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典型伯克氏菌对Cr(Ⅵ)/Cu(Ⅱ)复合污染的吸附转化

一株典型伯克氏菌对Cr(Ⅵ)/Cu(Ⅱ)复合污染的吸附转化

论文摘要

工业废水和环境污染中往往含有两种或以上的金属离子,因此筛选分离能吸附多种重金属的菌株是利用微生物技术治理环境重金属污染的关键。从剩余污泥中筛选获得一株能耐受重金属Cr和Cu的细菌,经鉴定为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sp.),命名为Y-12,用于开展水体Cr(Ⅵ)/Cu(Ⅱ)复合污染微生物吸附转化研究。结果表明,Y-12对Cr(Ⅵ)和Cu(Ⅱ)的吸附规律不同。随时间延长,Cr(Ⅵ)的去除率逐渐增大,但是共存Cu(Ⅱ)的去除率在2.00h达到最大值之后却又逐渐被解吸出来;Y-12去除Cr(Ⅵ)/Cu(Ⅱ)复合污染的最佳pH为6,强酸条件下,Y-12对Cr(Ⅵ)的吸附受到抑制,而当溶液pH为9时,Y-12主要通过还原作用对Cr(Ⅵ)进行解毒;Cr(Ⅵ)浓度越大越不利于Cr(Ⅵ)的去除,溶液中Cu(Ⅱ)浓度变化对Cr(Ⅵ)去除没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在适宜环境条件下,Y-12能有效去除水体中Cr(Ⅵ)/Cu(Ⅱ)复合污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高效耐受菌的筛选和驯化
  •   1.3 菌悬液的制备
  •   1.4 重金属的微生物吸附
  •   1.5 重金属的测定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Cr(Ⅵ)优势吸附菌的筛选
  •   2.2 反应时间的影响
  •   2.3 投菌量的影响
  •   2.4 pH的影响
  •   2.5 Cr(Ⅵ)/Cu(Ⅱ)复合污染浓度的影响
  •   2.6 投菌量和Cu(Ⅱ)浓度的交叉影响
  • 3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檀笑,曾洁仪,张逸凡,曾巧云,陈烁娜

    关键词: 复合污染,微生物吸附,还原解毒

    来源: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9年08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4147121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17A030313062),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No.201804010208)

    分类号: X172;X703

    DOI: 10.15985/j.cnki.1001-3865.2019.08.013

    页码: 932-937

    总页数: 6

    文件大小: 985K

    下载量: 137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复合污染》看有吉佐和子的创作思想[J]. 品位经典 2020(06)
    • [2].柠檬酸对电动修复铬镍复合污染土壤的影响[J]. 化学研究 2017(04)
    • [3].铜和磺胺嘧啶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 土壤 2020(05)
    • [4].紫花苜蓿对铜铅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研究[J]. 金属矿山 2020(10)
    • [5].镉和乙草胺单一及复合污染对浮萍生长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8)
    • [6].硒对汞、镉复合污染下豌豆幼苗生长的影响[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9(04)
    • [7].镉、铅复合污染耕地主要作物安全生产阈值初探[J]. 南方农业 2020(06)
    • [8].芘-铬(Ⅵ)复合污染的共脱毒菌株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J].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9].电场强化博落回修复铀镉复合污染土壤机理[J]. 中国环境科学 2020(10)
    • [10].复合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J]. 工业催化 2019(04)
    • [11].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动态调控与多目标优化决策技术研究[J]. 中国环境管理 2016(06)
    • [12].芘、镉单一及复合污染胁迫下土壤生态功能稳定性的影响机制[J]. 环境科学 2017(01)
    • [13].镉与毒死蜱单一和复合污染对白菜生长及抗氧化酶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02)
    • [14].铅、镉及其复合污染对小麦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15].锌铬复合污染对水稻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J]. 陕西农业科学 2008(01)
    • [16].景观植物结合改良剂修复盐和锌锰复合污染土壤[J]. 环境工程 2020(02)
    • [17].上海市某工业地块土壤重金属砷铅复合污染修复效果评估[J]. 环境与发展 2020(06)
    • [18].生态文学视角下《寂静的春天》和《复合污染》的对比[J]. 英语广场 2020(17)
    • [19].2014年6月南京大气复合污染观测[J]. 环境科学 2017(09)
    • [20].温岭市大气复合污染现状及对策[J]. 能源与环境 2017(05)
    • [21].生态批评视野下的有吉佐和子《复合污染》[J]. 青年文学家 2013(36)
    • [22].《蝴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解读[J]. 宁波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3(09)
    • [23].复合污染致霾效应研究取得进展[J]. 功能材料信息 2014(02)
    • [24].全面推进大气复合污染整治——以杭州市为例[J]. 浙江经济 2013(15)
    • [25].海泡石与磷酸盐对镉铅复合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应[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0(04)
    • [26].张远航:大气复合污染是灰霾内因[J]. 环境 2008(07)
    • [27].重金属和抗生素抗性基因在土壤中的复合污染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19)
    • [28].浅谈浙江省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网络[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8(04)
    • [29].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丽水市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J]. 丽水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3(02)
    • [30].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J]. 浙江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2(Z3)

    标签:;  ;  ;  

    一株典型伯克氏菌对Cr(Ⅵ)/Cu(Ⅱ)复合污染的吸附转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