐心协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达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目的。而且还充分利用微信和Q群等平台,与家长建立日常的沟通联系,通过家访、校访等方式与家长交流,教会他们相关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知识,让家长知道积极心理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同时,促使家长逐渐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出榜样。
积极的心理品质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会让人神清气爽,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受。苏霍姆林斯基说:“做教师的应该像果园的园丁精心照看嫁接到野生植物上的果树,像爱护它的每一枝、每一叶那样,爱护和保持孩子身上的一切好品质。对儿童无微不至的关怀,并不是原谅他们的一切缺点和错误,也不是对他们的错误进行无休止的说教……真正无微不至的关怀,应该是培养儿童优秀的道德品质,并不断地使这些品质得到巩固。”作为一名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学生心里不健康,即使成绩再怎么优秀,也不是社会需要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小学生人性中的积极成分,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让他们在参与中获得动力,在鼓励中积聚力量,在活动与体验中积极健康地成长。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主张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以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为重点。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就让我们一切从积极出发,用积极的视角去发现和解读问题,用积极的途径去培养积极的品质,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钟志农著.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
[2]《心理健康教育》俞国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3]陈家麟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4]王书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华夏出版社,2005.10.
[5]梁建芹.小学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