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财务冲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业绩承诺,财务冲突,母子公司
财务冲突论文文献综述
王家琪[1](2017)在《基于业绩承诺视角的母子公司财务冲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内的并购热度不减,在并购中往往伴随着被并购方的业绩承诺,但是业绩承诺未实现的情况却频频出现,其中不乏业绩承诺偏高的现象。被并购方作出较高的业绩承诺能够在并购交易中获得较高的溢价,但是如果业绩承诺到期未能完成,则可能会损害并购方的利益。在控股合并中,并购双方在完成交易后成为母子公司,业绩承诺在这项并购交易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业绩承诺未完成引发双方之间的财务冲突,表面上看是业绩承诺的完成度出现问题,实际上在被并购方做出业绩承诺时便存在不合理性,导致母公司及企业集团整体利益受损。所以,为了尽可能减少因业绩承诺不合理导致的企业集团利益损害,文章以信息不对称理论、契约理论和冲突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在梳理前者文献之后,基于业绩承诺视角分析母子公司的财务冲突,并提出建立评估框架,通过全面分析企业环境来评估业绩承诺的合理性,框架中主要包括叁部分,分别是宏观环境指标、行业环境指标、企业内部环境指标。文章通过结合上海绿新并购浙江德美的案例,分析两家公司的财务冲突事件,评估并购时的业绩承诺,发现其业绩承诺的合理性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该案例中得到的启示,基于业绩承诺对其他企业集团的内部管理提出一些建议,包括做好并购时标的公司的尽职调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以集团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树立财务协同的理念,使得母子公司发展步伐尽量一致;建立长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减少业绩承诺带来的短视行为;建立沟通机制,加强对子公司的监督,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等。(本文来源于《天津财经大学》期刊2017-05-01)
张颖[2](2015)在《母子公司财务冲突与治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归纳总结了企业集团的特征以及母子公司财务冲突的各种表现形式,并结合委托代理理论分析这些财务冲突产生的内在原因,最后针对这些方面的财务冲突分别提出治理对策,以期能有效协调母子公司财务冲突,提高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效率。(本文来源于《商业会计》期刊2015年22期)
代鹏[3](2014)在《基于双重契约的母子公司财务冲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践中,每个企业集团都有自己的一套规章制度,用以规范和约束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行为。从理论上讲,母子公司应该“互相合作、共谋发展”。但事实上,母公司侵占子公司利益的行为比较普遍,子公司欺瞒母公司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集中体现为母公司的“隧道行为”与子公司的“机会主义行为”,母子公司关系并没有理想中的那么和谐。即使企业集团的规章制度再严格,双方之间的财务冲突行为依然存在。因此,对于母子公司财务关系与财务行为的研究,仅仅关注规章制度等显性因素是不够的,还应当注重双方之间的一些隐性因素。母子公司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契约的耦合。而对于契约关系的构成,众多学者均指出契约关系是由显性契约与隐性契约共同构成的,而且两种契约具有互补性,共同发挥着约束与激励作用。所以,对于母子公司财务契约关系,隐性契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以往研究较多关注于母子公司之间的股权结构、预算管理、业绩评价、财权配置等显性契约,对集团文化契约、相互信任契约、彼此忠诚契约等隐性契约关系的关注不够。这些隐性契约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却无时无刻不隐性调节着母子公司行为,影响着显性契约的执行效率和效果。因此,在分析财务冲突的生成机理时应当从显性契约与隐性契约的双重契约视角进行探究,而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显性契约的视角。隐性契约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庞杂,学术界目前对于其内涵与范围尚未达成统一共识。因此,本文试图寻找与总结隐性契约的共性,把握隐性契约的本质。通过探究隐性契约的生成机理,本文认为隐性契约在本质上起源于缔约者的心理加工过程,是由缔约者的心理期望所逐步衍生出的一系列“隐性规则”。而心理契约理论所研究的核心问题正是缔约者的心理期望,以及这种心理期望对缔约者行为与关系的影响机制。而且通过分析心理契约与文化契约、信任契约等隐性契约的关系,可以发现心理契约是隐性契约的核心组成部分,与其它隐性契约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性,能够很好地体现出隐性契约的本质特征。因此本文以心理契约为代表,从双重契约视角剖析财务冲突的生成机理与协调机制。将心理契约理论引入母子公司这种群体组织之间的关系,首先需要解决组织的“人格化”和组织的“心理”问题。对此,本文首先基于群体心理学理论论证了企业具有群体意识性与主体性,分析了母公司与子公司群体心理的生成机理;然后结合法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多个理论视角进行分析,认为母子公司之间同样存在心理契约。基于双重契约视角,母子公司的财务契约关系可以看作是由显性财务契约与隐性心理财务契约所共同组成的双重契约关系。其中显性财务契约是指母子公司通过公司章程、法律合同等明文规定的形式对彼此的财务权利义务进行的约定,对行为的影响是显性与钢性的;而隐性心理财务契约是指母公司与子公司对彼此财务权利义务所拥有的心理期望,对行为的影响是隐性与柔性的。显性财务契约是隐性心理财务契约生成的基础,而隐性心理财务契约是显性财务契约的心理衍生。母子公司的态度和行为受双重契约的共同影响,冲突的产生和双方关系的好坏也是两种财务契约共同影响的结果。由于显性财务契约可以划分为契约缔结与履行两个阶段,隐性心理财务契约也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契约缔结时双方对于财权配置的心理期望,集中体现为母子公司的“公平感”;二是在契约履行时对于对方履约行为的心理期望,集中体现为母子公司的“满意度”。显性财务契约的先天性不完备将导致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剩余争夺,而隐性心理财务契约的违背也是冲突产生的重要起因。在契约缔结阶段,母公司与子公司任何一方隐性心理财务契约与显性财务契约的不对等将产生隐性心理财务契约的违背:在契约履行阶段,任何一方隐性心理财务契约与另一方财务行为的差距也会造成隐性心理财务契约的违背。本文通过问卷设计与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142份。通过实证设计与检验,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隐性心理财务契约可划分为对决策权的心理期望、对执行权的心理期望、对监督权的心理期望叁个维度。通过相依样本T检验以及回归分析,验证了显性财务契约对财务行为具有正向的约束作用;显性财务契约完备度的提高有助于减少财务行为偏离财务契约的约定;隐性心理财务契约衍生于显性财务契约并受到显性财务契约中权利约定大小的显着影响;隐性心理财务契约的期望值受到现实中母公司管理控制力度的影响,会随着财务契约的履约情况而调节;母公司行使权利超过显性契约约定是造成子公司配合度降低的重要原因;子公司隐性心理财务契约的违背对于母公司违约导致子公司配合度降低的过程起调节作用,其中缔约阶段隐性心理财务契约违背的调节作用达到显着性水平,履约阶段隐性心理财务契约违背的调节作用未达到显着性水平。心理契约是维系、调节、控制、保障母子公司行为与双方关系的内在动力,因此隐性心理财务契约的维护可以成为调节双方财务冲突的有效途径。基于双重契约视角,财务冲突的起因可划分为显性财务契约的先天性不完善以及隐性心理财务契约的违背。而依据隐性心理财务契约的情况,母子公司的组合类型可划分为四种,各类组合下冲突的调节重点也有所不同。因此母子公司财务冲突的调节,应当首先辨析财务冲突的真正起因,并结合心理契约判断母子公司的组合类型,选择相应的调节策略。对此,本文构建了基于双重契约的冲突调节模型,分别提出了各起因及各组合下的冲突调节措施与重点。心理契约视角下,母子公司财务关系的协同不仅包括以往研究的各项显性财务契约的协同,还包括母公司与子公司隐性心理财务契约的协同,以及显性财务契约与隐性心理财务契约的协同。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母子公司财务协同效应,应当注重显性财务契约的优化、隐性心理财务契约的维护,以及隐性心理财务契约与显性财务契约的良性互动。(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4-05-26)
潘爱玲,代鹏[4](2013)在《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母子公司财务冲突及其纾解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财务冲突是制约母子公司关系协同发展的重要障碍,以往关于母子公司财务冲突的研究主要关注双方的显性契约,对隐性契约的研究十分缺乏。将心理契约理论引入到母子公司关系研究中,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认识和把握母子公司财务冲突的根源。基于心理契约理论,母子公司的态度与行为不仅受显性财务契约的影响,而且受心理财务契约的影响;显性财务契约只能为母子公司关系提供最低限度的保护,其执行效力建立在缔约者心理认知的基础之上;心理财务契约的违背是母子公司财务冲突产生的重要原因;母子公司财务冲突的纾解策略与重点应依据冲突的生成机理与母子公司的组合类型进行选择。(本文来源于《会计研究》期刊2013年09期)
张宝强[5](2013)在《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集团财务冲突及其治理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研究回顾利益相关者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是在"股东至上理论"挑战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理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奉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日、德经济迅速崛起,而奉行"股东至上"理论的英美经济则日益下滑,"股东至上"理论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质疑。面对经济(本文来源于《财会通讯》期刊2013年08期)
李世辉,雷新途[6](2012)在《债务契约、财务冲突与控制权配置:述评与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新古典财务理论不同,产权理论将企业融资契约的缔结过程视为企业控制权配置或争夺过程。债务契约是核心的融资契约,其使用的程度和范围决定了企业融资契约的结构,同时也反映了企业所有权结构或者企业治理结构的一般特征。基于企业财务冲突与控制权配置的角度,本文对债务契约与控制权配置关系的理论研究所经历叁个阶段(早期的静态控制权理论模型阶段、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模型阶段、不完备契约理论模型阶段)进行了理论梳理与述评,并对GHM理论的债务契约与控制权的配置目标与机理进行了论证。(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刘琮洁[7](2012)在《母子公司财务冲突及其协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归纳总结了母子公司财务冲突的各种表现形式,包括母子公司在财务目标、财务制度、财务人员、财务资金、财务预算、财务信息等多个方面的冲突;利用不完全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财务控制系统叁维结构理论等多种理论分析这些财务冲突产生的内在原因,并针对这些财务冲突提出协调策略,以期能有效协调母子公司的财务冲突,完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制,提高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效率。(本文来源于《会计之友》期刊2012年14期)
刘琮洁[8](2012)在《母子公司财务冲突及其协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归纳总结了母子公司财务冲突的各种表现形式,然后利用多种理论分析这些财务冲突产生的内在原因,最后针对这些方面的财务冲突分别提出协调策略,以期能有效协调母子公司财务冲突,完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制,提高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效率。(本文来源于《财会研究》期刊2012年03期)
许晓丽[9](2011)在《我国企业集团公司治理中母子公司财务冲突与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股份制经济己日渐趋于成熟,母子公司体制逐渐成为主要的组织形式。但是,由于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利益主体为了各自的利益,会产生矛盾从而导致母子公司财务关系出现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母子公司财务冲突存在的原因及表现形式,重点阐述了财务冲突存在的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协调机制,促进母子公司有序、稳健地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期货》期刊2011年08期)
雷新途,李世辉,易玄[10](2010)在《股权结构、财务冲突与审计合谋——来自中国工业类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股权契约财务冲突的视角研究审计合谋问题,以2005~2006年中国工业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股权结构与股权契约主导性冲突模式、审计合谋变化模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随着股权结构由分散趋向集中,股权契约主导性冲突模式与审计质量变化模式具有反向特征,与审计合谋发生模式具有同向特征。研究所揭示的中国企业财务冲突与审计合谋之间的特殊联动形态,有助于判断和鉴别企业是否存在审计合谋。(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2010年11期)
财务冲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首先归纳总结了企业集团的特征以及母子公司财务冲突的各种表现形式,并结合委托代理理论分析这些财务冲突产生的内在原因,最后针对这些方面的财务冲突分别提出治理对策,以期能有效协调母子公司财务冲突,提高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财务冲突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家琪.基于业绩承诺视角的母子公司财务冲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7
[2].张颖.母子公司财务冲突与治理对策[J].商业会计.2015
[3].代鹏.基于双重契约的母子公司财务冲突研究[D].山东大学.2014
[4].潘爱玲,代鹏.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母子公司财务冲突及其纾解策略研究[J].会计研究.2013
[5].张宝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集团财务冲突及其治理机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3
[6].李世辉,雷新途.债务契约、财务冲突与控制权配置:述评与框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7].刘琮洁.母子公司财务冲突及其协调研究[J].会计之友.2012
[8].刘琮洁.母子公司财务冲突及其协调研究[J].财会研究.2012
[9].许晓丽.我国企业集团公司治理中母子公司财务冲突与治理[J].中国证券期货.2011
[10].雷新途,李世辉,易玄.股权结构、财务冲突与审计合谋——来自中国工业类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