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例鼻骨骨折的螺旋CT诊断与分析

73例鼻骨骨折的螺旋CT诊断与分析

汤珩秦涛(湖北省中山医院放射科430033)

【摘要】目的了解鼻骨的解剖,提高对鼻骨骨折正确诊断。方法对73例鼻骨回顾性分析。结果要能熟练掌握鼻骨的正常解剖结构。进行冠状位及轴位CT扫描机多层面及容积重建,对正确诊断有十分重要。结论多层螺旋CT轴位、冠状位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鼻骨骨折最适合的方法,为诊断鼻骨骨折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螺旋CT轴位扫描冠状位扫描三维重建鼻骨骨折

鼻骨突出于面部、骨质较薄,当头面部受到外伤及火器损伤时容易受到损伤,其中以直接暴力引起鼻骨骨折最多见。外鼻创伤占鼻部创伤的50%以上,以裂伤及鼻骨骨折多见。鼻骨骨折的类型与外伤的方向及大小有关。鼻骨骨折时常伴有鼻中隔的损伤。出现软骨脱位、弯曲、骨折、粘膜撕裂及鼻中隔穿孔等。患者进入医院后,临床在考虑时间及经济后首选的检查方式是X线平片,X线平片在鼻骨发生上下错位骨折时比较容易做出在诊断,但如果患者出现无错位的鼻骨骨折或错位不明显时就会发生漏诊,而且X线平片难以清楚的显示与鼻骨相连的软组织等部位的外伤性改变。薄层CT通过轴位、冠状位及三维重建能更清楚地诊断出鼻骨骨折的程度、部位以及鼻中隔的损伤情况,是确诊鼻骨骨折的重要方法。下面对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诊治的鼻外伤的73例病人所做的CT进行分析。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73例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34例,年龄15-60岁,平均37岁。全部都是头面部受到外伤后所致外鼻损伤。比如车祸、打球及打架等,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出血、鼻部肿胀等。检查时间为外伤后一周内。

1.2检查方法

检查设备:GE双排螺旋CT机。患者轴位扫描:仰卧位,下颌内收,平行于眶耳线,扫描范围从眼眶上缘至上颌骨门齿,摄取侧位定位片,扫描类型选择螺旋,扫描层厚1mm,螺距0.75:1,扫描时间8秒,管电压120KV,管电流220AM,扫描野head。患者冠状位扫描:仰卧位,下颌尽量后仰,垂直于眶耳线,扫描范围从眼眶上缘至上颌骨门齿,摄取侧位定位片,扫描类型选择螺旋,扫描层厚1mm,螺距0.75:1,扫描时间8秒,管电压120KV,管电流220AM,扫描野head。将原始数据传至螺旋CT机工作站,采用BONE重建,行层厚为1mm,层间距1mm,再将重建所得数据,使用MPR和VR技术重建分析。

1.3图像分析

所有图像由3名有经验的影像医生在轴位、冠状位及VR重建界面多方位观察鼻骨部位及类型,作出诊断和评估。对不同意见经过共同商讨,部分重新进行图像后处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2结果

再鼻骨外伤的73例中,鼻骨CT检查诊断鼻骨骨折73例子,诊断100%。凹陷性骨折31例,占42.5%;粉碎性骨折42例,占57.5%;复合性骨折16例,占21.9%:单侧骨折23例,占31.5%;双侧骨折50例,占68.5%;伴有上颌窦额突骨折45例,占61.6%;伴有鼻中隔骨折20例,占27.4%;CT轴位、冠状位扫描及三维重建图像能立体多发位显示骨折的程度及范围,观察骨折凹陷的程度及错位情况。73例中有9例X线不能明显诊断骨折,CT检查明确为鼻骨骨折。

3讨论

3.1要正确的诊断鼻骨骨折,首先要了解鼻骨的解剖结构及在CT上的断面解剖。鼻由外鼻、鼻腔和鼻旁窦3部分构成。它既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又是嗅觉器官。其中外鼻骨质菲薄,是鼻部受到外伤后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外鼻以鼻骨和鼻软骨为支架,外被皮肤,内覆粘膜。鼻骨为成对的不规则形骨板,位于两侧上颌骨额突之间,两侧成对,分为两面四缘。上缘与额骨鼻突相连,为鼻额缝。内缘与对侧的鼻骨相连,形成鼻骨间缝。外缘接上颌骨的额突,形成鼻上颌缝。鼻骨与额骨相连的狭窄部称为鼻根,向前延续为鼻背,末端称为鼻尖。鼻骨孔是鼻外动脉、鼻外静脉级鼻外神经通过的小孔,位于鼻骨中、远段的鼻骨板上,是正常的细小结构,是造成鼻骨骨质不连续的主要原因。

3.2鼻骨骨折CT分型:线性鼻骨骨折、粉碎性骨折、凹陷性骨折及混合性骨折。

3.3螺旋CT在常规轴位+冠状位扫描的基础上进行三维后处理技术重建,可以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观察,综合运用取长补短,大幅度提高诊断准确率,其中VR是最直观的显示方法,可见显示鼻骨立体图像,能够随意旋转,可以从多角度观察骨折的部位、范围和形态,易于显示有移位、塌陷的骨折或复杂骨折,对于鼻骨骨折线断段清晰锐利,伴有成角错位的爆裂骨折不规则骨折显示效果尤好,但对于细微的骨折线显示欠佳,不如二维的MPR和CPR,上述手段结合使用,常可明显提高诊断阳性率及正确率。

3.4鼻骨骨折的鉴别诊断:鼻骨有诸多缝隙,如鼻骨孔、鼻上颌缝以及鼻骨下缘变异所致的裂隙,均表现为对称分布的鼻骨下边缘骨质中断,与细微的骨折难以鉴别,特别是儿童,颅面部骨缝未完全闭合时更是如此,易被误诊为骨折线,利用MPR和VR重组技术可以帮助鉴别,在VR影像上,可以完整的显示鼻骨线样低密度影的性质,例如线样影如位于鼻上颌缝走向区且逐渐靠近,且线状影柔和,则基本可以断定为鼻上颌缝。鼻骨孔约位于鼻骨中下1/3交接处,双侧对称,距鼻骨间缝及鼻上颌缝最近距离可以达到1mm,距鼻骨远端最近距离为2mm,在轴位扫描表现为纵行线样骨质不连续,冠状位扫描表现为横行或斜行骨质不连续,其边缘模糊,多有硬化带,不如骨折线锐利。鼻骨骨折与缝间骨鉴别较难,缝间骨多镶嵌在骨缝中,呈游离的类圆形小骨片,周围骨缝圆润光整,并且两侧对称,与一侧鼻骨多不同,实在难以鉴别,可定期复查,根据有无骨痂形成明确诊断。

综上所述,鼻骨骨折是常见面部损伤,影像医学确定有无鼻骨骨折不仅关系到诊断的准确性,很多时候还涉及法医鉴定和法律纠纷,而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综合运用极大的提高了鼻骨骨折的诊断正确率,MPR和VR重组影像在鉴别骨折、鼻骨与相邻骨的骨缝及鼻骨孔、鼻骨正常变异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使多排螺旋CT成为鼻骨骨折的常规检查手段。

标签:;  ;  ;  

73例鼻骨骨折的螺旋CT诊断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